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是一個令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的是漢臣蘇武奉詔持節出使匈奴,但是蘇武卻被匈奴人扣下,放逐到北海牧羊。在這期間,匈奴人不停的威逼利誘,想要蘇武投降於匈奴。但是蘇武始終不屈,保持著作為漢使的尊嚴,直到19年之後,匈奴與漢朝之間達成和議後才被放回。後來在蘇武去世之後,漢宣帝感念其節操,將蘇武封列為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蘇武的行為確實令人感佩,但實際上蘇武被匈奴扣押並非匈奴人的過錯,他被扣押一點都不冤枉。下面就具體說說是怎麼回事。
漢武帝時期,漢朝不斷進攻北方的匈奴,雙方為了了解對手的情況,於是雙方都不斷派出使節。這個目的自然很容易被了解,於是雙方就開始了扣押對方的使節,匈奴這邊先後扣押了郭吉、路充國等十多批使者,而漢朝這邊扣押的匈奴使者也差不多。到了侯單于的時候,因為害怕漢朝繼續向匈奴用兵,因此鞮侯單于主動示好,他說道: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意思就是漢武帝是我的長輩,於是就釋放了所有的漢朝使節,想要和漢朝修復關係。漢武帝也不含糊,他讓蘇武作為使節,帶著被扣押的匈奴使節,並備好了禮物出使匈奴,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在出使的名單中,除了蘇武之外還有中郎將張勝和後來的長羅侯常惠,隨行的還有一百多士卒和斥候。
到了匈奴之後,雙方在開始的時候還算客氣,鞮侯單于也收下了禮物。但是此時在匈奴卻出現了一件事情,匈奴的和漢朝的叛將衛律的手下虞常正在謀劃叛亂,他們計劃將鞮侯單于的母親綁架獻給漢朝。其實虞常是忠於漢朝的,只是衛律投降於匈奴而不得不從。
因為虞常在投降之前和副使張勝認識,於是虞常就找到了張勝,並告知張勝:
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
意思就是聽說漢武帝痛恨衛律,我能替漢朝用暗箭射殺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希望他們能得到漢朝的賞賜。虞常告知了自己的目的,希望得到張勝的支持。不過虞常在這裡隱瞞了劫持鞮侯單于母親的目的。張勝在聽了之後支持了虞常,並給予了虞常一些錢財,令其謀劃此事。
大概一個多月之後,鞮侯單于外出打獵,帶走了大部分護衛,虞常等人準備開啟計劃。但是他們在這裡某事不周,行動小組中的一個人因為害怕逃跑了,並且告發了此事。於是王戰死,虞常被抓。在這之後,虞常供出了曾經找過張勝,而張勝也給予了他們支持。
張勝在得知虞常被抓後就知道大事不妙,將自己與虞常勾連的事情告訴了蘇武。蘇武聽後知道事情要遭,因為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漢朝使者參與到了匈奴內部叛亂之中,意圖抓走單于母親。如果放在漢朝發生這樣的事情,以漢武帝的強勢,不但要咔擦了使者,估計還得發兵攻打匈奴。
侯單于在得知此事之後勃然大怒,在勸降不成下,想要一刀咔擦了蘇武。但是蘇武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對鞮侯單于說道:
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懸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意思就是南越、大宛和朝鮮因為殺了汗使都被滅國了,現在就剩下匈奴,如果因為我不投降就殺了我,那麼匈奴的大禍就是從我開始。這下鞮侯單于就傻眼了,如果放了蘇武,那麼他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威。要知道匈奴單于維繫龐大的帝國自身的權威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失去權威,那麼各部很有可能會不遵號令,甚至會有人想著取而代之,所以蘇武不能放。
如果殺了蘇武,那麼就要考慮到漢武帝的怒火,蘇武所說的三個例子可不是唬人的,那是漢武帝殺出來的赫赫威名,所以這才有了勸降不成將蘇武扣押了19年的情況。從這兩個角度來看,蘇武被拉到北海放羊還真的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