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呼和浩特市文物處了解到,內蒙古博物院大窯遺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被列入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呼和浩特市豐州城遺址被列入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據了解,內蒙古博物院大窯遺址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約33公裡的保合少鄉大窯村南山,由內蒙古博物院汪宇平先生於上世紀70年代發現,並對該遺址進行了多次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發現了包括石製品、動物化石等在內的大量文化遺物,年代跨度可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該遺址有多處燧石巖脈露頭,遺址區內地表散布有大量的石渣、石塊、石片等,是我國北方地區一處重要的石器製造場遺址。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位於和林格爾縣城北12公裡,是漢至唐代的故城遺址。城址呈不規則多邊形,東西1550米,南北長2250米,總面積約349萬平方米。城門、甕城、角樓以及建築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內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3區。南區現存東牆南段和南牆;北區現存東牆、西牆、北牆和西南牆;中區現存東牆和北牆,可能是遼金元時期的城址遺存。出土文物顯示,土城子古城遺址是內蒙古地區保存最為完好、延用時間最長的古城,也是我國保存完整並且不可多得的古城,它在中國北方遊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的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它地表遺蹟明顯,文物保存數量多。和林格爾縣明確把土城子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成文化內涵豐富、地方特色鮮明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
此外,豐州城遺址在今呼和浩特市東郊白塔村西,其經歷了遼宋金元4個朝代,至元末明初遭戰火焚毀,僅存一座萬部華嚴經塔(民間俗稱「白塔」);其管轄地域又被稱為「豐州灘」,包含現今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東部、鄂爾多斯北部及烏蘭察布西部。目前,遼代白塔(豐州古城)《萬部華嚴經塔文物保護規劃》已上報國家文物局,將力爭2016年10月底前完成遼金博物館主體內裝修、硬化、綠化等工作,並交付使用。同時將儘快編制確定豐州古城遺址公園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預計2017年完成。 (記者馬麗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