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為什麼睡不好?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Dr.Meow 馬蕾孕哺育

媽媽A:

醫生醫生,快幫我看看,我家還沒滿月,睡覺的時候總是突然驚醒,手腳亂揮,好嚇人,寶寶怎麼了?是不是缺鈣?要不要補鈣?

媽媽B:

醫生醫生,我家月子裡挺好睡的,怎麼現在越來越大,三個月多了開始老睡不踏實了呢?是不是網上說的「睡眠倒退」,改怎麼辦啊?

媽媽C:

醫生醫生,我家兒子不能自己睡,總是要人哄睡、抱睡,你能不能教教我怎麼讓他自主入睡啊?

媽媽D:

醫生醫生,我女兒睡不好,網上有很多睡眠訓練方法,你能不能給我推薦一種比較好的啊。

媽媽E:

醫生醫生,我家不能睡整夜覺,一夜要醒十幾次。還要吃夜奶,怎麼把夜奶斷掉啊?

媽媽F:

醫生醫生……

Dr.Meow:

這個麼,說來話長,你們真想聽,真的想知道怎麼辦麼?那就搬好小板凳,聽我慢慢說。

最近喵醫生的工作特別幸苦,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正準備上床睡覺,睡前例行掃一眼朋友圈,這不看不要緊,朋友圈又出事兒了。我想大家從開頭已經知道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話題了。

寫這篇文章的時間正是深夜11點,我掀開被子爬起來,毫無睡意,我打算和大家聊一聊寶寶們的睡眠問題了。

此刻,如果我的媽媽在我身邊的話,肯定也是一個焦慮的老母親:「這麼晚不睡覺,想幹嘛?」可是,我已經完全清醒,不寫完這篇文章是絕不可能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了。

我也是過來人,我深知成為媽媽並不是一個只體會到幸福感的角色,我們會有很多很多的壓力,來自於我們養育的孩子,來自於周圍的眼光,更多的是來自於自己,來自於自己的不確定和不自信。

是啊,生孩子我們是頭一遭,即使是二胎,生老二也是頭一次。

正如我們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我們也無法養育同一個孩子。

那麼,我怎麼能用一種方法去告訴你們如何做呢?

當媽媽帶著這樣的困惑——「我的寶寶睡不好,怎麼辦?」來到我的門診尋求幫助的時候,言外之意,媽媽已經確定自己的寶寶睡的是「不好的」。親愛的媽媽,我想問一問,你們是如何判斷「自己的寶寶睡的不好」呢?

如果是在5年前,我的建議可能也是不合適的,正如你們常常聽到的,我也許會說:缺鈣,要補鈣;該斷夜奶了,斷了奶就能睡整夜覺了;母乳就是睡不好,吃奶粉就好了;你就讓他哭一會兒,哭哭就好了,別太寵……

抱歉,我們的建議往往是基於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如果我們沒有更新我們自己的知識,我們給到大家的建議或許並不是最合適的那個答案。

媽媽們,從現在開始,我想告訴你們一些最基本的關於寶寶睡眠的知識,以便你們在聽取其他意見的時候可以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來自於媽媽的本能,以及寶寶給我們的提示,嬰兒的睡眠是嬰兒和媽媽之間達成的默契,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往往需要妥協,要改變的不是寶寶,而是我們自己。

為了尋找一個科學的答案,我翻閱了國外非常多的關於嬰兒睡眠的文獻,其中有一篇全球多個睡眠專家的共識,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嬰兒良好睡眠的定義——第二天是醒著的!」

當我看到這個定義的時候,我終於恍然大悟。每個寶寶的睡眠或者延伸到每個成人的睡眠,都是非常個性化的生理過程。睡眠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身體需要,絕不是為了滿足其他人。

只要寶寶自己覺得可以的睡眠,就是好的睡眠。可是寶寶怎麼樣讓我們知道這個小生物睡夠了,自己覺得可以了呢?——就是生長發和發育良好,第二天是醒著的。

嗨!媽媽們,忘掉書本上的參考睡眠時間。養育孩子,儘可能多的用到我們的右腦去感性思維,而不要太過於左腦。

我見過太多的母乳媽媽,看了書,想要按照書上的「EASY」模式去訓練被搞得焦頭爛額,或者因為寶寶小睡少睡了半小時,每天少睡了1小時而焦慮。

Take it easy!

就像喵醫生今天,肯定要晚睡了,明天6點也要照常起床工作,算下來的話,糟糕,睡眠時間肯定不足推薦時間了。我們自己偶爾都會放肆一下,何況寶寶。

寶寶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有太多會影響原先睡眠結構的事情出現,所以,媽媽們,我們要嘗試重新用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不同的睡眠模式。

按照這樣的思維邏輯,那麼我們想要說「我的寶寶睡的不好」,就不能按照自己得主觀來判斷,寶寶的睡眠模式本來就和成人不同,因此,更多的是給大人的生活節奏帶來的困擾,而絕非睡眠本身這個生理過程出現了問題。

如果說,睡的好不好,很難去判斷。

那麼,我們按照上面的邏輯:嬰兒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生長+良好的發育+第二天清醒著(包括吃喝拉撒玩兒)。

那這樣,我們就很容易去梳理了。

我從來不會用填鴨式的方法來教會你們如何養育自己的寶寶,因為每一個寶寶都不同,哪怕我把我自己的孩子養的再好,哪怕我接診過超過5萬例的寶寶,我都會告訴自己,下一個孩子永遠是嶄新的,獨特的,我們的建議一定是個體化的,定製的。

媽媽們,相信你們作為媽媽的本能和直覺,很多時候,你們從內心知道如何去做,只是你們因為外界的聲音而放棄了自己的堅持和自己的判斷。

正如從來沒有一個小動物需要被睡眠訓練,嬰兒的睡眠也從來不需要被訓練,嬰兒的睡眠需要的只是被理解和適應睡眠節律的改變。

媽媽們如果你們準備好,就可以開始跟著我一起學習「如何更好的理解嬰兒的睡眠?」而不是「如何讓嬰兒按照我們預想的模式去睡覺?」。

我會分享給大家一張非常簡潔的沒有過多修飾的睡眠思維導圖,便於大家結合自己不同月齡的寶寶去理解去反思從而獲得成長。

首先,在我們想要判斷自己的寶寶「睡的不好!」之前,先別著急下結論。

1、先看看寶寶的生長以及發育如何?

這裡要提醒大家:【體格的生長】和【大腦的發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類似於兩條腿,想要走的穩,兩條腿要一樣長,一樣粗細才好。

寶寶的「身高體重」就是其中的一條腿,如果你們還不知道如何判斷「生長」的好不好,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繼續和大家分享,用好「生長曲線」就很容易判斷了。

而「發育」,就更需要媽媽們的自我學習了,寶寶的發育包括了5個方面: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解決問題和個人-社會性。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一個非常好的發育評估系統,美國的ASQ系統,現在有中文版,適合中國的寶寶來評估。

生長和發育都是可以被科學評估的,所以,如果媽媽覺得寶寶的睡眠可能對您造成了困擾,我們要先跳出原來的思維框架,先想想寶寶的睡眠是不是滿足了自己的生長發育了呢?

2、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模式也不同

簡單的理解一下,我們大人中午小睡10分鐘就能夠滿血復活,精力充沛,為什麼一定要我們的寶寶白天睡夠書本上寫的時間呢?(話說回來,書本上推薦的時間都是半小時,一小時,作為一個計量單位,媽媽們難道不好奇,為什麼不是31分鐘,43分鐘或者66分鐘這樣的數值麼?)

所以,忘掉書上的時間,我們就看寶寶想要什麼樣的睡眠方式,滿足他們自己就可以。

尤其是「學霸型」「觀察型」和「敏感型」或者「高需求型」「難養型」「壞脾氣型」(無論叫什麼類型,都沒有好壞,僅僅是氣質不同而已)的寶寶們來說,他們喜歡玩,喜歡觀察,有時候又對周圍的環境變化特別敏感,可想而知,睡眠模式和時間怎麼能一模一樣呢?

3、媽媽認為什麼樣的睡眠是好的呢?

這似乎很好玩,很多媽媽其實真的不知道什麼樣的睡眠對寶寶來說是合適的。這不應該被忽視或者嘲笑,因為,確實寶寶這種生物是非常獨特的存在。

媽媽們按照我上面對於「良好睡眠的定義」來自己琢磨琢磨。

一定要記住,如果媽媽對於「生長和發育」的判斷也有偏頗的話,就更容易誤判寶寶的睡眠狀態。

所以,首先學如何正確判斷孩子的生長和發育吧。在判斷睡眠是否正常之前,生長發育是否正常,是否得到科學客觀的評價是前提。

4、寶寶有不同的氣質類型

除了寶寶有各種各樣的氣質類型,高需求、低需求,天使型、難養型等等,我們自己哪一個不是從寶寶長大的呢?而且,都各具性格。

我讀到過一本有趣的書,講到嬰兒的氣質特點如果和養育人的氣質特點不匹配的話,也會給養育人帶來很大的挑戰,讓媽媽們沮喪。特別是本身就很敏感的媽媽,如果自己的寶寶也是「難養型」寶寶,這種衝突就會被放大。

反思父母自己的個性特點以及小時候的特點,會讓我更容易接納遺傳自己基因而來的這個小東西。

真的,太像我們自己了。

只是我們已經忘掉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

所以,常和寶寶的外婆或者奶奶聊天很有好處,我們總能從寶寶身上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想必,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是個磨人的小孩子。

如果媽媽真的因為睡眠困擾太多,美國AAP上有這樣的建議,我覺得特別好,也許,換一個人抱一抱寶寶,讓媽媽有機會放鬆自己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為寶寶確實會感受到媽媽的緊張情緒而越發覺得不安全,從而影響睡眠。

5、除了睡,寶寶還有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吃喝拉撒玩」,這5件事情媽媽有沒有全部很合理的給寶寶安排好呢?

我說的合理,並不是按照書本,而是按照寶寶喜歡的狀態,例如不限次數的按需餵養和夜奶,每月按照發育裡程碑的要求在家中給寶寶做合適的遊戲訓練。

每個月齡寶寶要掌握的能力也不同,遊戲也不同。

不同階段寶寶所需要的營養和餵養方式不同,媽媽有沒有給寶寶做「順應性餵養」呢?

這是一個循環,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有更多可以做的。

我想,解釋完思維導圖的左側,媽媽們應該已經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思考一下思維導圖的右側。

諸如嬰兒的正常睡眠結構——深睡眠和淺睡眠,驚跳反射,大動作發育發育過程中的睡眠倒退,長牙期間的不適感,吃的太飽、太餓、玩的太累過度興奮,房間的溫度溼度和光線,以及各種有可能的軀體疾病的影響,包括維生素D攝入不足,溼疹、牛奶蛋白過敏、胃食管反流、腸絞痛等等。

可能影響睡眠的因素確實很多,但是這些都可以通過很多細節來判斷。

除了疾病,也許媽媽更需要醫生的幫助,其他的有可能和睡眠相關的因素,媽媽可以按照以上的思維模式來分析,然後見招兒拆招兒。

如果媽媽依然覺得困難,下一篇我們手把手繼續教大家如何去做,跟緊我們的腳步就可以。

最後,也許更多的時候,我們最終會和寶寶們妥協,因為有一種的狀態叫做「媽媽的期望過高」,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媽媽,全球的媽媽都是如此,即便是喵醫生自己,也常常會落入「期望過高」的狀態。

慢慢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媽媽。

沒有完美的媽媽也沒有完美的寶寶。

如果,這篇文章還不能夠讓媽媽們開始停下對寶寶睡眠的擔憂,那麼,請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學習,學習擁有更多讓自己平靜的力量。

願今夜,每一個媽媽和寶寶都有好夢,明天是清醒的就足夠OK!

☆ END ☆

編輯 | 馬蕾孕哺育

圖片 | 馬蕾孕哺育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原標題:《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竟然是這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寶寶睡不好也會影響發育?進來看看中招沒有
    但是「睡」這一項卻很難說,而且睡眠不足帶來的危害,可只有「困」那麼簡單。比如最近在奶粉智庫小紅書上一位新手寶媽諮詢筆者:「寶寶為什麼整天都在睡覺啊?是不是不太好啊?」、也有一位寶媽問筆者:「寶寶每天怎麼睡得那麼短啊?好不容易再哄著了,一放下就醒!睡眠這麼不好,會不會影響他發育啊?!」
  • 寶寶夜裡睡不好,發育怎麼能快?家有「夜哭郎」得先學會根治!
    @秋天的童話:我家之前一直也算是個天使寶寶,但是在9個月的時候,晚上開始鬧騰我們。無論家長配不陪玩,她都哭、不睡覺。我們也是新手,去醫院做了很多檢查,醫生都說寶寶很健康。後來,我們也是偶然發現,娃娃的兩顆牙齒長出來後,她就又開始好好睡覺了……寶寶睡眠,有什麼重要性?
  • 寶寶睡不好會影響智力發育?教你正確做法,讓寶寶睡得更健康
    寶寶的睡眠的不足會讓大腦的思維能力變得緩慢,注意力很難集中,邏輯思維能力變低,智力與精力也開始下降。長時間下去,寶寶的學習效率降低成績開始逐漸落後。可為什麼現階段的孩子睡眠質量和習慣都不怎麼好呢?學齡前(5~7歲):每天維持12個小時學齡前兒童的睡眠時間必須維持在12個小時,每晚九點之前必須入睡,保證睡眠時間與質量,利於孩子智力的發育和成長。孩子睡眠不好的原因1.
  • 寶寶睡不夠會影響發育嗎?0-5歲寶寶每天要睡多久?
    在孩子的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睡眠質量絕對是父母最關心的事情。有調查表明,我國1~6歲的兒童睡眠時間普遍不足,其中近5成兒童睡眠有問題。可現實情況是,父母們每天為了哄「睡渣寶寶」們費心費力,就像打持久戰一般,效果還不好….. 睡眠不足,會有哪些危害?
  • 寶寶是「睡渣」,可能是父母忽略了這些問題,難怪娃睡不好
    文/笑雪育兒思考寶寶睡眠好,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全家人的睡眠,尤其是媽媽。但是,也有很多父母痛苦的發現:寶寶是「睡渣」,白天不睡,晚上還睡得晚,導致大人的睡眠時長也被縮短。,有利於智力發育、身高發育,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與抵抗力。
  • 為什麼寶寶喜歡趴著睡?也許是因為這個部位不舒服了
    一位媽媽的問題:寶寶一歲三個月了,最近一周愛趴著睡覺,這對孩子身體好嗎?寶寶趴著睡覺會不會是他肚子痛導致的?醫生解答:趴著睡覺本身對孩子沒啥不好,個人習慣問題,關鍵是看護人得費心看著,不能讓枕頭或者被子捂著鼻子,以免引起窒息。
  • 兒科醫生專業答疑:寶寶吃喝拉撒睡,一站式全搞定
    作者:寶寶知道 精彩媽媽育兒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個小問題總會引發更多的反應。吃喝不好,就會引發拉撒的問題和寶寶的情緒起伏,睡眠質量自然不會好。精彩媽媽邀請了從事兒科NICU多年的歐翠瑩醫生為媽媽們解答這方面的問題。麻麻們看完可以在文章底部跟帖,也許下一篇就是醫生對你的問題進行專業答疑哦!
  • 寶寶總是睡不好?避開「哄睡誤區」,這幾個方法快記下來
    對於大多數初為人父人母的你來說,寶寶睡眠的質量可謂頭等大事,睡眠對於小寶寶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的新手媽媽被寶寶的睡眠問題所困擾。為什麼寶寶總是睡不踏實?醫學研究表明,嬰兒在通宵開燈的環境中睡眠,可導致睡眠不良,睡眠時間縮短,進而減慢發育速度。因為嬰兒的神經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臥室內通夜亮著燈,勢必改變了人體適應的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從而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危害生長發育。
  • 新手媽媽哄睡困難抱睡辛苦,不利於寶寶發育,一條毛巾輕鬆搞定
    半夜全家出動哄娃,誰都睡不安穩。新手媽媽哄睡困難抱睡辛苦,不利於寶寶發育,一條毛巾輕鬆搞定夏麗是一個新手寶媽,寶寶剛出生時5斤多一點,雖然夏麗整個孕期長了30多斤,沒想到被孩子吸收的不是很多,雖然體重輕點,但是身體各項指標都是正常的。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濟南六一兒童醫院醫生:可能與這幾件事有關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兒科醫生許玲介紹,現在有一些孩子在兩歲後還不會說話的現象越來越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孩子真的是語言發育遲緩嗎?   語言發育遲緩不僅僅只是因為寶寶不說話。    事實上,有不少的寶爸寶媽反映:我家寶寶看起來什麼都明白,可就是不說話,這是為什麼呢?
  • 這3種哄睡方式,不僅影響寶寶睡眠質量,對兒童大腦發育也很不利
    睡眠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重要的睡眠才能促進寶寶發育,因此,確保寶寶的睡眠質量就成了家長需要關注的地方,然而如何讓寶寶睡一個好覺呢,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案例:閨蜜小齊剛剛成為一個寶媽,但是讓她感到苦惱的事情也接踵而至,因為寶寶並不像自己想的那樣好照顧,除了要圍繞著寶寶忙前忙後以外,閨蜜也為寶寶的睡眠感到憂心忡忡。
  • 再忙也讓寶寶跟自己睡,不然不僅感情淡,對寶寶發育也不好
    很多產婦在恢復身體之後就繼續參加工作,為了讓自己更有精力工作,就把寶寶給老人帶,就連晚上也跟老人睡,雖說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媽媽們緩解負擔和壓力,但是這對於寶寶的發育、成長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接下來就從跟媽媽睡和跟老人睡各自的優缺點來分析,讓家長們了解到底寶寶跟誰睡會比較好。
  • 寶寶睡眠不好?不是睡不好,是媽媽你不懂這些
    通常認為睡不好是寶寶吃不飽的原因造成的,我都會問一句:抱著睡能睡多久?媽媽給的回覆肯定是睡得很久啊。就是嘛,為什麼放床就醒,你會覺得她是吃不飽呢?乳汁:天啊,這黑鍋我不背!>為什麼吃奶粉睡得久?這跟正常的胃排空時間是一致的,這利於寶寶的內臟器官發育和智力發育。
  • 最適合寶寶的睡姿揭秘,不是趴睡不是側睡,這種睡姿更舒服安全
    健康睡姿大揭秘,採用這種睡姿,寶寶睡覺更安全可是這一天,小琪去給趴睡的寶寶換姿勢時卻發現寶寶的呼吸有點微弱,小臉和鼻子都憋紅了,嚇得小琪趕緊把寶寶翻轉過身。到醫院檢查後幸好沒有出事。這次窒息的事讓小琪後怕,著急詢問醫生該以什麼姿勢讓寶寶睡覺。
  • 闢謠:寶寶多睡才能長高?斯坦福專家:兒童睡眠抓住「黃金90分鐘」
    很多時候晚上12點媽媽才能把她哄睡。媽媽很擔心,奶奶卻說。沒關係明天早上晚點起睡夠了就行了。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即便睡了足夠的時間,晚睡意味著醒著的時間過長,身體受到超出正常範圍的刺激,導致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抑制下腦垂體功能,導致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可見睡得太晚,才是影響寶寶生長發育的誘因。
  • 為什麼很多寶寶晚上睡不好?
    對於0-6歲寶寶來說,睡眠對寶寶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媽媽,相信大家都很重視寶寶的睡眠。可是,為什麼有的寶寶每天晚上睡得很香,有的卻總是哭鬧、睡不好呢?你每天有固定時間陪寶寶做些安靜的睡前活動嗎?寶寶睡覺也是需要建立常規程序的,需要儀式感,比如睡前安靜躺下來講個睡前故事,陪寶寶聊天等等。
  • 寶寶趴睡易猝死!為什麼醫生還建議多趴趴?
    有些家庭,擔心寶寶躺著睡頭型會睡扁,於是就有心讓他們趴著睡,但其實這種睡法非常危險,會提高嬰兒猝死綜合症的機率……什麼是嬰兒猝死綜合症?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是指寶寶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突然死亡,多出現在2周-1歲大的寶寶身上,發病率一般為1‰-2‰,其分布是全世界性的,一般半夜至清晨發病為多,幾乎所有嬰兒猝死症候群的死亡發生在嬰兒睡眠中,尤其是趴著睡的寶寶。
  • 喜歡趴著睡的寶寶智力發育更快?別再強行給娃翻身,影響寶寶發育
    朋友豆豆的寶寶7個月了,最近她發現寶寶睡覺的時候總喜歡趴著睡,每次給寶寶翻身糾正睡姿,誰知幾分鐘後,寶寶又變回趴著睡。婆婆告訴她,喜歡趴著睡的寶寶肚子裡「藏著蟲子」,難養!豆豆給婆婆的話嚇壞,急忙抱著寶寶到醫院檢查,兒科醫生卻笑著對她說:」寶寶發育很好,很聰明,別擔心。
  • 寶寶晚上睡不好,白天少睡點就好啦?
    寶寶睡得好才能長高高,生長發育得更好。遇到一個不愛睡覺的小baby,真是讓人急得直撓頭。這時候,總有人會說,「白天少睡點就好啦」。真是這樣嗎,寶寶白天少睡點,晚上就能睡更好?專家說 | 白天睡得少,晚上睡不好!國際嬰幼兒睡眠諮詢師林小暖指出,白天睡眠質量會影響到夜間睡眠質量。
  • 寶寶睡不好還肥胖,嬰兒床墊你真的選對了嗎?
    趴著睡覺的寶寶在第一個月大的時候還不能轉頭,如果床墊太軟,臉會陷進去,這很容易導致缺氧、窒息,嚴重情況下甚至威脅寶寶的生命。床墊的選擇不僅僅影響睡眠,還影響寶寶脊椎的正常發展。那什麼樣的床墊適合Baby呢?為什麼要用嬰兒床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