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愚孝多可怕?《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2021-01-08 瑾熙說史

古代愚孝多可怕?《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孝道」是中國數千年來根植在骨子裡的道德要求,不僅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國家和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爾雅》中對「孝」的解釋是這樣的:「善事父母為孝」。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孝」字是「老」與「子」二字的結合,指的正是老幼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應該恪守的倫理綱常。在古代的三綱五常裡,君臣、父子、夫妻之間嚴格遵守著彼此所應處的地位,孝順與否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法律問題。

在法律嚴明的秦朝,毆打父母的人是要被拉去做壯丁的。而在推舉人才入仕的西漢,選拔官員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候選者的道德水平,是否孝順清廉。倘若家中老人過世,兒女就要守孝三年,訂婚者婚期推遲,入仕途者辭官回鄉戴孝三年,守孝期間不可衣著鮮豔,應避酒茹素。孝順的要求已經具化到生活各方面的禮節與規章制度上。如果有官員在守孝期間飲酒作樂,是會被舉報彈劾的。

元朝時期有人編纂了一本叫做《二十四孝》的書,記載了24位古人的孝道故事,其中有些故事在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感動。比如黃香扇枕溫衾,講的是年僅九歲的黃香與父親相依為命,十分孝順,夏天用扇子扇動涼風,讓父親能夠安然入睡;冬天的時候先在冰冷的布衾中用身體暖熱被褥,然後再讓老父親睡進去。還有對母親不離不棄的青年江革,在戰亂中背著母親逃命,遇到匪盜也不肯獨自逃生,就連賊人都被他的孝道感動,放他們母子一條生路。還有一個叫做吳猛的小夥子更加令人敬佩,他家中貧寒,沒有蚊帳,夏天蚊蟲肆虐吸人血液,吳猛卻任由蚊子叮咬自己而不去驅趕,他將自己當做誘餌吸引了蚊蟲的全部注意力,不讓蚊蟲去打擾到家中父母。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在今天讀起來有種怪怪的感覺,似乎將子女當做可以盡情剝削,無底線對父母長輩屈服的存在。比如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舜帝,他在繼位之前深受家中繼母壓迫,就連親生父親也跟著興風作浪,異母弟弟更是看他不順眼。他把那三人當作親人,可父親繼母和弟弟卻想害死他!舜勞作的時候三個人就在旁邊想壞點子,他挖井的時候繼母等人竟然在上面填土,想要將其活埋。不過舜運氣好每次都大難不死,最後還成了堯的繼位者。舜的心胸氣度太好,繼位後也沒有報復,反而還封賞了自己的弟弟,雖然這種行為非常高尚,但這種高尚用在惡毒的人身上實在有些浪費。後人說堯的幸運是源自孝感動天,可他的成就跟那三個沒有人性的家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還有一個具有時代局限性的孝道故事是東漢的郭巨,他也是一個大孝子,妻子生了一個孩子,他不想讓孩子跟母親爭奪家中並不豐富的資源,決定活埋親子。這個理論實在有些可怕,既然養不起家中老小為何還要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孝道固然重要,但孩子何其無辜。故事的最後是郭巨在挖坑的時候得到老天賞賜的黃金,於是皆大歡喜。但這種結尾明顯是虛假的雞湯,雖然在故事裡他放棄了活埋幼子,孩子長大後如果得知自己的父親曾經要放棄自己的生命,還能心無芥蒂地對待自己的父親嗎?

相關焦點

  • 《二十四孝》VS《弟子規》,魯迅也「害怕」了,做孝子太不易!
    小時候,耳朵邊經常除了被灌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外,還有最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這在中國娃娃的心裡,是常聽到的。今天,我們就聊聊,魯迅先生眼中的《二十四孝》。聽完後他感慨:「『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在我的記憶中,我並沒有完整地讀完這些故事。只老師、父母經常提過,左右不過是教導你「長大以後,要孝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之類的話。
  • 「苦孝」和「愚孝」
    元朝的時候,福建有個叫郭居敬的「三家村秀才」,彙輯歷朝歷代的孝子模範,道德楷模,編為「二十四孝」,後人還配上圖,名《二十四孝圖》,是古代很流行的少兒讀物。這些模範楷模,有些很入情入理,如漢文帝,母親生病,他親嘗湯藥;東漢董永家貧,賣身為奴,得到的錢,用來安葬亡父;北宋黃庭堅親自為雙親洗滌便器,等等。有些卻很殘酷,不近人情。古人名曰「苦孝」,今人視為「愚孝」。
  • 呂洞賓做的這件事,使愚孝的人更多了
    中國人以孝為人之本,儒道兩家更是將「孝」做為考察一個人品行的最基本要求,佛教在傳入中國之時並沒有關於「孝」的教義,是在後期三教逐漸融合的過程中,慢慢的也增加了關於「孝」的教義內容。無論是在民間傳說還是影視劇中,我們常常都能看到這樣的內容,就是以人肉為藥引的藥方,在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中就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安陵容為了重新贏得甄嬛心,而割下手腕上的肉來為甄嬛作為藥引。當然這種愚不可及的事最好還是不要做,有病還是及時去醫院比較好。其實關於愚孝有這一個故事,是關於呂洞賓的。
  • 生活中要真正的孝順,而不要「愚孝」
    順著這個邏輯,一個更加強大的邏輯出現了:既然子女的生命都是父母給的,子女生命中的一切,當然也屬於父母,子女自然應該不計一切地去償還父母的恩情,並且是永遠償還不夠的,就算傾其所有,也不能對等地償還,因為生命是不可逆向給予的,只要子女不能把命還給父母,就永遠欠著父母的恩情。所以,父母對子女提出的任何要求,子女都應該無條件滿足,否則就是「沒良心」「忘本」。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元代郭居業所輯,此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清代潘守廉在其所著的《二十四孝圖說並詩》一書中的記載:「至元朝郭居業始將伊古以來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後世。」
  • 「孝順婆婆的老公竟然是個媽寶男」愚孝到底有多可怕?
    媽寶男對於妻子來說,就是一場生活的噩夢,他從來都是犧牲妻子的利益,來維護母親,說白了,這就是愚孝。說起「愚孝」這個詞,大家是什麼感受呢?是不是好像,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也能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這樣的事例,卻好像不太能用語言表述出?心理諮詢師作家武志紅是這樣描述的:「什麼是愚孝?犧牲自己、配偶和孩子利益,可悲的是,愚孝者,常常是被索取的那個人。」
  • 家長裡短|愚忠愚孝要不得
    大哥是個大孝子,知道母親心疼鞋套錢,每次去父母家依然穿一雙來歷不明的舊拖鞋,明知有被傳染腳疾的危險,也不以為意。不僅如此,每回他還大包大攬,吃掉冰箱裡隔夜的剩菜剩飯,儼然一隻臊水缸。熱水瓶裡最後一點水,富含重金屬沉澱,每次也被他倒到自己杯中喝個乾淨。大哥這些孝舉常被母親四處傳播,引來小區裡阿姨大媽們讚嘆不已。最近,大家健康觀念改變了,覺得這些孝舉似乎有些過了。
  • 嫁給愚孝的老公,苦不堪言,心寒了!
    每次我和婆婆發生了摩擦,老公對我意見很大,他說婆婆是長輩不管說什麼,做什麼都沒有什麼不對,讓我做晚輩的多包容。我在這裡忠告未婚的女孩子們,如果發現你的男友愚孝,不如趁早了斷,等跌到那個有委屈無處伸張的漩渦裡,真的太痛苦了。02.婚姻中遇到哪種伴侶,讓你最心塞?,就是遇到愚孝的伴侶。
  • 「埋兒奉母」,古代封建禮教下的愚孝真的這麼恐怖嗎?
    但在古代某些時期,封建禮教下的愚孝行為,簡直令人髮指,正如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的,充分體現著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比如《二十四孝》裡的「埋兒奉母」的故事,就讓人聽著都感覺恐怖,那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有多少呢?難道真的有人為了孝順母親,把自己的兒子活埋嗎?
  • 給父母洗腳是不是愚孝?
    因為讓孩子學會感恩不是一日之功,要他們理解父母的辛勞、懂得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就必須讓孩子參與家庭的日常生活,明白家庭的經濟來源和支出方向,了解父母的工作狀態,多幫助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在父母、長輩們身體不適的時候悉心照料。為父母洗腳其實和做飯、刷碗、掃地、收拾房間、倒垃圾等家務活是相同的,不必讓感恩成為一道單選題、讓「洗腳」成為培養孩子感恩之心的唯一選項。
  • 新出版的本草綱目,為何要刪除寡婦床前土和孝子衣衫這兩味中藥?
    在新版《本草綱目》中,有一些比較奇怪的藥材被刪除了,其中包括兩味藥材,一味是孝子衣衫,一味是寡婦床前土。在本草綱目原版中,這兩味中藥的確寫明了他們的藥用價值,孝子衣衫的藥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可以治療鼻子上長瘡,寡婦床前土可以治療身上長瘡。但在現代版本草綱目中,這兩種中藥被刪除。
  • 《都挺好》蘇明哲:嫁個愚孝的男人多可怕
    《都挺好》蘇明哲:嫁個愚孝的男人多可怕作者:徐俊霞01電視劇《都挺好》裡的「作爹」蘇大強折騰完了老二蘇明成夫婦,開始折騰老大蘇明哲夫婦。偏偏蘇明哲打腫臉充胖子,對老爹毫無抵抗力。蘇明哲留美歸來,召開家庭會議,聲稱自己跳槽換工作,年薪不到20萬美金。
  • 這座東漢古墓或與「二十四孝」中的「黃香溫席」有淵源
    在「二十四孝」「扇枕溫衾」(或名「黃香溫席」)的故事被流傳至今。黃香(約68年—122年)為東漢時期官員。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在歷年來古墓發掘中,帶有耳室的墓較為少見。平民墓大多直接葬於墓中,不帶耳室。而中間面南朝北的最大那間叫做主室,左耳室,用來放置墓主人生前的用品以及陪葬品。中間的狹長的通道叫做甬道。但有些帝王也曾將妃嬪的靈柩存於耳室同葬。房縣城區的上一次考古,要追溯到2015年年末發現的一座唐代磚室墓。
  • 愚孝,對婚姻是一種巨大傷害
    讓她很崩潰的一件事是:老公在農村老家的父母,時不時問她老公借錢,平時過年過節她都會主動寄錢給他父母,老人自己還能種田地,在農村裡算過得不錯,至少比村裡很多人過得好。 父母之所以問她老公要錢,是村裡誰誰孩子剛考上大學了,缺錢,希望已經在大城市工作的他能夠資助下;誰誰家裡蓋房子了,還差一兩萬,希望他能夠幫襯下……父母開口要錢的時候,都會額外加一句,當年你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問他們借過錢。 她老公每次都不好拒絕父母的要求,然後把家裡那點存款一點點借出去。
  • 二十四孝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古人的價值觀看不透!
    隋朝延續至清朝的法律中有遇天下大赦而罪無可赦的「十惡之罪」,其中就有不孝之罪。而在隋朝之前,統治者們對孝道也非常重視 ,只不過很少納入重罪之中。 比如古代帝王的諡號之中一般都是要加上「孝」字,漢朝除高皇帝劉邦外,其餘實際稱帝執政的劉姓皇帝的諡號中都帶有孝(光武帝:???),像漢武帝為漢孝武帝,漢宣帝為漢孝宣帝等。由此可見古代對「孝」該有多重視。
  • 嫁給愚孝的男人太可怕了蘇明哲會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代價的
    男人孝順是種美德,可是有一種孝順卻讓人女人如臨大敵,那就是愚孝。什麼是愚孝?那就是什麼都是他爸媽說的對,媳婦要無原則無底線的忍。明知自己爸媽有錯,卻只敢對老婆說:他們是老人,他們再不對也是我爸媽,你就多忍忍吧!聽著是不是很氣憤?
  • 元代法律禁止以殘害自己身體的「愚孝」行為
    元代同其他朝代一樣,運用法律、制度及其他措施對孝子予以保障,另外元朝對先前存在的不合理部分進行了調整,其中最重要的是禁止以殘害自己身體的「愚孝」行為。《元史·刑法志四》的「禁令」條明確規定:「以割肝、刲股、埋兒……禁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