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9年,孔子師徒一星疲憊的來到陳國。後又南下楚國,處處碰壁,學生不免心灰意懶。此時,糧也斷了,不得不挖菜充飢。
子路忍不住說「我聽人說,對行善之人,上天總會給他以幸福,對做惡之人,上天也會用災禍懲罰他」。
「先生你積善多年,研習禮儀,四方之人這都知道這一點,為什麼不見上天降福,反而困頓到如此地步呢?」
孔子看子路情緒不對,說「子路,有些問題看開你還沒有思考成熟。你以為有才幹有品德的任都應該得到重用,但實際情況卻未必如此」。
否則,王叔比幹不會被挖去心肝,敢於直言的伍子胥不是被肢解在姑蘇門外嗎?
能否被重用,不但有德才,還有個機遇問題;賢能與否,卻靠的是你自身資質。很多賢能人缺乏機遇而不被用,這樣的人何止我孔丘一人呢?
君子與小人區別在於:君子即使困頓,也能意志堅定,百折不撓。而小人一遇困境,就改變了自己志向。
只有意志堅定,我們才能面對困境,在困頓中繼續前行。齊桓公正是在逃亡中堅定富國強兵信念。還有越王勾踐。
子路心緒終於平靜下來,於是,有輕鬆上路了。
孔子與子路的對話告訴我們,做事要有才幹,還得有堅韌的品格。而路上的磨難就像試金石。驗正著你的柔軟的、或強大的內心。
有了孔子教導,最終,子路受到了重用。
孔子有弟子三千。成為孔子思想的重要傳播者。孔子時期開始,教育開始廣泛傳播開來。
教育讓人知廉恥、懂禮儀。學會人與人的相處。
教育讓人長才幹、有賢能。可以理清天下事。
教育讓人增自信、強內心。順利跨越心裡障,找到方向。
……
教育,就像一盞引路燈。在人們成長的路上做引導給人助力和希望。
此文勉勵那些正在路上的人。希望它照亮你腳下的路。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