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讀者文摘》發行破百萬 遭美國刊物訴侵權

2020-12-17 鳳凰衛視

核心內容:到了1982年底,甘肅人民出版社的《讀者文摘》發行量達到了42萬份,1983年,更是突破的136萬份。不過,美國《讀者文摘》方面沒有因為中國這個同名刊物的暢銷而停止追索自己的權利,恰恰相反,考慮到中國這本雜誌的暢銷在未來將會影響自己在中國更大的利益,美國的《讀者文摘》從1986年到1990年期間,以中國《讀者文摘》曾經大量轉載給他們的文章為由,要求中方停止轉載美國《讀者文摘》上的文章。並且賠償以前侵權的損失。

鳳凰衛視10月22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82年初的一天,蘭州的《讀者文摘》雜誌社收到了一封措詞強硬的公函,這封函件是來自美國,發件方也是另一家雜誌,有著和蘭州這家雜誌相同的名稱《讀者文摘》,公函稱中國的《讀者文摘》使用的這個中文名稱是不正當的,不符合國際版權協議,通俗地說,就是侵權了,美國《讀者文摘》雜誌同時要求中方必須馬上要停止侵權,不再使用《讀者文摘》這個名稱,一時間輿論譁然,讀者們也陷入了迷惑之中。由於中國的這本雜誌要追溯到一年之前,1981年1月,甘肅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份綜合類的文摘雜誌,定名為《讀者文摘》,剛剛創刊的雜誌只有48頁,是雙月刊,新聞紙黑白印刷,售價人民幣三毛錢。

雖然在今天看來這本雜誌略顯粗糙,但是在當年,對於那些經歷了長達十年文化匱乏的人們來說,雜誌仍然是荒漠甘泉,雜誌創刊一年,發行量就達到了16萬份,儘管美國的《讀者文摘》在1982年發出了要求中國《讀者文摘》停止侵權的函件,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影響中國讀者對這份雜誌的鐘愛。到了1982年底,甘肅人民出版社的《讀者文摘》發行量達到了42萬份,1983年,更是突破的136萬份。不過,美國《讀者文摘》方面沒有因為中國這個同名刊物的暢銷而停止追索自己的權利,恰恰相反,考慮到中國這本雜誌的暢銷在未來將會影響自己在中國更大的利益,美國的《讀者文摘》從1986年到1990年期間,以中國《讀者文摘》曾經大量轉載給他們的文章為由,要求中方停止轉載美國《讀者文摘》上的文章。

並且賠償以前侵權的損失,中國的《讀者文摘》在此前,確實選載或者直譯過美國《讀者文摘》上的部分文章,雖然中方以種種理由為藉口,婉言回絕了對方的要求,但此後,中國的《讀者文摘》開始不登對方的文章,同時對一些譯文開始署名,並在徵得元作者的同意之後再登載,不過,這件事還只是一個開始,美方在提出版權問題的同時,又開始對中國《讀者文摘》商標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他們多次致函國家商標局和中國的《讀者文摘》雜誌,提出中國的《讀者文摘》商標不合法,必須停刊,並將所有訂戶名單交給「美國讀者文摘協會」如不停刊和交出訂戶名稱,他們將提出自己巨額的賠款要求,美國《讀者文摘》的種種維權措施和舉動讓中國有關方面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不久之後,有關部門向甘肅人民出版社的《讀者文摘》雜誌提出了要求,短期內必須拿出對應措施。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正轉型自救
    擁有91年歷史的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近日向破產法庭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這距離其首次破產保護申請僅僅4年。《讀者文摘》曾被美國總統裡根譽為必備讀物,發行量多年高居榜首,風靡全球,現在卻負債4.65億美元,經營困境難以逆轉。這份雜誌淪落到今天這種境況,值得傳統紙媒深思和借鑑。
  • 美國《讀者文摘》再次申請破產保護
    1922年,這本從其他雜誌收集文章,並作摘要後匯集成的書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讀者文摘》向讀者提供其他出版物中有關健康,住宅和家庭的精簡版內容。雜誌最終成為全美最暢銷的消費刊物,被稱為大蕭條時期美國人最珍貴的心靈雞湯。上世紀70年代,《讀者文摘》曾經擁有1700萬發行量,以19種語言在世界60多個國家發行,風頭之勁,一時無二。
  • 不打不相識---中美《讀者文摘》刊名糾紛內幕
    師永剛  《讀者文摘》輸掉的是什麼?  《讀者文摘》發展史上影響最大、至關重要的一件事,終於發生了。  美國《讀者文摘》方面似乎一直在尋找各種與中方《讀者文摘》交手的理由。從1986年至1990年期間,他們以《讀者文摘》曾經大量轉載過他們的文章為由,要求中方停止轉載美方《讀者文摘》上的文章,並賠償以前侵權的損失。
  • 美《讀者文摘》再申請破產 重蹈覆轍還是再創新生
    目前,美國《讀者文摘》在全球70多個國家以20多種語言發行49個版本,僅在美國本土就有590萬付費訂閱用戶,仍然是當之無愧的全球最暢銷期刊。   1981年,中國《讀者文摘》在甘肅蘭州誕生。由於名字和美國《讀者文摘》相同,從1986年開始,美國《讀者文摘》就不斷向當時的中國國家商標局和中國《讀者文摘》提出交涉,要求後者必須改名並賠償侵權損失。
  • 《讀者文摘》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 正打造數字轉型
    隨著數位技術搶佔傳統印刷產品的訂閱量和報亭銷量,以及年輕人閱讀習慣和休閒方式的改變,和其他印刷刊物一樣,《讀者文摘》發行量大跌,利潤江河日下。20世紀70年代,《讀者文摘》曾擁有1700萬的發行量,到2008年,其發行量已經萎縮至820萬。伴隨著發行萎縮的是廣告收入的下滑,《讀者文摘》雜誌廣告收入2008年下降了18.4%。
  • 《讀者文摘》:積重難返還是青春再現?
    1922年創辦的美國《讀者文摘》雜誌憑藉這種「心靈雞湯」訴求的廣告函不但徵服了1/3的美國人,也創造了世界雜誌發行史上的奇蹟。「親愛的讀者:有一位古波斯詩人曾說過,如果你有兩角錢,一角拿來買麵包,另一角用來買心靈的風信子。」
  • 臺媒:常青讀物《讀者文摘》正反映美國的困境
    臺灣《中國時報》5日則稱,昔日《讀者文摘》飽含使命感,奮力張揚的成功信念、保守道德、自由經濟以及樂觀主義等等所謂的正面價值,隨著美國的國力衰退,多少已經降值為「片面價值」。《讀者文摘》現在遭逢的難處,正反映了美國今日的困境。
  • 《讀者》主編彭長城坦陳:曾借鑑美國《讀者文摘》模式
    中廣網北京3月3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張磊)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981年創刊的《讀者》雜誌,陪伴很多人成長。近些年來,有關和美國《讀者文摘》雜誌打官司等一系列事情都讓人們為它捏了一把汗,在風風雨雨這麼多年後,平面媒體已經逐漸衰落,但《讀者》依然保持發行量期刊首位,而來自世界期刊聯盟的最新統計更將亞洲第一的桂冠戴在了《讀者》頭上。它的秘訣是什麼?
  • 美"讀者文摘"母公司再申破產保護 負債4.65億美元
    數字時代衝擊傳統報刊 利潤江河日下被迫尋覓生機《讀者文摘》東家再申破產保護  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的母公司4年內第二次申請破產保護,負債4.65億美元。  以退為進  讀者文摘雜誌社控股公司17日依據《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重組。
  • 美國《讀者文摘》今年登陸中國
    作者:  2008-01-11 10:00  編輯:閆文強   每期擁有8000萬讀者全球發行量最大  本報訊 美國的《讀者文摘》(中文名《普知》)創刊於1922年,在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月發行量達到了1800萬冊,每期擁有8000萬讀者,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雜誌。
  • 蘭州與《讀者文摘》
    講解員:一說起蘭州,就會說到一條河、一碗麵、一本書,這本書說的就是咱們的《讀者雜誌》……  1981年4月,一本名為《讀者文摘》的雜誌在蘭州出版,這份誕生在黃土高原的讀物,以「真善美」的思想甘泉,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創下無數國內期刊發行的業績,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讓蘭州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一張名片。古稀老人胡亞權回憶當年的創刊往事,歷歷在目。
  • [蘭州]《讀者文摘》
    講解員:一說起蘭州,就會說到一條河、一碗麵、一本書,這本書說的就是咱們的《讀者雜誌》……  1981年4月,一本名為《讀者文摘》的雜誌在蘭州出版,這份誕生在黃土高原的讀物,以「真善美」的思想甘泉,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創下無數國內期刊發行的業績,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讓蘭州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一張名片。古稀老人胡亞權回憶當年的創刊往事,歷歷在目。
  • 《讀者文摘》與我
    不過,諸位初次見面的老師都給我們描繪了蘭州優良的人文環境,特別是出身於蘭州的幾本刊物,比如《當代文藝思潮》、《飛碟探索》,當然,幾位老師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讀者文摘》。記不起到蘭州之前是否見過這本雜誌,畢竟在一八一團的連隊,文化資源極其有限。
  • 誰瓦解了《讀者文摘》
    在一位60多歲的美國人眼中,貓王音樂、西部電影、牛仔褲、長款卡迪拉克敞篷老爺車,還有家裡一本《讀者文摘》,是美國上世紀50年代流行文化的象徵。  「所以你知道嗎,我們這個年紀的人聽到這個消息的感受是今天的年輕人所不能體會的。」這位老人告訴CBN記者,在很多40~60歲的美國人家的儲藏室裡,一定可以找到幾本珍藏很多年的《讀者文摘》。
  • 「讀者文摘中國業務不受任何影響」
    《普知》員工不知情當地時間17日,《讀者文摘》所屬的美國讀者文摘有限公司宣布,因發行量和廣告收入大幅下挫,集團將按照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以削減當前22億美元的債務,爭取還債寬限期並進行重組。上述新聞發布特別強調,讀者文摘公司非美國業務沒有申請破產保護。
  • 《讀者文摘》傳統盈利模式艱難轉型
    但把《讀者文摘》直接逼到破產保護申請境地的是金融泡沫,2007年私募股權基金利普伍德以27億美元全資收購《讀者文摘》時採用的是典型的高「槓桿收購」策略,利普伍德只用了5億美元的現金,22億美元是債務,其中有16億美元的有擔保債務和6億美元的優先次級本票。這讓公司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公司收入銳減,這時支付利息已經是很大一筆開銷。」
  • 《讀者文摘》發布最經考驗的老照片:美國沙塵暴如同海嘯席捲而來
    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刊物之一。它在一百六十個國家以十九種語言同步發行,選文來自世界各地,凝聚著五洲四海的智慧。【地球】在這張來阿波羅8號1968年拍攝的照片裡,我們看到了一面亮藍色一面黑暗的地球。全球化以及環保運動都是因為這張照片而開始受人重視。
  • 最新美國讀者文摘2017-2019合輯共30期電子刊,免費領取!
    美國《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雜誌,也是世界上最成功最暢銷的雜誌之一。全球數以億計的讀者群,現已在全球160個國家以19種語言進行同步發行。雜誌被形象地稱作"曾是候診室及中產階級床頭歷史悠久的必備之選"。
  • 美國讀者文摘投身網絡 旗下雜誌將陸續入華
    據記者了解,今年《讀者文摘》在美國的發行量由800萬減少到550萬,廣告收入不斷下滑,但受益於網站流量的增加,該雜誌網絡用戶增長了250萬左右。「網絡用戶的增加彌補了傳統用戶的減少,這同樣是未來業務的增長點。」諾斯羅普說。  具體到中國市場,《讀者文摘》同樣將加快網站建設和引進新項目。
  • 美暢銷雜誌《讀者文摘》退出中國 數十年波折
    但美國《讀者文摘》出版集團一直積極尋找機會打入中國大陸,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剛剛出臺,美國《讀者文摘》就在中國註冊了「讀者文摘」這個刊名,並獲審批通過。當時由甘肅人民出版社科技室的兩位編輯胡亞權和鄭元緒創辦的國內版《讀者文摘》已經發行,美國《讀者文摘》隨後質疑中國《讀者文摘》刊名的合法性,並要求其停止轉載美國《讀者文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