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寶寶睡眠好,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全家人的睡眠,尤其是媽媽。但是,也有很多父母痛苦的發現:寶寶是「睡渣」,白天不睡,晚上還睡得晚,導致大人的睡眠時長也被縮短。
寶寶充足的高質量的睡眠對於發育有重要作用,例如:睡眠可以促進身體生長發育,消除大腦及體力的疲勞,有利於智力發育、身高發育,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與抵抗力。
去年美國麻薩諸塞大學一項新研發現,睡眠不好的孩子在上學後,容易出現注意力減退、情緒失控等問題,這也是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無形原因」,所以高質量的睡眠質量是保證兒童健康發育的基礎。
對「睡渣」寶寶來說,父母要排查問題,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否則就別怪娃為什麼睡不著。
1、沒有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拿我家兒子舉例,他在3歲之前,很少午睡,關鍵是他晚上也不困,還睡得晚,到了上幼兒園後,每天的午休就成了孩子和我的噩夢,因為孩子不肯睡可是又不得不躺在小床上煎熬,而我也要隔三差五接受老師的「投訴」,我想,這與他前三年的生活沒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無關係。
張思萊醫師講過,「孩子出生4個月以後,一旦形成不良睡眠習慣,再想糾正就十分困難了。」
所以想讓孩子在該睡覺的時候安然入睡,是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去培養,提前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一般到1歲左右,寶寶就基本能夠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睡眠模式。
2、睡眠環境嘈雜不安靜。
如果說睡眠環境不適,也會隨時驚醒孩子,導致孩子睡眠質量差,這樣孩子的體力和大腦不能得到充分恢復,也會出現情緒問題。
很多家庭裡,我想都做不到和孩子一起睡吧,可能通常都是先把孩子哄睡,然後自己再起來做別的事情,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說,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睡著後,媽媽就會離開他的身邊,所以心裡會有些不安,導致難以入睡。
另外一方面,全家人只有他得去睡覺,如果其他人還在客廳裡看電視、聊天等,也會影響寶寶睡不著。
3、白天睡覺時間過長。
孩子白天的小睡也是健康睡眠的重要內容,但是要注意白天睡眠總時長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防止白天睡多了,影響到夜間睡眠,甚至變成「夜貓子」,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在白天儘量多陪伴寶寶玩耍,做遊戲、讀繪本等。
4、需要有條件的哄睡。
有的孩子從小就養成習慣,例如必須摸著媽媽才能睡,或者需要有人陪著、抱著等,一旦孩子習慣了這樣有條件的哄睡,那麼當需要他自己一個人睡覺時,往往會出現入睡困難。
5、睡前玩得過於興奮。
對於孩來說,他們的神經系統沒有成人控制得那麼好,所以當睡前過度興奮時,在短時間內就難以安靜下來,這就會導致孩子無法在大人的預期時間內快速入睡。
我兒子有一段時間就是老要求我在睡前講笑話,加上他笑點又低,笑個不停,雖然關燈了也互相說了「晚安」,但是他還是難以平靜自己的興奮情緒,導致睡著都已經是夜裡十一點多甚至十二點,後來我調整了講笑話的時間,晚上臨睡前就把洗漱、尿尿、講故事等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現在他的入睡時間已經提前一個多小時了。
同樣的道理,睡前也不要跟孩子聊沉重的話題,例如「今天老師批評你了嗎?」「今天你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好?」等,這種話題會讓影響到孩子的情緒,也會導致睡不好。
另外更不要在睡前責罵孩子,讓孩子在哭泣中入睡,心裡害怕還很容易做噩夢,這些對健康不利,影響身體發育。還有,睡前也不要給孩子講恐怖故事、驚悚故事等,防止孩子的神經系統處於活躍狀態,難以放鬆入睡,即使睡著了也難以快點進入睡眠狀態。
6、晚飯吃得過多。
很多家庭,一日三餐很難聚在一起吃頓飯,一天當中唯一就是在晚上那頓飯可以坐在一起,媽媽或者老人不免得就會準備得比平時豐盛些,如果孩子貪嘴時也跟著吃多了,那麼到睡覺時容易翻來覆去睡不著。
因此作為母,要做好孩子的飲食控制,尤其是晚飯,孩子身體舒服了,入睡也就容易得多。
7、缺少父母的有效陪件。
尤其是對於雙職工家庭,白天夫妻倆都要上班,孩子只能扔給老人帶,如果下班後還得加班、周末加班,那麼回家後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寥寥無幾,孩子自然會更加眷戀父母,哪怕很晚了還是不捨得睡,就想讓爸爸媽媽多陪伴他玩會兒,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可能就會覺得這孩子「不聽話、磨人」。
殊不知,那是孩子對你的依戀,不要小看親子陪伴,他對於孩子的情感依戀、情感慰籍非常重要,而且也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
最後,如果說你家寶寶總是愛晚睡、睡不好,那麼不妨對照自查,看看是踩了哪個坑,然後才好有的放矢地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