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民族眾多,共有56個,雖然習俗不同,卻和諧相處。但在古代卻不是這樣,各個民族各自為政,為了爭奪地盤還會發動戰爭。而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只不過在漢武帝時期,有兩位大將衛青與霍去病,打的匈奴不敢再進犯,並與漢朝建立邦交,互通有無。但畢竟不是心甘情願臣服,所以就有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故事。
匈奴
公匈奴元前100年,蘇武被漢武帝封為中郎將出使匈奴,卻多次被威逼利誘讓他叛國,他都不屈服,於是被扣留。匈奴給了蘇武一批羊讓他在北海附近放,提出只要他放的羊生下小羊羔就放他回歸家園。要求看似簡單,但問題是所有羊都是公的,沒一頭母的。並且不給蘇武供應糧食,讓其自行解決衣食。期間蘇武差點被餓死,但卻沒殺過一頭羊去充飢,這是為何?原因有二:
其一,蘇武明知道公羊不可能生崽,是匈奴在為難他,但卻還抱有一線希望。想著如果吃了一頭羊,就少了一份機遇,萬一剛好吃到了那頭能生小羊的公羊呢?再加上北地寒苦,一到冬天還可能凍死大批的羊群,蘇武就更不敢隨意吃了。
其二,也是天氣原因,蘇武牧羊的地方一到冬天就特別寒冷,匈奴也不會為他提供木炭或是堅實的房屋保暖。而羊身上的毛可以為他提供溫暖,若是靠殺羊充飢,總有吃完的一天,到時面臨的就是饑寒交迫,無異於殺雞取卵。
經過五六年的北海生活,蘇武已經對北海地區地形很是熟悉,發現了湖泊,學會了編網打魚,還學會了打獵,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後又遇到了匈奴單于的弟弟,他敬佩於蘇武的本領,供其衣食,只不過沒多久匈奴單于的弟弟就病逝了,而他留給蘇武的牛羊也被丁靈人偷走。
最後蘇武歷盡19年艱辛,回到中原,被皇帝厚待。他去世後,漢宣帝感其忠君理念,奉其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蘇武堅持貞節,不背叛國家的精神也代代相傳,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