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洛陽】玄武門遺址現真容,洛陽考古成果豐碩!

2021-01-16 澎湃新聞

昨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

玄武門始建於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河南志》記載:「北面二門,東曰安寧門,西曰玄武門。隋名,南當應天門。玄武門北曰曜儀城。」《唐兩京城坊考》記載:「(宮城)北面二門,中玄武門,隋名。南當應天門。」

在這座門樓之下,發生過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改周復唐事件——「中宗復位」。一代女皇武則天,自此退出歷史舞臺。後來,唐中宗李顯還專門把玄武門改名為神武門,門樓改為制勝樓。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介紹,玄武門遺址是由國家文物局批覆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和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發掘的項目,工作人員通過近一年的考古發掘,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

考古人員經過前期勘探,並採用RTK、三維雷射掃描等技術進行多維度數據採集,目前已發掘出唐時期的門道、墩臺、馬道、城垣遺蹟,和疊壓在唐代玄武門遺址之上的宋代建築基址、水渠、花坑等遺蹟。

唐時期的玄武門為單門道過梁式建築結構,門道寬7.3米,東西兩側為寬13.9米、進深16.5米的墩臺。墩臺兩側與城牆相接,城牆南側有東西向直坡式馬道,東側馬道長約40米,西側馬道長約50.5米。石自社說:「玄武門遺址的馬道要比應天門遺址的馬道長,這也說明了玄武門對於宮城核心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

至北宋時期,玄武門遭到廢棄。

玄武門為何被廢棄?石自社說,洛陽作為北宋時的西京,雖然宮城的大格局得以保留,但宮城內的形制布局有所變化。比如,北宋的宮城正殿為太極殿,其作用與武周的明堂相當,但建造的位置卻比明堂偏北了不少。這一變化使得宮城的中心向北偏移,宮城內部的形制布局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玄武門作為隋唐時期宮城大內北門被廢棄。

北宋時期的建築遺蹟位於唐代玄武門及兩側的城牆遺蹟之上,共發掘出3處建築基址。F1為一座面闊五間的建築基址,F2為南北向廊道基址,F3處的早期基址僅殘存部分磉礅、包磚溝等遺蹟,晚期基址為早期建築廢毀後的改建遺蹟。

在F1和F2基址中間,還發掘出一條南北走向的磚砌水渠,長30米,均寬1.4米,深1.6米,據推測應為當時道路的路溝或排水設施。

在F2廊道基址東側有一處花坑遺蹟,內有12排南北向條狀溝槽,每條溝槽內有數量不等的圓形花坑。「這就是當時的皇家花圃,初步推斷當時種植的是牡丹花,我們已將採集的樣本送往中科院進行孢粉分析。」石自社說。

本次考古發掘還出土了唐宋時期的牡丹紋瓦當、蓮花紋方磚等城磚、筒瓦、脊飾等建築構件以及瓷器等生活用品。

石自社說,玄武門遺址的考古工作,不僅讓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的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也對了解隋唐至宋宮城的形制布局、建築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研究中國古代都城的形制變化和沿革關係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也為下一步的遺址保護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目前,考古人員仍在對遺址進行發掘整理。

2020

洛陽考古成果豐碩

12日,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二里頭遺址

項目相關負責人趙海濤介紹,二里頭新發現道路與城垣,把二里頭都邑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宮殿區居於核心,表明二里頭都邑當時已有嚴格、方正、規整的規劃,極可能已出現了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布局。

●偃師商城遺址

項目相關負責人陳國梁介紹,偃師商城小城西北部發現大城城牆內側道路、小城北牆西段上的臨時門道、小城北部的壕溝和部分墓葬,小城東部勘探新發現南北向排水溝(渠)1條,東西向的排水渠3條。小城中水道及水系的發現,為探索偃師商城水資源的利用和水利設施的分布與變遷提供了新的資料,也為商城遺址布局認識的深入提供了新的線索。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

郡國五銖錢範

車轍遺蹟

項目相關負責人劉濤介紹,2020年,漢魏洛陽故城田野考古工作繼續以宮城太極殿宮院為核心,著力於太極殿及其周邊附屬宮院建築群空間形制布局和時代演變的研究。從地層堆積和出土的大量北魏時期的建築構件分析,目前揭露出的遺蹟時代不早於北魏時期。

項目相關負責人郭曉濤介紹了漢魏洛陽故城閶闔門至建春門大道遺址發掘工作,從目前發掘情況來看,閶闔門至建春門大道遺址以南應該是太極殿之後的第二進院落,而其北側則應是後寢所在,這條道路在宮城中的區隔作用非常鮮明且極重要。此外,考古發現大量西漢郡國五銖的陶質錢範,這是目前在西漢洛陽郡時期發現的首批郡國五銖錢範。同時,出土的「宗廟」文字瓦當,為探索西漢郡國廟的位置提供重要線索。

●隋唐洛陽城遺址

宋代遺蹟分布

項目相關負責人石自社介紹,2020年,隋唐洛陽城遺址的考古工作繼續圍繞都城的形制布局、空間架構、建築特徵及歷史沿革等問題展開,玄武門遺址的建築形制、確切位置和沿革變化,為探索宮城的形制布局和建築群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提供重要學術價值。考古研究發現,玄武門遺址主要由門道、墩臺、門道路土、城垣、馬道、磚鋪道路等組成,門址之上疊壓有宋代建築基址、水渠,城垣之上還疊壓有花坑等遺蹟,並出土了城磚、板瓦、筒瓦、瓦當、脊飾等建築構件及瓷器等生活用品。

2020年度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

洛陽伊川徐陽墓地入圍

昨日,從洛陽文物考古部門獲悉,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近日啟動,位於洛陽伊川的徐陽墓地進入初評候選項目行列。

徐陽墓地位於洛陽市伊川縣徐陽村,是2600多年前從中國西北遷往洛陽伊川的陸渾戎墓葬群,也是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首個戎人遺存。根據史書記載,陸渾戎自公元前638年遷入洛陽伊川,公元前525年被滅。

徐陽墓地自2013年發掘至今,共清理墓葬150座,其中大中型墓12座,大中型墓葬均有與之對應的陪葬車馬坑或馬牛羊頭蹄祭祀坑。

徐陽墓地發現的隨葬品

2020年,考古工作人員在徐陽墓地新發現一座春秋時期西北戎人的王級大墓,隨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紋銅編鐘、編磬、玉璜、玉扳指等,且墓葬周圍分布有陪葬車馬坑。這一發現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將組織投票推薦產生20項進入終評。投票過程中,全國88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擁有團體投票權,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136人擁有理事投票權。

據介紹,候選項目由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參評,共31項——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候選項目(按年代早晚排序)

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

浙江寧波餘姚井頭山遺址

山西夏縣師村遺址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

陝西府谷寨山遺址

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

雲南玉龍為都墓地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

湖北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

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

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

河南伊川徐陽墓地

西藏札達桑達隆果墓地

陝西西安秦鹹陽城遺址

陝西寶雞陳倉下站秦漢祭祀遺址

陝西西安江村大墓

江蘇徐州土山二號墓

江蘇南京五佰村孫吳丁奉家族墓

陝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內蒙古武川壩頂北魏祭天遺址

青海共和吐谷渾伏俟城鑽探調查

河南安陽隋開皇十年麴慶墓

陝西麟遊隋仁壽唐九成宮4號殿遺址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

浙江臨安五代吳越國衣錦城址

雲南大理五指山遺址

安徽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

吉林圖們磨盤村山城遺址

福建安溪清洋下草埔冶鐵遺址

雲南紅河州建水窯遺址

(綜合洛陽網、河南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話洛陽】玄武門遺址現真容,洛陽考古成果豐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 洛陽考古重大發現!時隔千年,玄武門遺址「重現天日」
    「則此處之玄武門,蓋以誅張易之等兵從此門入耳。」歷史上曾發生「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還唐的玄武門,時隔千年「重現天日」。1月12日,考古人員正在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介紹,該遺址為隋唐洛陽城遺址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探明玄武門遺址的建築形制、確切位置和沿革變化,理清了應天門、玄武門等宮城建築群的空間關係,並發現隋唐至北宋時期宮城的形制變化特點和遺址遷移方向
  • 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亮相洛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漢魏洛陽故城朝堂與後宮的「分界線」
    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漢魏洛陽故城的建築布局一直備受關注。近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獲悉,2020年該遺址考古成果豐碩,宮城二號殿和連接閶闔門至建春門的大道面貌日漸清晰,為遺址復原展示進一步奠定基礎。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古發掘,持續數十年從未間斷。
  • 「東方博物館之都」再添新地標 洛陽打造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河南洛陽: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即將完工
    白鷺翩翩,碧水潺潺,蘆葦豐茂,記者近日在河南洛陽偃師市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現場看到,公園已經芳容初現,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遊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偃師市文物旅遊局大遺址辦公室主任石勇介紹,作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重要補充,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項目包括洛河故道模擬復原展示工程、三期及道路系統工程、宮殿區及井字形道路保護展示工程三個部分,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000畝。「去年下半年開工以來,我們順利完成了徵遷等任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石勇說。
  • 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導洛陽二里頭遺址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央視再度關注洛陽......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二里頭遺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發現並開始考古發掘,迄今已有60多年。這裡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西周東都成周(洛邑)城址初步確定洛陽將擁有「六大都城遺址」
    6月7日,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的一項新的考古發掘成果揭開了這個謎底。  據介紹,2009年2月以來,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實訓樓基建的過程中,發現了大規模的西周洛邑祭祀遺址。  該遺址西距瀍河約1000米,西北距北窯西周墓地及西周鑄銅遺址約4000米。
  • 首屆「一帶一路」(洛陽)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成果豐碩
    10月18日,為期3天的首屆「一帶一路」(洛陽)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圓滿落幕,在農業對外交流、商貿合作、品牌推介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得到國內外參會嘉賓和社會各界高度評價。本屆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對於推動這一國際化農業開放合作平臺落戶洛陽並長期舉辦將起到重要作用。
  • 探尋大月氏,洛陽考古人在現場拍下神秘照片【視頻】
    ,於19日在杭州開幕的第一屆「考古人和他們眼中的世界」攝影大賽頒獎儀式上,洛陽考古人的兩件境外考古攝影作品獲獎。  參賽作品:高勒毛都的星夜(作者:劉斌)  《朝陽下的桑加尚遺址》拍攝於2019年10月。當時,應塔吉克斯坦科學院院長法勒赫邀請,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同西北大學,塔吉克斯坦科學院歷史、考古與民族研究所考古部組成中塔聯合考古隊,赴塔吉克斯坦參與薩拉茲姆遺址的考古工作。
  • 洛陽考古界隔空喊話「團寵」鍾芳蓉:歡迎來「考古聖地」實踐
    而在考古成果頻頻「出土」的洛陽,考古界專家們也向鍾芳蓉隔空喊話:歡迎你到「考古聖地」洛陽來實踐!  「越來越多像劉斌這樣的人才,選擇留在洛陽一展身手。」史家珍介紹,隨著洛陽持續加大對考古工作的支持力度,考古工作者的生活保障、科研保障和各項獎勵也在不斷提高,考古學正在形成良好的學科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聯動機制。  在考古業界,洛陽是公認的「考古聖地」,邀請鍾芳蓉到洛陽來進行考古實踐,洛陽考古界底氣十足。
  • 河南洛陽下轄一個縣級市,存在兩大都城遺址,許昌只能望其項背
    在偃師市發現的古代遺址眾多,其中兩大都城遺址,在整個洛陽赫赫有名,曹魏古城許昌只能望其項背。 1959年,考古專家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探索夏文化的序幕。考古隊經過數十次的考古發掘,認為二里頭遺址就是夏代都城斟鄩的所在地。
  • 河南安陽一處上古遺蹟,歷史積澱深厚,洛陽五大都城遺址甘拜下風
    它在河南的歷史積澱相當深厚,歷史地位幾乎和東都洛陽相匹敵。在河南安陽發現的一處上古遺蹟,歷史價值相當高,洛陽的五大都城遺址在這處遺蹟面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這處上古遺蹟便是殷墟。殷墟的發掘,成就了安陽古都的稱號,更加深了河南省整體的歷史積澱。安陽也因此開始為人所知,漸漸地,安陽成為了河南一處最重要的標誌城市。
  • 洛陽,火了!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內的宮城遺址(曾憲平 攝)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是洛陽的「網紅」景區,由明堂天堂、九洲池、應天門遺址博物館三部分組成。,原址原狀陳列展示的遺址型博物館。車馬坑以實物的形式,證實了文獻記載的古制周天子「駕六馬」是客觀存在的,成為21世紀東周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
  • 洛陽二里頭博物館名稱已定:「夏都」二字在內,亮出夏朝牌子
    國內的考古界也有不少質疑,認為二里頭極有可能是夏朝,但還差那麼一點證據。而且在2017年洛陽二里頭博物館規劃建設之際,處於學術上嚴謹地考慮,暫時沒有在命名上加上「夏」字,但就在近期,有網友向洛陽文物單位求證,回應表明,就在不久就要開放參觀的二里頭博物館正式加上了「夏都」二字,全名定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 東周都城遺址,洛陽東周城遺址,曲阜魯城遺址
    大家好,我是黃秀美,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都城遺址。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上列國分立,軍事上戰爭頻繁,設防城市的建設便成為一種突出的社會現象。截止目前進行過勘探和發掘的主要有洛陽東周城址、曲阜魯城遺址、臨淄齊城遺址、易縣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城遺址、侯馬晉城遺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江陵楚紀南城遺址、鳳翔秦雍城遺址,對臨潼秦棟陽城址和鹹陽秦鹹陽城址也進行了初步踏察。目前的發掘工作,大體弄清了列國都城的城郭範圍、城門及街道的位置、宮殿及手工業區的分布、營建和使用時間等方面的問題,更詳細的內容還有待以後的大規模發掘。
  •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揭牌暨泉州考古系列活動在泉州市舉行。 泉州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020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確定為我國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
  • 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十三五時期,濟南發掘出土文物1200多件
    在25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十三五」以來,濟南考古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是考古調查勘探為保護地下文物打下堅實基礎。第一,積極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配合工程建設和文物保護規劃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 河南洛陽再現歷史遺產千年輝煌 傳遞中華文明獨特魅力
    洛陽豐富而燦爛的歷史文化遺蹟是我國首都遺蹟的最傑出代表。在國家確定的36個重點保護大片遺址中,洛陽位居第四。在國家「十一五」重點保護的100個地點中,洛陽有5個地點。國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在遺址保護戰略框架中,洛陽地區是重要地區之一。這些從夏到唐的大型文物見證了燦爛的河洛文明,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重要物質證據。
  • 專家聚焦二里頭遺址考古
    本報洛陽10月15日電  (記者楊雪梅)近日,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二里頭遺址考古與夏文化研究學術研討座談會」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