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文摘》全球主編:債權人同意我們重建雜誌

2020-12-17 網易財經
NTER>
視頻:網易財經專訪美國《讀者文摘》副總裁、全球主編佩姬·諾思羅普

由於負債高達22億美元,曾經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雜誌,美國《讀者文摘》正在申請破產保護。《讀者文摘》計劃出讓部分的經營權來減輕負債,進行全球重整。

創刊於1922年的《讀者文摘》目前擁有50個版本,涉及21種語言,在全世界79個和地區銷售。2009年4月,《讀者文摘》在中國市場推出《普知Reader’sDigest》。

是傳承還是變革,是據守還是突圍?《讀者文摘》進行著艱難的選擇。

接下來,財經訪談間帶著您走進《讀者文摘》副總裁全球主編佩姬·諾思羅普(Peggy Northrop),走進87歲《讀者文摘》的內心深處。

網易財經: 能給網友介紹一下公司的現狀嗎?

佩姬·諾思羅普: 對於讀者文摘公司,最新的消息是依據美國破產法的第十一章,正在申請破產保護。這或許讓美國和世界的記者感到困惑。如果我把它們總結起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依據美國的破產保護法,在公司需要重建的時候,可以提出破產保護申請。這對於我們公司不是操作層面上的問題,我們公司在正常的運轉,職員和往常一樣正在開展業務。我們真正的問題,包括很多美國人捲入這個問題,是前管理層有太多的貸款,使我們的公司過度私有化。

就像你有一處有兩筆大量抵押貸款的房子。為了保持我們公司未來幾年的健康運營,需要我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重新與我們的債權人溝通,保持良好的關係。我們的好消息是儘管我們進入了破產保護程序,我們得到了80%的債權人的同意和支持。我們在進入破產保護程序之前和債權人進行了商議,與債權人達成了一致,在去見法官之前完成了這一切。法官說,是的,我明白。這是個好主意。我批准你們的重組。事實上,重組的過程很有序的,進展得很快,我們感動於美國法庭的重組過程。所以,只要我們不到最後的時刻,我們就不會關閉和大量地改變生意。這會對我們生意的擴張帶來困難。

我們面臨借款太多,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在公司出售的時候,前管理層使公司私有化,使用其他人的資金。公司合併了一些生意。在他們的幫助下,公司取得了更大的利潤。但是他們沒有充分考慮到的是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建設。我們那時的確擔負了太多。因此,這是真正的問題,而不是公司的健康運營層面上的問題。所以,全世界的編輯或許會搞不清楚,當我看到新聞,說讀者文摘雜誌受到困擾,我就會感到很沮喪。因為事實上雜誌是正常的,經營順利的。雜誌在持續開展業務,例如發起新的版本,關注讀者興趣等等。

網易財經: 讀者文摘最新的財務狀況?

佩姬·諾思羅普: 需要理解的是,破產保護(BankcruptcyFiling)僅僅會對美國市場產生影響,並不會對國際運營產生影響,那是美國資產負債表的問題,我們介入破產保護是作為融資健康的一種保護措施,被稱作預先安排的破產,事先會告知所有債權人,在8月24日我們進入了破產程序,80%債權人都同意了我們的重組計劃,並快速高效的完成了重組進程,並嚴格消除了對美國市場的影響,對於我們這些工作的人,我們更加謹慎的經營我們的業務,特別是對於全球市場並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我們的債權人一致同意我們重建雜誌,因此,這只是公司金融上的問題,和我們的經營沒有關係。我們的生意進展正常。當然現在我們的經營很緊,我們關注每一分錢,就像眼下其他公司一樣,但我們經常這樣。我們希望成為一個健康運轉的公司。我們現在有能力,同時大量改進我們不好的地方。我們認真對待我們的債權人,他們充分的了解我們的公司,而且和我們有著同樣的目標,使我們成為一個資金上健康運轉的公司。

網易財經: 所有美國讀者擔心破產會對雜誌風格產生影響,特別是雜誌的內容,您可以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

佩姬·諾思羅普: 申請破產和重組後,我們不會改變自己的內容和形式。我們有著強壯的DNA,我們全世界的讀者對於雜誌的評論和他們往常一樣。我們致力於使每個讀者,包括中產階級的讀者的生活,使他們生活得更好,這讓我們全世界的讀者很欣賞。為了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人。他們喜歡的事實是我們覆蓋了廣闊而不同的世界,他們始終能從雜誌中找到價值觀。

網易財經: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愛看雜誌,喜歡通過網際網路獲得信息,他們可能不再關注經濟政治文化等內容,而是更多的關注流行文化,您如何看待這一點?

佩姬·諾思羅普: 在吸引年輕人的眼球方面,首先我們得意識到他們的存在,了解他們的閱讀習慣。在吸引年輕人的注意方面,我們花費很大精力的,也是我關於讀者文摘想強調的就是我們的全球網站的平臺。我們通過很多形式使大家能在網上閱讀信息。

我們的網站已經獲得電子閱讀器(KindleDevice)的入口,據我所知亞馬遜網已經開始運作一種國際無線網絡,我們是KindleDevice上的前三名的雜誌,那是付費的內容,我們也開發多媒體下載功能。可以提供打包下載讀者文摘上的內容,因此我們有很多計劃將讀者文摘的內容以各種方式呈現。

我並不認為年輕讀者就不喜歡看雜誌,事實上,我們的研究發現,在世界範圍內,無論針對什麼年齡的讀者,對雜誌上的故事進行排名,前三甲的類型都是一樣的,無外乎幽默故事,健康類故事,以及扣人心弦,振奮人心的故事,這是我們在世界範圍內排名前三甲的故事類型。而在我們的網站上,結果截然不同,最受歡迎的往往是一些清單格式的文章,比如說服務員不會告訴你的30件事情,一些有趣的話題所不得人知的秘密,這種格式的文章往往容易點擊,當讀者下載到IPhone,手機及其他閱讀器上,並不希望是一篇冗長的文章,而是能快速閱讀並獲取信息的。事實上我們也犯了一些錯誤,當我們首次運作讀者文摘網站的時候,我們假設了雜誌上受歡迎的故事拿到網絡上同樣受用,結果是,極少情況下,一兩篇情節非常戲劇化的故事會登上榜單,但是大部分情況下,讀者在尋找一些不同的故事。因此我們將重點由長的文章向一些總結性的,能快速點擊的文章進行了轉移。我們將兩種模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建立起一支網媒團隊和一支紙媒團隊,兩個團隊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工作,平媒團隊將現完成讀者文摘雜誌上較長的故事,再將其放到網站上。

網易財經: 面對新媒體這支後起之秀,如讀者文摘這樣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媒體,該如何迎接挑戰?

佩姬·諾思羅普: 他們是不同的產品,具備不同的優點,並不是產品之間可以相互支持,我並不認為一種產品就可以替代另一種產品,例如書本被報紙替代,廣播被電視替代,電視被網絡替代,我想這個市場是細分的,每個成功的品牌都能在所有的渠道中把握一種需求。

我認為網絡媒體已經變成了主流媒體,當然在美國從很小的小孩到老奶奶都會關注網媒。從我自身經歷來說,一年前,當我的丈夫和我坐在電視機前,每個人抱著一臺電腦,我們在看電視的同時,一邊瀏覽網頁,我們突然意識到,在我們面前有這麼多頻道,顯然網絡佔據了主流媒體的地位。

如其他媒體相似,我們也會在兩方面持續的努力。我們會在平面媒體上獲得更多的利潤,如今我們的網站只獲得了極少的利潤,最近在北京參加了世界媒體大會,這次大會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BBC,湯姆遜,時代華納等都在討論一個話題,那就是紙媒在贏利,而網媒並沒有帶來利潤,卻需要填充大量的內容,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是一個共同的問題,因此需要共同努力來尋找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正轉型自救
    擁有91年歷史的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近日向破產法庭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這距離其首次破產保護申請僅僅4年。《讀者文摘》曾被美國總統裡根譽為必備讀物,發行量多年高居榜首,風靡全球,現在卻負債4.65億美元,經營困境難以逆轉。這份雜誌淪落到今天這種境況,值得傳統紙媒深思和借鑑。
  • 美暢銷雜誌《讀者文摘》退出中國 數十年波折
    5月28日,作家葉傾城在微博發表消息:「今天接到一個噩耗:《讀者文摘》全球總部發出通知,《讀者文摘》即日起退出中國大陸,中文版《普知》辦公室從今天開始進入員工遣散流程。這是一本好雜誌,結果被劣幣驅逐良幣了,真值得扼腕一嘆。」一時引來不少議論,並被轉發1000多次,發表評論的人當中不少都是媒體業內的資深人士。
  • 誰瓦解了《讀者文摘》
    在很多人眼中,《讀者文摘》是用持久的、人性的東西打敗了時尚的、熱點的東西。不少美國家長認為,《讀者文摘》是美國國內為數不多的一本可以隨時留在家裡,放心地讓孩子閱讀的雜誌。  然而,溫情脈脈的回憶終究無法抵擋閱讀習慣改變的大勢。很多專家認為,《讀者文摘》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即與雜誌自身的缺陷有關,也是美國文化及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所致。
  • 《讀者文摘》被指擅改作者文字
    中新網紐約9月19日消息:有七十八年歷史的老牌雜誌《讀者文摘》,最近被指控其主編曾多次擅自刪改作者文字,虛構事實、杜撰引文,令有關作者大為不滿。  《讀者文摘》對此的回應是:「這些事件純屬『編輯與自由投稿者間的一些溝通誤會』」。
  • 《讀者》主編彭長城坦陳:曾借鑑美國《讀者文摘》模式
    中廣網北京3月3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張磊)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981年創刊的《讀者》雜誌,陪伴很多人成長。近些年來,有關和美國《讀者文摘》雜誌打官司等一系列事情都讓人們為它捏了一把汗,在風風雨雨這麼多年後,平面媒體已經逐漸衰落,但《讀者》依然保持發行量期刊首位,而來自世界期刊聯盟的最新統計更將亞洲第一的桂冠戴在了《讀者》頭上。它的秘訣是什麼?
  • 《讀者文摘》:積重難返還是青春再現?
    但創辦人華萊士夫婦也許不會想到,88年後的今天,這份曾擁有1億讀者的傳奇雜誌需要靠破產保護重組來維繫今後未知的命運。當世紀之交整個世界逐漸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時,當美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人群需求越來越細化時,當她步入高齡、最忠實的讀者亦逐漸逝去時,一份堅守「心靈雞湯」的雜誌能走多遠?《讀者文摘》幾十年來的運作策略或許有助於幫我們預知她將來命運:到底是積重難返還是可能青春再現?
  • 不打不相識---中美《讀者文摘》刊名糾紛內幕
    1990年8月24日——距離對中國《讀者文摘月刊》商標提出爭議的最後期限只有27天了,美國讀者文摘協會致信中國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我們認為,商標局不應當核准361532的商標註冊,因該商標與我們早已註冊在先的『讀者文摘』商標是在相同商品上的相同商標,依中國商標法第十一條規定是應予以駁回的,雖然對方的商標中加有『月刊』兩字,但『月刊』二字做為商品名稱用在雜誌上,雖作為特例允許,但應當屬於非專用權的範圍
  • 美國讀者文摘投身網絡 旗下雜誌將陸續入華
    「2周前公司已經統一了全球網站,現在還將加強內部資料庫的使用,擴大直郵業務。」諾斯羅普對早報記者表示,傳統媒體必須在網絡上有所作為才能爭取更多的廣告銷售量。  據記者了解,今年《讀者文摘》在美國的發行量由800萬減少到550萬,廣告收入不斷下滑,但受益於網站流量的增加,該雜誌網絡用戶增長了250萬左右。「網絡用戶的增加彌補了傳統用戶的減少,這同樣是未來業務的增長點。」諾斯羅普說。
  • 美國讀者文摘負債22億美元擬申請破產保護
    網易財經8月17日訊 北京時間8月17日晚間,讀者文摘聯合公司宣布,可能申請破產保護以求削減公司的債務負擔。
  • 《讀者文摘》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 正打造數字轉型
    資本的介入並沒能挽救《讀者文摘》,相反,資本本身也存在不少泡沫。只有簡化國際業務、降低負債並重點經營北美市場,該刊才能向數碼傳媒轉型,起死回生。  擁有91年歷史的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近日向破產法庭申請第二次破產保護,這距離其首次破產保護申請僅僅4年。《讀者文摘》曾被美國總統裡根譽為必備讀物,發行量多年高居榜首,風靡全球,現在卻負債4.65億美元,經營困境難以逆轉。
  • 蘭州與《讀者文摘》
    講解員:一說起蘭州,就會說到一條河、一碗麵、一本書,這本書說的就是咱們的《讀者雜誌》……  1981年4月,一本名為《讀者文摘》的雜誌在蘭州出版,這份誕生在黃土高原的讀物,以「真善美」的思想甘泉,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創下無數國內期刊發行的業績,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讓蘭州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一張名片。古稀老人胡亞權回憶當年的創刊往事,歷歷在目。
  • [蘭州]《讀者文摘》
    講解員:一說起蘭州,就會說到一條河、一碗麵、一本書,這本書說的就是咱們的《讀者雜誌》……  1981年4月,一本名為《讀者文摘》的雜誌在蘭州出版,這份誕生在黃土高原的讀物,以「真善美」的思想甘泉,滋潤著讀者的心靈,創下無數國內期刊發行的業績,也理所當然地成為讓蘭州這座城市引以為豪的一張名片。古稀老人胡亞權回憶當年的創刊往事,歷歷在目。
  • 《讀者文摘》CEO馬睿訥:「我不是鐵娘子」(圖)
    我弟弟告訴我Ripplewood幾年來一直在試圖買下《讀者文摘》。我和他們談了,能清楚地看見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我同意與他們合作。  B:你入主《讀者文摘》之後,對這份雜誌的認識有什麼變化?  M:我以前沒怎麼讀過它,認為那是祖母才讀的雜誌。進入這家公司後,我開始讀它。讀了之後,我發現它很有意思。應該加強與讀者的溝通,讓讀者知道這是一本怎樣的雜誌。
  • 《讀者文摘》與我
    不過,諸位初次見面的老師都給我們描繪了蘭州優良的人文環境,特別是出身於蘭州的幾本刊物,比如《當代文藝思潮》、《飛碟探索》,當然,幾位老師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讀者文摘》。記不起到蘭州之前是否見過這本雜誌,畢竟在一八一團的連隊,文化資源極其有限。
  • 美"讀者文摘"母公司再申破產保護 負債4.65億美元
    數字時代衝擊傳統報刊 利潤江河日下被迫尋覓生機《讀者文摘》東家再申破產保護  美國老牌雜誌《讀者文摘》的母公司4年內第二次申請破產保護,負債4.65億美元。  以退為進  讀者文摘雜誌社控股公司17日依據《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重組。
  • 《讀者文摘》破產與數位化生存
    《讀者文摘》破產與數位化生存 張敬偉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8-28    [列印] [關閉]     24日,擁有全球最大銷量的通俗雜誌《讀者文摘》在美國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 「讀者文摘中國業務不受任何影響」
    《普知Reader’s Digest》雜誌於2008年成立,由美國《讀者文摘》與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版權合作出版,標誌著《讀者文摘》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普知》由《讀者文摘》在滬全資子公司上海英萃廣告有限公司負責管理。上海英萃廣告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普知》雜誌由美國《讀者文摘》全額出資,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提供刊號,雙方共享收益。
  • 《讀者》:一本國民雜誌的傳奇之旅
    1981年4月,在新華書店的櫃檯上,突然多了一本新雜誌,名叫《讀者文摘》。刊號54-17,共48頁,價格3角錢,在那時能買15根冰棍。刊名請了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有人以為他就是雜誌的主編,還寫信表揚說,趙先生的這本雜誌辦得不錯。
  • 美國《讀者文摘》再次申請破產保護
    《讀者文摘》。1922年,這本從其他雜誌收集文章,並作摘要後匯集成的書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讀者文摘》向讀者提供其他出版物中有關健康,住宅和家庭的精簡版內容。雜誌最終成為全美最暢銷的消費刊物,被稱為大蕭條時期美國人最珍貴的心靈雞湯。上世紀70年代,《讀者文摘》曾經擁有1700萬發行量,以19種語言在世界60多個國家發行,風頭之勁,一時無二。
  • 自媒體時代再添利器 剪客自編線上讀者文摘
    剪客CEO Kevin透露,公司目前正進行A輪融資,預計2013年盈利  儘管傳統平面媒體日漸落寞,但是有一家依舊是做得風生水起,那就是《讀者》雜誌。這家來自甘肅有著30年歷史的雜誌,月均發行量約1000萬冊,位列亞洲第一、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