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800年夏都遺址——二里頭,十月十九日開館啦!

2020-12-20 郭青辰心

二里頭,一個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的遺址,於1952年發現。目前考古發掘工作在進行中,二里頭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等文物,同時發現了大型都邑、區域性中心聚落及中、小型村落,這足以證明一個國家的存在,至少也是部落聯盟式的國家。

二里頭於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飾

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飾,二里頭遺址出土此類銅牌飾共3件,形制大同而略有小異。所嵌綠松石磨成種種形狀,互相結合,非常工巧。如此精美的傑作,表明夏代綠松石鑲嵌技法已相當成熟,同時也開啟了青銅器鑲嵌工藝的先河。

綠松石龍形器

綠松石龍形器的發現象徵著華夏文明的龍圖騰的形成。這一「超級國寶」的發現,讓專家學者無比興奮,大家一致決定將其命名為「中國龍」,並認為它的出土,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玉璧戚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境內二里頭村,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裡。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注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在二里頭未被發掘之前,我們並沒有發掘到任何證明夏商朝代存在的文字證據,但我們也沒有理由推翻史書對五帝時代和夏王朝存在過的記載,也不能因為沒有發掘出文字證據就認為夏朝不存在。

所有文明同樣如此,就像西周王朝,有多少歷史真正被記錄下來呢?真正華夏能詳細敘述的歷史,大概只能從春秋時期開始了。

而萬眾矚目的二里頭博物館,於今年十月對外開放。

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遺址。截至2019年3月,洛陽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70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28處。洛陽市有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等節日活動。洛陽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

相關焦點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今年十月中旬開館
    韓章雲 攝 中新網鄭州9月6日電(記者 韓章雲)開始於1959年的二里頭遺址考古工作,距今已經60年,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後,這片古老的土地將通過一座全新的博物館展示自己悠久的歷史。
  • 洛陽二里頭遺址如何被認定為夏都?專家披露背後詳情
    關於夏都,您了解多少?考古界為什麼要執著地尋找夏都?又如何證明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的關係?咱們一起聽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的講述——尋找夏都,打消疑古學派之「疑」夏代是中國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 河南日報推出重磅聯版特刊: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走進最早的...
    十月十九日,萬眾矚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終於揭開「紅蓋頭」,夯土結構的獨特建築、紫銅色的精美外觀,建築天際線中央高起並逐漸融合於大地,象徵著華夏最早王朝威儀四方的恢弘氣勢。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同步開放。行走其中,「最早的中國」觸手可及,三千八百年前古人生活的圖景清晰可見。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60周年之際,10月19日,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掀開了展示悠久燦爛中華文明、傳承厚重綿長中華文脈的新篇章。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依文獻線索尋找「夏墟」,在偃師二里頭意外發現了重要遺蹟。之後60年,三代中國考古學家,一直在這裡用他們的手鏟解讀古老文明留下的無字天書。經持續發掘和研究確認,二里頭遺址是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是研究中國早期國家形態、探索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遺址。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外觀設計以「華夏之源最早中國」為基本理念,包含「鑰匙」「盤龍」「銅爵」「玉璋」等元素。
  • 二里頭遺址真的是夏朝都城嗎?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為什麼引起轟動
    二里頭夏都遺址為什麼會引起轟動?確切地說,二里頭遺址引發的不是「轟動」而是「很大爭議」。在考古學還沒有任何確定證據鏈的情況下,洛陽方面就大張旗鼓,整出個「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粉墨獻醜了。很多報導居然恬不知恥喊出「華夏第一都」「獲得學界共識」。
  • 「夏都」二里頭遺址:六十年再探索夏文化
    為期兩天的「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結束了,但對二里頭遺址的考古學研究、對夏文化的探索顯然並不會因此而降溫。1959年,古史學家徐旭生依據文獻線索在河南尋找「夏墟」時,發現了位於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由此開啟了考古學界對二里頭的發掘和研究。
  • 探秘華夏之光——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錯過了「雲展覽」不要緊,我們梳理了重要看點,您不妨收好這張報紙,待他日開館,按圖索驥,大飽眼福。  -館名: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館址:洛陽偃師翟鎮二里頭遺址區南300米處  -距離:距離市區大約30公裡  -看點:夏朝文物、建築風格  -開館時間:目前閉館中。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探索時光流轉中的夏文化之美
    河南洛陽偃師市二里頭,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裡,一個被歷史塵埃掩埋了數千年的夏文化古城得以重見天日。現在,讓我們跟隨洛陽師範學院暑期二里頭文化資源調研隊一起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去探索古老而神秘的夏文化之美。最早的中國,揭開夏王朝的神秘面紗二里頭遺址距今大約3800-3500年,位於河南洛陽偃師市境內,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最早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遺址。
  •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夏都"二字為何如此敏感?
    在網上,有諸如《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有何資格冠以"夏都"?》、《二里頭和夏朝怎麼聯繫到一起的?》  有人認為,夏最早起源於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雖然並不否認司馬遷是一個偉大的史學家,但時間上距離夏朝已經一千年了,未嘗不是一種傳說。而從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尚沒有發現有夏代文字的記錄,如何來進行判別呢?  實際上,除了文字,都城遺址、青銅器等都是極佳的標識物,而都城遺址作為古代王朝的必要條件,更是至關重要。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成新的「文旅打卡地」
    備受矚目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自10月19日開館、開園以來,人氣爆棚。整整一個月,博物館接待遊客27萬人次,考古遺址公園的遊客也絡繹不絕。這裡,已成為古都洛陽新的「文旅打卡地」。一個月接待遊客27萬人次剛剛過去的雙休日,氣溫驟降,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依然「熱度」不減,僅周六一天就有近萬人前來「打卡」。
  • 在這裡,致敬中華文明的根與魂——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郝永飛  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遺址。中國社科院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在此蹲點堅持考古60年,刷新了中國考古界一系列第一。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文物如海,這些珍貴「寶藏」哪裡來?
    本文共計1170字,閱讀需約2分鐘距離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倒計時2天!1959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60年來,經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數十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穫1977年,夏鼐先生根據新的考古成果又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
  • 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報導洛陽二里頭遺址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  昨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晚央視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全程聚焦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以《二里頭遺址探秘華夏之光》為題,講述了二里頭遺址發現、發掘的意義以及成果。二里頭遺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發現並開始考古發掘,迄今已有60多年。這裡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距今3500多年!夏朝用十堰綠松石制「中國第一龍」
    位於河南洛陽偃師市二里頭村的二里頭遺址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二里頭遺址是一座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偃師市,在學界享有「最早的中國」之稱。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被譽為「中國第一龍」的綠松石龍形器距今3500多年,由2000餘片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片組合而成。
  • 大家眼中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咋樣?快來聽聽看看吧!
    昨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共接待遊客3.8萬人次,專家、學者和遊客爭相走進博物館,探尋中華文明之源。大家眼中的博物館咋樣?一起來聽聽看看吧!  首都博物館宣傳教育與志願者工作部首席研究員杜瑩表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用大量的史實研究、實物,與科技相結合,系統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和夏文化的探索歷程,對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民族博物館信息中心主任嶽小莉表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開館,是一件值得華夏兒女驕傲與自豪的盛事。這背後,是幾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誕生記
    由於主要參與者在口述回憶中把夏鼐在王城崗會議之後形成的學術認識投射到五十年代後期,成為指導徐旭生發現與研究二里頭的思想,導致考古探索夏文明學術史與二里頭發現史出現層疊書就的現象。又由於一九九〇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召開的夏文化國際研討會上部分歐美漢學家對二里頭與夏文化關係的質疑,使得關於夏文化考古的學術辯論呈現為中西之別。
  • 二里頭夏都遺址,中國最早王朝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二里頭夏都遺址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王朝,有「華夏第一王都」之譽,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史書記載,夏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距今有四千年左右。在很長一段時期裡,夏朝只存在於古文獻中。1959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在偃師發現了二里頭遺址。
  • 河南洛陽: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即將完工
    白鷺翩翩,碧水潺潺,蘆葦豐茂,記者近日在河南洛陽偃師市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現場看到,公園已經芳容初現,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遊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工作也在穩步推進。偃師市文物旅遊局大遺址辦公室主任石勇介紹,作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重要補充,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文物保護展示工程項目包括洛河故道模擬復原展示工程、三期及道路系統工程、宮殿區及井字形道路保護展示工程三個部分,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000畝。「去年下半年開工以來,我們順利完成了徵遷等任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石勇說。
  • 河南二里頭遺址發現60周年,原來夏王朝真實存在
    長期以來夏王朝是否存在始終缺乏足夠的考古證據,不過河南二里頭遺址的發現,成為中國考古學界找出夏朝的一把重要鑰匙。 日前中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在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開幕,並展出2,000餘件距今3,800年至3,500年前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等藏品。恰逢今(2019)年二里頭遺址發現60周年,博物館的成立使這個紀念更格外具有意義。
  • 偃師二里頭憑什麼是夏都?遺址中的王氣,從這些青銅禮器說起
    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研究若從1959年考古專家徐旭生先生的尋找「夏墟」那一年算起,如今已經過了近60年,二里頭遺址為夏代晚期王都的地位已被大多數學者認可,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也已在去年建成開放。不過,網絡上還有不少質疑的聲音,但是我是非常贊成二里頭遺址為夏朝都城的定性的。二里頭遺址確實非常具有「王氣」,這一點從遺址中出土的上百件青銅器中也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