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還記得這首傳遍大街小巷的歌謠嗎?這首《七子之歌》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作品。詩人在這一組詩作品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被奪走的七個孩子,讓他們來傾訴「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春懷祖國之哀忱」,從而讓民眾從漠然中警醒,振興中華,收復失地。
今年是,著名詩人、學者、民主鬥士,聞一多先生誕辰120周年,南京是聞一多先生曾經居住和從事過教學的地方。1927年,他受聘於國立東南大學,在他上任時國立東南大學已併入組建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現南京大學),擔任外語系首任系主任,教授英美、戲劇、散文。聞一多先生的次子聞立雕也是在南京出生的。
今天(8日)上午,聞一多先生的重孫女聞亭女士來到了南京科舉博物館,為南京市民講解「涅盤的鳳凰:中國現代史上的聞一多」在講解中聞亭女士詼諧幽默的語言時而把大家逗樂,時而讓大家沉浸在聞一多的故事裡,當PPT裡播放出聞一多先生被特務暗殺身亡後的照片時,演講中的聞亭女士哽咽了,現場的聽眾也抹起了眼淚。
聞亭是個典型的北京女孩兒,說話特利索,笑起來也特爽朗,她告訴我們,她的名字是聞一多的夫人起的「清華大學裡有個紀念聞一多的亭子就叫聞亭,太奶奶說了,這孩子不管男女,都要叫『聞亭』」。
對於太爺爺聞一多的人生,80後的聞亭有更為有趣的視角表述:「他組建過很多的社團,還演過戲,他們的戲劇社團還獲過獎的」,當初去美國留學,他先去了芝加哥藝術學院,隨後又去了著名的紐約藝術學院。可當他收到梁實秋從科羅拉多大學寄來的幾張風景照就立刻拎著箱子轉學,去找好朋友了,「把梁實秋都嚇了一大跳」。「他就是這樣,隨著詩的感覺在行走。」
從演講中我們得知,聞一多有著詩人的性格,體現在聞一多對事業的追求中,也同樣蘊藏於他的家庭生活中,由於是包辦婚姻,聞一多開始強烈反對,但愛上了便再也不願離開。妻子種菜,他去除草;妻子織毛衣,他在一邊欣賞,這種情意濃濃的幸福也遺傳給了他的後代。
對於很多聽眾而言,對於聞一多的記憶只存在於「七子之歌」通過這次聞亭女士的講解,我們仿佛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聞一多先生了,特別是聞亭女士拿出了聞一多先生寫給家人的一段話「對功課太認真了,是不好的,因為知識不全在課本裡」。更是引發大家的共鳴
這幾年,聞亭女士和家人對聞一多走過的足跡(聞一多先生曾經在國內外學習生活的地方)進行了尋訪,這次來到了南京,她表示對祖父在南京居住的地方很有興趣,當聽現場聽眾說祖父曾今居住的地方可能已經成了一所學校時,她激動的說「如果是一所小學就更好了,祖父曾經居住的地方,已經有幾處已經是小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