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通識科「大變」 | 2020施政報告確認通識科改革

2021-02-20 今日香港

DSE通識科改革細節

✦更改課程宗旨及目標

✦優化教材,修改通識科考核標準

✦縮短課時

✦課程內容增加內地考察項目

✦更改「通識科」名稱

○ 指出「修正風波」所暴露的教育問題

○ 通識科未來改革方向,將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著手嚴控教師質量

○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她指出,「修正風波」揭示部分青年守法意識薄弱,欠缺互相包容尊重的價值觀。學校應著力推行價值觀教育,包括加強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林鄭月娥說,她的教育願景是要培養青年成為有素質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要成為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學生須有守法意識,能尊重不同意見,適應群體生活。


她強調,特區政府在教育工作中的角色不只是提供資源,更是政策的制定者、推行者及監管者。


林鄭月娥指出,「修例風波」令不少人質疑香港教育的成效,在超過10000名因「反修例」而涉嫌違法的被捕人士中,四成是學生,當中接近2000名是中小學生,令人痛心。她強調,如何在香港複雜的政治環境、社交媒體傳播大量失實消息的情況下好好保護學生,是特區政府、社會、教育界和家長鬚共同承擔的責任。


林鄭月娥表示,加強學生對國家歷史、中華文化和國情的認識,深化憲法和基本法教育,是培養學生國家觀念及國家安全意識的基礎工作。


她介紹說,本屆特區政府已將中國歷史列為初中的獨立必修科,新的中國歷史課程已在本學年從初一逐步推出。教育局會為學生提供結合課程的實地考察機會,並會鼓勵中小學生多學習中華文化精粹,以薰陶學生的品德情操和建立文化認同。教育局還會通過多元化活動,讓中小學生全方位認識國家發展、憲法和基本法、「一國兩制」實踐、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和維護國旗國歌這些國家的象徵,以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以及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林鄭月娥表示,高中通識教育科的未來改革方向必須糾正過去的問題,讓這個科目重新成為學生建立穩固知識基礎、聯繫不同學科知識、培養明辨慎思能力、以理性分析當代課題,以及學習有關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臺。課程的改革與考評工作必須互相配合,期望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不斷完善其審題機制。


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作為教師註冊機構,會從多方面著手,提高教師素質;會與師資培訓機構商討如何確保老師的師德、品格及操守;強化老師及校長入職、在職及升職前培訓工作。對於不稱職及失德的老師,教育局必定嚴肅跟進,包括取消嚴重失德者的教師資格,以免他們誤人子弟。


林鄭月娥期望香港青年能放眼國家,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在學習、就業、生活等方面的種種機遇,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夢想。

11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當天的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表示,將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和目標,增減課程內容,鞏固知識的基礎,優化教材和考試安排,也會冠以新的科目名稱。保持科目必修必考,公開考試只設合格與不合格,希望可以釋放考試壓力。他表示,該科目將修訂一些重要的學習概念,加強知識的內涵,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將重整以及刪減一些課程內容,包括課時,大約是原有內容的一半,也將不再設獨立專題研究。他指出,該課程會重視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積極的態度和國民身份認同,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也包括法治。此外,該課程還將提供內地考察的機會,令學生可以親身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最後還會為這科設立適用書目表,即是有經審批的教科書。

 楊潤雄續說,「如果改革得好,愈快推行愈好,下一個學年做到更好」。改革小組建議精簡課程內容,包括將原本時數250小時減少一半;將考核學生的成績標準,由原有不同級別,變成只有及格與不及格,以減輕學生負擔。另外,還會設立適用書目表,更會加強師資培訓。至於「獨立專題探究」(即IES),楊說會引入國情教育相關議題,更會加入讓學生到內地考察元素,讓學生了解內地發展,增加國情教育。最少讓學生到內地交流一次,並且不會成為成績一部分。

此外,局方會加強德育教育,計劃在現行的價值觀教育課程中,加入「守法」和「同理心」作為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教育局會繼續推動《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並在這個框架內支援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通過相關科目及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掌握國家安全的正確概念和守法意識;同時向學校提供有關學校行政及教育的指引,以及教師培訓和資料,以協助學校人員及學生了解和遵守法律。

楊潤雄又表示,會繼續與課程發展議會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跟進有關改動的詳情,包括課程內容及公開試的細節安排。教育局亦會與大學溝通,探討及落實該科銜接大學聯招計劃的方案。當所有安排敲定後,教育局會儘快向社會和學界公布。「我們期望整個教育界能夠配合,促進該科的正面發展,務求儘早落實推行。但我必須強調,現正修讀高中通識科的同學,會繼續沿用原有的學習及考評安排。至於專責小組報告內涉及其他學校課程的建議,我們亦會在今年之內公布未來路向。」

香港特區政府最新施政報告宣布就高中通識科進行改革,糾正被異化的問題。26日,教育局就爭議多時的高中通識科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

針對通識科改革,考評局26日表示會研究與公開考試及評核相關的建議,並按既定機制跟進。

民建聯 去年香港社會發生的黑暴活動中,有2300多人被檢控,其中429人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被認為是一些別有用心的教師通過扭曲通識科內容向學生灌輸激進政治主張及錯誤的國家觀念而導致的。民建聯認為上述改革措施切實響應了教育界、家長及社會對現有通識課內容過於偏頗及政治化的批評,有助於減輕學生考試壓力和培養正向價值觀。


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高教評) 有關補救措施是亡羊補牢、勇氣可嘉,對重建香港教育的信心,對學生、家長和社會都是好事。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施榮懷 通識科改革只是開始走出正確的第一步,長遠來說,如果仍然沒有一個合理規範的教學典範內容,應該將其改為選修科目。他強調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大力加強,憲法、基本法、國安法教育應該儘早進入校園,同時到內地交流及學習應該也成為大中小學教育的一個必修環節。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 相信這對香港教育史「有歷史性的影響」。

《星島日報》26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去年「修例風波」後社會大眾對通識科高度不信任,質疑教師立場偏頗、宣揚政治主張,因此維持現行的考評安排無助於消除公眾疑慮。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來年將大力改革通識科,教育界和家長稱讚局方展現改革的勇氣和決心

在昨日的《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政策措施記者會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當局綜合了專責小組的建議,同時回應社會的關注,決定根據通識科的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優化教材及考評安排,並會冠以新的科目名稱。他指出,「目的是為學生創造空間,讓他們得以聚焦學習,符合他們的學習利益。」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通識教育科的公開考試,是根據《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及該科《評核大綱》設定,考評局會研究與公開考試及評核相關的建議,並按既定機制與相關科目委員會及公開考試委員會作跟進。

圖文源 | 中國新聞網 環球網 大公報 新華社

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林鄭月娥:通識科改革是回應社會意見,非受中央命令
    【環球網報導】據香港《星島日報》等港媒報導,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9日出席一個電視節目時說,新一份《施政報告》暫無特別措施成為攻擊點,她形容是「平穩落地」。在回應通識科改革時,林鄭月娥表示,自推出以來爭議不斷,改革通識科不是受到中央命令,香港教育制度屬香港內部事務,是回應社會關懷青年成長的意見。林鄭月娥出席電視節目(圖片來源: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稱,林鄭月娥說,通識科可以討論時事,但要有基礎,例如討論「違法達義」的事情,就應該先向學生講解守法意識及法律基礎。
  • 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重要一步
    新華社香港11月30日電 題:改革通識科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重要一步新華社記者改革通識教育,回歸育人本位,早已是香港社會的主流呼聲。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明確改革方向後,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近日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大力糾正高中通識教育科長期被異化的問題,符合社會整體利益與期待,值得肯定和支持。
  • 【林鄭月娥談通識科改革】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在回應通識科...
    【林鄭月娥談通識科改革】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在回應通識科改革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29日表示,自推出以來爭議不斷,改革通識科不是受到中央命令,香港教育制度屬香港內部事務,是回應社會關懷青年成長的意見。
  • 香港通識科要大改!將重點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資料圖一直以來,香港的通識科教育科教材欠監管、課程重論述輕內容、老師在課堂上夾帶私貨教壞學生,早已惹了眾怒,要求改革通識科的聲音不絕於耳↓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25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指,通識科推出多年一直爭議不斷,認為有需要重建通識科。
  • 讓通識科教育 回歸育人初衷
    香港通識教育亟待改進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團結香港基金9月7日發布通識科研究報告,揭示通識科出現教材缺乏監管、教師支援不足、鼓勵應試考評模式而忽視思維發展等5大問題,並就此向特區政府提出13項建議改進通識科教育。團結香港基金是在香港註冊的非營利機構,由董建華先生於2014年創設並出任主席。
  • 香港通識科檢討報告仍堅持「必修必考」,被批:換湯不換藥,沒涉及...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的通識科教育爭議自「修例風波」爆發以來持續發酵,前特首董建華形容通識科失敗,建制派要求評分改為及格和不及格。專責小組完成歷時近3年的檢討,22日提交長達46頁的報告,在香港社會引發巨大爭議。
  • 鄧飛:香港通識科改革的力與度
    近日,香港特區教育局宣布,新高中通識教育科將實施比較大幅度的改革:維持必修必考,但只設合格與不合格,釋放考試壓力,明確重要的學習概念和知識,重視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學習國家發展和憲法基本法教育,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設立適用書目表(即審定課本)等,改革修訂之後的科目,可能改一個新學科名稱
  • 維港首席名師為你拆解2020年DSE通識科試題
    2020年DSE通識科考試雖然已經告一段落, 維港名師團首席代表 Kelvin Sir特別為廣大的DSE學子準備了卷一的拆題分析,絕對是滿滿的乾貨!維維老師喊你趕緊收藏!通識科卷一共設3道必答題:今年第一題為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單元範疇,試題資料談及青少年使用網際網路的不良影響、青年的網上行為及「遊戲障礙」。題目要求就資料解釋可能引起的個人成長問題,以及就試題所提供的資料可怎樣用作支撐「使用網際網路對公共衛生構成一些風險」的相關論述。
  • 「香港高考」通識科又玩「政治題」:考試材料極為偏頗 考生普遍...
    以該調查2018年的數據為例,報告聲稱2018年香港新聞自由是「自2013年來最低」,並強調英國《金融時報》編輯馬凱被拒入境、鼓吹「港獨」的「香港民族黨」被取締等案例。不少考生試後都表示感到困惑。考生楊同學直言,擔心舉例時不知評卷員的政治立場如何,可能會影響評分。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稱,社會普遍提到新聞自由主要涉及主流媒體,但到底所謂的「公民記者」算不算?
  •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 刪錯誤信息、強調遵紀守法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刪除錯誤信息、突出強調遵紀守法【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
  • 林鄭:通識教育改革非中央指令 公職宣誓涵蓋範圍將進一步釐清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通識科自推出以來爭議不斷,外界有正反意見,包括有家長擔心教科書及題目偏離了客觀持平,今次改革是回應社會關懷青年成長的意見。她強調,本港教育制度屬香港內部事務,同中央無直接關係,亦非收到中央命令而要改革通識科。她稱,通識科日後仍可以有時事討論,但就應該要有基礎,例如要討論「違法達義」時就應該先向學生講解守法意識及法律基礎。
  •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刪除錯誤、有爭議內容
    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參與自願送審專業諮詢服務的7家出版社,部分已把勘誤表上傳到旗下課本網站。香港《星島日報》18日獲得雅集出版社與香港教育圖書公司(簡稱教圖)的勘誤表,發現修訂之處各達幾十項,個別課題的圖文有顯著增減。
  •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刪除錯誤信息、突出強調遵紀守法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參與自願送審專業諮詢服務的7家出版社,部分已把勘誤表上傳到旗下課本網站。
  • 刪除錯誤信息 突出強調遵紀守法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
    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參與自願送審專業諮詢服務的7家出版社,部分已把勘誤表上傳到旗下課本網站。
  •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刪除錯誤信息、突出強調遵紀守法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參與自願送審專業諮詢服務的7家出版社,部分已把勘誤表上傳到旗下課本網站。
  • 刪除錯誤信息 突出強調遵紀守法 香港出版社修訂通識科教材
    香港高中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科教科書,以往經常被批評內容偏頗。17日,參與自願送審的出版社陸續上傳修訂後的勘誤表,被發現刪除了很多錯誤以及有爭議的內容。教圖刪去貼有「勿忘初衷」及「我要真普選」等便利貼的「連儂牆」照片;在談到內地和香港的矛盾時,把一幅描繪「光復運動示威者高呼反對『自由行亂港』的漫畫」,改為「書店員工為小區消費單一而大吐苦水」。該書講述非法「佔中」時,以往稱「政府不會因市民表達激進而妥協,違法行為不可能改變施政方針」,現在修訂為「政府會尊重市民遊行集會、表達意見的自由與權利,但不接受部分人士以暴力或違法方式爭取訴求」。
  • 團結香港基金就通識科提出13項建議 含取消七個等級評分方式
    中新社香港9月7日電 (記者 韓星童)團結香港基金7日發表有關通識教育的研究報告,並就通識科的課程、考評等五個範疇向特區政府提出13項建議,包括取消現行七個等級評分方式,僅以合格與否取代;把審查範圍擴大至教科書附帶的補充材料等。
  • 《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記者會答問內容
    記者:林太,你好,你在《施政報告》提出了高中通識科要加強改革,其實當局研究具體會怎樣做?但問題解決的同時,我們必須處理教育質素和教育多年來在系統上和制度上出現的問題,而通識科自從十年前推出以來一直都是爭議不斷。近日見到社會的紛爭和這麼多中小學生違法違規而被拘捕,更加令人擔心在教育丶在學校丶在課堂裡,其實學生們正接受一些怎樣的教育。我不是將所有問題放在通識科,但通識科畢竟引起了社會很大的爭議,所以我們必須對通識教育進行一定的改革。
  • 香港各界人士:通識科教材「消毒」是香港教育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表示,通識科教材是香港中學生常用讀物,一段時間以來其部分內容卻偏離教育宗旨,甚至淪為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煽動學生參與違法暴力活動的工具。他指出,教育局推出通識科教材自願送審服務,剔除「有毒」內容,修正偏頗觀點,有利於通識科教學回歸教育本位,幫助學生成為有見識、負責任的守法公民,對教育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有重要意義。
  • DSE大改革,「高考」 so easy !
    刪除獨立專題研究(IES),設三大主題,每個主題約佔45小時至50小時。提供赴內地考察機會,學習時數為10小時,不涉及公開考試,但需要撰寫考察報告。通識科DSE只設一卷,考試時間減少1小時至2小時15分鐘,回應題將佔全卷7成分數,新增的短題目及多項選擇題(MC)佔3成。且DSE成績評級將簡化為「達標」及「不達標」。中文科DSE,將現行四卷合併為二卷,保留及優化卷一「閱讀能力」及卷二「寫作能力」,並於卷二增設實用寫作,將現時1小時30分鐘的考核時間增加至2小時15分;同時取消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和卷四「說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