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各大學校開學已經有半月之久,很多孩子離開家入住寄宿學校,尤其處於中小學生階段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有些家長很忙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日常起居,因此認為把孩子送入寄宿學校是最好的選擇。而這些家長只是定時的給孩子打錢,定時的看望孩子,卻忽略了孩子在寄宿學校是真的快樂麼?
王蘭的兒子今年九歲,9月份開學上二年級,其實一開始上一年級時時計劃在離家不遠的小學。可家裡的生意實在是忙不過來,有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抽出時間來照顧孩子,因此夫妻二人決定送孩子去寄送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就這樣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把兒子送進了當地有名的寄宿學校。
送走孩子,王蘭心裡也是直打鼓,這麼小的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真不知道他的適應能力到底如何。結果晚上第一次打電話,母子二人都崩潰了,嚎啕大哭起來。之後母子二人約定每天固定時間打電話,可結果每次都會哭的不成人樣。大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兒子才慢慢的適應。結果到現在兒子雖然已經融入到了寄宿生活中,但每次放假回家都變得不愛說話,和父母的溝通也越來越少。
之前偶然在網絡平臺上看到過白巖松講育兒的理論,他對於寄宿學校的理念就是:打死也不讓孩子住校。其實他這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白老師這一句通俗易懂的話映射出很多問題,在他看來孩子上學是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被寄宿學校的各種瑣事牽絆。長期以往不僅會破壞親子關係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1.孩子的知識面會受限
很多家長看到這一點應該會感到很奇怪,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的初衷應該是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為何還會影響到他的智商呢?首先孩子身在寄宿學校,不管在何時何地身邊的人都是同齡人,而他們的腦內的知識量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課本上的一些內容孩子也學不到其他的知識。
如果孩子每天都能和家長在一起,那麼知識面就會很廣,畢竟大人們的談話是很豐富的,有時候孩子還可以參與討論,從而可以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內容。
2. 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孩子在家裡和在寄宿學校完全就是兩個生活狀態,就好像北極熊你讓它去熱帶雨林是一樣的道理,肯定會非常不適用。並且在家裡不用去操心一些生活日常,雖然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非常的重要但讓孩子進入到寄宿學校會增加很多無畏的負擔,不僅會操心自己的一日三餐,
生活起居,還會想辦法去經營自己的舍友關係,試想這麼小的孩子需要操心這麼多的事情,哪裡還有精力去專心去學習呢?
3. 會影響到親子關係
即使家裡工作再忙,晚上回家孩子也能夠看到自己的父母,如果讓孩子去上寄宿學校,孩子至少一周才能放一次假,也就意味著一周才能見到父母,甚至有時候會出現一個月才見面的情況。
尤其是孩子處於青春期時,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否則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以及親密程度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從而產生距離感。
因此當家長在決定送孩子去寄宿學校時,第一要考慮到孩子各方面環境的問題,其次就是徵求孩子的意見,以防出現親子關係出現矛盾的情況。不要因為一個人的決定而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
今日話題討論:您家孩子是走讀還是寄宿呢?您是怎麼看待寄宿這件事情的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