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與「術」中尋教育真經
陽信縣實驗小學高建峰
一次盛大而難忘的杭州浙大求學慶典落下帷幕。梳理充盈、飽滿的行囊,浙江教育人注重教育細節,潛心教育教學研究,飽含濃濃教育情懷的觀點、報告、富有哲理與教益的話語時時令我感動,並謹記在心。
一、遵循教育之「道」
教育是藝術。之所以持這樣的觀點,是因為在專家的報告中,我聽出了專家剖析問題之細、之精、之準。
1.專家觀點,學生為什麼會粗心
以往,我也深為這一問題所困擾。在我的印象中,粗心盡有粗心的根源,我未曾深入研究過。聽了專家的報告,我恍然大悟,原來竟有7條之眾。歸因之後,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這細節之中,是情懷,是大愛,更是教育之「道」。
2.專家觀點二一一從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
教學意識關注的是是否實現了目標,課程意識關注的是這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合理。
專家的觀點告訴我們,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在繁雜的教育現象中,一定要把育人放在首位,脫離了完整的育人觀,手段再高明也無助於教育目的的達成。在成績提高與育人之間不要武斷地劃等號,要在研究之中找尋一條育人之路。這同樣是教育之「道」。
3.專家觀點三一一做好一隻刺蝟
狐狸與刺蝟的區別是眾與寡的關係。刺蝟的成功在於靜下心來做好一件最重要的事。做教育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擔當與情懷,要在認準的田地裡勤於耕耘,執著於自己的教育理想,堅持實現它。不要處處挖坑,忘記了深深挖洞。在喧譁中甘守一份寂寞,這是教育之「道」。
4,專家觀點四——教學結構要簡單
專家認為:教學目標簡明,教學環節簡化,教學媒介簡單。簡單是一種教學中的大氣度、大智慧!它來源於對學生真切的、真誠的、真實的愛;來源於教師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來源於對教學生活的發現和深刻的認識!
這簡單之中,是不簡單的教育情懷與教育理想。這也是此次杭州之行最大的心靈震撼。潛下心來做教育,靜下心來謀教學。不求轟轟烈烈,但求教育的溫潤暖人。
二、善研教學之「術」
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從學情出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專家觀點,學習者的類型分類
(1)視覺型學習者,利用視覺設備、小道具和流程圖等來促進講演;布置一個有色彩的教室,用角色扮演來幫助學習者理解學習內容以幫助學習者學習。
(2)聽覺型的學習者,偏愛用聽來獲得信息,他們需要聽到它,來了解他,她們一般在寫作或跟讀有關的活動上會遇到困難,名家朗誦名著。可以利用討論、辯論、座談等方式學習,讓學員互相重複信息,避免使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傳遞重要信息以幫助學習者學習。
(3)觸覺型的學習者,喜歡動手的學習方式,他們需要「做&34;,就是保持一顆謙虛謹慎、對教育現象敏感的心,時時問問為什麼?追問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在解決一個個問題中,總結出現象背後的規律性的東西,找尋出育人的策略,即「術"。
有感於浙江教育教育之道、教學之術的底蘊深厚,深感自己教學中的粗枝大葉、不求甚解。一次學習,是一次感化之旅,更是一次反思之旅。在實踐中,向先進學習,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