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 正打造數字轉型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讀者文摘》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 正打造數字轉型

  核心提示:

  網際網路產物的繁衍與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快速蠶食著《讀者文摘》的發行和利潤。資本的介入並沒能挽救《讀者文摘》,相反,資本本身也存在不少泡沫。只有簡化國際業務、降低負債並重點經營北美市場,該刊才能向數碼傳媒轉型,起死回生。

  擁有91年歷史的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近日向破產法庭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這距離其首次破產保護申請僅僅4年。《讀者文摘》曾被美國總統裡根譽為必備讀物,發行量多年高居榜首,風靡全球,現在卻負債4.65億美元,經營困境難以逆轉。這份雜誌淪落到今天這種境況,值得傳統紙媒深思和借鑑。

  奶酪被數字媒體蠶食

  和不久前宣布尋求破產保護的柯達公司以及美國著名麵包生產商——女主人品牌有限公司一樣,《讀者文摘》曾有過輝煌的業績和非凡的品牌價值。然而,在網際網路時代,科技創新日新月異,世間萬物瞬息萬變,昔日的輝煌並不能確保現在的欣欣向榮和未來的光明前途。網際網路產物的繁衍與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快速蠶食著傳統媒體的奶酪。社交媒體的信息流量大,內容實時更新,互動性強,文字影像兼備,消費成本低廉,其特點適應現代工作和生活節奏及方式,逐漸成為大眾媒體,從而革命性地推動了媒介市場的重新洗牌。

  隨著數位技術搶佔傳統印刷產品的訂閱量和報亭銷量,以及年輕人閱讀習慣和休閒方式的改變,和其他印刷刊物一樣,《讀者文摘》發行量大跌,利潤江河日下。20世紀70年代,《讀者文摘》曾擁有1700萬的發行量,到2008年,其發行量已經萎縮至820萬。伴隨著發行萎縮的是廣告收入的下滑,《讀者文摘》雜誌廣告收入2008年下降了18.4%。

  無力應對債務重負

  2007年,以紐約私人投資公司利普伍德控股公司為首的股權投資者以24億美元的價格將《讀者文摘》公司私有化,試圖挽救這本曾經輝煌的老雜誌。同時投資的還包括信貸對衝基金金樹資產管理、美林資本等。當時《讀者文摘》已經負債8億美元。資本的介入並沒能挽救《讀者文摘》,相反,資本本身也存在不少泡沫。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廣告和發行雙萎縮的壓力之下,《讀者文摘》最終不堪重負。《讀者文摘》的控股公司於2009年8月首次申請破產保護,通過減債協議,成功削減大量債務,試圖扭轉公司經濟頹勢。

  《讀者文摘》控股公司執行長羅伯特·古茲對外界稱:第一次破產保護申請後,2010年,公司繼續遭遇國內國際經濟震蕩,我們雖然加速從傳統紙媒和傳統營銷方式向數位化媒體形式及其市場營銷手段的轉型,但是高額債務讓我們舉步維艱。「基於目前轉型所取得的成果,我們對公司未來發展滿懷信心,但是,我們對令人失望的資產負債表卻一籌莫展。」2013年2月17日,《讀者文摘》母公司再次申請破產保護,希望藉此削減4.65億美元的債務。據了解,破產重組預期大約6個月內結束,期間,公司將繼續發行雜誌。古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把發行權賣給全球當地發行商或投資者,來理性地簡化國際業務,使公司瘦身,從而降低負債。同時,我們將加大力度整合北美市場資源,重點經營北美市場。」企業重建管理顧問公司康韋·麥肯齊執行長範·康韋評價說,《讀者文摘》品牌價值尚存,這一品牌將繼續延伸下去。

  打造數字轉型

  傳統紙媒的低迷引發了美國社會熱議。早在幾年前,《彭博商業周刊》網絡版的《辯論室》欄目就拋出了「傳統媒體命運」的話題,引來社會大眾的關注與探討。其間,業內人士認為,傳統媒體不會消失,但需要注入創新驅動力:傳統媒體除了專注其高質量內容外,更需要利用網絡技術推出數碼平臺產品。

  《讀者文摘》總編輯瓦卡雷洛早在去年就表示,該雜誌已經展開了一場「數字轉型」,並希望藉助平板電腦吸引更多讀者。羅伯特·古茲表示,《讀者文摘》公司正在朝數碼傳媒轉型,數據表明,截至2012年12月,公司電子出版物的銷量已經高於紙質出版物。

  2012年,《讀者文摘》中文版《普知》因經營狀況不良而退出中國市場,引來媒體圈譁然。隨後,《讀者文摘》相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公司計劃未來以數碼刊物形式再次登陸中國,屆時,中國讀者能通過iPhone等移動通訊工具閱讀《讀者文摘》,這也為其在華市場營銷開闢了新途徑。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王傳軍 本報華盛頓2月23日電)

  【連結】

  《讀者文摘》簡介 1922年,雜誌發行人華萊士夫婦在美國創立了《讀者文摘》,其後一個月之內,這本雜誌的發行量就突破了1600萬份。1938以來,這本美國家庭雜誌曾連續多年榮膺美國最佳消費者雜誌之列。一家權威美國媒體調查公司稱,《讀者文摘》擁有的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的讀者數量之多,超過了《財富》《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等著名媒體擁有的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讀者數量的總和。《今日美國》2013年2月18日的統計也顯示,在美國最受歡迎雜誌中,《讀者文摘》排名第五位,全美發行量大約550萬份。 (王傳軍)

相關焦點

  • 美國《讀者文摘》再次申請破產保護
    美國當地時間2月17日,曾是美國最暢銷雜誌的《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母公司RDA Holding提出破產保護申請,以削減其4.65億美元的債務。這是RDA在三年半的時間內第二次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 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正轉型自救
    擁有91年歷史的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近日向破產法庭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這距離其首次破產保護申請僅僅4年。《讀者文摘》曾被美國總統裡根譽為必備讀物,發行量多年高居榜首,風靡全球,現在卻負債4.65億美元,經營困境難以逆轉。這份雜誌淪落到今天這種境況,值得傳統紙媒深思和借鑑。
  • 美"讀者文摘"母公司再申破產保護 負債4.65億美元
    數字時代衝擊傳統報刊 利潤江河日下被迫尋覓生機《讀者文摘》東家再申破產保護  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的母公司4年內第二次申請破產保護,負債4.65億美元。  以退為進  讀者文摘雜誌社控股公司17日依據《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重組。
  • 美國讀者文摘負債22億美元擬申請破產保護
    網易財經8月17日訊 北京時間8月17日晚間,讀者文摘聯合公司宣布,可能申請破產保護以求削減公司的債務負擔。
  • 《讀者文摘》破產與數位化生存
    《讀者文摘》破產與數位化生存 張敬偉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8-28    [列印] [關閉]     24日,擁有全球最大銷量的通俗雜誌《讀者文摘》在美國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 美國《讀者文摘》將申請破產保護(Reader's Digest To File For...
    美國發行量最大的雜誌《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的出版商債務纏身,已同意申請破產保護,將其借款縮減75%.這是最近的媒體行業收購大潮中出現的又一起失敗案例。  按照協議,《讀者文摘》的控制權將移交給該公司的貸款方。
  • 《讀者文摘》傳統盈利模式艱難轉型
    《讀者文摘》申請破產保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危機、網絡衝擊、品牌老化、全球經濟不景氣都是其走入困境的因素。但把《讀者文摘》直接逼到破產保護申請境地的是金融泡沫,2007年私募股權基金利普伍德以27億美元全資收購《讀者文摘》時採用的是典型的高「槓桿收購」策略,利普伍德只用了5億美元的現金,22億美元是債務,其中有16億美元的有擔保債務和6億美元的優先次級本票。這讓公司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公司收入銳減,這時支付利息已經是很大一筆開銷。」
  • 從申請破產到扭虧為盈,美國版《讀者》如何打贏翻身仗?
    它的母公司Trusted Media Brands(2015年更名前為RDA Holding)深陷1億美元的巨額債務中,曾於2009年和2013年兩度申請破產保護。 而神奇的是,如今Trusted Media Brands卻扭虧為盈,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 美《讀者文摘》再申請破產 重蹈覆轍還是再創新生
    資料照片   同為讀者文摘,兩種不同命運   今年2月,具有91年歷史、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家庭雜誌——美國《讀者文摘》第二次申請破產保護。而在中國的甘肅蘭州,另一份也曾叫《讀者文摘》的雜誌——《讀者》依然保持著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期刊的地位,並積極做著上市前的準備工作。儘管一個日漸衰落,一個仍生機勃勃,但同為文摘類期刊,前者的命運引起了它的中國同行的高度重視。   1922年,美國《讀者文摘》創刊。
  • 《讀者文摘》:積重難返還是青春再現?
    但創辦人華萊士夫婦也許不會想到,88年後的今天,這份曾擁有1億讀者的傳奇雜誌需要靠破產保護重組來維繫今後未知的命運。當世紀之交整個世界逐漸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時,當美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人群需求越來越細化時,當她步入高齡、最忠實的讀者亦逐漸逝去時,一份堅守「心靈雞湯」的雜誌能走多遠?《讀者文摘》幾十年來的運作策略或許有助於幫我們預知她將來命運:到底是積重難返還是可能青春再現?
  • 誰瓦解了《讀者文摘》
    美國一位從醫20多年的牙醫聽到《讀者文摘》宣布破產保護的消息,他感到非常意外,據他所知,美國國內大小診所年年都會訂購這份雜誌,這是一個非常固定而且規模不小的群體。  這位醫生說,在很多醫生的眼中,自己診所擁有這份雜誌是那麼的自然,配備它就像配備一件設備一樣。
  • 「讀者文摘中國業務不受任何影響」
    東方早報8月19日訊 當美國讀者文摘有限公司(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連夜傳到中國的時候,美國讀者文摘中國地區總經理史永強迅即聲明:中國地區的業務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中國地區的業務既如往常,公司對待員工、供應商和合作夥伴的方針策略沒有絲毫改變。」
  • 《讀者文摘》全球主編:債權人同意我們重建雜誌
    》副總裁、全球主編佩姬·諾思羅普由於負債高達22億美元,曾經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雜誌,美國《讀者文摘》正在申請破產保護。佩姬·諾思羅普: 對於讀者文摘公司,最新的消息是依據美國破產法的第十一章,正在申請破產保護。這或許讓美國和世界的記者感到困惑。如果我把它們總結起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依據美國的破產保護法,在公司需要重建的時候,可以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 臺媒:常青讀物《讀者文摘》正反映美國的困境
    臺媒:常青讀物《讀者文摘》正反映美國的困境 2015-02-05 16:07:58臺灣《中國時報》5日則稱,昔日《讀者文摘》飽含使命感,奮力張揚的成功信念、保守道德、自由經濟以及樂觀主義等等所謂的正面價值,隨著美國的國力衰退,多少已經降值為「片面價值」。《讀者文摘》現在遭逢的難處,正反映了美國今日的困境。
  • 美暢銷雜誌《讀者文摘》退出中國 數十年波折
    在她的帶領下,《讀者文摘》在大陸以外的華人地區,影響力很大。但由於簡體版、繁體版均未在大陸引進,所以中國大陸的人們看到的國際中文版《讀者文摘》並不多。最初創辦曾「一紙風行」的中國《讀者文摘》的是甘肅人民出版社科技室的兩位編輯胡亞權和鄭元緒,他們的想法一開始就瞄準了美國《讀者文摘》。新雜誌從文摘選題到風格把握,無一不脫胎於美國《讀者文摘》,甚至名字也一般無二。
  • 《讀者文摘》CEO馬睿訥:「我不是鐵娘子」(圖)
    員工和老闆面對面對話,這是馬睿訥在公司內部傾力打造和諧氛圍的舉措之一。  在男性佔主導地位的美國媒體圈,馬睿訥算得上是一位不容忽視的女CEO,她帶領職業生涯中的每一份媒體從低谷走向輝煌。1989年至1995年,她擔任《電視指南》副總裁、出版人,使《電視指南》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雜誌。《電視指南》也因此兩度入選《廣告周刊》「十大最熱門期刊」排行榜。
  • 蘭州與《讀者文摘》
    講解員:一說起蘭州,就會說到一條河、一碗麵、一本書,這本書說的就是咱們的《讀者雜誌》……  1981年4月,一本名為《讀者文摘》的雜誌在蘭州出版,這份誕生在黃土高原的讀物,以「真善美」的思想甘泉,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創下無數國內期刊發行的業績,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讓蘭州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一張名片。古稀老人胡亞權回憶當年的創刊往事,歷歷在目。
  • [蘭州]《讀者文摘》
    講解員:一說起蘭州,就會說到一條河、一碗麵、一本書,這本書說的就是咱們的《讀者雜誌》……  1981年4月,一本名為《讀者文摘》的雜誌在蘭州出版,這份誕生在黃土高原的讀物,以「真善美」的思想甘泉,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創下無數國內期刊發行的業績,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讓蘭州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一張名片。古稀老人胡亞權回憶當年的創刊往事,歷歷在目。
  • 《讀者文摘》與我
    對於《讀者文摘》,老師們的溢美之詞太多了,我都記不起來梁老師說了什麼,熱烈程度肯定不輸於其他老師,惹得有些同學腹誹不已:一個廣東老太太,不遠千裡跑到甘肅來了,為了一本幾毛錢的雜誌,天天大著嗓門吆喝,是不是王婆賣瓜?所有說法、想法都是枉然。就像毛主席說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讀者文摘》這個「梨子」,我們都去嘗了。
  • 不打不相識---中美《讀者文摘》刊名糾紛內幕
    師永剛  《讀者文摘》輸掉的是什麼?  《讀者文摘》發展史上影響最大、至關重要的一件事,終於發生了。  美國《讀者文摘》方面似乎一直在尋找各種與中方《讀者文摘》交手的理由。從1986年至1990年期間,他們以《讀者文摘》曾經大量轉載過他們的文章為由,要求中方停止轉載美方《讀者文摘》上的文章,並賠償以前侵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