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務要獎勵,家長:這是義務VS高興就好

2020-09-03 小小瑞媽育兒經

早上把二寶哄睡後,就忙著做家務,適逢周末,大寶也在家,看著我忙的團團轉,一會擦桌子,一會兒掃地的,大寶也跑過去從水盆裡拿了抹布過來幫忙,結果力氣太小,水沒擰乾,一串小水珠隨著大寶行走的軌跡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看著大寶興致勃勃,我也不能駁了孩子的好意呀,可這,寶貝呀,你確定你不是想要玩水,是要幫忙嗎?

讓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明白這點很重要

我問:「寶貝,你幹嘛呢?」

大寶:「媽媽太累了,我幫幫你。我幫了媽媽的忙,媽媽可不可以給我獎勵呀?我想吃媽媽做的蛋糕了。」

我:「嗯,媽媽是有點忙,你幫了媽媽,想吃蛋糕當然可以啦,但你看看你真的是幫忙嗎?怎麼反而把地板弄溼了呢?」

大寶:「哎呀,對不起媽媽,我不小心把水灑地上了,我不是故意的。」

我:「沒關係,那地上的水怎麼辦?」

大寶:「我來,我自己把它擦乾淨。」

我:「嗯,那擦地板,還要獎勵嗎?」

大寶:「這個就不要獎勵了,因為是我自己弄溼的,就應該我自己擦乾淨。」

讓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明白這點很重要

說完,大寶就拿了幹抹布把水漬擦乾淨了。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些媽媽不認同我給大寶獎勵,認為:做家務應該是每個家庭成員的責任,孩子也是家庭一員,不應該給她獎勵。

知道瑞媽的人都知道,瑞媽一直認為是:教育沒有固定式,父母不同、環境不同、孩子不同、那麼相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不盡相同,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所有的專家也好,經驗也罷,都是借鑑。

讓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明白這點很重要

對於做家務給獎勵這一塊,瑞媽認為:應該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我贊成孩子也是家庭一員,也應該有她做家務的義務,但我認為,孩子的義務,僅限於她自己的事情,比如說:自己收拾自己的書包、書桌、洗洗自己的小襪子、疊自己的小被子,這類自己力所能及的,自己的事情。其他家庭家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家庭環境,我覺得這是父母的責任。

像上面說的,大寶是因為看到媽媽很忙,覺得媽媽累,那麼她想來幫忙,而在幫忙的基礎上,適當要點好處,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並且大寶是用的商量的語氣。既能幫到媽媽,還能滿足自己的小願望,我覺得這挺好。

後面,大寶把地板弄溼了,她提出自己擦乾淨,而且這次,沒有要獎勵,因為大寶覺得這是她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做好。

瑞媽不贊同用教訓的口吻告訴孩子:做家務是我們大家的事情,所以你做家務就是應該的。相反,瑞媽以為,適當的獎勵才是最好鼓勵。

是什麼讓瑞媽願意對大寶幫忙進行獎勵鼓勵的,其實這跟瑞媽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對孩子做家務的態度,一般分為兩個觀念:


讓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明白這點很重要

一、做家務是義務,是任務

瑞媽小時候就一直活在「別人家小孩」這類誇獎中,特別是做家務這一塊,父母一直在廣東打工,我也跟他們去廣東上學,他們早出晚歸,我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已經學會做一家人的飯了,每周六,還要把一家人這周存的衣服全部拿出來洗。

父母的觀念是:你已經這麼大了,我們掙錢這麼辛苦,家務活你已經會做了,就應該你來做,而且為了讓我更勤快,父母不允許買洗衣機,我們家的第一臺洗衣機,還是我工作後買回去的。當時,附近的叔叔阿姨都誇我父母教導有方。

這樣的教育方式,確實鍛鍊了我的家務能力,我也能明白父母的辛苦,但,也讓我對家務產生了厭煩感,我不喜歡做家務,把做家務當成是一件苦差,記得跟寶爸談戀愛那會兒,還要求他以後必須他做家務,他當時還打趣我:怎麼你一個女孩子,那麼討厭家務。

我覺得是煩了,真的是煩了,想想從小學二年級(9歲)到成家(25)歲,這麼多年,只要我在家,家務就是我的責任,能不煩嗎?

讓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明白這點很重要

做家務,把家收拾的清清爽爽、漂漂亮亮的,這應該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苦差。我的閨蜜霞妹,她就特別喜歡做家務,喜歡收拾屋子,喜歡裝扮家,我特別羨慕她,但卻學不來,後來才知道,這跟她從小的做家務觀念有關。

二、做好自己的事就好,其他家務是幫忙

霞妹是廣東人,也是我在廣東的同學,每次去她家玩,家裡都是乾乾淨淨的,客廳還擺放著鮮花,一進門,那感覺真的很舒服,所以我也特別喜歡去她家玩,她媽媽是個非常勤快的人,家裡的家務基本都是她媽媽在做,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家庭。

據霞妹說,他們自己的房間,她媽媽是不會幫忙打掃的,怎麼裝扮,怎麼布置,都是她們自己的事情,她也非常樂於裝扮自己的房間,她們有時也會在媽媽那裡掙點零花錢,幫媽媽大掃除、幫忙整理客廳之類的。

讓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明白這點很重要

霞妹特別有文藝範,用網絡流行語就是:她把生活過成了詩,我覺得這離不開她對做家務的積極認知。

我跟霞妹是兩個不同的例子,也是這樣的差別,讓我在孩子做家務上面,沒有硬性要求,因為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快樂,不糾結於家務事,希望她能把做家務當成是一種樂趣,有了好的心情,才能活的灑脫。

其實不僅僅是對家務的排斥,因為父母的對外誇獎,我習慣了,也依戀了「乖孩子」的光環,這讓我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討好型性格,經常是自己吃虧,也不願意據理力爭,工作中因為怕同事生氣,而一再妥協。這樣的性格愉悅了別人,卻總委屈自己。

直到現在為人妻為人母,我不懂如何從做家務中找到樂趣,但大寶會,她會在自己疊自己衣服的時候告訴我:「媽媽,我今天想把衣服疊成三角形。」有時,還會將不同顏色的衣服,通過摺疊、拼湊,給我講出一個故事來,有時會在洗自己小襪子的時候,放上洗衣液,把襪頭捏緊,通過擠壓裡面的空氣,讓襪子表面出來小泡泡,甚至在夾小襪子的時候,她還會告訴我她夾了什麼圖形。大寶這種做家務的心態,我很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讓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報酬?明白這點很重要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後成為討好型性格,她應該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想法,為自己高興,隨心隨性。因為她是獨一無二的媽媽的寶貝。

所以,小瑞媽認為:讓孩子將做家務當成一種享受,享受其中的樂趣,在這期間有時會需要小小的物質獎勵,來鼓勵她,但只要要求得當,咱們都是可以滿足的。



我是小瑞媽,喜歡用文字記錄孩子成長的點滴,歡迎關注,更多育兒寶藏等你來挖。

相關焦點

  •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實際上,這些家長他們所抱怨的生活習慣問題,都是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不當而造成的。疫情好比一次沒有提前通知的評估,那些常態下隱蔽起來被忽視的方面一覽無餘地暴露了出來,生活習慣首當其衝。 我從諮詢問題的家長了解到,他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孩子學做家務的重要意義,因此既沒有培養孩子學做家務,也不曾要求孩子參與家務。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從鼓勵和培養孩子做家務開始。
  • 用錢獎勵孩子做家務的家長,是聰明還是偷懶?專家給出了答案
    用錢鼓勵孩子做家務,是很多家長都會採用的一種方式,但隨著教育觀的變化,有一部分對這種物慾過強的教育方式表示反對如果總是用金錢獎勵孩子做家務,孩子就會把勞動與金錢掛鈎,久而久之孩子的勞動意識就不好培養了。
  • 孩子做家務獎勵零花錢,有償家務,到底可不可取?
    現在的家長面對孩子要零花錢時總是很苦惱,不給孩子零花錢擔心孩子和其他人比較會自卑,甚至做出不好的事情,要是給孩子零花錢又擔心孩子從小太注重金錢易被物質迷失。因此有些家長便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讓孩子通過做家務賺取零花錢。
  • 孩子做家務父母給孩子金錢獎勵,錢給還是不給,這是一個大問題!
    反對者自然也有反對的理由,孩子做家務父母還要給予孩子獎金,難道孩子就不是家裡的成員嗎,就沒有做家務的義務嗎?孩子的責任心都是從小培養的,從小就灌輸給孩子金錢思想,確實有點不妥。孩子做家務需要金錢的誘惑才肯願意去做,這樣做很顯然的不太合理,不管是大人還孩子,都是家裡的一分子,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事情。
  • 孩子做家務,家長該不該給錢獎勵?
    以前的父母對孩子勞動的培養都很重視​,並沒有拿錢出來獎勵,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孩子勞動技能的培養。在嬰幼兒時期,家長就開始試著交待一些簡單的事讓孩子做了,剛開始是試著拿匙子自己吃飲,再到會走路了,家長讓他們做一些比如扔垃圾,拿取東西,使用馬桶,澆花,刷牙等等簡單的活兒。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這或許是很棒的答案「孩子太小,做什麼家務!」「孩子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讀書就行了!」說起做家務,很多父母往往認為離孩子很遠,家務活當然是家長的事情,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做家務,將來他如何獨立生活?
  • 做家務給零花錢?家長引以為傲的物質獎勵,正在使孩子喪失行動力
    2.物質獎勵,孩子配合度高跟孩子說,抓緊做作業,孩子大多會繼續磨磨蹭蹭,但是跟孩子說,做完作業給你買炸雞,,孩子們大多會迅速完成作業。在物質獎勵面前配合度超高的孩子,會讓家長有一種,物質獎勵可以解決家庭教育中絕大多數問題的錯覺。
  • 「德州關注」孩子做家務,到底需不需要金錢來獎勵?
    正方」媽媽孩子做家務要給錢呀,如果我不做家務,請個阿姨來做要不要給錢,那孩子做家務為什麼不可以給錢?「反方」爸爸孩子做家務是做為家庭成員的義務,連這個都要給錢,難不成要把孩子訓練成白眼狼但也有小部分家長表示可以接受給孩子零花錢作為孩子做家務的獎勵,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許多西方國家的孩子也是從小用自己的勞動力來賺取零花錢。
  • 孩子做家務就給錢?家長得警惕:你的獎勵或許在慢慢摧毀孩子
    給孩子獎勵到底有沒有用?有粉絲留言說,「我起初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她每次幫我做了事,我就給她記一個小紅花,十個小紅花可以換一個小蛋糕。」結果後來讓孩子收拾玩具、整理衣服時,孩子卻說,「媽,你要是不給獎勵,我就不幫你做家務了。」家長聽了特別難過,覺得不應該這樣給孩子獎勵。
  • 孩子做家務就給錢?家長得警惕:你的獎勵或許在慢慢摧毀孩子
    給孩子獎勵到底有沒有用?有粉絲留言說,「我起初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她每次幫我做了事,我就給她記一個小紅花,十個小紅花可以換一個小蛋糕。」結果後來讓孩子收拾玩具、整理衣服時,孩子卻說,「媽,你要是不給獎勵,我就不幫你做家務了。」家長聽了特別難過,覺得不應該這樣給孩子獎勵。但另外有粉絲說,獎勵挺好用。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長大後差別太大,家長要知道
    「碗放著就好,媽媽一會兒洗」「家務活不用你來弄,趕緊去學習」身邊不少父母,除了好好學習,什麼事都不捨得讓孩子做。在家的時候還好,可孩子一旦離家,他們根本無法料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可見,做家務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那麼在現階段,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
  • 鼓勵孩子從小做家務,好處竟然這麼多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出於疼愛捨不得孩子幹一點家務活。有的媽媽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嗎?有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會更優秀。其實現在在我們身邊的不少家長,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了,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做家務! 做家務有哪些好處?如果孩子從小就開始和父母一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會安然的享受父母的勞動成果,並且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能夠有能力去照顧好自己。
  • 孩子做家務要給錢?聰明的家長可不這樣做,樹袋寶寶來支招
    那麼,讓孩子做家務應不應該給錢呢?今天小編,就來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事實上,讓孩子做家務要分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屬於孩子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家務,不能用錢獎勵。這些都是家庭成員共同的家務,是需要共同承擔的責任,讓孩子有意識地參與進來,能培養主人翁意識,還能學會關心、照顧、幫助別人。   第三種: 幫助家人做的家務,可以用金錢獎勵。比如,幫爸爸洗車等。不過,對於這一類家務,也有嚴格標準,避免孩子養成以拿獎勵為目的的習慣,但做事情卻不上心。因此,在做這一類事情前一定要約定好,必須把事情做滿意了,才能拿到獎勵。
  • 讓孩子通過做家務來賺零花錢,你贊成嗎?
    有個朋友說,她家的鄰居媽媽給小孩定了規矩,做各項家務明碼標價,讓孩子通過這個賺零花錢,說要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朋友問我這個辦法怎麼樣,贊成不贊成這樣做。首先我要說明一下,我不喜歡讓孩子做事情,輕易與錢掛鈎,不管讓孩子做什麼,首先想到拿錢來鼓勵或者說誘惑。
  • 學生做家務也要開價
    我記得小的時候,媽媽讓我們姊妹幫忙打掃家裡的衛生,到了晚上我們就向母親要三角錢去看電影和買瓜子,那時的三毛錢可金貴了,還可以買冰棍等其他的小吃感覺非常高興。可是現在的學生做家務也要開價,我的一個朋友家的孩子,讓他自己洗自己的襪子他還向母親「開價」十元,如果加上洗碗這些家務勞動,在要求加十元,並且還拿出依據說,這是學生之間交流後的統一標價
  • 該不該付錢讓孩子做家務?80%的家長都做錯了
    這些家長認為:付錢讓孩子做家務,是一個讓孩子面對真實世界很好的訓練,因為孩子以後工作的報酬就是根據能否及時完成工作和勝任工作而定的;其次,家長覺得如果單純給孩子零用錢,卻不讓孩子做家務回饋,會讓孩子變得懶惰,讓孩子認為獲得零用錢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反對將金錢與家務捆綁起來的家長的理由也很充分:如果父母付錢讓孩子做家務,有一天孩子覺得這些錢不值得再做家務怎麼辦?父母就會被困住。
  • 讓孩子愛上家務的軟體|做家務|家長_網易財經
    但現在有一些應用程式可以幫助家長們鼓勵孩子多做家務。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達拉斯的布魯克·懷斯(Brooke Wise)說,一款售價為3.99美元的叫做「家務,你說了算」(You Rule Chores)的智慧型手機軟體真的讓她的三個孩子——12歲的賈斯廷(Justin)、9歲的拉斐拉(Rafaela)和4歲的威爾(Will)——開始比賽誰可以做更多家務了。
  • 孩子多做家務有好處,家長們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而且,孩子剛開始做家務,怎麼做都不會很好,很多家長就會很沒耐心的說:「你別搗亂了,放著去玩吧」,實在不可取。我們要正確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心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做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每個人都要做,要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不要用禮物或者金錢作為交易,獎勵孩子做家務,這是一個很不明智的做法,孩子會慢慢用這種方式討好父母,從而形成錯誤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 假期孩子要不要做家務?應該怎麼做?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群裡的家長們也是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當然要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是件好事」。想必也有自己的看法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孩子要不要做家務?1孩子要不要做家務?評論區裡有位媽媽深有同感地說道:「帶孩子做家務真的挺好的,有的時候我們沒空陪孩子玩,就讓孩子陪我們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這其實也是一種陪伴。」
  • 如何教孩子做家務,這些重點家長要明白,恰當的家務對成長很有益
    其實很多孩子在看到家長幹活的時候,內心都曾想過要主動幫家長分擔家務,只是往往被家長嚴詞拒絕,久而久之孩子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做家務就應該是家長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管好自己的學習就可以,所以不管有多忙、有多累,他都不會去體諒家長。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當中來,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比如:從收拾自己的玩具,可以逐步增加到澆花、餵寵物等等,隨著年齡的逐步增長,逐漸適當的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