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罪數形態概述

2021-01-08 囍了了

一、罪數的概念

在我國通說上確定罪數的標準採取犯罪構成說,即凡是行為人以一個犯意,實施一個行為,符合一個犯罪構成的,就是一罪;凡是以數個犯意,實施數個犯罪行為,符合數個犯罪構成的,就是數罪。

確定罪數的意義在於:

1、正確確定犯罪的個數,是正確頂嘴的基本要求。

2、確定數罪是確定刑罰權個數的前提,因為貨架刑罰權個數與犯罪個數應當對應。數罪又分為同種數罪與不同種數罪,如果行為具備數個同一犯罪構成,是同種數罪,具備數個不同的犯罪構成,是不同數罪或者異種數罪。

區分同種數罪與異種數罪的意義在於:我國司法習慣僅對異種數罪實行數罪併罰,而對一併審理的同種數罪不實行贖罪並發。

二、罪數的判斷標準

1、行為說,認為行為是犯罪的核心要素,主張按照自然觀察的行為個數判斷犯罪的個數,即行為人實施一想問問的,只能構成一罪;實施數行為的,才能構成數罪。當一行為造成數結果、觸犯數罪名的,也認為是一罪。

2、法益說(或結果說),認為犯罪的本質是對翻譯的侵害,主張以犯罪行為侵害的法益個數作為判斷數罪的標準。法益說霸法益分為專屬法益(生命、自由等:根據法益的主體來確定法益的個數)。與菲專屬法益(財產:根據法益的歸屬確定法益的個數)。

3、意思說,認為犯罪時行為人主觀犯罪意思的外部表現,行為只是行為人犯罪意思或主觀惡性的表徵,應當以行為人犯罪意思的個數作為判斷犯罪個數的標準。

4、構成要件說。以構成要件為標準,主張符合一次(一個)構成要件的事實就是一罪,符合數次(數個)構成要件的事實就是數罪。

我國刑法學說確定罪數的標準是犯罪構成說。

三、法條競合與法條競合犯

1、法條競合,指刑法中有一些條文之間在內容上存在重複或交叉的情況。

2、法條競合犯,指行為同時茶飯存在法條競合關係的數個法條的犯罪形態。

3、對法條競合犯的處理原則。由於法條競合是由於法律規定的內容有重複、交叉而產生的,換言之,有一個犯罪行為之所以觸犯數個發條是由立法技術上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法條競合犯與犯罪形態無關,純屬法律適用問題。

對法條競合犯適用法律的基本規則是:

1、特別法優於一般法,適用特別法條排斥一般法條。

2、在法有特別規定的情形下,依照法律規定。

相關焦點

  • 罪數形態的分類有哪些
    從我國法律意義上來講,罪數形態一般就是罪犯是構成一罪或者數罪的罪數形態。罪數形態可以由法律規定,也可以從理論上進行分析。人民法院需要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定罪。那麼罪數形態的分類有哪些呢?接下來周春豔律師就來為大家詳細說明。  一、罪數形態的分類有哪些  想像競合犯,是指一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想像競合犯是形式數罪,實質一罪。
  • 刑法中法定的一罪
    二、結合犯指兩個以上各自獨立成罪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的明文規定,結合成另一個獨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態。數個獨立的犯罪,是指數個各自具有自己罪名的犯罪;新罪是指區別於被結合之罪、具有自己的獨立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一個新罪的方式是,甲罪+乙罪=丙罪(或甲乙罪)3、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為一個新罪,是根據刑法的明文規定。
  • 刑法中的「罪數判斷」問題
    罪數判斷就是判斷同一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是認定一罪還是數罪。一、罪數判斷的基本步驟關於罪數判斷可以遵循下列步驟:[步驟一]犯罪構成學說。看行為人的行為符合幾個犯罪構成要件,符合幾個構成要件就是幾個罪,符合一個就是一罪,符合兩個及以上就是數罪。[步驟二]罪數理論。一個行為侵犯了一個法益,只能以一罪論處;當一個行為侵犯了數個法益,原則上也應該評價為一罪;當數個行為侵犯一個法益也是一罪;只有當數個行為侵犯數個法益,才可以數罪併罰。例如,張三開槍故意殺害李四時,子彈打穿李四身體,又將李四身後的珍貴的文物打碎。
  • 刑法筆記—罪數
    特徵:一個行為,觸犯了數個罪名。處理原則:擇一重罪論。原則的例外:第204條第2款。(騙取出口退稅罪+逃稅罪)2、科刑評價) A 結合犯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根據法律規定結合成一個犯罪。典型如: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姦、毆打、禁錮婦女,只定拐賣婦女罪。
  • 罪數形態乾貨背誦40條
    罪數形態乾貨背誦版40條1、判斷是一罪還是數罪的最直接切入點是犯罪行為的個數。畢竟,行為的個數直接決定了罪名的個數和受侵害法益的個數,具體言之:(1)只實施一行為的,原則上只能定一罪;(2)實施數個不同的行為的,原則上應認定為數罪;(3)實施數個相同的行為的,只能認定為一罪。
  • 非法持有、私藏槍枝、彈藥罪的行為方式及罪數形態
    在刑法上持有與佔有同義。在英美刑法中,「持有」(possession)是作為犯罪行為形式同「作為」與「不作為」相併列,如美國《模範刑法典》的行為條款中規定:「如果持有人有意識地獲得或接受了該持有物,或者在能夠終止其持有的充分時間內知道自己控制著該物,則此種持有即為一種行為。」對物品的控制狀態,通常起始於作為,如取得、收受等,以不作為(無動作之意)維護其存在狀態,具有作為與不作為相交融的特點。
  • 淺析罪數形態中三種類型化犯罪處罰原則
    摘 要:罪數以犯罪構成理論為劃分標準,分為一罪和數罪。想像競合犯、牽連犯和吸收犯作為一罪中類型化的犯罪形態,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其從概念、界限到處罰原則爭議尤多。究其原因,是傳統刑法理論處置犯罪形態所採取的「從一重處罰」、「從一重從重處罰」、「數罪併罰」等原則存在著標準不夠清晰、界限不夠明確的問題。
  • 罪數理論中的一個新問題
    罪數形態,就是各種類型化的罪數個體形態。從刑法理論的劃分來看,僅一罪就有單純的一罪、實質的一罪、法定的一罪、處斷上的一罪四種類型若干形態。單純的一罪,是指基於一個罪過形式,實施一個犯罪行為,發生一個犯罪結果,符合一個犯罪構成的一罪,又稱典型的一罪。實質的一罪,是指雖然具有一定的數罪特徵,實質上是一罪的各種犯罪形態。
  • 學習刑法,沒有刑法體系思維怎麼行?
    我國的刑法典由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構成,總則中對於犯罪和刑罰做了一般規定;分則則是對於具體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及刑事責任。刑法總論刑法的體系很是嚴格,想要學好的話必須樹立刑法的體系思維,刑法總論可以簡單概述為罪—責—刑。
  • 刑法-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概述♘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指在故意犯罪過程中因為某種原因而停止所呈現的狀態。
  • 《刑法》中的罪數論
    刑法中大量的手段涉「暴力」的犯罪,均有可能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可能,如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虐待被監管人員罪、聚眾鬥毆罪、妨害公務罪等,但這些犯罪的法定刑普遍較低,在實施這類犯罪行為導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而不是結果加重犯。
  • 刑法中的罪數和數罪併罰問題
    (一) 判決宣告前的數罪併罰:第69條:死刑、無期,吸收原則; 附加刑,相加原則;行期徒刑、拘役、管制, 限制加重原則:在數刑的總和刑期以下,最高刑期以上,決定執行的刑罰。(二) 刑罰執行中發現「漏罪」的並罰:第70條:死刑、無期,吸收原則;附加刑,相加原則;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先並後減。先按限制加重原則並,後減原判決已經執行的刑期。
  • 立足構成要件區分侵犯個人信息犯罪之罪數
    因此,探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和其他相關罪名之間的關係,釐清一罪與數罪以及相關法律適用爭議,具有重要意義。  罪數,是指行為人所犯之罪的數量,即行為人實行的犯罪究竟是構成一罪還是數罪。它不僅關乎對行為人準確定罪、科學量刑,體現嚴禁重複評價的刑法準則,而且有益於刑事立法和司法完善,有助於刑法理論的發展和進步。
  • 2020法律碩士刑法重點考點梳理
    犯罪論的考點最多也最重要,是總論中的考點密集區,要認真學習、把握。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犯罪概念、犯罪特徵、犯罪構成的一般理論、犯罪構成具體要件、正當化事由、未完成形態、共同犯罪、罪數理論等內容,這些內容幾乎任何一點拿出來都可以考簡答或者案例分析,需要我們拿出最大的精力來,而且這些內容需要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提醒學員注意。
  • 2019年第086期——罪數(上):罪數原理
    一、罪數概述(一)區分罪數的意義在於準確定罪、適當量刑。通常採用犯罪構成符合說:符合一個犯罪構成的是一罪,符合數個犯罪構成的是數罪。但有些情況需要根據刑法的特殊規定來判斷。稱為法律擬制。1.《刑法》第399條規定,司法工作人員貪贓枉法,同時觸犯受賄罪與徇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等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而不能實行數罪併罰。(二)罪數區分的基本原則1.既要以犯罪構成為標準,同時也要考慮法益侵害、行為數量等其他因素。
  • 2014政法幹警考試專業綜合I:刑法 ——關於法定一罪的分析
    2014政法幹警考試專業綜合I:刑法 ——關於法定一罪的分析 2014-04-01 14:32:31|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新書推薦|張明楷著《外國刑法綱要》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內容簡介《外國刑法綱要(第三版)》按照德國、日本通行的刑法學體系,全面、系統地闡述外國刑事立法、刑法理論與典型判例,重點闡釋了對中國具有借鑑意義的法條、學說與判旨。在此過程中,作者注重說明外國刑事立法的法律理由與社會背景,注重分析外國刑法學說的思想基礎與爭論焦點,注重介紹外國典型判例的判決理由與學理評說。
  • 淺談刑法中的認識錯誤
    、罪數形態及刑事責任等相關問題,因此,正確把握法律認識錯誤有助於全面把握刑法的適用。本文將從法律認識錯誤的基本含義入手,通過對其特徵的探討,分析國外目前對法律認識錯誤的處理態度,進一步認識法律認識錯誤這一刑法原理,以期更好地指導實務。  一、刑法上的認識錯誤之概述  我國刑法理論的通說認為,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的刑法性質、後果和有關事實情況的不正確認識,也就是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行為的法律意義或者事實情況發生的認識錯誤。
  • 陳永生(北大教授、法考名師)歸納刑法重點必考點綱要,精華中的精華,25小時搞定刑法!
    一、刑法的解釋:二、刑法的基本原則:第二章 刑法的適用範圍一、時間效力二、空間效力 第三章 構成要件該當性一、四要件理論與三層次理論的關係二、犯罪構成要件要素的分類三、犯罪主體:單位犯罪四、犯罪行為五、因果關係:第四章 違法性一、概述:二、正當防衛:三、緊急避險:四、被害人承諾:損害被害人利益的行為如果得到了被害人的承諾
  • 為什麼要在刑法中單獨增設襲警罪
    刑事立案數連年下降,2019年較2016年下降24.3%;殺人、傷害、強姦、綁架等八類主要刑事犯罪案件數持續明顯下降,2019年比2016年下降34.9%;命案發案數逐年下降、破案率逐年上升,2019年命案的現案破案率達99.8%;盜搶等多發性侵財案件數2019年比2016年下降48.5%,社會大局保持了持續安全和穩定。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