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探究中的術與道

2020-12-20 文人亦是俗客

理解道,甚於追求術

社會媒體中不斷出現的經驗理論之談,在我看完多少本關於人際交往的書以後,便成為了其中翹楚,可以嫻熟處理問題。我曾一度,思維局限於此,以為只要有了足夠的理論知識,便可以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可是,逐漸意識到,一個人的處事方法和能力,不經過事情的錘鍊,光靠幾句名言,一些洞見,就可以立刻改變的麼?恐怕不見得。古人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另外,我們的交談和反應會受已有習慣的影響,新的習慣行為需要時間的投入和積累。想要憑著幾本書一下子打開任督二脈,不大現實。

並不是說理論不重要,不過真正融入我們思維的理論才會起作用。通過切身的體驗和感悟,我們的大腦才更容易記住並形成穩定的連接,由此才可以在未來順暢實施這個理論。不斷實踐是將理論融入思維的絕佳路徑。

畢竟,知有捷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行卻是沒有捷徑的。知行合一,方能大成。

模仿是人類本能之一,前人的經驗理論對於人們迅速適應社會有著不可否認的幫助作用。

智人,將經驗銘刻在基因裡,將教訓書寫在歷史裡,以幫助後代更成功的存活。

但是,僅限於對術的學習便狹隘了。

為了生存,我們需要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能,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式攻略,以供我們快速通關。

退離一步,仔細思考一下,這是否會使我們愈發的急迫和浮躁。那所謂的經驗帖又是否適應我們每一個不同的個體。會不會讓人們產生誤解,以為我看了,懂了,便沾沾自喜覺得就是我的了,實則並沒有內化的過程,反而浪費了時間和其他進取可能性。

術的學習,帶著目的性和功利性。如果被表面的浮華迷住雙眼,那也就再也進不去那扇門-通往生活的真相。道是什麼?你想要達到的狀態是怎樣的?你認為其中最本質的東西是什麼?是否存在一些規律......你看到道的隱約身影了嗎?

一步一步地問自己,你內心最深處的欲望會告訴你,渴望所在。頭腦最深處的理性,會告訴你道之所在。

大道至簡,真人無冗。丟掉你的一切,無論是外界的壓力,還是內心繁雜的欲望,慢慢的告訴自己,我的道是什麼。

一些關於人際關係的術,或說理論研究 (聊以欣賞)

1.與時俱變的比較水平,當你的期望值變高,滿意感的閾值同樣變高。而人們喜歡得到,更憎恨失去。如果失去了高閾值的生活,那麼會陷入更加失落的境地。如彩票贏家的比較水平改變,幸福感並不比原來多。

2.相互依賴理論,功利化的盈虧。對所依賴的人寬容大度,合乎情理,增加對方利益,從而使他留在自己身邊。

3.親密關係中較少興趣原則,較少依賴者往往掌握主導權。

4.人際關係的持續性影響因素,受到滿意度的影響,和替代關係(依賴程度)的影響。

滿意度=結果-比較水平

結果=獎賞-代價(心理負擔,發展不確定性的擔憂)

5.愉悅和痛苦並無關聯,涉及不同的腦機制而且引起不同的情感行為。

不同人關注重點不同。絕不僅僅只有這些,所以並不絕對化。

理論上,一段關係的發展。如果你提高了一個人的滿意閾值,並且對方並沒有更好的替代物的時候,它或許會主動寬容大度一些來接近,而似乎較少興趣的一方便佔據了主導權。如果想要這段關係長久的維持下去,那麼就要保持獎賞,並且最小化代價,去除對方的心理擔憂(不確定性減弱和安全感的加強)。

由此,在影片《盜夢空間》中,男主成功找到了新的夥伴。

感覺還挺不錯的,可是關係維持的底層邏輯還是在於價值交換。

相關焦點

  • 班級管理的「道」與「術」
    「術」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其實,反過來想想,如果真有那麼一本《班級管理秘籍》,可以讓我們在班級管理中無往不勝,那還要其他書幹什麼?這本書一定風靡全球,寫書者必成世界首富。事實上,並沒有哪一本書的方法能做到無往不勝,能無往不勝只有科學的「道」。
  • 中西融合的教學實踐應多借鑑「道」,而非「術」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際化學校在鼓吹和開展「項目制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探究式學習」(Inquiry-based Learning),因為這些教學方法聽起來都很洋氣,但在筆者看來,學習並真正掌握西方重要的教學原理,比囫圇吞棗地套用那些洋氣的教學方法更重要。因為教學原理是「道」,教學方法是「術」。
  • 在「道」與「術」中尋教育真經
    在「道」與「術」中尋教育真經陽信縣實驗小學高建峰一次盛大而難忘的杭州浙大求學慶典落下帷幕。梳理充盈、飽滿的行囊,浙江教育人注重教育細節,潛心教育教學研究,飽含濃濃教育情懷的觀點、報告、富有哲理與教益的話語時時令我感動,並謹記在心。
  • 教育的道與術
    教育的「道」就是教育的戰略,教育的「術」就是教育的具體戰術。古語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歷史者不足以謀一時。仔細想想也可以遷移過來闡述教育道與術的關係。所有這些做法都生動體現了教育教學「術」發展,可惜的是缺乏對教育教學總體的「道」把握。從哲學來講,道是事務的根本,術是事務發展方法途徑。二者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強調術的運用,不考慮整體的燈塔,必然會迷失方向;只考道的運用,只考慮燈塔的照耀,不結合具體的實際考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然會被現實的困難阻斷。
  • 學海泛舟 | 李娜:財務學習中道與術的一點感悟
    ,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莊子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孫子兵法》說,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以道統術,以術得道。古人說,上人用道,中人用術,下人用力。曾經這些晦澀難懂的語言,在本次學習後引起了深深的思考。其中的道是什麼意思呢?於企業而言,什麼是道什麼是術呢?站在管理角度又如何看待與理解道與術呢?於個體而言,什麼是道什麼是術呢?
  • 論中蜂的生存之道與養殖之術
    1 中蜂養殖應先重其道而後用其術 世間萬物皆有生存之「道」與生存之「術」,蜜蜂也是如此,這是自然界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我們養蜂應順其「道」而善用其「術」,道法自然,大都能夠成功。反之逆道而行、背道而馳,違背科學規律,註定失敗。
  • 【思政論壇】講好思政課要有「術」、「學」、「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旗幟鮮明講清楚: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正確處理術、學、道三者之間的關係,是講好思政課的重要基石。第一,講好思政課要有「術」。不同的課程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果不能在有「術」上下功夫,「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勢必大打折扣」。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肯定了「很多學校在思政課上積極採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等,取得了積極成效。」
  • 談談賺錢的道與術
    道適合專注,術適合變通。圖源網絡01賺錢的道與術作者說到:我們在日常生活讀的書,絕大多數都屬於道,而很少術。道即道理,在絕大部分的情況是不會改變的;而術即方法,是會千變萬化的。賺錢也是如此,以前可以靠購買房地產獲得資產,但是如今完全行不通。雖然術行不通,但是賺錢的道是沒有改變的。
  • 小紅書運營的「道」與「術」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道」:大凡天下之學問,萬事成敗,皆不出道與術;所以運營也能講出道與術,只要你能弄懂了這兩點,運營出一個優質的帳號,基本是順其自然的,但你放心,我今天不是來跟你講玄學的,許多人搞不清楚道和術到底是什麼意思,到底有什麼區別?
  • 阿斯湯加的術與道
    前幾天在群裡和一些湯友又討論起來術與道的問題。隨著這段時間的練習對這個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 音樂治療中「道」與「術」的神奇作用
    懷著對音樂治療的好奇心,我參加了小明老師在長沙舉辦的音樂治療培訓,在三天的學習中了解到音樂治療的「道」與「術」,並體驗了音樂治療的一些技術01音樂治療的「道」這就是音樂治療的「道」,即音樂治療的治療邏輯。在音樂治療中,每一個音樂,使你想起了什麼,幻想了什麼,至關重要。
  • 這是道與術關係
    曹德旺在央視《開講啦》節目,反駁道:  學歷高,只能代表你有知識,這是術,而文化是道!學歷高不等於你文化高!會計、計算機應用、機械設計……各種專業,這是術,文化是道,講不清楚、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無處不在,好像霧化在空氣中一樣。你要長期積累積澱,沉澱它才能悟到它們。你真正有文化,看問題就跟人家不一樣。
  •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說課稿
    本節課出自高中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2節的知識,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的實驗,該實驗是安排在牛頓第一定律之後,學生能定性地分析力與運動的關係,指明了本節課的探究方向,同時,學習完這一實驗之後,能得出物體加速度與物體質量成反比,與受力成正比的結論,為下一節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打下了基礎,所以這一實驗在教材安排上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 教學課堂:數學解題的道與術
    學習也要從道、法、術、器的不同層面進行深入研究領悟,才能更好地掌握該學科的精髓和本質.多說無益,且看實例,來吧,上題.上面的分析是在「道」與「法」的層面,繼續再到「術」與「器」的層面思考:如何構造模型呢?構造哪種模型呢?完形構造法有三種具體方式:有則組之,缺則補之,無則變之.
  • 術數與中醫
    序數和量數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一般說來是通過序數來認識量數,也就是說先有序數後有量數,這是序數和量數產生的順序。例如,這裡有一把筷子,一共有多少根呢?必須一根一根的數,如果最後一根數到35,總數是35根。在數的過程中,每一根則表示一個個體,代表一根筷子。數字符號在動態變化中,承擔著序數的任務,而當序數完成了動態的變化,得出了結果,這時候的數字符號就轉化成量數了。
  • 知識和文化的關係是道和術的關係
    其實知識和文化是道和術的關係,有知識只能說明一個人的數據儲存的能力強,而有文化的人就完全不一樣,一個人的生命價值除了繁衍以外,大部分貢獻其實在文化上,無論是教育子女,還是參與社會實踐,毫無疑問,人民創造歷史的同時,創造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 【三木秉鳳】《 以道御術 110 》
    道是什麼?是事物的本體及其運動規律。人之惑,源自何?源於對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茫然無知!規律是什麼?就是萬物之運行軌跡,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道自何來?老子言:道法自然,即道效法自己本然而然的樣態。道在哪裡?《中庸》曰:道不遠人。但《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術是什麼?術就是現象!
  • 設備管理多年後,總結出來的新人脫變核心思路——道與術
    正文共:1712字 預計閱讀時間: 5分鐘概述:設備管理中的道和術是每一位設備管理者都應該清楚明了的關係。立足於道,才能保持根基不會動,擁有了術,才能去擁抱變化。道是術的本源,術是道的表達,具備了道和術就具備了設備管理的最高境界。設備管理的道是一種管理體系,而所有的術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管理體系,所以道是不變的,而術就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方法和手段。那到底什麼是道什麼是術呢?結合我做這個公眾號的初衷來說,管理體系系列是為了分享道,工業網際網路則是一種術來幫助我們實現設備管理的道。
  • 關於翻譯推理中的推出關係解題技巧的探究
    關於翻譯推理中的推出關係解題技巧的探究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北京華圖,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研究生修煉的「道」與「術」
    「道」姑且可以理解為人文通識教育,人格的修煉,首先是要學會做自己,肯定自己。「術」即學術,專業知識的修煉,對本行業的熱愛。如果愛,請深愛。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是如何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