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DSE考生注意!主修科改革內容出爐!內容有刪減!著重培養學生國民身份!

2021-02-09 億米國際服務社

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一直備受關注,從去年也一直傳聞考試要改革的消息。

終於,香港教育局在2月2日就高中DSE課程的4個核心科目及評估改動方案,向學界展開1個月諮詢,最快在2021/22學年中四級起實施!

新科課程經重新修訂後,刪走獨立專題研究(IES),設四大主題,包括:「『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及內地考察部分的「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每個主題約佔45小時至50小時。


提供赴內地考察機會,學習時數為10小時,不涉及公開考試,但學生需要學習在考察地收集資料的方法,並撰寫考察報告。

冠以新名稱

教育局就通識科的新名稱提出多個選項,包括:「公民與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與文化科」以及「社會教育科」。

DSE僅設一卷且簡化評級

通識科DSE原有兩份試卷,時間合共3小時15分鐘,當局擬刪去卷二「延伸回應題」,改為只設一卷,考試時間減少1小時,至2小時15分鐘,原有的卷一資料回應題將佔全卷7成分數,新增的短題目及多項選擇題(MC)佔3成。且DSE成績評級將簡化為「達標」及「不達標」。

為釋放課時、給學校提供更大彈性和空間,將融合高中課程必修及選修部分。教師可將選修單元的學習元素融入必修部分或閱讀活動中。

整體會加強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在不同學習階段提供「文言經典建議篇章」,豐富學生語文積澱。


中文卷研四並二,刪考聆聽說話

中文科DSE,將現行四卷合併為二卷,保留及優化卷一「閱讀能力」及卷二「寫作能力」,並於卷二增設實用寫作,將現時1小時30分鐘的考核時間增加至2小時15分;同時取消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和卷四「說話能力」。

在校本評核方面,學校不需要呈交「選修單元」及「閱讀記錄」的分數,只保留文字報告及口頭匯報各呈交一次分數。

1. 改良校本評核及文憑試寫作卷等;
2. 開辦高中職業英語應用學習課程;
3. 整合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以釋放空間;
4. 增加學生透過跨課程語文學習或跨課程閱讀等提升語言能力的機會。


數學科分「基礎」「非基礎」課題

數學科課程由「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組成,學生可以只修讀「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如在文憑試「基礎課題」表現好,最高可獲第四級。


核心科目優化後能給學生帶來什麼?

1. 現時四個核心科目一個星期所佔課時超過一半,令很多學生沒有時間再去學習選修課程。而在新方案下,中英數三科各可釋放50小時課時,加上通識科,合共可釋放約250小時的課時,為學生壓力「減磅」。

2. 優化後的通識課會讓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正確地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培養明辨慎思的能力,懂得公平、理性地分析不同問題,以後不會「走錯路」。

為了儘早讓學生受惠,新安排最快於2021/22學年的中四級推行相關課程,並於2024年文憑試生效。

對於師資培訓,會定製全新的培訓課程,老師需經過培訓考核,在及格後才能教授學生。同時教育局也要監督學校,要求校長尋找有教學熱情的老師教授新科目。

根據最新公布的2021年DSE報考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香港DSE共有52131人報考,按年下跌約1%,再創2012年首屆中學文憑試開考以來的新低!

人少,意味著參加DSE考試的競爭對手更少,升學更便捷,銜接世界名校也變得更加輕鬆!

DSE的升學目的地廣很多。DSE成績可以同時報讀內地、香港、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等280所大學。

對港生來說,DSE的最主要升學地是香港或內地。在港校方面,由於出生率大跌,目前本地的入學競爭大降,現在港三大的最低分數線只需要5科19至20分。而這分數在兩三年前根本考不上香港八大的本科學位,從此可知競爭減少的幅度有多大。

持有回鄉證的港籍生,還可以憑DSE的成績報讀內地所高等院校。現在內地部分高校也依據其DSE成績擇優錄取香港學生。目前已有127所內地高校參與該計劃,多是「985」、「211」工程大學,在內地生活的港澳臺生推薦選擇這種途徑報考內地名校。

並且,DSE是目前港籍同學唯一能考上清華大學的途徑,因為清華不招聯考港籍生!!!

倘若內地港寶打算通過DSE考回內地大學,一定要趁早回流香港。

如果港寶家長想知道怎樣準備未來的升學考試,或者對港寶的升學途徑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添加客服微信諮詢。

微信號|yimiguojijiaoyu

公眾號|億米國際服務社
小紅書|億米國際教育

部分資訊及數據整理至:香港01、文匯網、教育局,,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聲明:本公眾號所發布的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香港教育局:改革通識教育,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11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當天的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表示,將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和目標,增減課程內容,鞏固知識的基礎,優化教材和考試安排,也會冠以新的科目名稱。保持科目必修必考,公開考試只設合格與不合格,希望可以釋放考試壓力。他表示,該科目將定名一些重要的學習概念,加強知識的內涵,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
  • 專訪|如何培養香港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親自解答
    香港教育局如何向學生推廣《基本法》、《憲法》和國家安全法,增加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教育局對於公開違規老師資料有何看法? 他解釋,改革後的通識科將維持必修必考,但將科目由一級至五星星級,轉為達標或不達標的分數;在教學內容方面,專責小組指要刪減和精簡內容,教育局就訂立目標為大約一半,詳細內容將交回課程發展議會訂立;而專題研究將轉成非必要,取而代之是一個不計分數,親身到內地做考察研究的項目。
  • 專訪| 如何培養香港學生國民身份認同?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親自解答
    香港通識教育問題爭論多年,應何去何從?香港教育局如何向學生推廣《基本法》、《憲法》和國家安全法,增加國民身份認同?通識科教材楊潤雄稱,本屆政府就通識科課程成立專責小組,原則上跟隨專責小組改革方向,但課程宗旨仍是跟隨現時的通識科,希望培養學生明辨慎思的能力,懂得分析議題,至於坊間有指教育局此舉是不想學生懂得思考,這是完全錯誤的。
  • 香港通識科要大改!將重點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26日)下午在記者會上宣布,通識科自推行以來爭議並無停過,科目被汙名化,綜合檢討建議及回應社會關注下,局方會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科目的內容,也會訂明重要學習概念,重整刪減課程內容,相信會減去原有內容的一半,釋放學習空間。
  • 專訪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落實國安教育 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解說】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日前,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介紹,將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和目標,增減課程內容、刪減課時、規範科目教材、優化考試安排。
  • 香港教育局將優化通識科 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
    中新社香港11月26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26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教育範疇措施會見記者,他宣布一系列優化通識科學習和考試安排,包括將冠以新科目名稱、考試僅設合格和不合格、設立適用書目表等,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
  • DSE通識科「大變」 | 2020施政報告確認通識科改革
    學校應著力推行價值觀教育,包括加強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林鄭月娥說,她的教育願景是要培養青年成為有素質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要成為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學生須有守法意識,能尊重不同意見,適應群體生活。她強調,特區政府在教育工作中的角色不只是提供資源,更是政策的制定者、推行者及監管者。
  • 港寶來內地讀DSE會影響考大學嗎?
    港澳臺聯考是內地為港澳籍學生準備的本科升學考試,優點是相對正常高考,題目難度和分數線都較低,缺點是基本只能報考內地的大學。DSE考試,是香港的高考,dse考生升學途徑非常多元化,香港本地、內地高校、海外大學都可以申請,全球有近300所大學承認DSE考試成績,且回內地會有優惠的升學政策,dse成績普通的港籍學生也能申請內地的985/211高校。
  • 港人國民身份認同危機從何而來?
    ,為香港學生製造愈來愈深的國民身份認同危機。歷史來去,一國兩制以創造性的思維,在主權回歸的大前提下,既保證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獨特地位,亦讓西方的文化、經濟乃至政治的影響力,留有多元發展的空間,本可更開拓多元多贏的局面。
  • 新學年將開始,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須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守法意識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新學年即將開始,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天(30日)發文表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特區政府致力培養青年人成為有積極人生觀,對社會有承擔及守法,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以及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另一方面,我們須幫助學生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守法意識,成為負責任的良好公民及國民。
  • 2021年DSE今天起開始報名!想入讀海外名校、內地高校、香港八大,DSE要達到多少分?
    2021年dse時間表前幾天,香港考評局公布了2021年DSE考試報名的日期。考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大學或專業選修1至3科選修科目,例如港大醫科要求學生要修化學/綜合科學(化學)。聆聽能力:考試主要是考察考生對給定錄音內容的理解、概括等能力;
  • 香港DSE今日放榜,曝出7名狀元!除了港校,DSE還有哪些升學路?
    而考獲「3322+2」入大學最低門檻成績的日校考生有18634人,佔日校考生人數42.2%,與去年相若。 香港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預計,今年考獲「3322+33」的14987名考生,很有機會入讀政府資助大學,以今年政府資助學位約1.5萬個推算,平均1.2人爭一位。
  • 鄧飛:香港通識科改革的力與度
    近日,香港特區教育局宣布,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將實施比較大幅度的改革:維持必修必考,但只設合格與不合格,釋放考試壓力,明確重要的學習概念和知識,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學習國家發展和憲法基本法教育,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設立適用書目表(即審定課本)等,改革修訂之後的科目,可能改一個新學科名稱
  • 香港DSE成績今日放榜,香港狀元郎最愛這些專業!
    據悉,香港今年參加高考的共有45,257名學校考生及5,552名自修生出席文憑試,最終約有18,000人考取大學最低要求,而今年全港資助大學學額約有15,000個,換言之,大約1.24人爭一個資助學士學位名額。
  • 香港文憑試通識教育科改名 評分改及格不及格 現時中四至六學生考評維持不變
    其他改革詳情如下︰通識科科目名將會更改(名稱未定)保持科目為必修必考,公開考試只設合格與不合格,釋放考試壓力訂明重要學習概念,加強知識內涵,建立穩固知識基礎重整及刪減課程內容,包括課時,大約是原有內容的一半,釋放空間予學生學習不設「獨立專題探究」,減輕師生工作量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
  • 考評局研校內成績預測DSE成績 英文科準確率7成 大部分科目不及5成
    有留意DSE新聞的同學應該會有一些印象,在今年3月期間香港爆發第二波疫情,香港教育局更一度延期DSE考試,甚至說有機會取消考試
  • 2020香港DSE考試考生手冊已正式發布
    每年3-5月開考,考生可報考4門必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思想政治【通識】),兩門選修(在20門學科中任選兩門)。近日,2020年香港DSE考試《考生手冊》已經正式公布! 考生手冊將告訴應屆DSE考生們所有考試規則及注意事項!各位考生記得要仔細閱讀有關文件。
  • 香港身份+DSE,怎麼搭配才能輕鬆上名校?
    主要是疫情導致某些學生無法參加,但重要的是聯考身份審核也是越來越嚴格。港澳臺聯考需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第四條是必須)才能報考。↓ ↓計分:香港DSE每科都按5**、5*、5、4、3、2、1評級,等級5**等於7分,5*等於6分,5等於5分,4等於4分...如此類推。教育部公布,普通考生最低錄取標準為「3,3,2,2」。
  • 下周一(9月28日)2021年DSE考試開放報名!
    甲類科目是高中科目,包括主修科及各選修科,是用大學入學的最主要參考成績。乙類是指應用學習科目,比較少數人會報。 問題:學生最多可以報幾科?同一學年內,最多報8科。 問題:報名資格是什麼?自修生身分報考2021年文憑試的人士,必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 (1)  曾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或相等考試,或(2)  於2021年1月1日已足19歲,或(3)  非修讀香港中學文憑課程,但於2020/2021年度已修畢或正在修讀等同中六程度之課程。
  • 根治香港教育問題,回復法治秩序 ​
    教育局改革基礎教育,加強培養中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2021年1、2月,得見特區政府堅決進行通識教育改革及以《國安法》拘捕有關人士,特區政府、社會漸漸恢復安定及走向大治的路徑。以現時的情況而言,特區隨著2020年7月1日後,特區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及於2021年特區政府進行中學課程改革,以上問題,深信會使香港社會恢復秩序,教育局也成功從基礎教育進行改革,加強培養中學生國家國民身份認同,也注意國家公民教育。先談過去中學通識課程的問題就是特區政府缺少了監管,無論編撰的教科書及教員執行任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