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都城遺址,洛陽東周城遺址,曲阜魯城遺址

2020-12-20 黃秀美聊人生

大家好,我是黃秀美,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都城遺址。

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上列國分立,軍事上戰爭頻繁,設防城市的建設便成為一種突出的社會現象。尤其是鐵器在這一時期的出現帶來的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商業的分離,促使了城市進一步發展,文獻中屢見諸侯、大夫城築都邑的記載。各地現存的東周城址,數量相當可觀。截止目前進行過勘探和發掘的主要有洛陽東周城址、曲阜魯城遺址、臨淄齊城遺址、易縣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城遺址、侯馬晉城遺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江陵楚紀南城遺址、鳳翔秦雍城遺址,對臨潼秦棟陽城址和鹹陽秦鹹陽城址也進行了初步踏察。目前的發掘工作,大體弄清了列國都城的城郭範圍、城門及街道的位置、宮殿及手工業區的分布、營建和使用時間等方面的問題,更詳細的內容還有待以後的大規模發掘。

史稱該城為王城。自周平王東遷至周景王凡十二世,均以王城為國都,周敬王時因避王子朝之亂遷都於成周,至周叔王又遷回王城。洛陽王城作為都城,佔東周的大部分時間。據勘探,王城南鄰洛河,西跨澗河(古名「毅水」).呈不規則方形,築城的年代不晚於東周初年,西漢以後逐漸荒廢。

城牆用夯土建造,最早的夯土城垣寬5米左右,後經多次增築補修,牆體加厚達10米以上。西南、西北和東北三個城角及北牆保存較好。北牆全長約2890米。西牆南北兩端相距約3200米。北牆外發現有深約5米的護城壕溝。

王城內部的遺址分布情況,還不甚清楚,城門和主幹大道都未探明,城西南隅地勢較高,地面堆積有許多建築材料殘片,很可能是王城的宮殿區;宮殿區以東,發現有糧倉遺址;城西北部有制陶、制骨、制石和鑄銅作坊的遺址;城巾部分有很多東周時代的墓葬。在城內還發現有一些小型的居住遺址和排水設施等。

位於山東省曲阜境內侏泅之間,今曲阜縣城坐落在魯城遺址之上。據文獻記載,周公長子伯禽在此建都。據勘探,魯城至遲形成於西周晚期。

魯城平面近橢圓形,東西最長處為3. 7公裡,南北最寬處為2.5公裡,城垣至今尚存,四周圍有城壕。城內布局較為規整,有城門11座,東、西、北各3座,南2座,門道寬7-15米不等,各門與城內大道相通,城內已探出5條街道,其中位於城址中部的宮殿基址與南牆東側「稷門」之間有一條縱貫南北的中軸大街,稷門之外有「兩觀」和「霄臺」基址,這些都說明了魯城的重要建築物都是依中軸線來規劃的。此外,在宮殿區的東、西、北三面,分布有鑄銅、燒陶、冶鐵、制骨等手工作坊10餘處,並發現有一些居住遺址,城內西部有多處墓地。

城址位於山東省臨淄縣城周圍,始建於齊獻公元年(公元前859年),此後一直使用到齊亡。

臨淄城建於淄河與系水(泥河)之間,由東北、西南嵌築的大小二城組成。大城周長14公裡,小城周長7公裡,均呈南北向長方形。城牆寬約20餘米。大城是官吏和平民的居住活動區,於東北部和中部及偏西處發現多處鐵、銅、骨器作坊遺址,是主要的手工業和商業活動區;在大城北隅和南部發現有兩處春秋墓地,多為大、中型墓。小城是宮城,在小城北部有大片夯土基址表明這裡是主要宮殿區,以南北長84米、高14米的「桓公臺」為主體,周圍分布有大片建築基址,在小城東、西部發現有鐵器作坊,南部有鑄鐵銅作坊,這些可能是直屬齊國官府的手工業遺存。

文獻記載,齊城有城門13座,現已探明11座。小城東、西、北各1,南2;大城南北各2,東、西各1。城內共發現10條幹道,皆與城門相接,大城7條,寬10-20米,小城3條,寬不足10米。城內有全城性的排水系統。

位於河北省易縣東南25公裡處。周武王滅商,封召公於北燕,至成王時,召公之子建國於薊,史稱燕上都,後遷於此地,稱下都.一般認為,燕下都始建於燕昭王時(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

燕下都北鄰北易水,南鄰中易水,東西長8公裡,南北寬約4公裡,由兩個面積相近的小城連接而成(圖二十八),是東周列國都城遺址中範圍最大的一座。東城自身完整,東、西兩側有城壕。西城營建晚於東城,可能是戰國末年為適應戰爭需要而增擴的,南、西、北三面築牆,東依城壕與東城相連。始建時牆厚約為10米左右。現坍塌堆積厚度達40米。

相關焦點

  • 西周東都成周(洛邑)城址初步確定洛陽將擁有「六大都城遺址」
    據介紹,2009年2月以來,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實訓樓基建的過程中,發現了大規模的西周洛邑祭祀遺址。  該遺址西距瀍河約1000米,西北距北窯西周墓地及西周鑄銅遺址約4000米。
  • 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 河南安陽一處上古遺蹟,歷史積澱深厚,洛陽五大都城遺址甘拜下風
    它在河南的歷史積澱相當深厚,歷史地位幾乎和東都洛陽相匹敵。在河南安陽發現的一處上古遺蹟,歷史價值相當高,洛陽的五大都城遺址在這處遺蹟面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這處上古遺蹟便是殷墟。殷墟的發掘,成就了安陽古都的稱號,更加深了河南省整體的歷史積澱。安陽也因此開始為人所知,漸漸地,安陽成為了河南一處最重要的標誌城市。
  • 曲阜西陳遺址:商周遺存豐富,或與魯國最初都城有關
    其中,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的曲阜西陳遺址發掘項目獲得2019年度山東省考古新發現獎。該遺址位於曲阜市小雪街道西陳村村西,北距蓼河約500米,東南距九龍山諸山脈約4公裡,呈東南—西北向分布,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約7萬平方米。
  • 陝西發現周代諸侯國都城遺址
    陝西發現周代諸侯國都城遺址 2019年01月07日 09:5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字號 內容摘要: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
  • 河南洛陽下轄一個縣級市,存在兩大都城遺址,許昌只能望其項背
    在偃師市發現的古代遺址眾多,其中兩大都城遺址,在整個洛陽赫赫有名,曹魏古城許昌只能望其項背。 這其中,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名列洛陽市五大都城遺址。這兩大都城遺址的歷史價值相當高,是曹魏古城許昌無法比較的。
  • 洛陽倉窖博物館全面開館!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免費對外開放
    11日,記者從洛陽倉窖博物館獲悉,12月18日,洛陽倉窖博物館將全面開館。屆時,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將重新開放。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是隋唐時期大運河沿岸的重要官倉遺址,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重要見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是隋煬帝在洛陽設置的「國家糧倉」,其主要功能是為洛陽都城內的皇室和百姓供應糧食。
  • 【話洛陽】玄武門遺址現真容,洛陽考古成果豐碩!
    昨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
  • 我國古代都城遺址的「中和」理念
    先後參加並主持秦都鹹陽遺址、西漢十一陵、關中唐十八陵、秦漢櫟陽城遺址、西漢杜陵陵園遺址、漢長安城遺址、秦阿房宮遺址等考古勘探、發掘。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學和漢唐考古學,已發表論文三百多篇,出版專著二十多部,其中專著《漢長安城未央宮》《漢杜陵陵園遺址》《中國考古學·秦漢卷》《蜀道》等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夏鼐考古學研究獎、郭沫若歷史學獎、中國政府出版獎。
  • 新版歷史書首次正面陳述夏代歷史,詳細介紹都城遺址
    老版歷史書對考古內容一筆帶過新版歷史教科書首次正面陳述夏王朝相關的考古內容,並直接點名洛陽二里頭遺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遺址。註:洛陽二里頭遺址的位置與規模,完全對應史書上對夏王朝都城的記載,唯一缺陷的是沒有自證文字,而這正是爭議所在,可以說是99%的事實,就差這1%的文字「證書」承認。
  • 「最早中國都城」二里頭建遺址博物館,將讓夏朝「活起來」
    「最早中國都城」二里頭建遺址博物館,將讓夏朝「活起來」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7-06-12 16:29 來源:澎湃新聞
  • 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導洛陽二里頭遺址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央視再度關注洛陽......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二里頭遺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發現並開始考古發掘,迄今已有60多年。這裡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三星堆遺址都出土了什麼?它是不是夏朝的都城遺址?
    文/唐朝三星堆遺址,是1929年四川廣漢縣南興鎮的農民燕道誠,在車水挖溝時偶然發現的。到了三星堆晚期,三星堆的宮殿、神廟被毀,大量居民遷往他處,三星堆遺址從都城跌落到普通聚落,三星堆文化至此消亡。5. 從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來看,三星堆文化面貌的表現主要是陶器、玉器和青銅器。這些極具二里頭文化風貌的陶器等,應是二里頭文化南傳的結果。
  • 匈奴族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 統萬城遺址
    統萬城遺址位於鄂爾多斯草原南部的薩拉烏蘇河畔的沙漠之中。這座古城遺址氣勢浩大,它是1600年前北朝十六國時期的大夏國首都,俗稱「白城子」,在今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村。統萬城是中國5世紀初,南匈奴遺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國都。
  •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十三朝古都,可你知道是哪十三朝嗎?
    夏都二里頭遺址二:商朝,商湯滅夏以後,遷都西亳,建立了商朝。偃師商城遺址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坐落在今偃師縣城西不遠,西南距二里頭遺址約6公裡,建在洛河北岸稍稍隆起的高地之上。三: 西周 ,西周是繼夏王朝和商朝之後的第三個在洛陽建都的朝代。周成王新都洛邑,並且將都城遷至洛邑。從周成王開始到周穆王一共四代君王均都洛邑。
  • 河南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建,將呈現三千多年前夏朝都城風貌
    河南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建,將呈現三千多年前夏朝都城風貌 奠基儀式現場。  新華網 圖新華社消息,「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6月11日開工奠基。兩年多後,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將向公眾呈現最早中國都城的歷史風貌。
  • 探訪「宕渠城」遺址:神秘的古代巴國都城呼之欲出?
    記者王曦攝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記者惠小勇、江毅、童芳)8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探訪「宕渠城」遺址:神秘的古代巴國都城呼之欲出?》的報導。 成都平原的水澤孕育了三星堆、金沙這樣燦爛輝煌的古蜀文明,同處四川盆地的巴山峻岭滋養的巴文明,卻因為目前發掘研究較少,顯得更為神秘。
  • 青塘遺址入選中國考古新發現
    ▲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遺址全景(上為北)▲西側北部建築龍頭神鳥的頭部本報訊(記者 王巖)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8月主體封頂 此遺址在考古界地位顯赫
    近日從洛陽市文物工作會上了解到,洛陽將大力推動文物事業發展,特別提出,至2018年8月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預計主體建築封頂。那麼這個博物館是什麼來頭?二里頭在哪裡?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裡。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都城,但所有的邏輯都指向它
    最近,洛陽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的開館,讓夏朝是否存在的爭議再度引人注意。在二里頭發現了王城的遺址,這個都城不僅有龐大的宮殿和詳細的規劃,還有完善的排水系統,青銅器作坊,青銅禮器等重要物件,說明二里頭遺址就是一個王城遺址,但究竟是不是夏朝都城遺址,由於沒有更加直接的證據,比如文字等資料,謹慎的考古學家認為還需要再發掘。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各種跡象表明,二里頭遺址極有可能就是夏朝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