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果加重犯?《刑法》中的罪數論

2020-12-17 玉亦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玉亦山

每天學點法律知識

01什麼是結果加重犯

法律規定的一個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超出犯罪既遂所要求的)嚴重結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即基本犯罪+加重結果=結果加重犯。

那麼結果加重犯有什麼特徵呢?

行為人實施了基本犯罪行為,但是造成了加重結果,基本犯罪行為與加重結果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係。例如,甲欲強姦某婦女而遭到激烈反抗,甲一怒之下卡住婦女喉嚨,致其死亡後實施姦淫行為。甲的行為並不構成結果加重犯,因為甲「一努之下卡主婦女的喉嚨」並不是為了更好的實施姦淫,而是為了洩憤,所以這個行為應該獨立地評價為故意殺人罪,不是強姦罪的結果加重犯。

所以,以下的情形不能認定為結果加重犯,一,行為人在實施基本行為之時或之後,被害人自殺自殘、或者因為自身過失等造成嚴重結果的,因缺乏直接性要件,不能認定為結果加重犯。

二,基本行為結束後,行為人的其他行為導致嚴重結果發生的。三,在故意傷害等暴力案件中,傷害行為只是造成輕傷,但由於醫生的重大過失行為導致死亡。

02刑法就加重結果,規定了加重的刑罰

《刑法》第263條第1款規定,普通搶劫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如果刑法沒有對某一加重結果明確予以加重評價、即使該結果實際發生,該犯罪也不能是結果加重犯,例如,詐騙行為致人死亡的,不成立結果加重犯。

刑法中還有很多犯罪,容易造成重傷、死亡的結果,但是刑法規定,造成加重結果,應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這類行為就不屬於結果加重犯了。例如,如果妨害公務過程中致人死亡,不屬於妨害公務罪的結果加重犯,因為罪名已經發生了變化,轉化為故意殺人罪。

刑法中大量的手段涉「暴力」的犯罪,均有可能造成被害人重傷、死亡的可能,如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虐待被監管人員罪、聚眾鬥毆罪、妨害公務罪等,但這些犯罪的法定刑普遍較低,在實施這類犯罪行為導致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而不是結果加重犯。

03罪數論

對於《刑法》中的罪數論,原則上,一行為為一罪,數行為數罪。但是立法有一些例外規定,兩個行為規定為一罪,如綁架並殺人的,僅定綁架罪一罪,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姦婦女的,僅定拐賣婦女罪一罪。這種特別規定並沒有放縱犯罪行為,刑法提高了其法定刑,同樣可以實現罪刑均衡。

還有部分特殊情形,一行為被認定數罪:

《刑法》第204條 騙取出口退稅,同時觸犯逃稅罪的,數罪併罰;

數行為被認定為一罪:

《刑法》第239條 綁架過程中殺害被綁架人或者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死亡的,僅定綁架罪一罪。《刑法》第240條 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姦婦女的,僅定拐賣婦女罪一罪。《刑法》第241條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後,又出賣的,僅定拐賣婦女、兒童罪一罪。《刑法》第318、321、347條 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走私毒品過程中,妨害公務的,不需要數罪併罰。其他犯罪過程中妨害公務的,則應並罰。

今天的內容你學會了嗎?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END——

相關焦點

  • 結果加重犯基本理論研究
    但是我國刑法中,只有刑法第123條第2款規定的結果加重犯包括基本罪為危險犯的情況。  2、加重結果  結果加重犯中的加重結果是指超出基本犯罪結果的被刑法規定了加重法定刑的結果,它是結果加重犯必須具備的另一特徵,如果沒有加重結果的出現,則結果加重犯不能成立。加重結果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加重結果必須是刑法中的危害結果,具有危害結果的特徵。
  • 刑法2020必考點:結合犯與結果加重犯
    刑法第240條:拐賣婦女、兒童罪中恰好涉及到結合犯與結果加重犯兩個概念,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學習感悟,與大家交流!1、結合犯:法條規定在拐賣婦女兒童的過程中,強姦被拐賣婦女、兒童的加重處罰,也就是:拐賣+強姦=拐賣,強姦並不單獨定強姦罪而是成為了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法定加重處罰條件,是一種法律規定的產物。
  • 刑法中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犯,指行為人實施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罪名的情況。由於想像競合犯只有一行為,從重視行為在確認罪數方面的地位的觀點看,以「一行為」而犯數罪,不是實際的數罪,而是觀念上的數罪或者想像的數罪,所以想像競合犯又稱為觀念競合犯或想像數罪。含有貌似數罪實為一罪的意味。
  • 重磅||罪數論的中國方案
    ,也不能歸入想像競合, 「因此必須借鑑日本的罪數論,將包括的一罪作為與單純的一罪、科刑的一罪相併列的一類現象」。由於包括的一罪並非法定的罪數概念,使得「罪數論中含義最模糊的莫過於包括的一罪」,即便在其「原產地」日本,對其界定也很不一致。
  • 什麼是想像競合?刑法罪數論
    刑法中罪數的區分,即行為是成立一罪還是數罪,標準的一罪是:一個犯意,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結果,侵害一個法益,具備一個犯罪構成。但是如果判決宣告後,無論再犯新罪,還是發現漏罪,即使與已經判決的罪同種類的,也應該數罪併罰。財產犯罪中如果針對普通財務,事後處理贓物的行為不成立新罪。
  • 陳洪兵:罪數論的中國方案——包括的一罪概念之提倡
    ,也不能歸入想像競合, 「因此必須借鑑日本的罪數論,將包括的一罪作為與單純的一罪、科刑的一罪相併列的一類現象」。由於包括的一罪並非法定的罪數概念,使得「罪數論中含義最模糊的莫過於包括的一罪」,即便在其「原產地」日本,對其界定也很不一致。
  • 劉佩:論結果加重犯的出罪因素
    我國刑法中的設置不區分結果加重犯和情節加重犯、不區分對加重結果的主觀罪過、不區分身體健康權和生命權之間的法益侵害,將結果加重犯和情節加重犯,對加重結果故意和對加重結果過失、將致人重傷和致人死亡設置了同一法定刑。參見表一。
  • 刑法中常見的7個結果加重犯,注意被害人自殺身亡的情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刑法易考的7個結果加重犯: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強姦罪致人重傷、死亡非法拘禁罪致人傷殘、死亡拐賣婦女、兒童罪致人重傷、死亡搶劫罪致人重傷、死亡暴力幹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虐待罪致人死亡搶劫罪致人重傷、死亡注意:原則上,被害人的自殺身亡不屬於結果加重犯中的「致人死亡」。
  • 刑法:抽象犯,危險犯,實行犯,以及結果加重犯,想像競和,數罪併罰的區分
    只有搶劫,五年一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重傷死亡,十年無期到死刑一個行為造成兩個結果不一定是結果加重犯,還必須刑法規定必須對加重處罰,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比如:強姦罪致人,重傷死亡是結果加重犯。強制猥褻罪致人重傷,死亡,就不是結果加重犯。
  • 結果加重犯、想像競合犯、慣犯和結合犯...這些都是什麼鬼
    小編有話:前兩天有個學員讓小編我舉個例子,說說什麼是結果加重犯、想像競合犯、慣犯和結合犯、連續犯、繼續犯、牽連犯、吸收犯,這些你知道在稅收相關法律中都是些什麼鬼嗎?結果加重犯:指法律規定的一個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嚴重結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況。由於刑罰對結果加重犯規定了加重的法定刑,故對結果加重犯只能認定為一罪,並且根據加重的法定刑量刑。如故意傷害致死,搶劫致人死亡。
  • 刑法中的罪數和數罪併罰問題
    (三) 刑罰執行中犯「新罪」的並罰;第71條:死刑、無期,吸收原則;附加刑,相加原則;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先減後並, 先減原判決已經執行的刑期。將原判決剩餘的刑期與新罪判決的刑期按限制加重原則並。二、貌似數罪但不實行數罪井罰的情況:(一) 實質一罪(一行為,一罪):1、繼續犯2、想像競合犯,3、結果加重犯。
  • 論我國刑法中的身份犯
    國外刑法理論界,特別是大陸法系國家刑法學者對刑法中有關身份的問題研究頗為深入,不過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997年我國刑法修訂後,身份在刑法中的重要性愈顯突出,與身份相關在定罪、量刑方面出現的難題也越來越多,司法機關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感到束手無策;學術界雖然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有價值的見解,但總體而言,我國刑法學界對刑法中身份犯的研究還缺乏系統性和應有的理論深度,遠遠不能滿足司法機關正確適用刑法的需要
  • 刑法筆記—罪數
    2、科刑評價) A 結合犯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根據法律規定結合成一個犯罪。典型如:拐賣婦女過程中強姦、毆打、禁錮婦女,只定拐賣婦女罪。3、搶劫致人死亡、強姦致人死亡等中的「致人死亡」(結果加重犯),是過失所致,並非故意,若是故意便是獨立犯意,同時行為與結果要有因果關係,否則不成立「致人死亡」,例如被強姦的婦女不堪受辱後跳樓自殺,不能成立「致人死亡」。
  • 刑法常考的7個結果加重犯
    >  暴力幹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  虐待罪致人死亡  搶劫罪致人重傷、死亡  注意:原則上,被害人的自殺身亡不屬於結果加重犯中的「致人死亡」。例外是暴力幹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和虐待罪致人死亡,這兩個罪的致人死亡包括被害人自殺身亡。  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綁架罪(過失)致人死亡的,不再是結果加重犯。行為人在實施綁架時過失致人死亡,同時觸犯綁架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想像競合應擇一重罪論處,定綁架罪。
  • 淺議我國刑法中的「致人死亡」
    在犯罪構成要件上,有的是將之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或選擇性要件,有的是將之作為基本犯罪的加重構成;在量刑處罰上,有的採用的是一罪包容它罪名進行處斷,而有的則是刑法嚴格責任適用的結果。例如,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的非法拘禁罪,其第二款對於致人重傷、致人死亡的,規定了加重處罰。這就說明,我國刑法中的非法拘禁罪規定了結果加重犯,但是在非法拘禁過程中致人重傷、致人死亡的並不完全都是結果加重犯。
  • 刑法中的實質的一罪—繼續犯
    一、實質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種類刑法中有一些貌似數罪、實際是一罪的情況,這類情況也成為一行為法定為一罪或者處斷為一罪的情況。其主要有繼續翻、想像競合犯、結果加重犯。即成犯指犯罪發生侵害結果的同時,犯罪行為即告終了,犯罪行為終了,隨之法益被消滅。其特點是行為、結果、法益、不發狀態均隨著犯罪完成而終結。狀態犯指發生侵害一定法益的事實同時,犯罪行為雖然結束,但在其後侵害法益的狀態可能依然存在。
  • 刑法中罪數形態概述
    一、罪數的概念在我國通說上確定罪數的標準採取犯罪構成說,即凡是行為人以一個犯意,實施一個行為,符合一個犯罪構成的,就是一罪;凡是以數個犯意,實施數個犯罪行為,符合數個犯罪構成的,就是數罪。二、罪數的判斷標準1、行為說,認為行為是犯罪的核心要素,主張按照自然觀察的行為個數判斷犯罪的個數,即行為人實施一想問問的,只能構成一罪;實施數行為的,才能構成數罪。當一行為造成數結果、觸犯數罪名的,也認為是一罪。2、法益說(或結果說),認為犯罪的本質是對翻譯的侵害,主張以犯罪行為侵害的法益個數作為判斷數罪的標準。
  • 刑法中法定的一罪
    一、法定的一罪,指數個獨立的犯罪行為依據刑法的規定作為一罪定罪處罰的情況。主要有結合犯、集合犯。二、結合犯指兩個以上各自獨立成罪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的明文規定,結合成另一個獨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態。數個獨立的犯罪,是指數個各自具有自己罪名的犯罪;新罪是指區別於被結合之罪、具有自己的獨立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一個新罪的方式是,甲罪+乙罪=丙罪(或甲乙罪)3、數個獨立的犯罪結合成為一個新罪,是根據刑法的明文規定。
  • 什麼是自然犯?身份犯?犯罪的幾種分類
    這些行為因為違反了社會中的一般倫理道德,古往今來,不分東西,均規定為犯罪。即使不懂法,單憑一般生活經驗也能了解其社會危害性。法定犯:沒有明顯違反倫理道德的現代型犯罪,主要是明顯違背了統治秩序。例如:非法出租槍枝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非法經營罪。
  • 【新規速遞】最新刑法修正案中單獨規定襲警罪!12周歲犯以下罪,要...
    今年8月10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代表國務院報告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工作情況時說,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單獨規定襲警罪。12周歲犯以下罪,要判刑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