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貝達藥業BPI-16350項目I期臨床研究第一例受試者入組
貝達藥業
今天
7月18日,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CDK4/6)抑制劑BPI-16350 I期臨床研究正式入組第一例受試者。該研究名為「BPI-16350 膠囊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 I 期臨床研究」,主要研究者為復旦大學腫瘤醫院胡夕春教授,包括劑量遞增研究和擴大入組研究,主要目的是評估BPI-16350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確定最大耐受劑量(MTD)和劑量限制性毒性(DLTs)。
BPI-16350是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抗腫瘤新藥,針對的靶點為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CDK4/6)。CDK4/6是調節細胞周期的關鍵因子,能夠觸發細胞周期從生長期(G1期)向DNA複製期(S期)轉變。BPI-16350作為全新結構的高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與同靶點其他藥物比較,有著更加優秀的亞型選擇性,臨床前結果顯示其可以穿透血腦屏障,有治療腦轉移的潛力。BPI-16350特異性地和CDK4/6結合,將細胞周期阻滯於G1期,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擬單藥或與激素療法聯合使用,主要用於治療激素受體陽性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R陽性/HER2陰性)的絕經後晚期或轉移乳腺癌患者,還可用於Rb+的其他癌症的一、二線或聯合治療。
BPI-16350作用機理圖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發病約為30.4萬,其中HR陽性/HER2陰性是乳腺癌患者的常見類型,約佔所有乳腺癌的65%左右。CDK4/6抑制劑能夠顯著延長該類腫瘤患者的總生存期,並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目前國內僅有一款進口藥上市,還沒有自主研發的CDK4/6抑制劑上市,患者用藥選擇十分匱乏。
貝達一直堅持自主創新,擁有雄厚的研發實力,自主研發的創新成果已經陸續進入收穫期,臨床研究項目和產品管線日益豐富。BPI-16350作為貝達在乳腺癌精準治療上的新探索,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在腫瘤精準治療領域的布局。貝達藥業資深副總裁、首席科學家兼研發中心主任王家炳博士表示:「CDK4/6抑制劑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有巨大的臨床需求未被滿足,我們將加快推進BPI-16350項目,爭取早日惠及百姓,為我國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用藥選擇。」
關於貝達藥業
貝達藥業(300558.SZ)是一家由海歸高層次人才團隊創辦,以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藥物研究和開發為核心,集研發、生產、營銷於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自主研發了中國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凱美納),被譽為堪比民生領域「兩彈一星」的重大突破,兩獲中國專利金獎,斬獲我國化學製藥行業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截至目前,埃克替尼已惠及20餘萬名晚期肺癌患者,累計銷售超60億元。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新藥研發體系,在杭州、北京分別設有研發中心,在研創新藥30餘項,涵蓋了肺癌、腎癌、乳腺癌等多個腫瘤適應症,其中鹽酸恩沙替尼已經提交國內註冊申請,並被國家藥監局納入優先審評,全球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也在順利推進中,有望成為第一個由中國公司主導的在全球同步上市的創新藥。公司還與美國Amgen、Xcovery、Tyrogenex、荷蘭Merus、天廣實、益方生物等國內外領先的製藥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為促進全人類的健康福祉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