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倉窖博物館全面開館!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免費對外開放

2020-12-17 掌上洛陽

11日,記者從洛陽倉窖博物館獲悉,12月18日,洛陽倉窖博物館將全面開館。屆時,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將重新開放。

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是隋唐時期大運河沿岸的重要官倉遺址,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重要見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回洛倉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是隋煬帝在洛陽設置的「國家糧倉」,其主要功能是為洛陽都城內的皇室和百姓供應糧食。整個回洛倉城約有700座倉窖,每個倉窖可儲存約50萬斤糧食,整個倉城可以儲糧約3.5億斤。

含嘉倉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自唐代始作為糧倉,沿用至宋代。含嘉倉的規模有糧窖400座以上,每座糧窖儲約50萬斤糧食,可以儲糧約2.5億斤。文獻記載,唐天寶年間,全國儲糧約1200萬石,而僅整個含嘉倉的糧食儲量就達到580萬石。含嘉倉160號倉窖位於隋唐洛陽城皇城內,於1972年發掘清理,窖內堆積著大半窖的炭化穀物,是含嘉倉迄今發現的最完整、儲量最大的倉窖遺存。

今年4月起,洛陽市文物局先後對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景區內綠化、展廳、道路等進行了保護提升和維修,完善了景區服務設施和安全設備。如今,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景區已煥然一新。

洛陽倉窖博物館暫實行免費開放,其中,回洛倉遺址位於瀍河區睦鄰大道與原310國道交叉口北100米,含嘉倉遺址位於瀍河區春都東路60號。18日起,公眾可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有序參觀。

(洛報融媒 記者 劉嘉儀)

開放時間:

1.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場);

2.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3.特殊情況另行通知。

相關焦點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黨支部一行到洛陽倉窖博物館參觀
    洛陽倉窖博物館訊2021年1月14日下午,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黨支部一行15名黨員,在副館長孟晨同志和副館長侯玉珂同志的帶領下,至洛陽倉窖博物館參觀學習。洛陽倉窖博物館館長聶曉雨為一行人介紹了回洛倉遺址的保護展示。
  • 洛陽倉窖博物館今日恢復開放 看看古代的「國家糧倉」裡邊都有啥...
    12月18日,洛陽倉窖博物館完成提質升級恢復開放,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是隋唐時期大運河沿岸的重要官倉遺址,201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根據倉窖分布規律推算,整個倉城約有700座倉窖,每座倉窖儲糧約50萬斤,總儲糧量約3.55億斤,目前已探出倉窖220座。」洛陽倉窖博物館副館長李媛說。回洛倉遺址總面積約5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展示有復原後的回洛倉城南北城牆和內部的十字形道路,1處完整的倉窖挖掘現場和4處不同發掘程度的倉窖遺址,用於展示倉窖整體、地表及半剖面形態。
  • 洛陽倉窖博物館恢復開放 看古代「國家糧倉」裡都有啥
    回洛倉遺址 李衛超 攝  12月18日,洛陽倉窖博物館完成提質升級恢復開放,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回洛倉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是隋煬帝在洛陽設置的「國家糧倉」。倉城設有東西兩個倉窖區,各由十字形道路將其分為4個獨立的存儲區。「根據倉窖分布規律推算,整個倉城約有700座倉窖,每座倉窖儲糧約50萬斤,總儲糧量約3.55億斤,目前已探出倉窖220座。」洛陽倉窖博物館副館長李媛說。
  • 12月18日,免費開放
    12月18日洛陽倉窖博物館將全面開館屆時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將重新開放快跟老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是隋唐時期大運河沿岸的重要官倉遺址,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重要見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是隋煬帝在洛陽設置的「國家糧倉」,其主要功能是為洛陽都城內的皇室和百姓供應糧食。整個回洛倉城約有700座倉窖,每個倉窖可儲存約50萬斤糧食,整個倉城可以儲糧約3.5億斤。
  • 探秘華夏之光——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洛陽目前有77座博物館。據了解,今年我市將大力建設「博物館之都」,在已有博物館的基礎上,在建、續建洛陽倉窖博物館、萬裡茶道博物館等18座博物館,重點打造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等15座精品博物館,建成3座「實體+數字」博物館。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今年十月中旬開館
    9月5日,在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飛透露,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於今年十月中旬開館,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目前,博物館主體已經完工,布展完成,智慧化信息平臺正同步進場安裝調試。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一期「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圓滿落幕
    博物館作為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溝通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橋梁,是研學旅行不可或缺的載體。為了幫助學生從考古的角度了解夏朝的歷史文化,走進最早中國,感受文物保護的意義,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作為研學洛陽,讀懂中國的前沿陣地,精心組織了「最早中國」考古研學夏令營活動。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60周年之際,10月19日,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掀開了展示悠久燦爛中華文明、傳承厚重綿長中華文脈的新篇章。經持續發掘和研究確認,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是研究中國早期國家形態、探索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遺址。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外觀設計以「華夏之源最早中國」為基本理念,包含「鑰匙」「盤龍」「銅爵」「玉璋」等元素。博物館平面形似一把「鑰匙」,象徵著二里頭文明是打開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博物館整體建築宛如一條盤旋的龍,以體現二里頭在早期中國研究中的獨特地位。
  • 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亮相洛陽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郭歌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用電上「三重保險」
    河南商報訊(記者付首鵬通訊員韓善起楊振宇)10月18日凌晨,距離有「最早的中國」之稱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還有1天時間。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臺洛陽供電公司的容量為400千伏安不間斷電源車,在經過幾個小時安裝後,順利接入博物館用電線路。
  • 厚重鞏義 洛水上的倉西古渡
    倉西村位於鞏義市洛水和黃河交匯處,古稱洛汭。倉西五千年前已有人類活動的文化遺存,被考古界命名為「倉西仰韶文化遺址」。1992年5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博物館等單位,對洛水流域屬於仰韶文化的伏羲臺遺址,灘小關遺址、花地嘴遺址、洛口倉遺址、倉西遺址曾進行過現場實地考察。另外,1991年《中國文化報》也曾這樣報導:52座戰國漢晉墓群在倉西村發現。發掘報告《河南鞏義市倉西戰國漢晉墓》,1995年在《中國考古學報》第三期全文刊登。村子以大隋年間「糧倉巨無霸」興洛倉西鄰為名。倉西古村,名副其實。
  •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天開館
    今天上午,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出席開館儀式並宣布開館。戚哮虎、許明、繆承潮出席。千百年來,為抵禦大潮入侵,人們在河口兩岸修築錢塘江海塘,不僅留下規模宏偉、構築精巧的歷史遺蹟,更映襯著人與自然相偕而行、和諧互動的生動場景。歷時三年竣工的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南樓,是江幹區首個國有博物館,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海塘遺址博物館。
  • 「東方博物館之都」再添新地標 洛陽打造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
    晶瑩剔透的東周玉環、精美華麗的西漢玉璧、栩栩如生的唐三彩胡人牽引俑……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洛陽亮相墨西哥「促進包容、可持續旅遊發展」學習交流會,分享遺址...
    洛陽憑藉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方面的成功經驗,以及傳承、推廣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受邀參會。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胡大鵬在會上進行了先進經驗分享。來自中墨雙方知名旅遊城市代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學者、行業協會負責人近100人參加了本次培訓。
  • 河南圍繞大運河出臺重磅規劃,鄭州、洛陽、開封將成運河示範城市
    到2035年,大運河文化遺產實現科學保護、活態傳承、合理利用,綠色生態廊道全面建成,力爭實現鄭汴洛旅遊通航和衛河主要點段旅遊通航,「千年運河」文化旅遊品牌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展望2050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全面提高,「千年運河」文化旅遊品牌享譽中外,一條盡覽華夏文明、彰顯中原文化的大運河以全新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
  • 中國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日開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郭楠作為中國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今天(1月7日),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舉行了開館儀式,同時「發現杭州2019——杭州考古工作年度盤點」活動,也作為博物館的第一個重大活動重磅啟幕。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8月主體封頂 此遺址在考古界地位顯赫
    近日從洛陽市文物工作會上了解到,洛陽將大力推動文物事業發展,特別提出,至2018年8月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預計主體建築封頂。那麼這個博物館是什麼來頭?二里頭在哪裡?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裡。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距今3800年夏都遺址——二里頭,十月十九日開館啦!
    二里頭,一個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的遺址,於1952年發現。目前考古發掘工作在進行中,二里頭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等文物,同時發現了大型都邑、區域性中心聚落及中、小型村落,這足以證明一個國家的存在,至少也是部落聯盟式的國家。
  •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開館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開館 2010-07-0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古遺址博物館——位於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哈克遺址博物館,7月2日下午正式開館,香港中文大學設在該館的東北亞考古工作室也同時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