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一使節出使此國,被扣留近20年寧死不屈,民族氣節震撼中原

2020-12-20 騰訊網

在中國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僅被寫進了史書,還被寫進了教材,相信很多人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學到。這個故事就是漢朝使節蘇武牧羊的故事,他是漢朝以來最有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可是,關於蘇武牧羊的情況,卻鮮為人知。

蘇武(前140—前60),中國西漢大臣,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19年,期間匈奴多次要求其背叛漢朝,臣服單于,但蘇武仍持節不屈。後來匈奴將他流放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等公羊生仔方可釋放回國。值到公元前81年,匈奴內亂,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作對,蘇武才獲釋回漢。

蘇武是漢朝人,他為何跑到了千裡之外的匈奴地區?又為何被眾多的史學家所稱頌?這一切,還要從漢武帝當政時說起。

當年在漢武帝統治下的漢朝,可謂一片繁榮。可是,在中原地區的漢朝北方匈奴,一直對漢朝虎視眈眈,有所圖謀。雙方關係時好時壞,爭鬥不斷,還經常互扣使者。

公元前100年,匈奴首領單于去世,其弟且鞮單于接位。這個新單于剛剛即位立足未穩,擔心漢朝出兵收拾他,就決定先向漢朝示好,首先釋放所有被扣押的漢朝使者。

這種化敵為友的事情,當然是一件好事。於是,漢武帝也決定釋放此前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還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去化解雙方幾十年來的恩怨。可誰知道,剛剛到匈奴就出了岔子,蘇武長達十幾年的苦難從此開始。

原來,有個叫衛律的漢朝使者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同時被扣留的衛律部下虞常,一向對衛律很不滿。當得知蘇武要來匈奴時,他趁機私下找到蘇武的副將張勝,兩人策劃除掉漢朝叛徒衛律。更為過分的是,他還想抓且鞮單于的母親帶回漢朝做人質,以此要挾匈奴。而這一切作為使者負責人的蘇武都不知情。

這個計劃,後來沒有成功,事情敗露後,反倒讓新單于抓住了虞常。張勝貪生怕死,也投降了匈奴。此事一出連累到了蘇武,且鞮單于大怒要殺掉蘇武,後又改變主意,要求其背叛漢朝,臣服單于,被蘇武嚴辭拒絕。

且鞮單于被蘇武的氣節所折服,不忍心殺蘇武,又不甘心放其回漢,就把蘇武流放到匈奴最北邊的北海去放羊,並告訴他:「什麼時候你放的公羊生了仔,就放你回歸漢朝。」那有公羊能生仔的,明擺著就是永遠不讓蘇武回漢朝。

匈奴的北海就是如今的貝加爾湖一帶,人跡罕至,荒涼而寒冷。蘇武獨自一人,唯一與其作伴的,是一群羊和使節棒。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棒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

公元前81年,且鞮單于去世,匈奴發生內亂。此時,漢武帝也去世,兒子漢昭帝即位。但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作對,迫於漢朝的壓力,新單于答應把蘇武放歸漢朝,希望漢武帝既往不咎。

鞮單于

這樣蘇武在匈奴流放北海牧羊了19年,歷經磨難回到了漢朝。這19年間,從他當初出使匈奴,到受副將牽連而被匈奴扣押,再到孤身一人在荒涼的北海放牧羊群十幾年,餓了吃野草,渴了就喝雪水,受盡了苦難,卻始終不忘自己是漢朝使節。當他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官員和老百姓都出來迎接。只見他白鬍鬚、白頭髮,手裡拿著已經失去顏色的使節,沒有一個不感動的,說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漢昭帝也重賞了蘇武,後來蘇武去世,他被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足見漢朝對蘇武的尊重。

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持節不屈的民族氣節,不但震撼了當時的中原百姓,也徵服了後世的人們,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楷模,至今傳頌。

相關焦點

  • 漢朝蘇武被匈奴扣留牧羊,糧食短缺餓得快死,為何不殺羊充飢?
    眾所周知,我國民族眾多,共有56個,雖然習俗不同,卻和諧相處。但在古代卻不是這樣,各個民族各自為政,為了爭奪地盤還會發動戰爭。而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只不過在漢武帝時期,有兩位大將衛青與霍去病,打的匈奴不敢再進犯,並與漢朝建立邦交,互通有無。
  • 張騫出使西域,13年後才回到長安,帶回的消息讓漢武帝激動不已
    漢武帝準備聯合月氏共同抗擊匈奴以後,開始下令選拔願意出使西域的人才,出使西域風險很高。從今天敦煌附近的玉門關和陽關兩個關口一直往西到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這一片地區古人稱之為西域,月氏國就是西北邊陲的遊牧民族。
  • 史上最牛的外交官張騫,怎麼樣跋山涉水出使匈奴?
    張騫是漢中人,在漢武帝時期擔任郎官,那個時候遊牧民族匈奴憑藉著他們強大的軍事力量掠奪侵犯中原,中原皇帝迫於壓力,經常送出珠寶美人來祈求邊境祥和。匈奴人把他關起來,扣押了十幾年,期間還為他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匈奴人以為張騫徹底的被馴服,就漸漸放鬆了對他的警惕。但是張騫是典型的身在曹營心在漢,性格堅毅果敢的他怎麼會輕易服輸呢?張騫故意表現對現在的生活很是滿意,趁著月黑風高的夜晚,帶領著隨從們偷偷跑掉了。一路上跋山涉水終於到達了月氏國。
  • 蘇武持節被匈奴扣留19年,讓人傳頌千年,其實他被扣一點都不冤
    蘇武牧羊是一個令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的是漢臣蘇武奉詔持節出使匈奴,但是蘇武卻被匈奴人扣下,放逐到北海牧羊。在這期間,匈奴人不停的威逼利誘,想要蘇武投降於匈奴。但是蘇武始終不屈,保持著作為漢使的尊嚴,直到19年之後,匈奴與漢朝之間達成和議後才被放回。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不遺餘力,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動賓式用法的成語?
    典故: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擊敗了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趙軍。秦王乘機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趙王連忙召來大將樓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對策,說:「長平一戰,我們吃了敗仗,我想帶領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們看怎樣?」,「這樣做沒用,還是派親信使臣去講和為好。」樓昌說。
  • 古代歷史:漢朝管理經濟的機構哪些?漢朝的佐史是怎樣一種職務?
    今天跟大家分享漢朝管理經濟的機構有哪些?漢朝的佐史是怎樣一種職務?漢代的出國使者多由皇帝直接派遺,出使人員大都從光祿勳(郎中令)所屬的大夫、郎當中選任, 陸賈是漢朝派出的第一個使者。他曾與高祖論辯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說服了高一沮,並根據高祖的要求,著《新語》一書,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深得高祖的賞識。漢初,趙佗建立南越國,稱南越武王。高祖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臣服漢朝,山漢朝封趙佗為南越王。陸賈歸報後,高祖拜陸賈為太中大夫。呂后l付,趙佗背漢自稱南越武帝。文帝即位後,再次派遺陸賈出使南越招撫,南越復歸漢稱臣。
  • 漢朝究竟有多強?一將軍留下六個字,就威懾了此國2000年!
    那麼,漢朝究竟有多強呢?本文所講的這一事跡,也能佐證漢朝之強,冠絕歷代!漢朝一位將軍,平定了邊疆一次叛亂,然後在此地留下六個字。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六個字,竟然就震懾了此地2000年,即便「此地」變成了「此國」,當地人依然害怕提及這六個字!西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趙佗南徵百越。西元前203年,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
  • 持節19年,威武不屈,中華民族的英雄向來不懼威逼利誘
    其中的歷史故事令人欽佩:中郎將蘇武奉漢武帝命令,出使匈奴,匈奴單于將其囚禁於冰窟中逼降。蘇武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匈奴單于於是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產奶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十九年而終不屈服。漢朝建立以後,北境不寧,北方遊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民屢遭塗炭。
  • 作為華夏民族的後裔,匈奴一族究竟是如何遷徙和變化的
    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中原政權的影響,匈奴也開始迅速進化。在中原政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同時,匈奴也開始由原始制向奴隸制轉變。 戰國末期,秦國的崛起和統一之勢已經非常明顯,加之匈奴內部的一系列天災和內亂,他們再一次被秦國重創,被迫退回到了漠北之地。
  • 地理答啦:漢朝、唐朝2個國力強盛的象徵——都護府
    今天地理答啦就給大家填坑,帶著自豪感來說一說「都護府」!為什麼要帶著自豪來說說都護府呢?因為我國歷史上設立都護府的典型時代,正好是大漢王朝和大唐王朝——我國歷史上最鼎盛的兩個時期,而都護府的設立,恰好是強漢盛唐實力的象徵!
  • 與漢朝有關;其種族成謎,後裔仍存於世
    建元三年,有著宏圖大志的漢武帝在謀士的建議下,準備實行「遠交近攻」的戰略,於是派使者張騫遍訪西域三十六國,尤其與位於中亞的大月氏結成聯盟,欲東西夾擊匈奴,張騫此次出使也代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樓蘭王第一次看到漢朝強大的實力,也就心悅誠服地投降了漢朝。但是樓蘭漢朝離得遠,可匈奴離得近,這兩個龐然大物誰也惹不起,匈奴王只得將長子安歸送到匈奴有人質,尉屠耆送到漢朝做了人質。
  • 北洋貴族,有地位有財富,關鍵有民族氣節!鮮有投降外敵者!
    一句話,有民族氣節!馮海崗,馮國璋之孫、實業家馮家遇第三子。馮鞏之父。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教育系。輔大曾與20世紀初的北大、清華、燕大並稱北平四大名校。1952年,輔仁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合併。哲學,西語(四年級)2個系併入北京大學,經濟與社會學系併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內務組併入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