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管理解決的三大效率

2020-12-16 前瞻網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作者:陳春花,著名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

導讀:管理就是為了提高效率。由泰勒對科學管理的闡釋,我們推導出分工與員工素質對於生產率最大化的重要作用,這是管理解決的第一個效率。管理解決的第二個效率,是讓權力從個人回歸組織,提高組織效率。而管理對於組織環境的塑造,以激勵與平衡需求來解決個人效率問題,就是管理解決的第三個效率。

無論從實踐的角度還是理論的角度,管理所要面對的就是效率,也可以說管理就是為了提高效率。

這個道理所有人都懂,但是實際操作中,人們往往忽略了管理的這個本來的目的,究其原因就是,大家沒有很好地理解管理和效率是什麼樣的關係。

管理解決的效率到底指的是什麼?了解管理和效率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可以從管理理論演變的過程來理解這個問題。

01

使勞動生產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

認識管理的人,一定認識泰勒,因為他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科學管理,知道了工業化的依據,也獲得了流水線的概念和實踐,也是因為他,我們發現管理其實是一種分工。

在更複雜的製造企業中,事實也非常清楚,只有以最低的全部支出(包括人力、自然資源和以機器、建築物形式存在的資本費用)完成企業的工作,才能為工人和僱主帶來永久的最大化財富。或者,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明這個道理:只有在企業的工人和機器的生產率達到了最大,也即,只有當工人和機器的產出達到了最大,才可實現財富的最大化。

道理很簡單,除非你的工人和機器比其他企業的工人和機器製造出更多的產品,否則,你便不能向你的工人支付更多的工資。用同樣的方法,你可以比較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甚至相互競爭的兩個國家哪個可支付更多的薪酬。總之,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

泰勒用一生的時間所要探討的問題,恰恰是管理的本質問題:管理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獲取最大限度的產出,也就是如何使生產率最大化。

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裡面,清晰地闡述了獲得勞動生產率最大化的四條原理:

科學劃分工作元素

員工選擇、培訓和開發

與員工經常溝通

管理者與員工應有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

這四條原理,明確地讓我們了解,對於提高勞動生產率來說,最好的手段就是分工。

如果以上推理正確,那麼工人和管理者雙方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訓和發掘企業中每個人的技能,以便每個人都能盡其天賦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勞動生產率從事適合他的等級最高的工作。

將科學地劃分工作元素作為第一條,是告訴我們工作分工需要基於科學的角度,而不是憑藉經驗。但是做好了劃分工作元素的工作還不夠,還需要對承擔分工的員工進行選擇、培訓和開發,這是第二條。

泰勒是第一個把員工擺在最為重要的位置,也是第一個告訴大家勞動效率取決於員工的素質和訓練的結果,所以管理者必須和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必須明確兩者之間有著清晰的分工和相應的職責,保持了這四條原則,勞動生產率就可以實現最大化。

02

使組織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專業化水平和等級制度的結合

事實上,管理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一個基本的命題,就是權力是個人還是組織的。如果從領導理論的層面上來講,一個領導者如果要發揮影響力,必須藉助於權力和個人魅力。

從這個意義上,權力好像是個人的。但是我們又發現權力本身需要藉助於一個組織來發揮作用,如果沒有組織,權力所依託的載體就成了問題,所以這個時候權力似乎又有著組織的特性。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感覺,權力是個人的,憑藉個人的影響力,在組織中發揮威力,於是權力成了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

在理論界,韋伯組織管理的原則約定:權力是組織而非個人的。組織管理的核心就是讓權力從個人的身上回歸到職位上,也就是組織本身上,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效率才會得到。

這樣我們就要了解:職位的含義是什麼?以往對於職位的認識,我與大多數人的認識是一樣的,認為職位只是一個分工而已,並沒有把職位看做權力的最為基本的條件,也沒有認識到權力並不是權力的意義,而是職位的意義。當權力是職位的含義的時候,就要求權力表現出專業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權力需要承擔職責,沒有職責的權力是不存在的。

這讓我想起我們在管理中出現的人浮於事的狀況。我們的很多組織,權力與職位是分離的,所以就出現了權力變成象徵和待遇,很多人苦苦地追求權力,他們所追求的是權力帶來的種種待遇和象徵性。這個時候權力就是一個純粹的權力而已,沒有承擔責任,這樣的存在使得我們的管理表面上是現代管理,實際上是封建管理,與現代管理有著根本的差異。

在今天,我們還是更多地依靠權力,更多地依靠領導者個人的能力在企業發揮作用,這是我非常擔心的地方。現在,如果我們還是無法發揮組織的作用,依然需要依靠領導者個人的作用,那麼我們就無法在今天的環境中求得生存,更不要說求得發展。

而如果要發揮團隊的作用,我們就需要像韋伯一樣思考和理性地設計組織,讓個人的權力不再是組織的核心要素,使每一個職位的分工與協作成為組織的核心要素。

除了國外企業所表現出的平臺優勢非常明顯外,國內企業我比較欣賞美的集團的組織管理狀態,它處在職位明確、責任明確、激勵明確的組織管理體系中,事業部經理人所展示出來的良好職業心態正是源於理想設計權力與職位關係的結果。

每一個經理人都很清楚,對於他們來說職位就意味著責任,同時也意味著權力,他們很好地理解了權力真實的含義,理解了職位和責任的真實含義,所以他們產出的成果也成就了美的成為中國最好的家電企業之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人們習慣以條件變化來開脫效率低或效益差,比如,組織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企業不可避免地要受市場大環境影響。組織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深受環境的巨大影響(當然組織自身也在很大程度上對環境產生影響),組織的行動會受到外部和內部的各種因素幹擾而偏離了既定的方向,以上觀點是正確的,所以一些人會認為因為外部環境的影響,組織效率無法控制,而我們也只好接受。

組織中不再存在明確的槓桿。以往我們習慣運用組織的明確槓桿去做管理調整,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裁員來提升組織的盈利能力,可以通過輪崗來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通過流程重組來提升組織的效率。但是現在這種簡單的線性關係已經不存在,也許你在裁員的時候,競爭對手已經通過新產品替代了你的產品,你在提升管理者能力的時候,市場已經需要全面的技術替代。

我們習慣的努力再也不能輕易得到你所想要的結果,因為今天已經不能「呼風喚雨」,甚至不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時代。所以當人們以此認為組織效率更加無法有明確的調整因素的時候,我們似乎也無法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但是,如果真的如此,組織就無法適應這個變化的環境,也就無法真正發揮管理的功效。

但組織可以以它自身獨特的特性——系統化的人的組合,繼續來發揮作用。之所以有上面的誤區,是因為我們在今天的管理中,忽略了兩個關鍵問題,而對這兩個關鍵問題的理解,構成了組織管理的基礎,也就是影響組織效率的兩個關鍵要素。這兩個關鍵問題是:專業化能力和等級制度。

因此,組織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專業化水平與等級制度的結合。

一方面我們需要強化專業化的能力,無論是管理者、領導者還是基層人員,只有貢獻了專業化的水平,我們才能夠算是勝任了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明確的分責分權制度,只有職責清晰的分工,權力明確的分配,等級安排合理,組織結構有序,管理的效能才會有效地發揮。專業化水平與等級制度的結合正是組織效率最大化的來源。

03

使個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個人創造組織環境,滿足需求,挖掘潛力

我常常觀察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更多地注重做什麼,竟然發現絕大多數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務性的工作中,很少花時間在員工身上,他們寄希望於員工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寄希望於管理系統和管理制度。員工能力和素質以及管理系統和管理制度都會發揮作用,但是這些作用不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它們需要觸動和推進,能夠觸動和推進的就是管理者對於員工的激勵。

其實我們現在為了管好人,也都設立了人力資源部門,但把人員激勵的工作歸結到人力資源部門,這是大錯特錯的。員工的工作是管理者自身重要的工作,不是一個職能部門的工作,如果人力資源工作是一個職能部門的職責而非所有管理者的職責,結果就是員工在組織裡面「自生自滅」,有能力的員工自己成長起來,沒有能力的員工自己喪失成長的機會。只有每一個管理者從事人力資源工作,這個組織才能夠讓所有的人力資源發揮作用。

激勵要以團隊精神為導向。這幾年來我們在激勵方式、激勵手段以及激勵的投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收效並不顯著,今天的獎金已經不再具有長期激勵效應,股權計劃和年薪制度在更多的時候表現為一個必需的條件而不是激勵。

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其實是以往我們的激勵是以個人成功為導向的,所以當個人成功需要團隊來支撐的時候,原有對於激勵的理解和運用就明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今天是一個需要借用團隊智慧和能力來競爭的環境,運用以團隊精神為導向的激勵才會發揮效用。

把員工需求和組織發展的目標聯結在一起,還要解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衝突的問題,雖然複雜但管理必須平衡這些目標和衝突,不能夠只關注組織目標而忽略了個人的需求,也不能夠只強調個人需求而傷害組織目標,只有兩者都能夠得到關注並實現,管理才能夠有效。因此,我認為能夠讓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合二為一的激勵就是有效的激勵。(本文完)

本文來源春暖花開,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陳春花:如何做好「衝突管理」?
    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是傳播管理者踐行者陳春花知識的自媒體,內容涵蓋最新的管理思想、商業評論、演講實錄、著作連載與人生感悟。作者:陳春花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當公司處在轉型和增長的攻堅戰時,常常也是矛盾衝突的集中爆發期。每一個問題都可以盤根錯節、山大海深,足以斷送掉一場轉型,終止企業走向卓越之路。顯然,企業管理者面臨的新考驗已不期而至。
  • 陳春花:疫情下5個改變讓員工幫你走出危機
    陳春花在過往幾年格外關注數位化轉型,她意識到企業面對數位化問題時最大的挑戰就是組織上如何去應對。在她看來,組織管理的核心是要解決四個關係:個人與目標的關係;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與環境的關係;組織與變化的關係。如果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這四個關係,組織狀態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 陳春花:擁有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
    ,要有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過去,我們會強調作為管理者需要擁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人際關係的能力、概念能力、戰略能力、經營能力等等,但是今天,還有一個我們以往沒那麼強調的能力變得非常重要,就是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我們如何擁有管理不確定性的能力?
  • 華南理工大學陳春花教授·協同:數位化時代組織效率的本質
    「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仍用過去的邏輯做事」,講座伊始,陳春花教授以德魯克的一句名言拉開了全場的序幕,也引發了在座者的思考:我們是否還在用過去的邏輯做事情?在變化和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數位化時代,新的邏輯是什麼?組織效率到底從哪兒來?MBA教育、工商管理碩士
  • 陳明哲 x 陳春花 x 張鵬:企業管理的精一與雙融
    在明哲訪談環節,張鵬與陳明哲教授、陳春花教授就歸國創業、中美企業異同、企業家代際傳承等企業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當年聽教授講管理理念,國學功底也尤為深厚,受益良多,對未來人生也做了很多思考。我回國創業是希望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形成平臺化的公司,幫助金融機構提高投資能力,為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提供金融科技服務,打通上下遊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我們現在服務了上千家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
  • 陳春花: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來源:東方管理評論導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企業戰疫,如何突圍?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支招佛山製造如何應對疫情影響。這些建議具有普適性,同樣適用於各行各業。
  • 教授們的沉默:陳春花現象的背後
    「管理大師」本來是一個無公害的名頭,它在公眾中的意義就像教授對於一位教學工作者的意義,一個公眾賦予的職稱而已,無毒。這個概念從「guru」這個詞來,它代表了專業領域內的權威角色。這半個多世紀以來,被稱為guru的西方管理權威大多來自學界和諮詢界。
  • 陳春花:管理到底是什麼?
    文: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新媒體編輯:胸懷天下我們必須承認:人們對管理的理解實際上是非常混亂的,甚至存在著令人很無奈的誤解。我們都知道,管理實際上是人、物、事三者的辯證關係。一樣的人和一樣的事結合,交給不同的人去管理,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來。
  • 【「國家發展」系列線上講座第三講】陳春花:應對危機的四個關鍵行動
    陳春花老師結合自己近三十年對領先企業的研究,為企業應對危機提出了「四個關鍵行動」,分別是:效率致勝;模式創新;以「我」為主;貼近顧客。帶著這些問題,陳春花分析了當前的經濟環境:首先,總體上看經濟仍然下行壓力大,外部國際環境也不容樂觀;其次,在行業層面,經濟對消費刺激和服務業的依賴更強,此次疫情服務業受到的衝擊明顯。但,陳春花看到的更多是「危」中之「機」。
  • 全國多地有序復工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企業要能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長期研究企業經營管理,尤其是危機中的企業應對之策。她也曾出任大型企業的總裁,幫助企業扭轉了逆境。近日,陳春花的新書《危機自救:企業逆境生存之道》舉行了在線發布會,在近兩個小時的直播中,她分析了此次新冠疫情危機對經濟和企業的影響,並對企業在危機中如何找到解決方案提出了建議。接受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並與之共處這次疫情危機到底對經濟產生多大影響,很多宏觀報告都給出了研究。
  • ——陳春花教授在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上的...
    11月24日上午,在「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企業經營管理轉型之路」主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在主報告環節就「後疫情下企業怎麼辦?」發表精彩演講。她表示,目前世界經濟進入「新常態」,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難以兩全,全球經濟面臨大挑戰。在疫情防控與恢復經濟左右互搏中,企業應該急速調整認知,接受事實,適應變化,主動破局。以下為現場摘錄。
  • 貝殼找房2020年新居住大會舉行,陳春花暢談企業戰略邏輯
    在陳春花看來,產業數位化發展正迎來紅利期,數位化的商業價值正在被持續挖掘和放大,只有不斷理解數位技術帶來的全新世界,放眼數位化未來,才能保持強勁的增長。  「在整個網際網路技術和數位技術到來的時候,一切都正轉化為數據,不僅可以通過模式創新去產生新價值,同時也會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率和成本,給每個行業帶來不同的發展,這是其價值創造的兩個發展方向。」
  • 陳春花:人才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陳春花教授和企業家學員們共聚一堂,探討了企業管理上的很多「真問題」,乾貨十足,以下是對話精編。對新生代員工的管理一定要了解他的心智,把心智調過來,不能任由他這樣。 這三件事得做,如果不做,你遇到的年輕人永遠有這個難題。
  • 陳春花:打造共生型企業 7-Eleven做對了什麼?
    在陳春花看來,今天組織所面對的挑戰,是持續的不確定性,無法判斷的未來,以及萬物互聯所帶來的更透徹的影響。為此,組織必須要找到一個新的形態,陳春花將新型組織稱為「共生型組織」,它必須擁有幾大特徵:互為主體性、整體多利性、柔韌靈活性、效率協同性。陳春花表示,想要打造共生型組織,企業管理者首先要調整自己的認知——你的組織能不能像水一樣?
  •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應邀出席:2020「中國商學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陳春花陳春花,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新華都商學院理事會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工學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愛爾蘭歐洲大學海外部工商管理博士,2005年南京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博士後。
  • 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應邀出席中國商學院教育盛典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陳春花陳春花,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新華都商學院理事會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
  • 陳春花教授講座暨北大國發院MBA2021招生諮詢會
    嘉賓介紹主講教授陳春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陳春花教授主講巨變時代的組織管理。陳春花教授同時任教於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先後出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與貿易學院執行院長。陳春花教授開啟管理研究學者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驗驗證的研究模式,先後出任山東六和集團總裁、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春花教授致力於中國企業成長模式研究,致力於管理理論與實踐價值挖掘研究,先後發表專著22部,一百多篇相關研究論文。
  • 陳春花等六位頂級商學院教授對話:這六大趨勢,你不得不把握
    六位頂級商學院教授朱武祥、魏煒、廖建文、陳春花、周宏騏、忻榕分別從商業模式、金融、戰略、組織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不同層面就當前的複雜變化形勢帶來了新時代下的最前沿的思想認知,解惑企業發展與個人生存之道。筆記君邀您,先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懂行?數位化時代的「商業模式」如何被重構?移動端時代的營銷組合是什麼?
  • 陳春花:高效會議五原則
    會議的工作方法決定公司兩件重要的事情——效率和品質。作者:陳春花是解決問題。你如果想把會議開好,在方法論上來講,會議必須拿來解決問題,會議不是拿來討論問題的,一定要明確。因此,會議必須要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而且所有圍繞這個主題的資料是要提前準備的,沒有準備的會議就不要開,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要求。
  • 院長陳春花說,這應該是中國最安靜的一所商學院
    2018年是BiMBA創立20周年,《中外管理》雜誌作為企業管理領域的知名刊物和時代同行者,特別推出了一期封面文章:《BiMBA,企業家精神的喚醒者》。「最後證明這是非常好的決策,陳春花來了對我們整個商學院改變非常大」,姚洋告訴《中外管理》。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其實陳春花更早認識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是因為後來創辦了北大滙豐商學院的海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