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同的研究中心之間轉移受試者?

2021-03-05 GCP頻道

臨床試驗相關各種法規,指南等文件均明確要求受試者權益,安全和權力的保護是臨床試驗的核心,是首位的。申辦者,研究者以及監管機構無論是在試驗設計,還是在分析和處理任何問題和突發狀況時,均應將受試者的保護放放在第一位。

2020年1月以來,新冠疫情肆虐,交通受阻等因素導致受試者無法如期到site進行隨訪,臨床試驗也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申辦方,研究者迅速制定應急預案,啟動BCP流程,採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護受試者的安全,權益和權力。其中,安排受試者其他研究中心進行訪視也是一項重要的行動計劃。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在不同的研究中心之間轉移受試者,需要哪些具體的流程和操作。為了有效展開討論,以下討論內容是基於受試者長期轉入同一臨床試驗的其他研究中心進行訪視為背景。

該話題的討論路線圖如下,包括5個方面:

觸發因素

發起人

轉出site

轉入site

監查和數據管理

臨床試驗中,受試者需要轉入其他研究中心進行訪視的情況雖然存在,但並不常見。因為觸發該事件的發生是需要一定的因素。常見的原因如下:臨床試驗的幾個主要干係人都可以是事件的發起人,也就是受試者,研究者,或申辦者和CRO都可以提出申請。但無論誰是發起人,研究者和申辦方/CRO都要在及時獲悉並討論行動方案。

原創精品課程已經上線,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直播間。推薦課程如下:

      -經過核實確認的受試者日記的複印件(或ePD的交接)通知受試者轉入site首次訪視安排(日期,地點,聯繫人,注意事項)由於轉出site全權負責受試者已經完成的訪視的各種活動和操作,也是相關數據的所有人,也需要對產生的數據負責。因此,筆者建議在文件資料移交時,僅僅移交經過核實確認的原始文件的副本(certified copy)。受試者在原site相關訪視的數據錄入,清理和答疑仍舊由原site的研究者和CRA負責。受試者在轉入site的新的訪視產生的數據管理由轉入site的的研究者和CRA負責。

上面我們討論的內容是受試者長期轉入其他的研究中心進行隨訪的狀況。如果疫情期間或由於一些其他臨時的原因,受試者僅僅是短期在其他研究中心隨訪時,上述的流程可根據臨床試驗的具體情況,訪視的內容等酌情來執行其中的部分內容即可。無論如何,相關操作的核心是要充分保住受試者的權益,安全和權力,充分體現倫理的原則。

各位小夥伴們,您對受試者在不同研究中心之間轉移的話題有什麼建議或疑問?歡迎留言討論。

鼓勵原創!歡迎打賞!

相關焦點

  • 受試者的招募
    (一) 臨床試驗設計對受試者招募的影響新藥在臨床試驗中都有針對的目標適應證,應嚴格按照入選和排除標準選擇合適的受試者。但是臨床試驗的設計要根據病種的實際情況和研究目的合理考慮畢竟不是實驗室研究,要符合現實情況,有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不同類型試驗篩選期所做檢査、檢驗項目不同,入選和排除標準也不盡相同。
  • 多媒體輔助、增加受試者與研究者的互動與溝通,提高受試者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安慰劑雙盲對照試驗中,受試者認為他們接受的是一種新型或改良型的成熟臨床治療,對自己有可能進入安慰組或無治療組的概念一無所知,這就是典型的治療性誤解,其違背了研究倫理準則從而損害了科研倫理的基礎。從本質上講,科學研究意味著受試者同意放棄直接的治療性受益,這必須要以受試者的充分知情同意為基礎。所以,傳統的知情同意書往往無法簡短清晰地闡述臨床研究和臨床治療之間的區別。
  • 貝達藥業BPI-16350項目I期臨床研究第一例受試者入組
    貝達藥業BPI-16350項目I期臨床研究第一例受試者入組 貝達藥業 今天 7月18日,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CDK4/6)抑制劑BPI-16350 I期臨床研究正式入組第一例受試者。
  • 中國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受試者最多打3針,臨床前研究用時98天
    疫苗試驗受試者的年齡範圍如何確定?受試志願者招募情況怎麼樣?Ⅰ期臨床試驗與Ⅱ期臨床試同時開展嗎,將在什麼時候結束?Ⅰ期臨床試驗受試者需要注射幾次?疫苗研發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4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生物副總裁、科研負責人張雲濤。
  • 2020年LANCET重磅研究TOP10深度盤點|糖尿病|柳葉刀|受試者|疫苗|...
    中期分析匯總了這些數據並進行了分析,與分析單個試驗相比,為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提供了更高的精度,人們也因此更廣泛地了解了該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在試驗中,一半的受試者接種了牛津疫苗,另一半的受試者為對照組,接受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或生理鹽水。
  • 分享 ▎新版GCP之後的受試者知情同意書籤署
    根據每個中心的要求核對知情同意書,如有的中心要求使用醫院專版、加入本中心的批件號或專屬要求等、要求特殊的印刷版本等。確保知情同意書是符合該中心要求的。確保知情同意書版本正確,是倫理批准的最新版本,無缺頁漏頁多頁,需要填寫的空缺頁可以用貼條提前貼好,方便審閱籤署。
  • 恆瑞PD-1 臨床試驗部分受試者皮膚出現血管瘤!
    近八成臨床受試者現血管瘤症狀江蘇恆瑞醫藥,是國內創新藥企代表,2015年該公司PD-1項目SHR-1210在尚未上市前就有償許可給美國Incyte公司,收益2500萬美元首付外加7.7億美元總額裡程金,即當SHR-1210項目每完成一個重要研究進展,Incyte就會從7.7億美元中拿出一定比例作為項目進度款支付。
  • B肝新藥:首都醫科大學「首例」受試者T101給藥成功
    天士力生物子公司(天津)創世傑公司,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順利完成了其研發的T101(針對慢性B型肝炎的新型免疫治療性疫苗)的II期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給藥,給藥過程順利,受試者目前未發生不良反應。
  • 美國性病實驗史:受試者與已患病異性性交
    這種種藉口,都對今天的醫學研究中可能發生的腐敗提出了警示,因為西方的臨床研究正日益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以利用那裡的低廉成本和大量等待治療的病人。生命倫理學家擔心,某些國家的鬆散法規和低下的倫理標準會讓部分研究人員乘虛而入,在那裡開展本國不允許的實驗。「這件事的最大教訓就是,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應該遵守同樣的規範、準則和倫理。」
  • 辦好技術轉移中心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但園區內的中小企業很難獨立構建高水平的研發中心,它們需要國家研究機構和研究型大學,在技術源頭和人才源頭上給予支持。我院技術轉移中心適應了企業創新發展的需要。 技術轉移中心是個新事物,我們的經驗不多,世界上成功的經驗也不太多。德國的弗朗霍夫協會比較成功,它是定位於為中小企業服務、非盈利、以企業方式經營運作的機構。
  • 西達本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III期臨床試驗 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
    深圳2020年5月22日 /美通社/ --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西達本胺針對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DEB研究)於2020年5月21日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分別在北京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各完成1例受試者隨機入組。
  • ...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布組蛋白甲基轉移酶最新研究...
    今天(2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研究團隊在學校冷凍電鏡中心支持下,與國內外多家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NSD蛋白與核小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 調查| 瘋狂的賀建奎與退卻的受試者
    白樺告訴本刊記者,2017年4月,賀建奎聯繫他,說希望能夠通過白樺招募受試者,參與他們的一項研究。賀建奎說自己想找到一些男性一方感染愛滋病的單陽家庭,將通過對男性洗精,女性試管嬰兒的手段幫助他們懷孕。但在此之前,他們會對受精卵進行CCR5基因的編輯,以使得嬰兒出生之後能夠天然具有抗擊愛滋病毒的能力。白樺有點猶豫。
  • 首張「癌症轉移圖譜」問世!集合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規律,研究登...
    這項研究不僅意味著更多的研究者能夠在這個轉移圖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導致某些腫瘤擴散到不同器官的原因,還能夠為醫生在癌症藥物的篩選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巧妙運用DNA條形碼技術,證明能夠在動物模型體內研究人類癌細胞轉移  為驗證在動物模型體內監測大規模人類癌細胞的轉移是否可行,金鑫團隊首先以四個乳腺癌細胞係為例,注射至小鼠體內,五周後收集小鼠腦、肺、肝、腎、骨骼處的細胞進行分離,發現不同的細胞系能夠顯示出不同的轉移傳播模式。
  • 國藥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
    17日從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獲悉,6月16日,國藥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在北京、河南兩地同步舉行,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後,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0,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 國際試驗設計新思路重大改變推薦||受試者部分隨機PRPT設計:受試者可自由選擇治療分配!
    但實際上,很多受試者加入研究都有「私心」:認為新藥療效很好;內心期望得到現有治療方案,會期望分配入對照組,這在很多研究中很常見的。或者,有些人只是幫助PI,他們期望加入安慰劑組。如何避免這種安慰劑效應(儘管RCT研究,不理解RCT研究有安慰劑效應的請自行補課),例如,受試者期望得到最新治療,但懷疑自己分配進入安慰劑或對照組後,比如,通過和其它受試者交流注射疼不疼來評估自己是不是安慰劑藥物,所以在報告症狀改善或心理暗示的時候,會收到很大的影響。這會直接導致他們脫落,或者不接受藥物,不依從方案規定的操作程序。
  • 全球首款新冠滅活疫苗受試者全部產生抗體
    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後,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其中0/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國藥中國生物介紹,此次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為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Ⅰ/Ⅱ期臨床研究。4月12日,該疫苗全球首家獲得臨床試驗批件,Ⅰ/Ⅱ期臨床試驗在河南省武陟縣同步啟動。
  • Science:炎症促進噬菌體在沙門氏菌之間轉移
    James寫道,通過以這種方式將這些噬菌體的有益基因轉移到新的宿主,它們 「在細菌進化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論文共同通信作者、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Wolf-Dietrich Hardt說,可能促進噬菌體放棄它們的細菌宿主的細胞應激已在體外得到詳細的研究,但是在體內很少得到研究。
  • 人體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權益保護
    2月5日,中日友好醫院王辰、曹彬團隊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宣布啟動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研究。這款被寄予厚望的抗病毒藥物正式進入臨床試驗,首位受藥的是一位68歲的男性重症患者。3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研究目的為「評價18至60周歲健康成人接種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共招募108名志願者。
  • 研究發現不同類型成纖維細胞與關節炎之間的聯繫
    研究發現不同類型成纖維細胞與關節炎之間的聯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8 16:29:21 伊利沙伯醫院Christopher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