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貴族,有地位有財富,關鍵有民族氣節!北洋軍閥,鮮有投降外敵者!
1、馮國璋後人
馮家遇,為馮國璋第三子,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馮鞏祖父。在德國柏林工學院留學攻讀化學冶金專業,後投身實業。 創辦了天津大陸銀行、大城銀行,參與創辦保定電燈廠、天津恆源紗廠等。投入最多且辦得最好的是天津東方油漆廠。一句話,有知識有財富,銀行家企業家!
在抗戰期間,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大漢奸王克敏多次邀請他出來做官,他以疾病纏身,極力推辭,並用黃膽水塗面,以裝病容。 馮老先生的一個覺醒的中國人拳拳愛國之心影響深遠。
一句話,有民族氣節!
馮海崗,馮國璋之孫、實業家馮家遇第三子。馮鞏之父。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教育系。輔大曾與20世紀初的北大、清華、燕大並稱北平四大名校。1952年,輔仁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合併。哲學,西語(四年級)2個系併入北京大學,經濟與社會學系併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內務組併入中國政法大學。
一句話,名校畢業!
2、段祺瑞
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段祺瑞拒絕與日本人往來,頗有操守。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月21日,段祺瑞悄悄離開天津,脫離日本人的勢力範圍。1月24日段祺瑞移居上海。
一句話,有民族氣節!
3、吳佩孚
民二十四年(1935年)12月20日,日本侵略者為了分裂中國而搞「華北五省自治」,請吳佩孚上臺當傀儡,冀察政務委員會聘吳佩孚為高等顧問。他堅決拒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2月4日,他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入日本醫院治療。受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指使,日本牙醫將其殺害。
一句話,有民族氣節!
4、曹錕
1935年,幾個日本人身著便裝,來到天津英租界,邀請曹錕「出山」。曹錕怕得罪日本人想開門召見,但劉夫人堵著門不許曹錕出去,並指桑罵槐高聲叫罵。日本人討了個沒趣,灰溜溜地走了。事後劉夫人歷數日本人在東北三省犯下的罪行,對曹錕說:「就是每天喝粥,也不能出去為日本人辦事。」曹錕點頭應允,同時也告誡他的一雙兒女。反映了曹錕本人具有比較強的民族氣節。
一句話,有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