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子路的師生對話

2020-12-27 李顏專注教育

公元前489年,孔子師徒一星疲憊的來到陳國。後又南下楚國,處處碰壁,學生不免心灰意懶。此時,糧也斷了,不得不挖菜充飢。

子路忍不住說「我聽人說,對行善之人,上天總會給他以幸福,對做惡之人,上天也會用災禍懲罰他」。

「先生你積善多年,研習禮儀,四方之人這都知道這一點,為什麼不見上天降福,反而困頓到如此地步呢?」

孔子看子路情緒不對,說「子路,有些問題看開你還沒有思考成熟。你以為有才幹有品德的任都應該得到重用,但實際情況卻未必如此」。

否則,王叔比幹不會被挖去心肝,敢於直言的伍子胥不是被肢解在姑蘇門外嗎?

能否被重用,不但有德才,還有個機遇問題;賢能與否,卻靠的是你自身資質。很多賢能人缺乏機遇而不被用,這樣的人何止我孔丘一人呢?

君子與小人區別在於:君子即使困頓,也能意志堅定,百折不撓。而小人一遇困境,就改變了自己志向。

只有意志堅定,我們才能面對困境,在困頓中繼續前行。齊桓公正是在逃亡中堅定富國強兵信念。還有越王勾踐。

子路心緒終於平靜下來,於是,有輕鬆上路了。

孔子與子路的對話告訴我們,做事要有才幹,還得有堅韌的品格。而路上的磨難就像試金石。驗正著你的柔軟的、或強大的內心。

有了孔子教導,最終,子路受到了重用。

孔子有弟子三千。成為孔子思想的重要傳播者。孔子時期開始,教育開始廣泛傳播開來。

教育讓人知廉恥、懂禮儀。學會人與人的相處。

教育讓人長才幹、有賢能。可以理清天下事。

教育讓人增自信、強內心。順利跨越心裡障,找到方向。

……

教育,就像一盞引路燈。在人們成長的路上做引導給人助力和希望。

此文勉勵那些正在路上的人。希望它照亮你腳下的路。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從顏淵,子路,孔子三人的志向,來看孔門師生的生命氣象
    這一章講的是孔子師徒三人談志向,整句翻譯成白話是這樣的: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願意有車馬乘坐,穿又輕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來與我的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壞了穿破舊了,也不抱怨。」顏淵說:「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
  • 孔子對子路的評價
    孔子就說:「仲由可以憑藉單方面的言辭就可以斷案了。但仲由的勇敢超出了我使用的範圍。像仲由這樣的性情,不會得到善終。仲由的自信是別人沒有的,他的學問登上了正廳,卻還沒有進入內室。」子路喜歡和孔子出遊,他出任季孫氏的家臣時,季孫氏問孔子:「子路是人臣嗎?」孔子說:「可以說是後備臣子。」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場面試培訓,可以看透孔子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歷來被視為最能體現孔子政治思想和理想的一段對話。也難怪,很多時候,我們閱讀這段對話時,會不自覺地從孔老夫子弟子回答問題的語氣、口吻,去判斷、評價他們的性情、性格;從他們的話語裡,去斟酌他們秉持的政治、生活理念;進而,對比、觀照、剖析,他們師徒五人的政治思想和理想。
  • 孔子的兩個弟子:最不像孔子學生的子路與最像孔子學生的顏回
    孔子為萬世師表,座下七十二賢中,子路是年紀最大的,而且在這些弟子中最像孔子的是顏回,而最不像孔子的就是子路。子路在論語中也是出現次數最多,經常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所以這師徒之間也最有故事。,而且子路並不是孔子的教育百依百順,有時候甚至會反駁孔子。
  • 【連環畫】孔子因材施教、子路問津
    孔子說:「冉求畏縮不前,所以我鼓勵他進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提醒他退讓些。」【研析】本章記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樣問「聞斯行諸」,孔子卻作了不同的回答。由於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時不免輕率,所以孔子要他在聽到一件該做的事時最好向父兄請教後才去做。而冉有則由於個性謙退,遇事往往畏縮,因此孔子要他在聽到一件該做的事後立刻去做。
  • 為何說孔子的弟子子路到死也不忘踐行孔子的「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在孔子的弟子中,他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為什麼說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因為他還有一個弟子---子路。這可能也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我們可以通過顏回與子路死的時候孔子的極度哀傷中看出一些端倪。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弟子顏淵和子路的死
    雖然子路常常挨孔子的罵,然而因為子路是個直爽的人,孔子對他也就最容易說出真心話,同時子路也有不少長處,像:正直,勇敢,聽了就做,說得出就做得出,沒有任何猶豫,而且如果別人指出他的毛病就高興等
  • 耿直勇敢的孔門大弟子子路,跟孔子關係到底有多鐵
    這一則是孔子和他的一個很重要的弟子仲由,也就是子路的一次對話,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酵種油,I大家講到中油,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腫瘤是誰,那麼我們換一個說法,他信中明油字子路講到子路,我們很多人肯定就知道了很有意思,我們確確實實我們很多人對論語裡面所出現的孔子的弟子,我們對他們的姓和名往往是不知道的,但是我們都對他們的字卻很熟悉,為什麼?
  • 孔子為什麼老罵子路,卻喜歡形象呆板的顏回?
    孔子對待弟子的差別,顯得很無釐頭,讓人懷疑他識人的價值取向。但事實並非如此。從年齡上看,子路只比孔子小九歲,是孔子學生中年齡最大的。子路這個人的性格很像江湖豪俠,義氣、豪爽、率真、勇猛,怎麼看都不像儒生,跟孔子站一起就是「秀才遇大兵」,完全不搭。事實上,子路跟孔子的第一次相見,就充分顯示了這種相遇的尷尬。
  • 君子不行陌路,孔子的弟子子路,並非不得好死
    除此之外,孔子對子路的所作所為也不甚滿意,動不動就以這以那為由,責怪上幾番。有一次子路在孔子面前彈瑟,孔子評價說彈成這樣為什麼要來做我的弟子。因此孔門弟子對子路不是很尊敬,孔子也沒責怪弟子們,反而說,子路這個人,雖登堂,未入室。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要說對孔子幫助最多最大的弟子是誰,很多人有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說是顏回,有的人說是子路,還有的人說是子貢,更有人說是曾子等。好玩的國學認為,對孔子幫助最大的弟子,是子貢。我們先說顏回。在眾多弟子中,孔子對顏回達到了偏愛的地步,但是顏回這個人甘於淡泊,在理論上並沒有新的創見,而且去世太早,所以對孔子的幫助並不算大。子路也是孔子比較喜歡的弟子,雖然他隔三差五就要大罵子路一頓。但子路對孔子的幫助,只是生活上的,比如周遊列國時候做駕駛員;找不到路了去問路;沒有飯吃了子路去找吃的;孔子不開心了,子路就去做做思想工作等。
  • 粗野莽撞的子路,憑什麼得到孔子這個「君子控」的喜愛?
    子路畫像子路這個人呀,粗野莽撞,大概和《水滸》裡的李逵有的一拼,按理說,孔子應該很討厭他才對,不過實際情況是,孔子雖然批評他時毫不手軟,但是對他也讚賞有加,比較喜愛。孔子見南子-電影《孔子》劇照不過,子路和孔子一樣,是魯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
  • 孔子的弟子 子路有四大奇 現代人看來就是個奇葩
    孔子有3000多個弟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在這,眾多弟子當中,子路算是一個特殊的一位,也可以說是一個很奇特的人,那麼他究竟奇特在什麼地方呢?一,子路的穿戴,服裝很奇特。二,子路拜師的奇特因為子路是一個愛好勇力,任性使氣的粗野之人,與孔子的禮樂教化差距很大,再加上子路僅僅比孔子小九歲,所以在最初的時候,子路對禮樂教化十分的不以為然,對孔子也十分不客氣,甚至還侮辱過孔子。
  • 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子路為何會被剁成肉醬?
    可見,孔子教育的對象,不分貴賤賢愚。《孔子家語》中,記載了孔子與子路的相遇,很好實踐自己有教無類的理想:面對孔子,「君子要努力學習」的規勸,子路理直氣壯地拿竹子做比喻,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後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皮。用以說明子路自己的天賦異稟,完全沒有學習的必要;孔子回到,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能射得更深更遠。
  • 《論語》|孔子告訴子路,成功的人生要做到3個方面
    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在眾多的弟子中,他的軍事才能比較突出,為人剛勇無比。有一次他問了孔子一個問題,如果讓孔子率領大國的軍隊去行軍打仗,他會帶誰去?子路自以為在軍事上比其他弟子優秀,心想老師一定會帶他去,誰知孔子回答大出他的意料之外,不但不帶他去,還間接批評了他。
  • 子路施粥給窮人,孔子派子貢砸了施捨的鍋。孔子:君子不是濫好人
    子路見百姓辛苦,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買米,熬粥給百姓喝。孔子聽說後,派子貢去砸了子路施粥的鍋。子路氣洶洶的去找老師孔子理論:「老師不是說仁者愛人嗎,為什麼要阻止我施行仁愛?」孔子生氣的說:「周禮是讓天子愛諸侯,諸侯愛士大夫,士大夫愛百姓。你現在超出禮的範圍替季孫氏愛百姓,這不符合禮,這是越俎代庖」子路很不服氣。
  • 孔子又讓談理想,顏回子貢不在,誰與子路爭鋒?
    1、出場人物孔子:略。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言必信,行必果。外不畏強權,內敢罵老師。孔門十大傑出青年之一。論語裡的搞笑擔當,有他在,不愁故事不精彩。曾皙:姓曾,名點,字子皙。孔門十大弟子之一,唯一把孔子氣得要「開除」師門的弟子。曾帶領魯國軍隊,大敗齊國進攻,從而贏得當權者信任,才把流落江湖的孔子復又接回魯國。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此人精通各國禮儀,能言善道。乘肥馬,衣輕裘,出使齊國,好不風光。扔下自己老母讓冉有照料,害得冉有再挨孔子批評。
  • 《論語》中的子路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孔子家語· 弟子行》說:「不畏強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也。」
  • 子路,你眼裡還有為師嗎
    子路年輕時,喜歡頭戴雄雞式的帽子,身佩公豬皮裝飾的寶劍,招搖過市。可能因為看不慣孔子開口之乎者也、閉口仁禮道理,子路還曾欺凌過孔子。這個子路,感覺就是一個古代的古惑仔。後來,孔子用禮樂之儀慢慢地誘導他,並最終讓子路心悅誠服地拜自己為師。不過,子路雖然成了孔子弟子,卻依舊沒有改變他好武的習慣和剛直的個性。孔子曾評價他說:「子路已經走進大門,可以登上廳堂,但還沒達到進入內室的地步。」
  •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聖賢也會難過美人關?子路為何不爽?
    ,去見了一見衛國衛靈公夫人南子,這個舉動讓孔子弟子子路非常不滿,很是不開心。南子沒有強辯,起身跪拜,祝賀國君又得一賢臣啊,有人和蘧伯玉一樣,您有兩個賢臣了,這是國家之福啊。這頭腦,這口才,沒法聯繫上「淫」字。南子見孔子,通知上說的是:和我國修好的人,我都會見一見,您我更想見見。孔子,一向不贊成女子參政,南子不僅參政,還行為不檢點嗎,舉止失矩,實在是不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