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指責筆者提出「新毛主義」是標新立異,倒引起筆者對標新立異一詞的興趣,藉機寫點什麼。
「標新立異」是一成語,意思原指獨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後來生出褒貶不同的理解,在保守主義色彩佔主流的儒家社會,貶義成了此詞的主要用途,因為儒家反對創新。
「標新立異」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文字》,《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不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
筆者是贊同標新立異的,特別是年輕人更應該標新立異,為什麼如此說呢?
理由一,如人類無標新立異者,就不會有文明,不會制石器,也不會有農業、畜牧業,更談不上工業和文化了,人類將永遠停留在猿猴時代。
理由二,正因為人類不斷產生標新立異者,才會不斷發展,光輝燦爛。因為迄今人類(包括自身的進化在內)所享受的文明成果,都是標新立異者創造的。
鰭魚標新立異率先登陸,猴子不安份守已離樹上到地下生活,學會用火,製造工具,發明文字等都是標新立異成果。
可以說,人類第一個吃熟食的,第一個使用弓箭的,第一個穿褲子的,第一個蓋房的,第一個吟詩的,第一個拿起手術刀的,等等,都可以說是標新立異者,可見,標新立異者功德無量。
瓦特發明蒸汽機,愛迪生發明電燈不是標新立異嗎?哥白呢創立日新說,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不是標新立異嗎?馬克思創造了科學社會主義,列寧在落後資本主義國家搞十月革命,創造了歷史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形成列寧主義,毛澤東以農村包圍城市的形式拯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形成毛澤東思想,難道不是標新立嗎?
可見,標新立異是無可非議的。當然,標新立異有成功和失敗、空想和科學之分,但在筆者看來,即便是失敗和空想的標新立異也勝過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抱殘守缺者百倍,因為前者代表生長,後者代表死亡。
青年要有足夠的自信心和標新立異精神,敢於和善於標新立異,要堅信歷史是發展變化的,沒有馬克思的創新和標新立異,就不會有共產主義運動,沒有列寧的創新和標新立異,就不會有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毛澤東的創新和標新立異,就不會有中國革命和文化革命,同樣,沒有新一代的創新和標新立異,就不會有新的社會革命運動,所以要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標新立異,同時要緊密聯繫實際,善於標新立異,把人類進步推向新的高峰。那種自視渺小、謙卑的心態不適應當今社會大變動時代。
沒有創新和標新立異能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創新和標新立異能力的個人也是沒有希望的,讓那種陳腐的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抱殘守缺者對中國人的沉重束縛見鬼去吧,創新和標新立異萬古長青!
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