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經》|道家|莊子|亢倉子|南華真經...

2021-02-08 網易

2021-01-11 22:50:41 來源: 講好中國故事

舉報

   道教的「四大真人」,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文子、列子、亢倉子,也稱作道教「四子」。《四子真經》指的是他們四位分別對「道」的闡述的著作。即莊子的《南華真經》,文子的《通玄真經》,列子的《衝虛真經》和亢倉子的《洞靈真經》。

  (資料圖)

  

  南華真人——莊子

   莊子,即南華真人。為先秦道家學派的莊周,字子休,宋國蒙人。據司馬遷《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以明《老子》之術。

  莊子是老子思想的最好繼承者,在歷史上"老莊"並稱,共同建互了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他在《人間世》中說:"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徹、見獨,從而修道、得道。他提出的萬物齊同,物我為一的「齊物論」、「天人合一」的思想,對後世的哲學影響極大。

  (資料圖)

  

   唐玄宗天寶(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到宋徽宗時,又追封莊周為「微妙無通真君」。所撰著的《莊子》一書,也被尊為《南華真經》。《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它和《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唐代的成玄英、孫思邈、李含光,宋代的 陳景元、褚秀,都曾注釋過《南華真經》,這些注本,現存於明代《正統道藏》中。《莊子》思想繼承了老子關於「道」的學說,對道教的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通玄真人——文子

   通玄真人,為戰國末黃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文子,姓辛名銒,一名計然,號龍拯,葵丘濮上人。曾受業於老子,範蠡之師。辛銒博採眾家之長,著《文子》一書,繼續闡揚道家思想。唐玄宗天寶元年封其為通玄真人,詔封其著為《通玄真經》。

  (資料圖)

  

   《通玄真經》認為"道"即"氣"。如《文子·九守》說"道":"窈窈冥冥,渾而為一……重濁之氣為地,精微之氣為天,精氣為人,清氣為蟲。"《文子·下德》:"陰陽陶冶萬物,皆乘一氣而生。"其次認為老子的無為"並非坐著不動,而是排除主觀臆斷,按客觀規律辦事,在《自然》篇中,他指出"所謂無為者,非謂其引之不來,推之不往,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推自然之勢也。"並主張依靠眾人的力量和智慧來辦事,如《下篇》曰:"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 《自然篇》曰:"用眾人之智力,烏獲不足持也;乘眾人之勢,天下不足用也。故聖人舉事,未嘗不因其資而用之也。"他這種思想得到了當時社會的推崇。

  洞靈真人——亢倉子

   洞玄真人亢倉子為古代仙人,黃老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又稱亢桑子、庚桑子,他姓庚桑,名楚,陳國人。唐玄宗天寶(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亢倉子其人為"洞靈真人"。《莊子·庚桑楚》稱庚桑子,為老聃之弟子,"偏得老聃之道"。《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四謂:庚桑子,陳人,得老君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居畏壘之山,其臣去之,其妾遠之,居三年,畏壘大穰。後遊吳,隱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其乃老子的弟子。

  (資料圖)

  

   《亢倉子》唐玄宗詔封其著為《洞靈真經》,主要解說老子之言,闡發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道家"道"的學說。唐天寶中尊為道教四子真經之一。亢倉子以為,道乃萬物本根。《亢倉子·全道》曰:"物也者,所以養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 是故聖人之於聲也,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也。"又稱:"故聖人之制萬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全矣。神全之人,不慮而通,不謀而當,精照無外,志凝宇宙,德若天地,然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為全道之人。"這就是要達到一種清靜無為的自然境界,超脫一切榮辱得失的思慮,容身於道中,從而獲得至真之道。他的思想皆與《老子》之旨相合,故為道教一併崇奉。

  衝虛真人——列子

   列子 ,名禦寇,鄭國圃田人,在古籍中又寫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東周威烈王時期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代表人物。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列子才穎逸而性衝澹,曲彌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

  (資料圖)

  

   唐玄宗天寶元年封為"衝虛真人",號其書為《衝虛真經》。《列子》一書為早期黃老道家重要典籍,主張清靜無為、獨立處世之思想,概括起來為"貴虛"和"貴正"。《列子》全書按章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篇均由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其中有我們較為熟悉的,如《竊斧者也》、《夸父追日》、《愚公移山》、《杞人憂天》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道教的「四大真人」和《四子真經》
    道教的「四大真人」,指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文子、列子、亢倉子,也稱作道教「四子」。
  • 道教的四大真人指的是哪幾位?一般人最多知道兩個
    本期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道教著名的四大真人,也是道教傳說中的四位仙人:即通玄真人、衝虛真人、南華真人、洞靈真人。南華真人:莊子南華真人就是大家熟知的莊子,他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他著有《莊子》一書,其中的諸多名篇如《逍遙遊》、《齊物論》等,在學生時期的教材上都出現過。莊生曉夢迷蝴蝶等典故也是耳熟能詳。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被後世並稱為「老莊」。相較於老子在道教被尊為至高神三清之一,莊子的地位稍低了許多。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道教奉為聖經,規定每個道教徒都要研習、誦讀,而莊子所著的《南華真經》卻沒有如此規定。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經書《道德真經》講了什麼?
    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道教經典之經書——《道德真經》◎《無上秘要》《無上秘要》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類書。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據載,宇文邕曾七次召集道士、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釋、道三教優劣。力主道教居儒、釋之上,因群臣、沙門反對而未果。
  •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及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就是《道德經》,主要思想講的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講的是無為而無不為,道家講求淡泊名利,控制欲望,平衡身心,平衡萬物,以求無為而無不為的大道之境界。
  • 九陰真經不愧是絕世神功,竟藏著如此多道家思想,一起來修煉吧
    《九陰真經》是《射鵰英雄傳》中的最頂尖武學,放眼金庸的整個武學體系也能算是一個巔峰。至於九陰九陽孰弱孰強,有些不好判斷,畢竟在《倚天屠龍記》中《九陰真經》已經失去主角光環了。不過我個人是最喜歡喜歡《九陰真經》的,因為它的體系幾乎完全來自於道家和道教(道家和道教是不同的)。
  • 南華真經章句音義
    南華真經章句音義敘碧虛子造太史公曰:莊子嘗為蒙漆園吏,著書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隋書經籍志,向秀注二十卷,郭象注三十三卷,又梁礦有南華論二十五卷。陶隱居真誥序錄曰,莊子受長桑公微言,撰內篇七卷,以三言為題者,當是法璇璣之環轉,三景之煥明,故造真誥,編為七目、亦用三字為標。隱居著述蓋有所宗焉。
  • 《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
  • 首創九陰真經的黃裳是什麼來歷?他創九陰真經的過程是怎樣的?
    這是金庸小說中武功秘籍《九陰真經》的一段內容。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武林中人都想得到的武林秘籍九陰真經,其是頂尖、最負盛名的武學秘籍。像黃藥師、歐陽修這樣的武學宗師人物都挖空心思的想要得到九陰真經,可見其之厲害。九陰真經分上下兩卷,上卷為內功,下卷為招式。
  • 道教經書應該這樣閱讀才有收穫
    由於「易學」與道家之學在整個道教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個人建議先讀一點「易學」與先秦道家經籍的著作。例如《易經》以及《道德經》、《南華真經》、《衝虛真經》等註疏本。在順序上,應以《道德經》為先,《南華真經》與《衝虛真經》繼之,《周易》為後。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魚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道教作為我國本土的一種宗教,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很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都有道教的影子。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動物被道教認為是吉祥的象徵,在前面幾期介紹了鹿、鶴、龜、蝙蝠等幾種動物被道教稱為瑞獸。本期為大家介紹魚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 道教經文,難得一全!
    《南華真經》又名《莊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題,中學課本上著名的《逍遙遊》就出自其中。與《衝虛真經》、《通玄真經》、《洞靈真經》合稱「四子真經」。《太平經》道教早期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最早反對重男輕女的經典之一,奠定了道教修行的基礎路線,必讀。
  • 南華真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莊子,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採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 道教二十一經典,道盡天下事!
    《南華真經》又名《莊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題,中學課本上著名的《逍遙遊》就出自其中。與《衝虛真經》、《通玄真經》、《洞靈真經》合稱「四子真經」。《太平經》道教早期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最早反對重男輕女的經典之一,奠定了道教修行的基礎路線,必讀。
  • 鬥酒僧看懂了九陰真經中的梵文總綱了嗎?
    九陰真經和九陽真經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奇葩,作者幾易其主,舊版是印度來的達摩祖師。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名字聽著就不像達摩所寫,而是象道教的名字。達摩祖師是印度人,就算是學究天人,精通中國文字與學問。也絕對不會用九陰和九陽命名。首先達摩是佛教禪宗祖師,這不符合宗教身份。再次九是易經的極數,代表極限的意思,道教的專利。其次是真經中內容也不符合佛教的典籍的術語。
  • 道教初學者必看書目,你讀過幾本?
    當前想學道的朋友很多,但其中不少朋友對道教似乎沒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對道教的歷史社現狀以及教義教理很陌生。初學者如果能好好讀這冊語錄,並能夠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和修行中,百分之九十的道教經書都不用看了。 2、《修道真言》 白玉蟾祖師的心法直言。簡明扼要,都在一個心字。
  • 莊子是一個深受世人喜歡的男人,一個瀟灑地活在戰國煙火裡的智者
    圖註:流沙河莊子:一個真實的謊言在金庸的小說中,有一本書——《九陰真經》,無數武林中人苦苦尋覓,也有很多人為它送命。魏晉時莊子的地位才發生變化,道教迅猛發展,老子被稱為教主,莊子也被日益神化。隋朝時,莊子已被稱為南華真人。唐朝尊道教,莊子的影響日益巨大。莊子的影響是隨道家、道教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
  • 道家和道教是否可以相提並論?
    但在道教內部認為,從道祖留下五千文並第一次提出「道」的理念開始,道之教化就一直傳承下來。若再向前追溯,道雖無名卻生化不息,所以道教的源頭可溯於黃老。在這兩種不同觀點的影響下,自然也就產生了人們對哲學化思想流派的「道家」和對推崇濟世利人的宗教化組織「道教」的區別對待。道家同其他百家一樣,強調對天地人宇宙關係的思考;道教其同其他宗教一樣,側重於教徒個人修煉和對社會生活的參與。
  • 《莊子》筆記(一)傅前飛:南華真人今何在?
    前二年看過一本王蒙先生的《莊子的快活》,以老王的高度和見識,對於莊子的快活也是「望洋興嘆」,為何如此呢?當然是徒生羨慕而「力不能及也」。書看了一半,我隱隱覺得老王可能是北京人,你覺得奇怪嗎?傅佩榮先生的觀點和我比較接近,四十歲之前應該學儒家,古代講出將入相,報效朝廷;現代講「修齊治平」,現代化以後,在當下年輕人至少也要買房買車吧,不「入世」、不奮鬥能行嗎?這塊土地上雖說幾千年來是「陽儒陰法」,但儒家畢竟是主流,在陽面,不是沒有道理的。四十歲以後呢,就可以著力於老子和莊子了。世事艱難,不如意之事八九,老莊會為你打開另外一扇窗,讓你擺脫各種羈絆,體驗生命的另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