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法》修改對職務犯罪偵查有何影響

2020-12-17 搜狐網

  2007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改的《律師法》。新的《律師法》將於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律師法》對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取證權作了較大的修改,將對反貪偵查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為此,浙江省檢察院反貪局召集全省部分反貪局長和反貪骨幹在餘姚市召開調研座談會,專題研究新《律師法》對反貪偵查工作帶來的挑戰及應對措施(見《檢察日報》11月19日一版報導)。  

新《律師法》規定律師會見不受監聽、不限次數、不需批准,對反貪偵查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  趙桔水(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全國十佳反貪局長):

  這次《律師法》的修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律師介入偵查時間的不同。現行刑訴法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諮詢而新的《律師法》將「後」字取消了,這意味著新的刑訴法可能會對律師介入的時間進行修改。二是律師會見的批准問題。新的《律師法》沒有規定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需要有關單位批准,只需「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委託書或法律援助公函」三證齊全即可,這意味著律師會見權的擴大,律師會見委託人不需經過偵查機關的批准。三是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不受監聽。  

印黎晴(浙江省寧波市檢察院副檢察長):

  《律師法》修改主要體現為三不,律師會見「不受監聽、不限次數、不需批准」。律師會見權利的擴大給偵查工作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客觀上增加了反貪偵查辦案的難度,使反貪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律師法》修改將促使反貪部門革新偵查思維、變革偵查模式和改進偵查方式  黃生林(浙江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從某種意義上講,新的《律師法》將動搖反貪辦案傳統的偵查模式,促使反貪偵查工作由「相對秘密和半公開透明」轉向「真正意義上的公開和透明」,使偵查工作由靜態向動態發展,偵查人員與律師、偵查人員與犯罪嫌疑人、偵查人員與當事人之間的互動性增強,偵查與反偵查的對抗更趨激烈,反貪辦案的偵查思維、偵查模式和偵查方式將產生深刻而長遠的變化。  

沈亮(浙江省湖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

  《刑事訴訟法》規定,律師在偵查階段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諮詢、代理申訴、控告,屬於犯罪嫌疑人法律顧問的性質,而新《律師法》規定律師在偵查階段可以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案情,律師在偵查階段的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反貪部門應通過加快執法能力建設,轉變偵查模式等方式,建立起「信息主導偵查」的偵查模式,引導反貪工作健康深入發展。  

王衛平(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作為執法者,必須正確對待《律師法》修改後面臨的客觀現實,嚴格執行法律規定,強化反貪隊伍建設,提高反貪幹警的偵查能力,積極應對犯罪嫌疑人翻供案件增多、偵查線索洩密增多等情況的發生。  

反貪工作應積極轉變思想、採取措施、主動適應《律師法》的修改  劉建國(浙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高度重視律師法修改,正確看待律師介入偵查工作,把《律師法》的修改看做提升反貪部門整體素質的機遇,努力提升自身素質,適應新形勢下反腐敗工作的要求。當前,反貪部門面臨案多人少、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能力增強、案件證據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律師全面介入偵查工作等新情況,要更加注重偵查辦案的合法性、規範性和藝術性,積極探索偵查模式的轉變,提升反貪隊伍的戰鬥力,牢牢把握反貪辦案的主動權。  

黃生林(浙江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反貪部門應以積極而不是消極、以適應而不是對抗的態度應對《律師法》的修改。要通過加強反貪隊伍力量、開展崗位技能訓練、全員培訓等方式提升反貪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反貪幹警的偵查取證能力、審訊突破能力,以適應新執法環境下反貪偵查工作的需求。要積極作出立法建言,客觀反映基層反貪部門的執法現狀,為反貪辦案爭取必要的偵查手段和配套的法律措施,切實改善反貪工作的執法環境。  

印黎晴(浙江省寧波市檢察院副檢察長):

  可採取以下措施積極應對《律師法》的修改:一是高度重視首次訊問。首次訊問開展得順利與否直接決定後期偵查工作的開展,因此要高度重視對首次訊問的策劃,通過強化審訊預案的制定、審訊謀略的運用以及靈活把握強制措施的時機等方面改善首次訊問的質量;二是重視案件的初查工作,妥善實施風險決策。要更加重視立案前的初查工作,對證據不足、不到位的,要慎重使用風險決策,降低案件風險;三是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律師行業協會的交流,強化對律師行業的管理,淨化律師從業環境。  

顏華(浙江省寧波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律師法》的修改影響深遠,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反貪工作:一是改進反貪部門的現行考核制度。現行考核制度偏重於對案件查辦數量上的引導,忽略了對案件質量的考核,建議以後應加強對案件質量的考核,加強案件質量在考核體系中所佔的權重,引導反貪工作更加科學的發展。二是重視偵查的前期工作和外圍工作。律師的全面介入對反貪偵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貪偵查工作必須更加注重對外圍相關證據例如間接證據、派生證據的收集。三是充實擴大反貪偵查力量。當前,基層反貪部門存在案多人少的客觀現實,這一現狀在《律師法》修改後將進一步凸現。四是重視律師在偵查中的地位。《律師法》修改後,律師作用逐漸凸顯,要重視研究律師在偵查工作中的作用,加強與律師的交流、溝通。  

錢昌夫(浙江省紹興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從實務層面講,反貪部門可以採取以下措施改進反貪工作:一是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考慮律師在偵查階段的地位、作用及可能出現的情況,加強與律師的交流,贏得律師對偵查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共同保障犯罪嫌疑人權利;二是更加重視初查工作,提高案件查處的質量與效率,降低查處案件的風險度,有效保護反貪幹警;三是更加注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時效性和完整性。  

蔣建敏(浙江省台州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縱觀《律師法》的修改,對反貪辦案影響最大的就是律師在偵查階段權利的擴展,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來應對《律師法》的修改:一是在辦案風險加大的情形下要注意審慎決策,律師在偵查階段權利的增多客觀上增加了案件的查辦難度和查辦風險,在此情形下要注意審慎決策。二是積極認識律師在偵查中的作用,不把律師視為反貪辦案的阻力,而要把律師介入當作鞭策偵查工作走向規範化、法治化發展的動力。三是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做提前的思想準備,充分利用好《律師法》實施前的緩衝期,積極調整心態,轉變偵查思維,主動適應新《律師法》的規定。四是學會在壓力下查處案件。長期以來,反貪部門已形成固定的偵查模式,部分反貪幹警下意識地排斥複雜的辦案模式,只有學會在壓力下查辦案件,反貪隊伍才能不斷成熟、壯大。五是改善現行考核制度,使考核制度更加科學,更加貼近反貪工作的實際需求。  

王彬(浙江省舟山市檢察院反貪局局長):

  在律師法修改的執法環境下,反貪部門應加強外部聯繫,積極為反貪辦案創造良好的外部執法環境;強化「信息主導偵查」意識,拓展線索來源,增強反貪偵查能力;努力構建檢察機關內部「大偵查」格局,提高反貪部門調查取證、突破案件的能力,適應新執法環境下案件查處的新要求。

  (文字整理:王家亮 歐陽樂)

相關焦點

  • 職務犯罪偵查挑戰與機遇並存———談律師法的修改對職務犯罪偵查...
    如何在保證律師依法行使權利的同時,更有效地開展偵查工作,履行好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這是職務犯罪偵查部門必須回答並認真研究解決的新課題。■樹立新觀念,迎接新挑戰修改後的律師法在律師的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法庭言論責任豁免權、舉報作證義務豁免權、拘捕後通知權等六個方面擴大了律師的權利。對於律師充分行使辯護權做到「三維護」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新律師法催生職務犯罪偵查新理念
    刑事訴訟追求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的雙重價值。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通過並將於2008年6月1日施行的新律師法,在律師的法律定位、律師會見權、律師自行調查權等方面,較現行刑訴法有突破性規定,有利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 淺談職務犯罪偵查措施之完善
    從立法上規定建立以地級市為單位、以計算機網絡為載體,與紀檢監察、審計、公安海關、工商稅務、國資管理、銀行、證券保險、國土、城建、交通等部門聯通的情報監測體系;並在立法上明確檢察機關對行政機關執法活動中有可能涉及職務犯罪情況的監督調查權。從而較好地克服目前司法實踐中「有案不移、以罰代刑」的問題,切實履行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和提升其發現和收集職務犯罪線索的能力。
  • 技術偵查措施在查辦職務犯罪中應用的必要性
    技術偵查主要具有秘密性、技術性、直接性、強制性等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職務犯罪越來越趨於專業化、智能化、現代化,職務犯罪偵查工作陷入困境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一嚴峻的現狀迫切要求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必須另闢蹊徑,引入其他一些特殊的偵查手段,而採用技術偵查手段則應成為最佳選擇。
  • 最高檢:嚴禁阻止或者妨礙律師依法會見職務犯罪嫌疑人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6日訊(記者李萬祥)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八項禁令」,強調因管理不善或指揮不當導致違反禁令的,嚴肅追究領導責任。  記者8月6日從最高檢獲悉,為規範司法行為,防範違法違規辦案,保障公正司法,最高檢近日依據《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和《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制定並印發了《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工作八項禁令》(下稱「八項禁令」)。
  • 在涉嫌職務犯罪後去請律師有用嗎?
    職務犯罪請律師有用嗎?編輯:楊琴很多人在因為涉嫌職務犯罪被國家機關控制後,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辦,特別是對法律知識不了解的,不知道怎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這個時候首先就會想到去找律師,在涉嫌職務犯罪後去請律師有用嗎?
  • 刑訴法修改:承前啟後的程序法變革
    此次修改不僅是我國刑事訴訟法體系的完善,也加強了刑事訴訟法與監察法、刑法、律師法、公證法等法律的銜接,更以刑事訴訟制度的健全為著力點,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和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總的來說,本次修改的通過,反映了我國程序法治的一次承前啟後式的變革趨向。
  • 修改142條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會產生啥影響?
    此次修改的背景是什麼?這麼多內容的變化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此,河南法制報記者採訪了相關法學專家,以及在具體辦案過程中涉及的民警、律師、法律援助工作者、紀檢監察工作者等,探聽他們對這次修改《程序規定》的看法和感受。
  • 劉華:江蘇檢察機關去年立案偵查職務犯罪2021人
    依法查辦貪汙賄賂瀆職犯罪。如期完成了中央和最高檢交辦的若干項專案偵辦任務,偵查了包括河北省委原政法委書記張越、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原副司長耿書海等2名省部級幹部、4名廳局級幹部在內的14名職務犯罪嫌疑人。自行立案偵查了職務犯罪1590件2021人,同比上升3.9%和1.3%,查辦職務犯罪力度未減。
  • 新版《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對被害人維權有何影響
    五、修改後的第二十四條第二款新增內容&34;筆者個人認為,此條文的修改對於被害人維權意義並不明顯,何為&34;,何為&34;,在實踐中仍有爭論,難以界定。七、修改後的第六十條規定&34;律師作為被害人的代理人,當然會了解一定的案情並對案情有自己獨到的分析,從這個角度講,被害人的代理律師也屬於&34;,按照此規定律師可以協助公安機關開展調查工作,相信隨著律師調查權限逐漸加大,在協助公安機關調查過程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 最高檢:2019年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871人
    正義網北京6月3日電(見習記者單鴿)「截至2019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871人,有效維護了司法公正,較好地保障了公民權利,起到了很好的辦案效果。」6月3日,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的「加強刑罰變更執行監督,促進雙贏多贏共贏」新聞發布會上,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就刑訴法修改後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相關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工作的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據侯亞輝介紹,司法實踐中,執法、司法領域中存在的危害司法公正、侵犯公民權利的犯罪行為,通常與訴訟活動中的違法犯罪行為交織在一起。
  • 刑訴法修正案二審 律師涉嫌作偽證擬異地偵查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本報訊 (記者楊華雲)被稱為懸在律師頭上「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律師偽證罪調查,在最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草案中規定,需由異地偵查機關辦理。昨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經過初次審議、聽取有關部門和公眾意見後,二審草案作出了諸多修改。
  • 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重點與展望
    (三)職務犯罪管轄調整的重大意義  毋庸置疑,《決定》為配合具有中國特色的監察制度的改革,加大腐敗犯罪的打擊力度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更為重要的是,本次修改還解決了刑事訴訟體制和結構中長期存在的人民檢察院對於職務犯罪案件的自立、自偵、自訴的問題。由於公訴位於偵查環節的下一步驟,決定了其最有可能、也最應該對偵查權形成強有力和直接的監督。
  • 監察委行使職務犯罪調查權背景下,刑辯律師有效辯護的實現路徑
    如前所述,在監察委調查涉嫌職務犯罪案件期間,律師既不能會見被調查者,也不能以辯護人身份向監察機關了解案情,但並不意味著律師在此階段完全沒有作為的空間。而且,刑辯律師在這個階段不能實質介入的不足,完全可以在審查起訴階段得以彌補,而且比在這個階段介入更具有針對性。
  • 重慶八成職務犯罪案不經許可律師可直接會見嫌疑人
    中新社重慶12月23日電 (劉相琳)重慶市檢方23日透露,該市實現了80%以上職務犯罪案件不經許可,律師即可直接會見嫌疑人。當地在懲治腐敗中充分保障律師權利的同時,也讓司法公正上升至新臺階。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勝才在該市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維護司法公正工作座談會上透露了上述信息。
  • 蘭躍軍:偵查程序被害人律師幫助問題
    偵查目的的實現,包括收集證據、查明案件事實或查獲犯罪嫌疑人,都需要被害人的有效參與。因為「真相可以通過雙方當事人對同一問題的強有力陳述而獲得最好的發現。」[1]尊重被害人的訴訟主體地位,要求立法賦予被害人相應的訴訟權利,保障被害人能夠親自參與或通過委託訴訟代理人(包括律師)參與偵查程序,從而對偵查結果產生實質影響,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域外許多國家(地區)立法均有此規定。
  • 貴州興義首例適用速裁程序的職務犯罪案件當庭宣判
    該案系刑事訴訟法修改後,興義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首例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職務犯罪案件,該案刑事速裁程序的適用,在保證案件質量的前提下快訴、快審,極大的提高了司法效率,節約了司法資源,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的辦案要求。
  • 煒衡律師集團召開職務犯罪論壇
    本報訊 記者王斌 見習記者王開廣 近日,第二期煒衡律師集團職務犯罪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由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主辦、第一財經研究院中國市場與法治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國家法官學院、人民大學法學院、北京市律協、北京市煒衡律師集團
  •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關於職務犯罪的新規定及其解讀
    【解讀】:關於檢察機關與監察機關互涉職務犯罪案件,第十七條規定由檢察機關及時與同級監察機關溝通,經溝通協商後,依據「由監察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由監察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分別管轄更為適宜」的規定來確定管轄範圍,但是何為「更為適宜」?,上述法條沒有進一步予以明確規定,如此,可能會給實踐中監察機關、檢察機關適用法條以及管轄案件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礙。
  • 去年,全國檢察機關職務犯罪立案偵查件數、人數公布
    來源自檢察日報:最高檢廳長訪談|侯亞輝:深化監獄巡迴檢察 嚴防「紙面服刑」深化監獄巡迴檢察 嚴防「紙面服刑」——專訪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切實解決司法人員職務犯罪偵查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問題「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對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立案偵查件數、人數大幅增長,實現了『雙破千』,立案偵查1400餘人,同比上升63.1%,較好實現了辦案質量、效率、效果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