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華僑試驗區規劃2030年再造一個汕頭市區(圖)

2020-12-23 中國僑網

  潮汕地區的人們在15歲時會經歷一個成人禮——「出花園」,意為昔日孩童已經長大成人,不再遊玩於「花園」之中,而要走出去接受風雨,亮相世人。

  按照《中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2015-2030年)》,到2030年,試驗區各項工作將建設完成,屆時其也將年滿16歲,剛過「出花園」之年。這不禁引人暢想:16歲的試驗區會長成什麼樣?

  以《規劃》為基準,記者對建設內容進行梳理,試圖勾勒出試驗區的翩翩光彩形象。

  生產總值

  到2030年,(汕頭)華僑試驗區地區生產總值(GDP)預計達205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1.35萬元。而2014年汕頭的GDP是1565.9億元,人均GDP是3.13萬元。這意識著屆時僅華僑試驗區等於再造一個汕頭總產值,而人均GDP甚至可以翻6倍!這足以讓汕頭躋身廣東第二梯隊之列。

  城市規模 擁有百萬人口

  到2030年,華僑試驗區的人口規模將達到100萬。我國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在人口發展方面,屆時的華僑試驗區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規模。而2014年汕頭金平、龍湖兩區的人口總數為110萬,這意味著到2030年華僑試驗區將成為「另一個汕頭市區」。

  園區格局 形成「一核一港三區」

  按照軸向開發、組團布局、點線面統籌的開發原則,試驗區以新城、港區的綜合開發為核心支撐,屆時將形成以交通廊道與濱海灣區為軸帶,以功能組團為載體,以點連軸、以軸帶面的陸海一體空間發展格局。

  通過加強空間開發管控,試驗區將明確「一核一港三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按重點功能定位配置優勢資源,形成功能互補、各具開發的格局。

  一核:圍繞汕頭灣出海口,依託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南濱新城,形成面積約36平方公裡的重點開發區,集聚跨境金融、總部經濟、商務會展、文化創意等產業,打造成為汕頭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創新驅動發展集聚區。

  一港:依託廣澳深水港區、保稅區、廣澳物流園建設,形成約14平方公裡港口與保稅區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體系,成為服務粵東、贛南、閩西南等腹地的中心港,連接東南亞港口群,形成與東協地區的港口合作聯盟。

  三區:形成北部新興產業區、南部臨港產業區和南澳生態旅遊區,面積約430平方公裡,發揮比較優勢,立足組團結構,規劃建設功能互補、協調互動、各具特色的功能區。

  北部新興產業區位於汕頭主城區東北部,區域面積約220平方公裡,包括「中國鋯城」組團、六合新興產業組團和粵東物流新城組團。

  南部臨港產業區位於汕頭內海灣南岸與濠江東岸之間的達濠島,區域面積約90平方公裡,包括濠江科教創新組團,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打造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平臺。

  南澳生態旅遊區,南澳縣主島面積約120平方公裡,重點發展海島旅遊度假、海上運動體驗等高端旅遊業態,成為享譽全球華僑華人的濱海生態休閒養生度假勝地。

  港口擴容 變身國際性樞紐港

  汕頭港歷史悠久,開埠於1860年,歷來是粵東、閩西、贛南物資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門戶,素有「嶺東之門戶,華南之要衝」的稱譽。

  汕頭港是全國25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15個重點港口之一。根據《汕頭港總體規劃(2012-2030年)》,各港區功能定位如下:

  (1)老港區:以散、雜貨運輸為主,主要為汕頭市生產生活物資運輸服務。遠期根據發展需要,依規划進行功能調整。

  (2)珠池港區:以貨櫃、糧食和建材運輸為主,為汕頭市臨港產業和外向型經濟提供運輸服務。

  (3)馬山港區:以煤炭運輸為主,主要為後方華能電廠提供服務。

  (4)堤內港區:以散、雜貨和貨櫃運輸為主的綜合性港區。

  (5)廣澳港區:以貨櫃、石油化工品和散雜貨運為主,為腹地經濟和臨港產業開發服務,逐步發展為大型綜合性港區。

  (6)海門港區:以大宗能源和原材料運輸為主,主要服務臨港產業發展,兼顧腹地散貨運輸。

  (7)南澳港區:規劃預留港區,結合發展需要適時開發。

  (8)田心港區:規劃預留港區,結合發展需要適時開發。

  (9)榕江港區:規劃內河港區,以散、雜貨運輸為主,主要為榕江沿江經濟發展服務。

  當前,汕頭市正力爭把汕頭港打造成國際性樞紐港,計劃在2年內建成兩個10萬噸級貨櫃碼頭和一個2萬噸級石化碼頭,同步配套建設疏港鐵路、疏港公路和廣澳港區10萬噸航道。

  到試驗區16歲那年,汕頭港港口吞吐量將達到30000萬噸,港口貨櫃吞吐量達1200萬標箱。「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繁華景象將是試驗區美好青春的有力印證。

  交通網絡 海陸空通達全球

  16年後,從華僑試驗區只需要花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潮汕國際機場和高鐵站,快軌體系等快速幹道的落成讓往返於國際的通道變得便捷。隨著潮汕國際機場服務功能的全面提升,以及國際航班線路和班次的拓展,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輕鬆乘飛機直達拉斯維加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國際之旅。

  道路的開通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隨著汕昆、汕湛、潮惠、揭惠、潮汕環線高速公路和新國道G539、G228線的建設完工,「一帶兩軸三環」的一體化交通格局形成,汕頭成為粵東綜合交通樞紐。

  汕揭潮城際軌道網建設完工,汕潮揭城區及機場、高鐵站的便捷交通,讓華僑試驗區更好地連接汕頭城區、潮州、揭陽,汕揭潮實現同城化,「一小時生活圈」也成為現實,潮汕老百姓「膠己人」不用再支付昂貴的交通費用。

  與此同時,隨著廣梅汕鐵路二線工程建設完畢,汕頭中心城區公路主樞紐功能的不斷加強,廣梅汕鐵路增建二線暨廈深鐵路進汕頭聯絡線的建成,汕頭的交通中心地位不斷提高。

  依託山水肌理,發揮交通引導作用,引導強化城市多中心組團式格局,汕頭華僑試驗區將與市內形成組團的軌道交通。隨著聯繫澄海-金平-濠江和金平-潮陽-潮南的兩條城市軌道交通落成,BRT線路和其他連接線路的完善,屆時汕頭華僑試驗區將全面融入粵東軌道交通體系,連接各區縣高速公路網,通達性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大大加強。

  來往華僑試驗區的人絡繹不絕,各路旅客雲集,百年商埠的榮光又將重現。

  發展模式 匯聚全球高端人才

  以知識和人才為依託,汕頭市將加快培育若干新興研發機構,構建起富有活力的技術創新和人才支撐體系。

  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得到完善。通過選擇優勢研究機構,逐步建立起服務中小企業的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平時瞄準海洋科技等重點領域,發揮人居環境優勢,一些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落戶,並形成帶動效應。

  創新成果也可以得到快速轉化。到2030年,試驗區將加快先進創新成果示範應用,重點推進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型能源、信息技術等成果轉化。高校與企業、產業園區的科研成果銜接機制會得到完善,智慧財產權交易體系更加健全。

  而通過優化配置創新資源,試驗區對人才的吸引也將加強。展望2030年,全球華僑華人人才市場建立起來,海外高層次專家被大量引進,濟濟人才展現出強大的創造力。

  創新意味著激情和生命力。未來,試驗區將以技術創新搶佔新興產業制高點,依託海纜登陸站資源,建設起大數據協同創新產業園,信息化與工業化也將融合發展。在敢想敢拼的特區精神推動下,16歲的特區將建立起以高端產業為引領、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

  公共服務 提供國際水準教育醫療

  試驗區將非常重視發展學前教育。根據未來人口發展目標,試驗區將配套建設普惠性幼兒園,引進僑資辦學,讓國內師資隊伍與港澳臺師資隊伍進行交流合作。

  同時將實施教育國際化人才隊伍培養工程,加強與境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為加強交流,試驗區支持僑資與境外知名機構設立國際學校,國內知名院校有望在汕頭設立獨立學院或與汕頭大學合作辦學,推動汕頭高等教育更高水平發展。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會更加健全。通過鼓勵和吸引專業人士在試驗區設立高端私人診所,試驗區將能夠滿足華僑個性化、高端化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同時創新社區基層醫療服務提供模式,社區家家醫生也被引入。

  到2030年,試驗區內將設立眾多醫療分支機構和服務中心,醫療衛生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取得質的飛躍,人們很方便就能得到醫療救助。

  市政設施 建成「海綿城市」

  16年後的華僑試驗區擁有多層次、一體化的內部交通系統,以道路網絡為主骨架,以軌道交通為主要客運走廊,試驗區「四縱兩橫」的城市交通骨架全面鋪開,通過高快速路連接各組團,市民交通大大便捷。

  16年後的華僑試驗區,漫步在濱海資源與公共空間相協調、城市景觀和僑鄉文化相融合的僑鄉景觀大道上,汕頭城市新門戶的樣貌讓人耳目一新。依託環灣濱海優勢,濱海景觀大道已經建成。

  珠港新城段以商務辦公、商貿金融功能為主。東海岸新城段以公共空間為主,試驗區公共服務核心區完備。

  作為民生大事,綠色舒適的公共運輸和慢行系統將為老百姓營造一個綠色健康居住環境,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銜接以及步行交通系統完善。依託濱海岸線、河湖溼地等推進綠道網、濱水步道建設,華僑試驗區形成山海相連的綠道慢行系統。

  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在16年後更加完善,雷打石環保電廠等生活垃圾處理項目加快推進,新溪汙水處理廠、南區汙水處理廠濠江分廠等項目建設完工。從此,雨汙分流,雨水和汙水管線體系完善。

  江海堤圍防災滅災體系建設完備,各類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綜合防禦、應急處理和救助能力大大提升,澄海六合圍等江海堤圍加固工程已然達到100年一遇的防護標準。

  屆時,華僑試驗區供水和節水系統完善,在核心區建設的城市直飲水系統,推進飲用水與衝洗用水管道分離,加強南澳島等節水系統建設,同時發展循環給水系統、海水淡化、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城市徑流雨水的排放控制與管理得到強化,「海綿城市」得以建成。

  地下管網系統也將統一。通過地下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維護,應急防災的全過程將更具完善性。集市政、通信、給排水等管線於一體的綜合管廊也會建立起來。(王俊峰 黃敏立 沈叢升 陳超華)

相關焦點

  • 廣東汕頭打造華僑文化主題公園 促華僑試驗區建設
    廣東汕頭打造華僑文化主題公園 促華僑試驗區建設 2015年11月24日 09:35 來源:汕頭日報
  • 汕頭華僑試驗區引入阿里、騰訊、華為、滙豐等大企業,官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向汕頭發展和改革局反映:今年是汕頭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汕頭因僑而立,東海岸華僑試驗區也成立7年,可是交通不方便,大型大公司偏少,IT公司騰訊,華為,阿里巴巴,金融滙豐,平安,醫藥輝瑞,羅氏,阿斯利康,美敦力等這些大型企業,華僑試驗區能否積極爭取引進來呢?
  • 汕頭華僑試驗區四大綜合體最新進展曝光!住東區的人有福了!
    近年來,華僑試驗區核心區(珠港新城、東海岸新城)住宅、公寓、寫字樓等項目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人氣不斷增加,相應的教育、醫療、商業、公園等配套也在同步建設。其中大家關注的四大商業綜合體的建設進展進展如何?你對他們了解嗎? 帶你一起來關注!
  • 汕頭最貴的小區在哪?汕頭富人區在哪?
    東海岸新城現在市區不斷往東擴展,東海岸新城作為未來的城市中心區,隨著東海岸大道的即將全線開通,交通慢慢便利起來,配套設施也不斷的完善起來,汕頭金中華僑試驗區學校、金山中學海灣校區、汕頭奧林匹克體育學院等名校教育的助力;國際眼科中心、國瑞醫院、汕頭宜華華僑醫院等醫療的配套;華潤海灣中心的商業配套,以及更多商業大鱷的入駐,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購房者把目光聚焦在東海岸新城
  • 汕頭將建設地鐵?萬達入駐東海岸?汕頭大學城……
    答:根據現有控制性詳細規劃,華僑試驗區珠港新城住宅比例佔總用地面積12%,東海岸新城住宅比例僅佔總用地約25%,認為華僑試驗區以住宅為主是不準確的,華僑試驗區規劃發展的產業項目包括了跨境金融、商務會展、資源能源交易、文化創意、旅遊休閒、教育培訓、醫療服務、信息、海洋等共九大類。
  • 廣東汕頭華僑實驗學校開建 華僑國際學校設計啟動
    廣東汕頭華僑實驗學校開建 華僑國際學校設計啟動 2015年11月27日 09:23 來源:南方日報
  • 「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在廣東汕頭舉辦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舉辦來汕頭,潮汕籍僑胞再「趕潮」(僑界關注)本報記者 高 喬文/圖十二月月十日,創業中華12月11日,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下文簡稱「創業中華峰會」)在廣東省汕頭市舉辦。海內外知名僑領、僑界企業家、創新創業人士、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代表和雙創聯盟代表等近300人參加峰會。活動由中國僑聯、廣東省僑聯、汕頭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僑聯經濟科技部、中國僑商聯合會、汕頭市僑聯、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管委會承辦。
  • 70年,汕頭!
    上圖:20世紀二三十年代,印尼僑商李柏桓斥重資建起了百貨大樓,共7層,此為解放前汕頭第二高樓 王瑞忠 攝 下圖:2018年,修繕後的百貨大樓重現昔日光華
  • ​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 在汕頭舉行
    ​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 在汕頭舉行金羊網  作者:譚錚、蟻璐雅、粵僑宣  2020-12-12 11日,由中國僑聯、廣東省僑聯、汕頭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
  • 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開放包容建設「和美僑鄉」汕頭所處的潮汕地區是我國知名僑鄉,坊間有「本土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海內又一個潮汕」的說法。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汕頭的發展與「開放」「僑資僑力」緊密相連。40年來,汕頭積極吸收和利用僑資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走出去」「引進來」逐步構建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汕頭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汕頭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50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93.8億美元,其中近九成是僑資。海外華人華僑還先後向汕頭捐資98.6億元人民幣,興辦了一批公益事業。
  • 再過1年半,汕頭將成為全國最令人羨慕的城市!
    整體路網建成後將實現市區15分鐘上高速 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21年12月完工 華僑試驗區國家示範性高中 華僑試驗區國家示範性高中採用公辦高中模式 由金山中學辦學,設立金山中學海灣校區
  • 暨大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華僑試驗區有全球「大格局」
    暨大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華僑試驗區有全球「大格局」 2020年09月15日 13:13   來源:南方日報
  • 汕頭東海岸造城8年,20平方公裡滄海變高樓!百億級王者來了!
    而這之中,寶能時代灣是目前唯一一個百億級項目。沙盤圖寶能時代灣以超100億巨資、前瞻的理念、科技的智慧、世界的美感佔環球一線海景,由臺灣美學大師「豪宅王」杜康生執筆,為汕頭締造一座約100萬㎡世界灣區坐標,為世界遞一張新汕頭的時代名片。
  • 創業中華·「十四五」中國發展與華僑華人投資創業峰會架起汕頭與...
    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考察調研時發表了飽含深情、鼓舞人心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華僑愛國愛鄉愛家人的家國情懷,以及廣大華僑對中國發展建設作出的突出貢獻,並對新時代做好「僑」的文章、加強海外華僑工作提出要求。
  • 汕頭開埠160年 以僑為橋連接世界
    「汕頭市的基礎教育水平一直處於全省先進行列,不僅源於潮汕地區自古就有詩禮傳家的薰陶與讀書家風的傳承,更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華僑的支持,華僑對近現代潮汕的教育及人才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林倫倫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潮商群體的低調在捐資興學上亦如是體現。不少捐資人均不願留名,署名「一個不留姓名的華僑」「一個泰國華僑」等捐巨資者,大有其人。
  • 航拍廣東之汕頭: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汕頭內海灣 由一方漁村興起,到1860年成為中國首批通商口岸之一,上世紀30年代,汕頭港外境外船隻進出港艘次與噸位數居全國第三位,呈現「檣櫓如林
  • 因僑而立 汕頭擴大對外開放打造和美僑鄉
    2014年,隨著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下稱「華僑試驗區」),汕頭深化改革開放迎來「二次創業」。自成立之時起,華僑試驗區就擔負起聚僑心僑力、探開放新路的使命。成立6年來,華僑試驗區以多項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實踐,努力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和面向全球華僑華人聚力發展的創新平臺。
  • 汕頭大學東校區暨亞青會體育場館項目啟動,初定2021年下半年舉行
    7月30日上午,備受關注的汕頭大學東校區暨亞青會體育場館項目正式啟動。這標誌著汕頭亞青會籌備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為汕頭辦一屆獨具匠心、特色鮮明、精彩紛呈的體育文化盛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據規劃,汕頭大學東校區暨亞青會體育場館項目選址於華僑試驗區東海岸新城塔崗圍片區東北角,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068畝,項目按容納1萬名在校大學生的綜合性大學校區標準進行建設,總投資約44億元,分三期實施建設。
  • 《汕頭日報》、「汕頭橄欖臺」:《僑批登記箔》見證汕頭僑中珍貴華僑校史
    2021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汕頭日報》、「汕頭橄欖臺」讓汕頭僑中這本泛黃的《僑批登記箔》重現在世人面前,汕頭僑中這段深遠的華僑校史亦隨之浮現出來
  • 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在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汕頭頂住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前7個月55個省重點項目完成年度計劃的84.7%,進度位居廣東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早在1860年就開埠設關的汕頭曾有「百載商埠樓船萬國」的美譽,經過40年奮進發展後已成為一座現代化濱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