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2021-01-13 洛陽網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二里頭遺址

  項目相關負責人趙海濤介紹,二里頭新發現道路與城垣,把二里頭都邑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宮殿區居於核心,表明二里頭都邑當時已有嚴格、方正、規整的規劃,極可能已出現了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布局。

  ●偃師商城遺址

  項目相關負責人陳國梁介紹,偃師商城小城西北部發現大城城牆內側道路、小城北牆西段上的臨時門道、小城北部的壕溝和部分墓葬,小城東部勘探新發現南北向排水溝(渠)1條,東西向的排水渠3條。小城中水道及水系的發現,為探索偃師商城水資源的利用和水利設施的分布與變遷提供了新的資料,也為商城遺址布局認識的深入提供了新的線索。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

  郡國五銖錢範

  車轍遺蹟

  項目相關負責人劉濤介紹,2020年,漢魏洛陽故城田野考古工作繼續以宮城太極殿宮院為核心,著力於太極殿及其周邊附屬宮院建築群空間形制布局和時代演變的研究。從地層堆積和出土的大量北魏時期的建築構件分析,目前揭露出的遺蹟時代不早於北魏時期。

  項目相關負責人郭曉濤介紹了漢魏洛陽故城閶闔門至建春門大道遺址發掘工作,從目前發掘情況來看,閶闔門至建春門大道遺址以南應該是太極殿之後的第二進院落,而其北側則應是後寢所在,這條道路在宮城中的區隔作用非常鮮明且極重要。此外,考古發現大量西漢郡國五銖的陶質錢範,這是目前在西漢洛陽郡時期發現的首批郡國五銖錢範。同時,出土的「宗廟」文字瓦當,為探索西漢郡國廟的位置提供重要線索。

  ●隋唐洛陽城遺址

  宋代遺蹟分布

  項目相關負責人石自社介紹,2020年,隋唐洛陽城遺址的考古工作繼續圍繞都城的形制布局、空間架構、建築特徵及歷史沿革等問題展開,玄武門遺址的建築形制、確切位置和沿革變化,為探索宮城的形制布局和建築群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提供重要學術價值。考古研究發現,玄武門遺址主要由門道、墩臺、門道路土、城垣、馬道、磚鋪道路等組成,門址之上疊壓有宋代建築基址、水渠,城垣之上還疊壓有花坑等遺蹟,並出土了城磚、板瓦、筒瓦、瓦當、脊飾等建築構件及瓷器等生活用品。(洛報融媒記者 智慧)(圖片由考古部門提供)

      相關新聞:

      >>>洛陽考古新進展!玄武門遺址歷史真容初現【視頻】

相關焦點

  • 【話洛陽】玄武門遺址現真容,洛陽考古成果豐碩!
    昨日,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
  • 西周東都成周(洛邑)城址初步確定洛陽將擁有「六大都城遺址」
    6月7日,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的一項新的考古發掘成果揭開了這個謎底。  據介紹,2009年2月以來,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實訓樓基建的過程中,發現了大規模的西周洛邑祭祀遺址。  該遺址西距瀍河約1000米,西北距北窯西周墓地及西周鑄銅遺址約4000米。
  • 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亮相洛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河南安陽一處上古遺蹟,歷史積澱深厚,洛陽五大都城遺址甘拜下風
    它在河南的歷史積澱相當深厚,歷史地位幾乎和東都洛陽相匹敵。在河南安陽發現的一處上古遺蹟,歷史價值相當高,洛陽的五大都城遺址在這處遺蹟面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這處上古遺蹟便是殷墟。殷墟的發掘,成就了安陽古都的稱號,更加深了河南省整體的歷史積澱。安陽也因此開始為人所知,漸漸地,安陽成為了河南一處最重要的標誌城市。
  • 3500年前都城遺址凝聚一系列政治理念 二里頭考古最新成果直接指向...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室二里頭隊副隊長趙海濤表示,一系列發現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王朝都城的遺址。何凌飛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洹星、何凌飛、林維):在中國人所熟知的歷史中,最古老的王朝名叫「夏」。夏朝,雖然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但由於長期缺乏考古的直接證據,中外考古學界對它是否真的存在也有質疑。新近公布的考古成果表明,位於中部河南省、距今3800——3500年左右的二里頭遺址,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最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王朝——夏朝的都城遺存。
  • 我國古代都城遺址的「中和」理念
    先後參加並主持秦都鹹陽遺址、西漢十一陵、關中唐十八陵、秦漢櫟陽城遺址、西漢杜陵陵園遺址、漢長安城遺址、秦阿房宮遺址等考古勘探、發掘。研究領域主要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學和漢唐考古學,已發表論文三百多篇,出版專著二十多部,其中專著《漢長安城未央宮》《漢杜陵陵園遺址》《中國考古學·秦漢卷》《蜀道》等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夏鼐考古學研究獎、郭沫若歷史學獎、中國政府出版獎。
  • 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導洛陽二里頭遺址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央視再度關注洛陽......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二里頭遺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發現並開始考古發掘,迄今已有60多年。這裡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東周都城遺址,洛陽東周城遺址,曲阜魯城遺址
    大家好,我是黃秀美,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都城遺址。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政治上列國分立,軍事上戰爭頻繁,設防城市的建設便成為一種突出的社會現象。截止目前進行過勘探和發掘的主要有洛陽東周城址、曲阜魯城遺址、臨淄齊城遺址、易縣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城遺址、侯馬晉城遺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江陵楚紀南城遺址、鳳翔秦雍城遺址,對臨潼秦棟陽城址和鹹陽秦鹹陽城址也進行了初步踏察。目前的發掘工作,大體弄清了列國都城的城郭範圍、城門及街道的位置、宮殿及手工業區的分布、營建和使用時間等方面的問題,更詳細的內容還有待以後的大規模發掘。
  • 新版歷史書首次正面陳述夏代歷史,詳細介紹都城遺址
    標註結合考古,更嚴謹二、老版教科書中在偏文中一筆帶過的洛陽二里頭遺址,在新版中,放入正文,並加以大段、詳細的描述。老版歷史書對考古內容一筆帶過新版歷史教科書首次正面陳述夏王朝相關的考古內容,並直接點名洛陽二里頭遺址就是夏王朝的都城遺址。
  • 「東方博物館之都」再添新地標 洛陽打造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 秦漢都城「後宮」首次被...
    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布秦漢都城「後宮」首次被發現櫟陽城遺址三號古城考古發掘現場 西安市文物局供圖秦漢櫟陽城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日,西安市文物局公布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首次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的「後宮」區域。據文獻記載,櫟陽城在秦獻公孝公時期、秦末楚漢相爭之際塞王司馬歇、漢初劉邦都曾以之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鹹陽、漢長安外的第三座秦漢都城。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成果 河南佔四席
    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時莊遺址、平頂山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此外,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也同時發布。會議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發現,5項考古工作新成果,從都城布局、宮城建築、糧倉儲備、禮儀制度、手工作坊、墓葬等級等方面,為探尋早期中國文明起源提供有力佐證。
  • 泉州南外宗正司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揭牌暨泉州考古系列活動在泉州市舉行。 泉州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020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確定為我國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
  • 河南洛陽: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即將完工
    白鷺翩翩,碧水潺潺,蘆葦豐茂,記者近日在河南洛陽偃師市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現場看到,公園已經芳容初現,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遊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偃師市文物旅遊局大遺址辦公室主任石勇介紹,作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重要補充,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項目包括洛河故道模擬復原展示工程、三期及道路系統工程、宮殿區及井字形道路保護展示工程三個部分,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000畝。「去年下半年開工以來,我們順利完成了徵遷等任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石勇說。
  • 「最早中國都城」二里頭建遺址博物館,將讓夏朝「活起來」
    6月11日,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工奠基,計劃於2019年10月建成,建成後將呈現「最早的中國都城」風貌。
  • 河南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建,將呈現三千多年前夏朝都城風貌
    河南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建,將呈現三千多年前夏朝都城風貌 奠基儀式現場。  新華網 圖新華社消息,「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6月11日開工奠基。兩年多後,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將向公眾呈現最早中國都城的歷史風貌。
  • 河南洛陽下轄一個縣級市,存在兩大都城遺址,許昌只能望其項背
    在偃師市發現的古代遺址眾多,其中兩大都城遺址,在整個洛陽赫赫有名,曹魏古城許昌只能望其項背。 這其中,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名列洛陽市五大都城遺址。這兩大都城遺址的歷史價值相當高,是曹魏古城許昌無法比較的。
  • 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十三五時期,濟南發掘出土文物1200多件
    在25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十三五」以來,濟南考古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是考古調查勘探為保護地下文物打下堅實基礎。第一,積極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配合工程建設和文物保護規劃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 隋唐洛陽城應天門西闋遺址考古發掘結束 午門仿其而建
    可是,您知道嗎,這些城門其實都是以咱洛陽的應天門為模型的。應天門到底是何模樣,從上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就開始對其遺址進行勘察、發掘,並做出了初步推斷。1990年,在配合洛陽都城博物館的基建工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對應天門東闋遺址進行全面的發掘,發掘範圍包括門址墩臺的一部分、門東側的垛樓、闋樓以及連接門與垛樓、垛樓與闋樓之間的廊廡等1000多平方米的發掘面積。此次發掘,規模巨大的「雙向三出闋」是成為隋唐兩京考古首次發現,這也使人們對應天門的形制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
  • 漢魏洛陽故城朝堂與後宮的「分界線」
    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漢魏洛陽故城的建築布局一直備受關注。近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獲悉,2020年該遺址考古成果豐碩,宮城二號殿和連接閶闔門至建春門的大道面貌日漸清晰,為遺址復原展示進一步奠定基礎。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古發掘,持續數十年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