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凡例的意義與內容

2021-02-19 譜親文化

1.凡例的意義

凡例是譜書中說明編修家譜的指導思想、編纂體例、篇章結構、材料選用考訂、編修規則等具有綱領性的文字。歷代編修家譜都同時有序言、凡例,也有序言和凡例合在一起的,稱序例。凡例是編纂家譜必須遵循的準則,具有「法」的性質,對偏修家譜具有重要的意義,表現在:

(1)凡例是編修家譜的綱領和規則

一部家譜內容龐雜,又出自眾人之手,譜書要成為一部內容和形式統一的有機整體,如出一人之手,編修譜書就得有編修人員共同遵守的規則。凡例就是編修家譜的規則,為編修取材提供依據,使編纂有準則,行文有規格和要求。篇目是編纂譜書的藍圖,凡例就是對譜書進行施工的總方案,編纂工作必須按照凡例這個總方案有序進行。

(2)便於讀者讀譜用譜

凡例內容廣泛,涉及到編修譜書指導思想、體例、篇章納構、選材來源、家譜斷限、入譜標準、圖表編排及編寫中的有關技術,甚至下一輪修譜時需要提供的有關問題,對這些問題都有明確的規定和說明,是閱讀譜書的指南,能使讀者快捷閱譜、查譜和用譜。

(3)凡例有助於開展學術研究

歷代家譜的凡例,都不同程度地記載了作者對譜學的學術觀點和編纂主張,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比如清代譜學家朱次琦,對譜牒學進行深入研究,作出一定貢獻,他在《南海九江朱氏家譜序例》中,對前人族譜體例和書寫方法作了評論,提出了自己的設計,將體例定為七類:宗支、恩榮、祠宇、墳塋、藝文、家傳、雜錄等編,他對體例的設計,深為後人所仿效。可見,凡例中都蘊藏不少譜學史,譜學理論資料,有助於深入開展譜學理論的研究。

2.凡例的內容

凡例的內容主要有如下幾項:

(1)編修家譜的指導思想;

(2)家譜編修的原則,諸如民主協商,橫排豎寫、詳今略古、繼承創新等原則;

(3)說明譜書的體裁結構和篇目框架,選用圖表的具體要求;

(4)標明譜書時間斷限;

(5)規定行文的規則和要求;

(6)交代譜書所使用的資料來源,收集途徑,材料的考證、鑑別和使用情況;

(7)譜書版本的設計要求。

3.編寫凡例應注意的問題

(1)開門見山,條理分明。凡例不用開頭結尾,只須將譜書內容和形式條文式地依次排列下來,文字要求精煉,切合實際。

(2)處理好序與凡例的關係。序和凡例都置於譜書卷首,都是針對譜書進行介紹和提出編寫的準則,但又各自有區別,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兩者力避重複、混淆,盡力使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凡例要突出體現其「法」的性質和指導、制約功能。

(3)言之有理,簡潔明快。凡例不僅明確規定譜書內容和形式,還要說明道理。凡例是條文式,一事一條,簡潔明了,不要拖泥帶水。文字篇幅短小精悍,字數控制在一千多字為宜。

(4)認真修改,精益求精。由於凡例在譜書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凡例要認真擬定和修改。修改要貫穿於譜書的全過程。成書前,凡例是編修人員共同遵守的「法則」,用於指導收集資料和撰寫家譜。在實際工作中會發現新矛盾,就要作認真調整修改。成書後,凡例便成為了讀者的閱讀指南。修改是為了提高凡例質量,但又不要隨意變動,朝令夕改,令人無所適從。

相關焦點

  • 現代姓氏新修家譜凡例的意義與內容
    1.凡例的意義凡例是譜書中說明編修家譜的指導思想、編纂體例、篇章結構、材料選用考訂、編修規則等具有綱領性的文字。
  • 家譜凡例的重要性
    編修家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凡例的制定。凡例的重要性和作用,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凡例。
  • 如何寫家譜「凡例」
    家譜「凡例」是「家譜行為」的「準則」、「尺度」、「規範」,是家譜譜書不可缺少的部分;換言之,沒有「凡例」就沒有辦法修編家譜。
  • 盧照亮:淺談家譜序文和凡例的撰寫
    家譜之凡例猶如國之「法」,家之「規」,因此,家譜編修必須有凡例。凡例是編修家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家譜體例、篇章結構、資料選用、編修規則、結構特點、類目分檢、適用範圍和人物入譜標準及其它相關的說明等具有綱領性的文字,對家譜編修具有重要的意義。1、凡例是編修家譜的綱領和規則。一部家譜的內容龐雜,又出自多人之手,家譜要成為一部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有機整體,如出一人之手,凡例就成為修譜必須遵守的準則。
  • 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可萬變不離其宗,今天小編便以實際凡例為大家講解一下撰寫凡例的主要內容: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號、幾修、原籍等 。
  • 「家譜文化」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百家姓有百家譜,家譜多了,各家家譜之間的凡例也必然有所不同。
  • 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雖然在譜書封面可以直接看到譜名,但在這裡可以介紹一下譜名擬定規則(如通譜、統譜和一般家譜譜名各有不同)家譜的命名方法 家譜命名通常是在家譜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命名方法:① 地名+姓氏+幾修  範例:《金鏗黃氏三修家譜》② 地名+姓氏+堂號  範例:《黃山黃氏敦睦堂支譜》③ 地名+姓氏     範例:《江蘇裴塔裴氏宗譜》④ 幾修+姓氏     範例:《六修黃氏家譜》⑤ 姓氏+堂號+幾修
  • 為什麼修家譜要有凡例?看完你就懂了!
    家譜,是中國人的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現今中國人最缺少的文化內涵和厚重底蘊。 現今修譜,因為對傳統知識缺乏認識,再加上老譜的內容雜亂無章,導致現今修譜人,即使家族有老譜存在,卻因為不懂其內容,而導致修譜寸步難行。究其根本,就是因為缺少了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凡例。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二) 譜序 宗譜凡例
    今天,當我們整理研究舊家譜時,當我們編修新家譜時,不僅對譜序的真偽,世系傳承的真偽要作求真存實的辨析;更重要的是,對整個舊家譜的觀點、內容、體例,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批判繼承,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才能使家譜這一傳統歷史文化在新的條件下,為凝聚中華兒女、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 新家譜的體例
    對舊家譜中的序、凡例、姓氏源考、世系、人物傳、字輩譜。家訓族規、祠堂、墳墓、附錄應繼承下來。同時,應增加家族發展史述略,居住地地情、大事記、統計表、專記、補修等新形式,使新體例創新發展,在實踐中創建新體例。2.新家譜體裁體裁是家譜編寫的文體形式。
  • 家譜格式
    【2】譜序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篇譜序,包括新序、舊序等關於本族的記述。【3】譜例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 家譜體例
    家譜體例明代中後期是中國家譜體例演變與內容更新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體例的變化與內容豐富是此前譜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餘氏會通譜》內容包括新舊序、跋、辨、圖、外傳、外紀圖、世系圖、塋域圖、卷末跋、後序。
  • 孫氏家譜、孫氏族譜、孫氏家譜文獻目錄
    孫氏家譜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孫氏家譜。《新唐書·經籍志》載有南朝賈希鏡所著的《孫氏譜記》15卷,也許是能夠見其名的最早的以「譜」命名的孫氏家譜。唐宋兩代孫姓出現了一些重要的家譜文獻。     自宋元以後,平民家族修譜之風開始盛行,至明清時期達到高峰。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孫氏族譜基本上都是這一時期編修的。
  • 家譜如何製作?怎麼排?五步搞定!
    一般來說,家譜的前半部分要交代家族的一些起源、修譜的原因,傳承的情況,姓氏的起源,家族的榮光,家族祖先的圖像,家族傳承下來的家訓、祠堂文化等,然後在進行世系表的編排,這是家譜成書後的順序。但家譜內容不一定會搜集全部,所以只需把搜集到的內容進行編撰即可,沒有辦法搜集到資料的內容,可以不出現在的家譜上,盡力而為即可。
  • 陳氏家譜怎麼看,學會這些就行了!
    明清以來家譜,內容豐富,儘管編纂形式有不同,收載內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譜,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1、譜名: 為明血統,防亂宗,譜名一般包含裡籍,如《韶山毛氏族譜》、《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包玉剛、,有的還加編修時間、次數,如《同治九年進賢劉氏重修族譜》、《中湘陳氏六修族譜》等。
  • 周氏家族和那本「穿越時空」的家譜
    《編次目錄》已殘缺不全,尚可辨認的《目錄》按新序、凡例、目錄、原序、誥敕、遺像、居址世考、官銜科名……世系、世傳順序排列。《凡例》有兩篇,一篇與道光甲申(1824)版霞嶠《周氏家譜》內的《凡例》內容完全相同;另一篇名《宗譜凡例》,已殘缺不全,但後世家譜有全文收錄。從其中「譜內書歡谷大房者,誌其地也。蓋周之氏於歡谷者有六:如西翁、大房、螺溪、溪下、下周同祖而各處。
  • 家譜的格式
    如下內容是筆者認為必設的核心項目,甚至有些是該加強的。至於其他內容則各家族可依據自己情況取捨。 1.譜名 一般均稱為家譜、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會譜、通譜、聯宗譜、大成譜、房譜等,玉蝶、世家、等等。
  • 恭喜齊氏家譜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
    家譜的收藏方式,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早在宋朝以前, 家譜就有著官藏和私藏,因為宋代以前的家譜所代表很大的政治權利,民間家譜修好後要繳送一份到官府收藏。但宋朝以後,民間修譜逐漸盛行,但私藏和官藏之分依舊存在,並一直持續到現在。
  • 論《論語集注》中的「凡例」
    這樣「凡例」連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指對事物的分類、總結與歸納。那麼剛才的定義所闡發的則是在這一最初意義上的深化與發展。但是這種發展有一定的過程,尤其在中國古代這樣一個不太講究邏輯、分類和概念的時代。因此,在「凡例」發生變化與發展的同時,作為最初意義的分類與總結還是存在的。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最初意義在發展與變化中時進時退而又模糊不分的情況。
  • 家譜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現代修建新家譜應記載哪些內容?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和發展,家譜記載的範圍越來越廣泛,內容也越來多。在上古時期家譜是口頭家譜和結繩家譜,只有單一的世系,先秦時期有世系和姓名。在宋代家譜由官修進入民間,私修家譜最有代表性的是歐蘇體例家譜,主要內容有譜序、譜例、世系、世系錄和先祖考辨等。明清時期的家譜更加豐富完善,基本上都有世系、官職、遷徙、贊像、祠堂、祭田、墳墓、恩榮錄、五服圖、字輩譜、家訓家規、人物傳記等等,歷代不同的家譜反映了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 新家譜要充分反映民主時期和社會主義時期,突出家譜的特點和時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