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

2020-08-27 1你在橋上看風景


「這個孩子有點內向。」

「這個孩子怎麼這麼安靜」

「這個孩子的性格以後怎麼出去混社會」

......

不知道你們自己有沒有曾經這樣被形容,或者身邊有這樣的孩子。

這些話怎麼聽怎麼刺耳。

但是又極其常見,表現於各類面試中、人群中不愛說話時、對很多事情沉默以對時。

但其實,你仔細想想,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


01 沒有感同身受


從前有個小丑,在舞臺上上,不小心摔傷了。人們都哈哈大笑,說小丑表演的真好,道具真逼真。但只有一個小女孩對媽媽說,小丑哭了,但淹沒在一片笑鬧聲中,沒有人聽見,一個也沒有。

魯迅在小雜感中也寫過一段話: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那間的隔壁一家正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孩子。人類的悲觀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心理學上很多理論也證明,人與人之間,想要獲得一時的共情和同理心是比較容易的,但作為社會體系中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個體,真的沒有人能做到感同身受。所謂的感同身受,不過是在特定環境、特定時刻、特定事件鋪墊和特定氣氛渲染下的一種共情狀態罷了。

那麼,既然人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為什麼要要求,都具有一樣積極的性格呢?

把自己的期望值和原則投射在除自己以外的人身上,本就是一件極其不合理的事情。

02 一樣會閃閃發光

很多人都是毛不易和花花的粉絲,我也一樣。

網易雲歌單聽得最多的是《像我這樣的人》和《好想愛這個世界啊》。

不可否認,他們的歌聲都有一種可以令人安定的力量,純粹、乾淨而又溫暖有力。

可是,私下裡,這兩個人好像都是特別安靜內斂的人。

在很多節目裡,他倆的表現如果不被其他嘉賓cue到,幾乎不會主動說一句話,靦腆而又害羞,當有人誇到他們時,也只是羞澀一笑,不會商業互吹回去,也學不會大肆講自己的優秀和不容易。

這樣的性格,擱在中國式家庭年度party中,早就被七大姑八大姨轟炸好多年了,咋這麼不會來事兒呢?

擱在面試場上,早就被pass無數輪了,能幹啥呢,簡歷自我評價一欄中的性格描述還真不好寫。

毛不易在一次採訪中,別人問他,你認為內向性格是需要改變的嗎?

而他回答,他認為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所以沒有必要硬是去強迫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坦然的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

可是,正是因為他們真實的正式了自己的性格,在自己的領域裡深耕多年,也一樣成為了成就了閃閃發光的自己。


03 尊重與接納


過年那段時間,風靡一時的懸疑言情劇《想見你》,除了伍佰的歌讓人上頭,劇情也是精彩迭起。

可是,我看了一小半,還是棄劇了,靠著網友的劇透算是看完了整部劇。

一直覺得,整部劇印象最深刻,最讓人愛不得恨不得的角色就是陳韻如。這是一個不討喜的角色,只是故事的背景板,充滿悲劇色彩。

很多人反感陳韻如,覺得她性格不好,內向又孤僻,沉悶陰冷,難怪沒有朋友,得不到身邊人的重視,難怪她喜歡的人瞧都不瞧她一眼。

可是陳韻如的悲劇不是她自己造成的,也不是她能改變的。

她沒有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母親是陪酒女,她瞧不起這樣的母親,也從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和她敞開心扉溝通;父母離婚時,兩人都偏愛弟弟,想爭奪他的撫養權,卻沒有人問她一句。

她孤僻、敏感、脆弱,活在自己的一方小世界裡,所以弟弟離家出走的那晚,她一直以為是母親帶著弟弟離開了,彷徨著出去尋找他們的樣子,無助又心酸,就像被整個世界拋棄。

如果那個苦楚、自卑、陰鬱的陳韻如早點遇見不同性格的李子維,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可是劇情是劇情,生活是生活,環境的影響,性格的複雜性決定了我們很多人身上都肯定有陳韻如性格的一面,但是,你敢承認自己性格中的或多或少的這樣特質嗎?

所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逃避、遠離和掩蓋,恰恰需要的面對。

面對自己性格中負能量的部分,尊重其他人性格中不一樣的方面。

我們得允許,有一些人,有安靜的青春。


作者:1你在橋上看風景,剛碩士畢業的社會小萌新,日常碎碎念。

公眾號:你在橋上看風景

相關焦點

  • 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 | 心理科普 Vol.11
    性格內向的心理學定義性格內外向的概念最早由分析心理學鼻祖卡爾·榮格 (Carl Jung) 提出,他指出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如何分配精力以應對外界刺激。性格內向的人在思考、行動時更注重自己的主觀感受,所以將更多興趣與精力投入內部。
  • 性格內向不是一個人的缺點,告訴你如何發揮內向者優勢
    文 | 劉俊 不管是性格內向還是性格外向它只是一個人性格的選擇,並不是一個人的缺點,兩種性格各有優缺。就像有的人喜歡吃白菜,有的人喜歡吃蘿蔔,有的人生性喜歡熱鬧,有的人則偏愛安靜。那麼內向者該如何發揮優勢呢?
  • 「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上熱搜獲30萬贊:內向的娃有多厲害?
    更怕這樣的性格在未來步入社會後,屢屢碰壁,於是焦慮不已,總想用各種辦法,讓孩子變得外向。 但其實,內向並不是不好的性格,反而,內向的孩子具有很多外向孩子沒有的優勢。 曾有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內向的孩子專注力高於外向的孩子,而且他們的情緒控制力也更強,更善於思考,這樣的孩子,未來更優秀。
  • 自己性格內向怎麼辦
    很多朋友自卑內向,不善言辭,不知道如何表達,如何溝通,不知道如何和朋友打交道。時間長了會變得更加孤僻,不敢與人打交道。那麼如何克服內向的性格呢?和性格開朗,有幽默感的人做朋友,多和他們在一起。多交幾個這樣的朋友,和他們在一起向他們學習對外界的積極看法以及溝通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幽默感的人你會覺得和他們在一起實在是非常大輕鬆愜意。
  • 毛不易談自己性格,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只是性格中的一種
    毛不易曾經在一個採訪裡面談論了關於自己性格的問題,他是這樣說的:我不認為內向是性格的一種缺陷,它只是所有性格中的一種。沒有必要強迫自己改變性格,希望大家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性格。那麼內向真的是性格的缺陷嗎?其實不然,每一種性格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每一種性格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身邊的朋友裡面,不發缺少性格外向的人,看著他們身邊眾多的好友,看他們能和剛認識的人稱兄道弟,你產生了深深的羨慕。
  • 性格內向 VS 性格外向
    「內向」這個詞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缺點。「外向」的人似乎更受人歡迎。然而內向和外向並不是兩個非此即彼的選項,更像是一條顏色從淺到深漸變的色帶,色帶的一端代表內向,一端代表外向。我們每個人都位於這條色帶的一個點上,有的人更靠近代表內向的一端,有的人更靠近代表外向的一端。所以,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性格中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內向和一定程度的外向,區別只在於哪個多哪個少而已。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內向的人不是不愛講話,而是更偏重於思考。 作者:綿糖媽媽 關於孩子內向外向的話題討論很多,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內向不好,應該讓孩子變得更加外向活潑一些。其實性格是天生決定的,孩子無法決定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內向性格要怎樣才能變得更加開朗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內向和外向都各有優勢,不過還是二者結合一下比較好,那麼內向的人如何變得開朗一些呢。1、首先要擺正心態一個人的心態對於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活得更自在,更開心,而他的受挫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 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前幾天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歌手毛不易關於內向型性格的一段採訪,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覺得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是性格的一種,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悶」,這是一直以來大家對性格內向的人最直觀的印象和評價,也許現在用「宅」和「喪」來描述會更合適。內向,是不被大多數人喜歡的。落落大方、妙語連珠,才是普世價值觀的正解。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並不可怕,學會這5點,讓你的缺點變優點
    比如說,「內向就是不好」、「內向就是不如外向」、「內向的人很難獲得成功」。內向就真的不如外向,難以獲得成功嗎?不見得。中國姓馬的兩個首富就是一個內向一個外向。馬化騰為人低調內斂,沉默寡言。馬雲個性張揚,善於交際。 內向之所以會被「抹黑」,確實是有很多「缺點」。但學會下面這五點,缺點也能變優點劣勢也能化成優勢。
  • 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
    其實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潛意識裡就在承認內向好像是一種疾病似的,自己還外帶一點尷尬。其實,如果你性格內向,大可不必為此感到尷尬。相反你要理解性格內向並不是一種疾病。你要有自信心,你需要學會判斷你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嘈雜、忙碌、外向的世界。
  • 心理學:性格內向和外向,那個更好呢,答案很意外
    其實對於性格的內向和外向本身就很難界定,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存在很多並存情況,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平常就是比較內斂的人,看上去沉默寡言、默默無聞,但是自己熟悉人群和環境中卻玩的很開;有的人用一句俗話說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但是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卻是侃侃而談,魅力無限。
  • 內向型性格的人應該怎樣處理和同事的關係呢?
    內向型性格的人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遇見同事或者朋友在聊天呢,想過去打個招呼,但是呢,又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然後總是就是微微一笑就走了。大多數時候他們還會懷疑,比如說別人在聊天往你這邊看一眼,然後你就會猜想他們是不是在討論我,他們在討論關於我的什麼話題呢?總是會把事情往自己身上引,而且還會往不好的方面想。這些就是性格內向的人的一些經常性的一些表現。那麼,我們作為內向型性格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去正視面對它。
  • 性格內向是優勢?聽聽美國專家怎麼說
    導語:你還在為孩子的內向羞澀擔憂嗎?還在為他的不善言談、不合群糾結嗎?有沒有想過,也許是我們不夠了解,才對於「內向」有了一些誤解呢?藉由這篇文字,希望內向型孩子能多獲得一份理解和寬容。「兒子性格還是有點靦腆,為啥就沒能遺傳咱倆的優點呢?」老公不經意的一句話飄到耳朵裡,在我心裡掀起一陣波瀾。
  • 內向性格的孩子VS外向性格的孩子
    我們對於孩子的表揚很多時候都是,這個孩子性格真的活潑、開朗、陽光。於是我們家長每次都急不可耐的希望自己孩子更加活動,更加外向。其實性格真的無所謂好壞,好與壞只是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什麼是內向?外向:1、活潑2、好動3、善於溝通4、對任何事物都比較感興趣內向:1、安靜2、喜歡獨立空間3、不善於表達4、容易害羞這麼一對比起來,是不是家長們更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外向性格。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性格內向的人大部分偏害羞,你的性格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老師和父母教育要活潑要多說話,小時候見人不願意打招呼,媽媽就會說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要學著改變,學習別人家的小孩嘴甜又活潑;長大後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喜歡獨處,不愛表現,被人稱為傳說中的「社交恐懼症」,其實性格內向不是病,只不過外向的人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而內向的人這方面的機會就比較少
  • 這些話,送給那些性格內向的人
    內向的人不喜歡先說後做,喜歡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不向別人誇耀,喜歡讓別人說自己如何謙虛。內向的人容易自卑,很容易忽視了自己的優點,而太在乎自己的缺點。內向的人是個完美主義者,希望一切盡善盡美。內向的人很羞澀,在感情表達中處於劣勢,喜歡在戀愛中處於被動的地位,享受被愛的感覺與甜蜜。
  • 我內向了30年,面對孩子的性格內向,你是否也倍感焦慮呢
    你是否也深受「性格內向的缺陷」的困擾呢? 「內向」一直是我身上的一個標籤。從我還是個孩子,我的父母和鄰居就一直認為我很愛獨處。其他孩子喜歡一起玩遊戲交朋友時,我通常會比較安靜的畫畫看書。工作後,我期待成為這樣的人:陽光,開朗,自信,在講臺上自信演講,在聚會上開心暢聊,在人群中受到關注和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