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蘇武被匈奴扣留牧羊,糧食短缺餓得快死,為何不殺羊充飢?

2020-12-22 觀史談天小阿姨

眾所周知,我國民族眾多,共有56個,雖然習俗不同,卻和諧相處。但在古代卻不是這樣,各個民族各自為政,為了爭奪地盤還會發動戰爭。而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只不過在漢武帝時期,有兩位大將衛青與霍去病,打的匈奴不敢再進犯,並與漢朝建立邦交,互通有無。但畢竟不是心甘情願臣服,所以就有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故事。

匈奴

公匈奴元前100年,蘇武被漢武帝封為中郎將出使匈奴,卻多次被威逼利誘讓他叛國,他都不屈服,於是被扣留。匈奴給了蘇武一批羊讓他在北海附近放,提出只要他放的羊生下小羊羔就放他回歸家園。要求看似簡單,但問題是所有羊都是公的,沒一頭母的。並且不給蘇武供應糧食,讓其自行解決衣食。期間蘇武差點被餓死,但卻沒殺過一頭羊去充飢,這是為何?原因有二:

其一,蘇武明知道公羊不可能生崽,是匈奴在為難他,但卻還抱有一線希望。想著如果吃了一頭羊,就少了一份機遇,萬一剛好吃到了那頭能生小羊的公羊呢?再加上北地寒苦,一到冬天還可能凍死大批的羊群,蘇武就更不敢隨意吃了。

其二,也是天氣原因,蘇武牧羊的地方一到冬天就特別寒冷,匈奴也不會為他提供木炭或是堅實的房屋保暖。而羊身上的毛可以為他提供溫暖,若是靠殺羊充飢,總有吃完的一天,到時面臨的就是饑寒交迫,無異於殺雞取卵。

經過五六年的北海生活,蘇武已經對北海地區地形很是熟悉,發現了湖泊,學會了編網打魚,還學會了打獵,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後又遇到了匈奴單于的弟弟,他敬佩於蘇武的本領,供其衣食,只不過沒多久匈奴單于的弟弟就病逝了,而他留給蘇武的牛羊也被丁靈人偷走。

最後蘇武歷盡19年艱辛,回到中原,被皇帝厚待。他去世後,漢宣帝感其忠君理念,奉其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蘇武堅持貞節,不背叛國家的精神也代代相傳,名垂青史。

相關焦點

  • 蘇武牧羊時衣食不保,為什麼寧願吃氈,也不願意殺羊吃肉?
    不過除了這些將軍之外,還有很多的外交臣子,出使別國的時候就代表了國家的身份,一言一行也是非常慎重的,即使受到很多的威脅逼迫,也絕不屈服,捍衛了國家的顏面,我們比較熟知的就是蘇武牧羊了。現在提到這個人,大家腦海裡應該都會出現一幅圖,像一個瘦弱的人影,穿的非常破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上面帶著一群羊。
  • 武威有人用剪刀剪出「蘇武牧羊」的故事
    7.宴會後,衛律立即向匈奴王單于挑撥說:漢朝議和沒有誠意,蘇武也很傲慢,看不起匈奴,不如把他殺了。單于認為蘇武雖有傲慢之處,卻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最好是勸降。16.一日,蘇武在山坡牧羊,因天氣暴熱,口喝難忍,羊群也奄奄一息。正在嘆息,卻見腳下冒出一眼泉來。泉水越出越多,蘇武高興極了。從此,蘇武常來這裡飲羊。此泉天澇不增,天旱不減,後人稱它為「蘇泉」、「蒙泉」、「神泉」。
  • 蘇武:他是西漢的忠臣,持節牧羊,十九年不投降匈奴
    蘇武:他是西漢的忠臣,持節牧羊,十九年不投降匈奴蘇武出生在140年,他出生在陝西的西安,提起蘇武,我們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點他的故事,蘇武持節牧羊,出使匈奴,在敵人的百般威逼利誘之下保全了自己和國家的氣節。
  • 昔日持節雲中,後來蘇武被困匈奴,只能牧羊為生
    後來兩方關係緩和,匈奴說要放了大漢的使者,而大漢就讓蘇武作為使節,迎接被扣押的使者。這任務不難,只可惜他們去的不是時候,正好趕上了匈奴政變。在這個時期,一切都已經改變了,蘇武如羊入虎口,毫無疑問被押了。他曾經想過自殺,沒有死成,被人救了。匈奴他們對於大漢的人,都是先勸降,如果降不了,再殺。
  • 漢朝一使節出使此國,被扣留近20年寧死不屈,民族氣節震撼中原
    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19年,期間匈奴多次要求其背叛漢朝,臣服單于,但蘇武仍持節不屈。後來匈奴將他流放到北海邊牧羊,揚言要等公羊生仔方可釋放回國。值到公元前81年,匈奴內亂,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作對,蘇武才獲釋回漢。
  • (歷史故事)蘇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首領單于繼位,派使者到漢朝來求和,漢武帝決定與匈奴交好,於是派蘇武出使匈奴。蘇武接受了任務,並帶隨團及豐厚禮物前往匈奴,卻遭到匈奴的冷對,蘇武為維護雙方的友好,不得不小心謹慎,以極大的耐心與單于打交道,以完成任務好極時返回漢朝。可就在蘇武返回漢朝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個漢朝使者衛律叛變了,投降了匈奴,其手下虞常,忠於漢朝,他與蘇武的副使張勝密謀,除掉衛律,可虞常辦事不謹慎,將計劃洩露了出去,被單于逮捕入獄。
  • 蘇武的傳奇一生不單是牧羊北海邊,晚年得子多虧他的一句話
    在我國上千年的歷史中,曾經出過許多非常有名的文臣武將,這些人中,因為國家戰爭而悲劇的人有很多,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就是關於在匈奴放了十九年羊的蘇武的故事。不過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不是關於蘇武牧羊的故事,而是蘇武在牧羊的時候有沒有娶妻有沒有生子,回國以後又是怎麼處理的匈奴事宜這些事情。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感情方面。據說蘇武在出使匈奴之前,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結過婚了,而且婚姻對象家背景還挺厲害的。
  • 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4集:蘇武牧羊
    蘇武在匈奴 十年持漢節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一說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說在今甘肅白亭海 ) 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獲釋回漢。
  • 漢使蘇武的名言,狂拽酷炫吊炸天,震傻匈奴君臣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春,武帝以蘇武為中郎將,攜帶厚禮,祝賀且鞮侯繼位,並護送從前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歸國,以表投桃報李之意。作為蘇武的知交好友李陵,因張掖防務在身,無暇歸長安相送,心中未免遺憾,但他仍然很是替蘇武高興:君為使節,我為將軍,建功揚名,時不遠矣!兩人並不知道,他倆的命運,即將由這次出使而遽然轉彎,再見之日,人事全非。
  • 蘇武牧羊時吃野草籽飽肚,為何不吃放養的羊?專家:吃了就麻煩了
    這句感人至深的詩句出自蘇武的《留別妻》,這首詩是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前所作,皇上下令,臣子不得不從,於是臨行前蘇武只能寫下這首詩與愛妻告別,傷感之情躍然紙上。眾所周知,蘇武此行並不順利,一去就被匈奴扣押了19年之久,後來還被送到北海去放羊,只能以野草飽腹,不過大家疑惑的,既然沒人看著,他為什麼不吃羊呢?
  • 蘇武持節被匈奴扣留19年,讓人傳頌千年,其實他被扣一點都不冤
    蘇武牧羊是一個令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講的是漢臣蘇武奉詔持節出使匈奴,但是蘇武卻被匈奴人扣下,放逐到北海牧羊。在這期間,匈奴人不停的威逼利誘,想要蘇武投降於匈奴。但是蘇武始終不屈,保持著作為漢使的尊嚴,直到19年之後,匈奴與漢朝之間達成和議後才被放回。
  • 蘇武牧羊到底是在今天的哪裡?
    蘇武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代郡太守蘇建。憑藉著這層關係,蘇武和兄長蘇嘉、弟弟蘇賢都晉身仕途,官拜郎中,後升任栘中廄監。不過,蘇武的命苦,倒黴,於天漢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匈奴。匈奴人狡詐多變,有時候對你千依百順,熱情似火——那是他有求於你;有時候對你翻臉無情,冷若冰霜,磨刀霍霍——那是準備要吃你血肉、榨你骨髓。即使這樣,漢武帝還是被他哄得一愣一愣的,經常上當受騙,苦的是一大幫臣子、以及數不清的大漢子民。
  • 持節19年,威武不屈,中華民族的英雄向來不懼威逼利誘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這句激勵人心的歌詞來源於名為《蘇武牧羊詞》的歌曲,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廣為傳唱。其中的歷史故事令人欽佩:中郎將蘇武奉漢武帝命令,出使匈奴,匈奴單于將其囚禁於冰窟中逼降。蘇武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匈奴單于於是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產奶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十九年而終不屈服。
  •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牧羊北海的民族英雄,蘇武
    漢武帝時期,因為匈奴對於邊境的安全和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所以漢武帝多次對匈奴進行徵討和殺伐。在經歷過多次的戰爭之後,匈奴在長期的戰爭中受到了巨大的創傷。當時的新繼位的單于害怕受到漢朝的打擊,所以主動的放歸了曾經俘獲的漢朝的臣民。
  • 【名家寫蘇武】蘇武牧羊北海故地考
    蘇武於紀元前100年奉漢武帝命,出使匈奴,被囚禁北海牧羊19年,堅貞不屈。後來漢武帝去世,昭帝即位,漢朝與匈奴修好,蘇武歸漢。蘇武的民族氣節從此流傳千古。 但北海所指何處?這裡的蘇武廟是依據蘇武在此牧羊的蘇武山的傳說而建,建廟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而傳說當然更為久遠。在現蘇武廟附近有一個地方叫「羊路」,據說是蘇武牧羊時羊群每天路經這裡踩出了—條路而得名。上世紀60—80年代,這裡是民勤縣「羊路公社」所在地,之後又改稱「羊路鄉」,延用至今。
  • 李陵為什麼選擇投降匈奴,而不是選擇自殺執守氣節?
    李廣死時,不管知道還是不知道的人都替他惋惜流淚。幸好李敢還有一個女兒是太子劉據寵信的宮人,所以李家在通往上層的路沒有完全被封閉。李陵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任命為將,出擊匈奴。李陵跟著李廣利一起出徵匈奴,李廣利是誰呢?
  • 蘇武被困匈奴19年,與匈奴女人生了個混血兒,最終命運如何?
    武帝年間,中郎將蘇武持節出使匈奴,被捲入了匈奴內部變亂之中,匈奴多次招降,蘇武不為所動,最後被遷往北海牧羊,19年後才被漢朝贖回。蘇武被歷朝歷代視為堅貞不屈的英雄,可謂千古流芳,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蘇武回國之後,剩餘的日子過得並不怎麼好,甚至一度面臨殺身之禍。
  • 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李陵,是西漢著名抗擊匈奴名將時稱飛將軍李廣的長孫。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徵匈奴,兵敗投降匈奴。這就是漢武帝時期著名的「李陵事件」。李陵投降匈奴後的第二年,漢武帝下令殺了李陵全家。在當時司馬遷因替李陵的投降辯護,被關入牢房,在死刑和宮刑二選一的情況下,司馬遷為了完成父願,把《史記》寫完,選擇了屈辱宮刑。這就是「李陵事件」因有司馬遷的介入其中,在歷史上更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