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國遺址與黑城遺址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2020-12-23 專注綜合解說玲利

話說老夫「漂之額濟納」途中,俯視張掖平山湖大峽谷,眼望地縫,一番感慨,有點汙。

返回張掖市區,投宿甘州賓館後,利用太陽即將落山這段時間,出城,奔向西北方向的黑水國遺址,這叫黃昏前探幽。

說到這裡,俺水上漂名表:黑水國遺址與黑城遺址,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黑水國,張掖西北,國道G312旁邊。

黑城遺址,額濟納東南25公裡處。

如果說這兩個地方有神馬關係?那就是這趟《漂之額濟納》,兩處遺址俺水上漂都要去看看。

這叫不忘過去,展望未來。

還是要經過張掖溼地公園,這回是國道G312,而不是縣道X214。

尋找黑水國遺址有點樂趣,攻略上說是在國道G312南北兩側,老夫駕駛的方向是從東向西,道路兩旁,草木林立,俺水上漂開車眼觀六路,發現右手國道邊有一塊立碑,上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水國遺址」。

等車速降低,調轉車頭的時候,發現道路南側出現的石碑,書寫相同文字。

正好石碑不遠有條小土路,老夫稍微一個猶豫,最後還是拐下國道,決定走土路看看。

很快,,車右邊,俺水上漂的2點方向,又是一塊石碑。

緩行,停車,拍照,就是這塊碑!

古人云的好:踏破鐵鞋無覓處,找到全不費功夫,應該是說老夫的。

順著土路向南,再走不遠,發現車的左側有用鐵柵欄圍起的土堆。

停車後徒步過去,石碑上寫的清楚「黑水國古屯莊遺址」。

這個古屯莊是神馬東東?說到這裡,俺水上漂名表:古城,是官方政府機構,那屯莊有兩個意義,當地居民為了安全,靠著城邊建造的住所。

還有,也代表古城的邊防機構,外來的人在入城前,辦理一下手續。

據說,也就是道聽途說,這是黑水國遺址僅存的一處古屯莊。

黃土夯成,牆體差缺。

是有點恐怖,空空的土路,突然多了一個人。

仿佛有個聲音在對俺呼喚:來了一個胖子,還剃了一個光頭!

我勒個去,風緊,還是扯呼。

原路返回,上車,沿著土路繼續向南,很快發現長長的一條用黃土夯築的城垣。

堆積的流沙幾乎與城垣同高,斜坡上面長滿荒草。

遠遠望去,一個角墩高臺,應該是殘存遺址最高的地方。

俺水上漂好奇大增,踩著荒草,沿著斜坡,爬上城牆。

夯築的城牆,下寬上窄,沙土與城牆近似一個平面,俺水上漂一腳踩著沙土,一腳踏著城垣。

舉起相機,左拍拍、右拍拍。

這座位於國道G312南邊的古城遺址,呈長方形。

辨認一下方向,這是古城的北城牆。

俺水上漂沿著城垣北牆,一腳沙,一腳土,向東。

目標,東北角的那個臺,角墩。

轉過一個高牆,抬頭望去,老夫毛髮聳立,怎麼還有三個人,從服裝上看應該是兩男一女,剛才照相的時候老夫沒看到還有其它的人。

這事鬧得:生孩子不說生孩子,叫「嚇人」!

穿過角墩的拱門,爬上黑水國遺址的最高處。

準確的講,城牆,圍城一個長方形,俺水上漂所在角樓的位置,應該是城牆的東北角。

放眼望去,城內的建築已經倒塌,地表之上,散落這磚塊、瓦片似的東東。

突然,老夫視野內,出現一個紅衣黑褲的女子,也在這荒蕪的廢墟中尋古探幽。

神秘!

黑水國遺址一直以神秘而著稱於世。

據百大爺講:黑水國的得名、黑水國的歷史、黑水國的淪亡、黑水國的興衰,謎團太多。

一句話,這座廢墟為什麼叫「黑水國」,就流傳著三個版本。

儘管抄襲百大爺不丟人,人云亦說的事,俺水上漂就不講了。

自有「肉食者謀之」,當然,老夫也吃肉,而且愛吃肥肉。

甘肅河西走廊,留存眾多的古城遺址,據說,也就是道聽途說,黑水國遺址,最具有神秘的色彩。

俺水上漂走下東北角樓,先在附近看看,也許有神馬重大發現。

確定一下方位,這塊石碑位於遺址的東面,那麼,城牆的缺口,應該是古城的東門。

這塊石碑立於古城西北角,上書「黑水國南城遺址(明)」,百大爺說:黑水國遺址有兩部分,國道G312的那面為南城,北邊稱北城。

也就是說,老夫現在是在黑水國遺址的「南城」。

那個「明」字,也許是告訴我們,該古城遺址修建於大明朝?

太複雜,黑水河發源於祁連山,流經此處。

漢、唐、元、明,在這一帶都設有驛站。

還是道聽途說,大清乾隆年間的《甘州府志》,就沒有提到過「黑水國」,為神馬現在,此地被稱為「黑水國遺址」,同樣是「迷蹤套迷蹤」。

站在長方形古城的中間,碎瓦殘罐鋪滿遍地,圓石半磚散落四方。

俺水上漂困惑,磚頭、瓦片、殘罐,是人類生活過的痕跡,而這些覆蓋在地表的、顏色不一的、大小不等的鵝卵石,又能說明神馬?也就是說,這麼多鵝卵石是怎麼來的?善於學習,勤於思考,這是老夫與生俱來的特性!

古人云的好:不知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既然古城內找不到答案,那就到古城垣的外側看看。

老夫順原路翻過北城牆,再沿著北城牆向西,準備繞著古城的外緣,徒步一圈,當來到城牆西北角的時候,俺水上漂眼尖,發現黃土夯築的城牆,被雨水衝刷出的一個大的豁口,而豁口下放的斜面上,散落許多顏色不同的額鵝卵石。

順著斜面坡道,俺水上漂信步蹬上土城垣,發現黃土夯成的城牆內部,有很多大小不等的鵝卵石。

此地位於黑水河不遠,這條內陸第二大河發源於祁連山,經張掖、臨澤、高臺、金塔到額濟納的居延海。

河流喘急,從祁連山衝下的巖石,經過數萬年河水浪打水衝,被磨去稜角,變成橢圓形的鵝卵石。

當地人建城,就地取材,黑河中搬來鵝卵石,摻雜在黃土中,夯實築城。

而城中的房屋牆壁,也採用此方法。

以後,滄海桑田,氣象變化,人員遷移,城中房屋,被風沙侵蝕,漸漸倒塌。

結果,瓷罐殘骸遍地、磚瓦遍地、鵝卵石遍地。

多麼重大的發現,以上結論,百大爺那裡是找不到的,老夫太佩服水上漂的推理能力了。

據說,也就是道聽途說,此地還有許多漢代墓穴,如果水上漂開發,說不定會有神奇的考古奇蹟出現!

感慨,有道是:沙草迷離黑水邊,何王建國史無傳。

千古滄桑迷誰解,碎瓦殘罐半截磚。

繼續《原》漂之額濟納(5)漂行千裡悼忠魂高臺憑弔西路軍

相關焦點

  • 黑城遺址:「絲綢之路」上的西夏王國
    烏婭娜 攝   中新網阿拉善10月30日電 題:黑城遺址:「絲綢之路」上的西夏王國  作者 烏婭娜  茫茫戈壁上,黑城僅剩下一個輪廓。牆體顏色與周圍的環境已融為一體,披著鮮豔紗巾的遊客在城內來來往往,為黑城帶來生機。
  • 內蒙古:西夏黑城遺址,古絲綢之路第一古城
    黑城(黑水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南偏東方向約22公裡處,古弱水河東岸。黑城(黑水城)始建於公元九世紀的西夏政權時期,公元1226年,是西夏設在北部邊境的一座重要軍事城堡。蒙古第四次南徵時,成吉思汗率軍攻破了黑城,此後成為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嶺北行省的驛道要站。1372年,明徵西將軍馮勝攻破黑城,但並沒進行統治,其後黑城因水源枯竭在14世紀中期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逐漸塵封在歷史中。直到1886年被俄國學者波塔寧在額濟納考察發現時,黑城已經沉睡了的近700年。
  • 古絲綢之路——內蒙古額濟納旗黑城遺址 (1/6)
    古絲綢之路——內蒙古額濟納旗黑城遺址1/6) "← →"翻頁 黑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南偏東方向約
  • 額濟納美不勝收,神秘的胡楊林,奇異往事的黑城遺址都是遊客最愛
    居延海的美麗日出 雖然這裡是沙漠的天堂,但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沙漠的盡頭竟然藏著一片湖海,居延海是額濟納地區的明星湖,他的分布自南向北,雖然水量會隨著時間而變遷,但是他的美卻從來不會打折,很多遊客都會慕名來看居延海的日出,水中有不少漂亮的水生植物,吸引著很多水鳥來這裡棲息和飛翔,這裡是沙漠的盡頭,海天相接的起始點,小夥伴們如果到額濟納旅遊,錯過任何地方都不可錯過這裡
  • 黑城遺址殘垣斷壁遺世獨立,千年胡楊死而不朽叱吒嶙峋
    黑城位於額濟納旗首府達來呼布鎮東南三十公裡處,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現存最完整的西夏古城遺址,部分城池已經被流沙埋沒。黑城景區已與附近的怪樹林景區合二為一,門票120元,包含景交車,大約照顧攝影愛好者拍攝日出的需要,景區天不亮就開始售票。
  • 內蒙古額濟納黑城
    黑城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達賴庫布東南30公裡、納林河東岸的河岸三角洲上,據傳是西夏古都黑水城。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置亦集乃路,蒙古語稱它為哈日浩特,是黑城的意思。此後有人多次在黑城遺址中找這口井沒找到,但在上世紀初年,一支由俄國和日本人組成的探險隊進入該地,在城中肆無忌憚地挖掘。最後雖然沒有找到那口井,但他們盜走了許多西夏、元代的珍貴文物,如在俄羅斯存放的著名西夏漢文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就是在這裡出土的。黑城現存城牆高9米,周圍約2公裡,東、西兩面開設城門。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東周都城遺址,洛陽東周城遺址,曲阜魯城遺址
    大家好,我是黃秀美,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都城遺址。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上列國分立,軍事上戰爭頻繁,設防城市的建設便成為一種突出的社會現象。截止目前進行過勘探和發掘的主要有洛陽東周城址、曲阜魯城遺址、臨淄齊城遺址、易縣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城遺址、侯馬晉城遺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江陵楚紀南城遺址、鳳翔秦雍城遺址,對臨潼秦棟陽城址和鹹陽秦鹹陽城址也進行了初步踏察。目前的發掘工作,大體弄清了列國都城的城郭範圍、城門及街道的位置、宮殿及手工業區的分布、營建和使用時間等方面的問題,更詳細的內容還有待以後的大規模發掘。
  • 圩墩遺址公園
    前方我們即將要參觀的就是圩墩遺址博物館——圩墩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內有圩墩遺址出土文物的展出以及馬家浜文化時期先民生活場景的再現。博物館總面積267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800平方米,展出文物394件。  在我們的右前方大家看到的是水道尋古,我們將順著這迂迴的水道進入圩墩遺址博物館。  【館內】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就請跟隨我的腳步參觀圩墩遺址博物館。
  • 首府兩遺址列入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
    記者昨日從呼和浩特市文物處了解到,內蒙古博物院大窯遺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被列入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呼和浩特市豐州城遺址被列入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據了解,內蒙古博物院大窯遺址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約33公裡的保合少鄉大窯村南山,由內蒙古博物院汪宇平先生於上世紀70年代發現,並對該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發現了包括石製品、動物化石等在內的大量文化遺物,年代跨度可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
  • 廣東五華獅雄山秦漢遺址籌建大遺址考古公園
    這是廣東省現有的8個大遺址中首個進行論證籌建的。  當天,自全國各地的考古、規劃、古建專家學者們聚首五華縣華城鎮獅雄山秦漢建築遺址,細緻考察了該遺址的第五次古挖掘的壕溝、探方、古井,並參觀了挖掘成果展覽,他們對獅雄山秦漢遺址的發掘發現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 橋頭遺址上榜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上山文化遺址入選增至4處
    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日前公布,本報多次報導的義烏橋頭遺址、龍遊荷花山遺址同時上榜。繼浦江上山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後,上山文化遺址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增至4處。上榜遺址本報多次報導橋頭遺址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橋頭村村西,是浙江省發現的早期19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屬上山文化中晚期,距今9000年左右。橋頭遺址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並在壺類陶器中檢測出原始米酒遺存;發現了東亞大陸最早最完整的環壕聚落,環壕第一次作為完整單元的遺址進行發掘; 發現了浙江迄今最早的墓葬,以及可能具有祭祀和其它儀式性活動功能性質的特殊營建的中心土臺。
  • 在西安不去大雁塔,更值得來曲江池遺址公園,賞遺址奇觀還免費
    因此,今天我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的一個在西安蠻不錯的假期周末遊玩景點:曲江池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是唐代的皇家御苑,如今這裡建造了不少仿唐古建築和表現唐代生活的雕塑。是集生態重建、觀光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遺址公園。北接大唐芙蓉園,南至秦二世陵遺址。市民喜歡來這裡沿曲江池邊散步、划船。
  • 西侯度遺址距今243萬年
    此項課題研究,對近年來在山西芮城西侯度兩個舊石器時期遺址點採集的樣品,進行鋁鈹同位素比值埋藏測年分析,表明:西侯度遺址的同位素年齡為距今約243萬年。這一研究成果的面世,歷經10年,是對西侯度遺址發現60周年的最好紀念,為東亞地區最早人類的腳踏地提供了新證據。測年:讓新科技助力考古年代測定,對考古研究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西安廣仁寺
    紫宸殿是大明宮三大殿中的最後一殿,主要是皇帝的寢宮,歷史上在這裡曾經發生了無數的趣聞軼事和荒淫誕事,如今在紫宸殿遺址上重新搭建出了一個大殿的骨架子,光是從這個簡陋的骨架子中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大唐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在大明宮遺址的東側,有一處整個宮殿的畏縮復原模型,那裡能窺探到大唐的盛世光景,和遠處的高樓大廈相映成趣,這樣的真實景象,我只在 日本 的 奈良 見到過,讓人無比懷念。
  • 諾亞方舟遺址是真的嗎?諾亞方舟遺址具體位置在哪裡
    很多人覺得諾亞方舟確實存在,並且找到了很多所謂遺址,但是最終證實是虛假的。2010年某隻考察隊稱成功尋找到諾亞方舟遺址,下面探秘志帶大家共同了解下。 諾亞方舟是什麼
  • 史前遺址石峁,會是誰的城?
    「所以說,石峁遺址和石峁城址是兩個概念,這就相當於人們說西安市和西安城是兩個概念一樣。石峁遺址的範圍更大,具體面積現在還不好說。因為周邊還有一些遺蹟,需要再做一些考古工作。」「2012-2013年,我們對外城東門址進行了發掘。門址所在區域,是整個石峁城的東北角,距離皇城臺的直線距離大概有1.2公裡。我們開始做外城東門址考古發掘的時候,沒想到4000年前的古人能做出這麼大的一個城門。
  • 南陽黃山遺址發現古河道 暫不能確定與遺址的關係
    「目前還不能確定古河道與黃山遺址存在的相互關係。」考古人員說,遺址外圍調查工作將於本月底結束,之後將對遺址進行鑽探,根據文化層的包含物推斷遺址的範圍、時代、文化性質以及古河道與黃山遺址存在的關係。昨日,記者來到考古現場。孔明路北行,出城區十數裡便到達黃山村。村北,一處高出周圍地表約30米的小山丘,就是赫赫有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 藍田猿人遺址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裡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裡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中國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屬古遺址類。 1963年9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
  • 青臺遺址簡介
    青臺遺址位於滎陽市廣武鎮青臺村東、枯河(古稱礫石溪)北岸的崗地上,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距今約5500—5000年,是我國較早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之一。青臺遺址文物遺蹟、遺物十分豐富:已發現房基30餘座、陶窯12座、灰坑200餘座、墓葬8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