韓國因為在造字上面,選用了不同的辦法,所以最終算是比較徹底地廢除了漢字,在發音、字形上面,和漢語迥異,而日本因為深受中國影響,早已有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後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還是沒能廢除漢字。
文字的起源
似乎所有的民族,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只有自己的「音」,第二個階段才有自己的文字。
日本早就有了自己的土語,但是直到漢語詞彙的大量傳入,他們才逐漸借鑑,然後有了表達自己發音的文字,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語言。
韓國也是如此,韓語其實早先都是被稱為「朝鮮語」的,歷史上他們說了很長時間的朝鮮語,但是在朝廷、民間卻一直都是在使用漢字,直到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世界各國都追求民族的獨立,有意識地在文字上追求獨立,韓國也不例外,於是創造了一套相對獨立的語言。因為有了日本的教訓,所以他們在造字的時候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歷史上朝鮮語人民如何造字
早期的朝鮮語種人如何使用漢語呢?他們原本沒有文字,在記錄自己的發音的時候,一直在嘗試著使用漢字來描述。
但是從6世紀開始,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這個工作一直都很困難,因為漢字是用來描述漢語的,所以用漢字來表達朝鮮語,那是極為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於是經過長期的嘗試以後,他們就發現了兩種辦法。
一個是去處某些漢字的漢語意思,將朝鮮語的一些意義賦予這些漢字上,並用這些漢字來表達相應的朝鮮語的意思。
另一個就是放棄漢字的讀音,只採用其意義,以此來描述朝鮮語的某些發音和表述內容。
韓文文字的分類
在1945朝鮮獲得了獨立,1948年的時候,他們開始提出文字上的獨立,也就是要徹底廢除漢字。後來經過研究,他們推出了一套全新的文字,這些文字包括三類,固有詞、漢字詞、外來詞。
1、固有詞
這類詞組成和英語相似,在基本構成上和我們使用的漢語拼音相似。這類詞由24個字母組成,包括了10個元音字母,還有14個輔音字母,由這些字母構成不同的組合後,就是韓國人使用的韓文,這些文字和漢字是毫無關係的。
2、漢字詞
這些字就是早期人們使用的時候,主要用漢語的音、意逐漸發明出來的一些字,這些和我們漢字有關的字,在這類字中佔比很高,高達70%。
3、外來詞
這就和我們漢語裡面逐漸冒出來的外國詞一樣,比如我們經常說「酷」,就是從英語的「cool」轉換而來的,只不過,韓語還會給這些詞專門弄個新的樣子。
也就是說,韓語的改革,除了讀音上幾乎完全不同以外,造字的時候,採用的辦法也和日本完全不同,他們現行文字的主體是固有詞,而這些文字和漢字完全不同,所以他們就很好地廢除掉了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