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期臨床試驗機構大PK,誰才是中國最大?

2021-02-08 醫研匯


昨天,老仙兒的文章《真or偽?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制?》,有讀者留言引起了老仙兒比較大的興趣;


讀者:我想這只是個徵求意見稿,那藥明康德和華海算什麼?是要走回廣州博濟的老路嘛?

老仙兒回覆: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如果說是「穿新衣,走老路」,這也不完全準確,畢竟以前沒有政策方面的規定,但目前來看,一是CFDA在重點向項目監管轉變,學FDA的模式,二是市場就歸市場吧,讓資本在條條框框中運動,這也算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框架,符合市場作為經濟的基礎性配置的原則。

讀者:關鍵CFDA現在沒有FDA的能力,這些資本化的公司是追求利益的,無論資金和人員的流動相比現在的醫院機構大很多,一旦監管不到位,臨床試驗的質量怕又要出問題。

老仙兒回覆:能力到不到還有待評價,但資本逐利這點是肯定的,至於質量的問題,老仙兒覺得是一個綜合性問題,當然人員肯定是最大的方面,但作為申辦者,是有權利選擇還是不選擇,所以老仙兒也在想,為什麼資本在做這件事上一定要帶著CRO或藥廠一起玩,因為有他們自己的項目可以導進去,這樣資本就增值了。


這就又引到關於藥明康德和華海藥業建I期臨床試驗病房的事了,大家可能都知道,BE試驗從去年火到今年,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估計現在一例都得3.5萬以上,更火的就是醫療機構都開始建I期臨床病房了,也許大家還記得今年的3月份,藥明康德宣布與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和九聯投資共同組建GCP臨床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預計擁有近百張研究床位(好像不是96張就是98張床位),建成後該中心將成為中國擁有病床數最多的臨床I期研究基地之一。


隨後5月份,台州恩澤醫療集團宣布,與浙江華海藥業、臺灣佳生科技顧問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台州恩澤醫院建立國內規模領先、符合中國及歐美日國際主流規範市場標準的I期臨床研究中心暨生物等效性(BE)試驗中心,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設計床位數100餘張,每年可執行2,000人次的I期臨床/BE試驗。


如果把這兩個消息放一起就比較勁爆了,一個說自己是「中國擁有病床數最多」,一個說是「國內規模領先」,那到底他們會不會成為中國最大,我們還是從多層次來分析下。


一:會有那麼多的項目開展嗎?


按照台州恩澤醫療集團的說法,每年可以執行2000人次的I期/BE試驗,我們就以BE試驗計算,平均每個BE試驗50人(有的多,有的少),大約一年是40個BE試驗,那一個月就得3-4個BE試驗,我們單純從項目的運行周期來看,還是有可能達到的,當然我們先不考慮實際會不會有這些項目,如果按照現在基本上3萬一例的價格,每年光臨床部分就得有6000萬以上的收入,這還不包括生物樣本檢測等其他的收入。


因為二者在床位數上基本相差不大,所以理論預估他們可開展的項目數量和收入基本差別不大。


有項目這是肯定的,但不會到滿負荷運轉,畢竟現在申辦者也在綜合評估I期臨床試驗機構,臨床上的操作是完全可以影響到檢測的結果,申辦者現在也很清楚這一點,對於新的I期試驗機構,申辦者還是比較謹慎的,所以這也會影響到項目訂單的數量,按照老仙兒的估計,產能到50%基本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二:健康受試者會成為影響因素嗎?


在這一點上,可能台州和成都會出現差別,畢竟在城市的規模和人口數量上差異比較大,台州市縣人口600.17萬(2016年末),成都市縣人口1572.8萬(2015年),如果我們在具體看下主力健康受試者來源,大學與工廠,台州全市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618人,在校生33566人,成人高校在校學生34768人。成都全市普通高等學校56所,在校學生75.6萬人。這個差距還蠻大的,另外工人就不用細說了,畢竟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二者差距都非常大。

如果我們再考慮受試者「聯網」的問題,影響就會更大,而健康受試者的招募也會直接導致承接項目的開展時間問題,所以,台州可能在這個方面影響會比較大。


三:技術性人才影響


在這一點上,二者又出現了差別,這個我們主要看華海和藥明康德的人才儲備,藥明康德的人才儲備毋庸置疑,確實很龐大,畢竟是做研發服務的,華海藥業可能要弱一些,就算臺灣佳生科技,估計兩者之和也很難達到藥明康德。

 


所以我們綜合來看,二者還很難在目前的條件下分出伯仲,但如此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中心,流水線式的項目運營,圖的是什麼?也許我們得用資本的方式來思考這件事,據說上海在建一個200張以上床位的I期臨床試驗中心。


相關焦點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期臨床試驗
    通過I期臨床試驗,觀察人體對新藥的耐受程度、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探索藥物最大耐受劑量(Maximal Tolerable Dose,MTD)、劑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為制定接下來II、III期臨床試驗設計和給藥方案提供依據。
  • I期/BE臨床試驗解決方案研討會暨第一屆國際BE大會
    Diane、全球最大資料庫平臺開發商甲骨文(Oracle)公司亞太區經理 Jeyaseelan、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鍾大放博士、吉林大學第一醫院I期臨床試驗研究室主任丁豔華博士與國內36家CFDA認證的機構負責人、40餘家跨國和本土製藥企業的200位研發精英共同探討I期/BE臨床試驗解決方案,包括生物等效性試驗常見分析錯誤、I期病房臨床操作規範、臨床I期/BE試驗數據平臺和統計分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 什麼是臨床試驗的I、II、III、IV期及其目的?
    I期臨床試驗I期臨床試驗即是指將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測人體對於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試驗目的:1.觀測健康志願者(或患者)的安全性或毒性2.藥代動力學3.評價耐受性,確定最大耐受劑量II期臨床試驗通過I期臨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為達到合理的血藥濃度所需要的藥品劑量的信息,即藥代動力學數據。當然,通常在健康人的身體上是不可能證實藥品的治療作用的。II期臨床試驗是對治療作用的初步評價階段。
  • B肝新藥臨床試驗登記和3期臨床試驗難度
    1期除安全性外,科研人員還會研究新藥的藥代動力學等,能夠在以上臨床試驗登記中看到公告之後,就是招募志願者來試藥,當中不乏許許多多的健康人。如果第1期是在比較少的人體當中做試驗,那麼,進入到第2期通常就有上百名受到感召參與到這種藥物的試驗當中。和第1期試驗不同的是,2期重點評估的是新藥的治療效果和合適安全的服用劑量。
  • 國際臨床(Ⅲ期)試驗正式啟動
    6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
  • 78張床位,成都新華醫院I期臨床試驗研究中心歡迎您! | GCP機構展示第163家
    現任成都新華醫院藥學部主任,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主任,I期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主任,成都醫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和藥物臨床試驗工作。常年參加全院各科室疑難危重患者的救治,臨床經驗豐富。作為PI主持完成I期藥物臨床試驗研究項目50餘項,包括:耐受性;PD/PK;BE;藥物相互作用;腎功能不全患者、腫瘤患者、糖尿病患者藥代動力學及等效性研究。其中大多數為一類新藥的臨床研究。
  • I期劑量探索試驗設計方法之「3+3」設計
    在I期劑量遞增臨床試驗中,「3+3」設計是常被提及和應用的劑量遞增方法,因為其簡單易懂,容易理解,便於操作,在大量I期劑量遞增研究中,研究者和申辦方常常選擇該方法去探索藥物的最大耐受劑量
  • 「九期一」Ⅲ期臨床試驗獲FDA批准!
    根據最新的臨床試驗方案,該項研究計劃將在北美、歐盟、東歐、亞太等12個國家及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的200個臨床中心,超過2000名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開展為期12個月的雙盲試驗和隨後6個月的開放試驗。整個臨床研究將跳過Ⅰ期、Ⅱ期,直接進入國際Ⅲ期臨床試驗,預計2024年完成,2025年提交新藥申請。
  • 國際臨床試驗日丨臨床試驗到底是不是當「小白鼠」?
    對中國老百姓來說,520的讀音跟「我愛你」十分相似,5月20日通常被視作表達愛意的好日子。其實,這一天還是「國際臨床試驗日」。1747年5月20日,蘇格蘭海軍軍醫James Lind進行了著名的壞血病臨床試驗,開創了臨床試驗的先河。為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歐洲臨床研究基礎網絡(ECRIN)聯合美國和加拿大,提議將每年的5月20日定為國際臨床試驗日。
  • 基石藥業RET抑制劑BLU-667(CS3009)在中國I期臨床試驗獲批
    中國蘇州2019年3月21日 /美通社/ -- 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基石藥業」,香港聯交所代碼:2616)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今日批准BLU-667(CS3009)在中國開展一項I期臨床試驗。
  • 臨床I 最新臨床試驗通用稽查標準
    2、適用範圍藥物/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稽查,包括 I~III 期藥物臨床試驗稽查、生物樣本測試分析稽查;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等臨床試驗稽查。3、稽查主要內容臨床試驗現場稽查內容包括臨床試驗條件與合規性稽查、臨床試驗項目稽查、質量與風險管理 稽查。見附件1。
  • 「5.20」——世界臨床試驗日,中國是小滿
    大家所關注的,是那些能夠證明藥物治療效果的臨床試驗,也就是臨床2期、3期的試驗。這樣的試驗有多少呢?在註冊中心正式登記的臨床試驗中,3期臨床試驗只有2個:逾期未完成的醫療機構,不得繼續開展臨床研究工作。」根據報導,在此之後,有43項臨床試驗已主動撤回。但是,中國的疫情在2月底基本已經進入收尾狀態,能做的臨床已經做了,不能做的也基本沒有機會做了。疫情就是一面鏡子。
  • 天境生物伊坦生長激素3期註冊臨床試驗獲國家藥監局批准
    公司今天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已批准其伊坦生長激素(eftansomatropin,又稱TJ101)差異化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的3期註冊臨床試驗申請。該試驗採用每周一次給藥針對患有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病兒開展臨床治療研究。
  • 貝葉斯公式在臨床試驗中的運用
    那麼說到這裡,這個概率論與藥物臨床試驗有什麼關係呢?這裡要說的是I期臨床試驗。我們通過I期臨床試驗,主要目的是觀察人體對新藥的耐受程度、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探索藥物最大耐受劑量(Maximal Tolerable Dose,MTD)、劑量限制性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為制定接下來II、III期臨床試驗設計和給藥方案提供依據。I期臨床試驗的傳統策略是3+3模式;那何為3+3模式呢?
  • 每天1萬多人被診斷癌症,新藥臨床試驗機構大批湧現
    然而,這170萬人中只有不到5%的癌症患者最終參加了試驗。美國臨床研究信息機構Centerwatch在統計了過去5年美國和歐洲的臨床試驗情況後,發現只有1/10的臨床試驗能夠按時完成入組,有1/3的臨床試驗機構能夠最終招滿受試對象,大約一半的機構被迫延長其招募周期。患者招募這個大難題在臨床試驗中佔用了大部分可用時間和資源。
  • 基石藥業(02616)HDAC6抑制劑CS3003在中國I期臨床試驗獲批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3月13日, 基石藥業(02616)宣布,公司在研產品選擇性靶向組蛋白去乙化酶6(HDAC6)抑制劑CS3003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中國開展首個人體I期臨床試驗。
  • 恆瑞醫藥SHR0410注射液獲批在澳大利亞開展I期臨床試驗
    5月16日,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其控股孫公司Atridia Pty Limited近日收到澳大利亞Linear臨床研究中心所屬的人類研究倫理委員會籤發的關於批准SHR0410注射液(英文名:SHR0410 Injection,規格:1mL:0.5mg、1mL:0.1mg)開展I期臨床試驗的臨床試驗倫理許可,並已向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進行臨床試驗備案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視點11月5日消息,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4日至7日在線召開。
  • 強生(JNJ.US)在中國啟動EGFR/MET雙抗3期臨床試驗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最新公示,強生(JNJ.US)已在中國啟動一項EGFR/MET雙抗amivantamab(研發代號:JNJ-61186372)的3期臨床試驗,以評估amivantamab和第三代
  • 中國原研新藥「九期一」正式啟動國際臨床試驗
    本報訊(記者陳晶)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上海高新技術創新成果「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這意味著,「九期一」已正式踏上國際化之路,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有望用上來自中國的原研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