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子共讀中學會表達謝意和愛意

2020-12-16 寶寶知道

----從親子共讀中學會怎樣說謝謝

女兒上了幼兒園後,說謝謝的次數大為增加,除了自身社會化得提高外,另一方面是小夥伴們之間的「交換和交流增多」,再加上幼兒園老師的「權威要求」, 

由此可見,因為愉悅和要求,孩子們的道謝相當地自然,相當地真誠,也相當地順理成章。可是,對於有些孩子來說,說謝謝會卻很費勁,還得需要訓練。聽起來——

說謝謝真難!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有得家長說起,我家的孩子就是不願意叫人,不願意說謝謝。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孩子表達謝意有他們自己的方式方法,語言語句,神情神色,不必非得是大聲地說謝謝。但不是反過來說,我們就沒有必要教導孩子大聲地、真誠地說謝謝。

寫這篇文字的此時此刻,我在麥當勞,隔桌的中學生的圍巾落到靠近我這邊的地上,我撿起來放回椅子上。這個小姑娘對我的行為沒有一絲的正能量回饋。

在此之前的上個時辰,我帶著兒子參觀一家出版社。電梯裡,兒子問我,「我可以只說6個字嗎?」我有點奇怪,只說六個字?「見了你的朋友,我說『你好』,他們要是給我水喝什麼的,我就說『謝謝』,走的時候,我就說『再見』。我今天不想多說話。」

有時候孩子們不願意稱呼別人,不願意多說話,不要直接貼上「不禮貌」的標籤,只是孩子內心真的不願意說,是孩子最真實的呈現-----只要我們大人們,才會看菜下碟、看人說話,甚至是需與委蛇吧?

但是我們都認為應該把自己的孩子教導的彬彬有禮,市面上也有很多情商和行為規範內容的圖畫書,不過,這一本《好好吃,謝謝!》多了一點戲劇化的情節設計,讓孩子知道-------

發自內心的道謝最好

書中設計了三段相似情節,讓知更鳥、蟾蜍、刺蝟在被幫助後向兩位小老鼠表達謝意,這種重複的、可預測的設計會強化孩子的學習,是童書中很好的表達方式。還有本書採用了對比的方式,特別是書中用了相當誇張的筆法,讓孩子看到了兩隻老鼠的不那麼誠懇的表達謝意的方式方法、語言語句和神情神色,似乎與其它動物的道謝相比不那麼自然。這足以當做非典型案例,不需要我們再多加一分一毫的說教,孩子自然就能明白。

對於孩子來說,說謝謝應該是比帶謝禮更優先的選擇。東方文化中「禮尚往來」現在好像也漸式微。以前的老人們會隨手帶上家裡的吃得、用的當做謝禮,而現在好像非得某個像樣的東西才能拿得出手,可是又有多少隨手可拿又拿得出手的東西呢?

書裡這樣的設計,我想是想告訴孩子們,物質的謝禮固然好,一個真心的「謝謝」同樣能表達感激之情。家長在這裡可以強調這個意思,教導孩子在得到他人的幫助後,要真誠地用語言表達謝意。這也是在教導孩子------

表達謝意更容易穩固幸福情緒

兩隻老鼠的「道謝訓練」充滿著童趣,只是現實生活中從來沒看到有孩子這樣很花哨地來道謝,能不能被對方接受我們也無法判斷。與此類似,在一些場合中的拿腔拿調的謝謝倒真得讓人不以為然,甚至會有不舒服的感覺。職業的微笑、職業的禮貌就是雙刃劍---沒有會被稱為態度不友好,很有會被認為是太假。書中想告訴我們的是,因為得到而滿足的身心發出的適度的、真摯的道謝,才為對方所接受和喜愛。因為知道感恩是能獲得幸福的重要保證,道謝其實是幸福情緒的回饋,形成良性情緒循環。

5歲前後的孩子堅定地相信萬物像人一樣擁有情緒和思想。故事中的動物也好 ,花花草草也好,孩子都可以對它們進行天馬行空的想像,並且將他們擬人化。《好好吃,謝謝你》這樣的故事正好針對了這個特點,孩子閱讀的的時候就會融入故事中。所以,別看這個故事簡單,正好契合孩子的心理。

還有故事一開篇「從角落裡找出……」的情景,相信在每個家庭都會出現,為此我們定期請孩子們自己清理「屬於」他們的角落,而他們也總是有所收穫-----會發現「丟了」好久不見的心愛的物品。家長們,不要擔心他們會越弄越髒---鼓勵他們參與勞動比我們乾淨地處理要意義遠大;不要擔心他們吸入陳年灰塵,還有蟎蟲---教會他們使用口罩、吸塵器等正確手段比我們大包大攬要意義遠大。

最後,我們可以提醒孩子,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愛惜,要即時歸還,「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除了「好借好還」的事情需要道謝外,如果我們在孩子的早期認知中,讓孩子們知道萬事萬物皆有生命,我們的所得即是他者的失去,就可以埋下感恩萬物,珍惜生命的種子。

《一粒種子的旅行》的作者安妮·默勒與奧地利作家布麗吉特·威寧格合作的兩本自然教育繪本就可以有這樣的妙用。

《謝謝你,好吃的麵包》生動完整地展現麥子的生長過程,讓孩子感受從種子到食物的生長奇蹟,感受自然中生命成長的力量,也讓孩子懂得珍惜食物,就像是我們吟誦的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除了小麥,同位作者的《謝謝你,小蘋果》則用美味又健康的水果告訴我們一個同樣的「大道理」。繪本用自然親切的口吻介紹了有關蘋果的知識:花粉是怎樣傳播的,什麼時候結果,怎樣的氣候條件可以讓蘋果香甜多汁……在讓小讀者了解蘋果生長過程的同時,也更懂得感恩自然的饋贈。

李一慢,兒童閱讀專家,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
    心得一:親子共讀心得體會在學校召開親子共讀活動以來,我與兒子一起閱讀《小布頭奇遇記》和《怪城奇遇記》,讀到高興時,看到兒子哈哈的大笑,聽著兒子「接著讀!接著讀!」的催促聲,心裡感到很滿足,仔細想一想,與兒子一起閱讀,真的體會很多。
  • 親子共讀的技巧
    1-6個月親子共讀的時機,完全可以從孩子襁褓時期開始,或許大家會懷疑孩子這麼小,這麼聽得懂故事呢?哈哈,親子共讀,未必需要孩子聽懂呀!對於襁褓中的孩子,他們能從和諧美好的聲音,聲調中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感受到優的語音之美,進而獲得安全感和柔性的美感。
  • 「閱讀大V」談親子共讀:家庭教育從閱讀開始
    活動現場,大V店創始人哈爸、深圳心喜閱童書CEO劉霜、閱讀推廣人粥粥等嘉賓與200多位媽媽傾囊分享「家庭教育從閱讀開始」,希望讓更多的媽媽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做更好的媽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許多媽媽都認可「閱讀是孩子們建構對世界的認知的重要方式」,不過,到底應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書讓媽媽們感到苦惱。
  • 【原創】親子共讀的好處和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長配合參與學校的閱讀教育活動,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情感,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全面成長發展。研究表明,兒童時期促使孩子智力發展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親子閱讀。親子閱讀不僅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一把鑰匙,而且根更有利於促進親子關係。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親子共讀的好處。1、親子共讀能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從而帶動識字。
  • 如何有效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顧名思義,就是親人與寶貝一起讀繪本,講故事的一段美好時光。但是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家長讀給孩子聽,而是一個重要的親子交流、感情培養的過程。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依然堅持親子共讀的陪伴時光,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無可替代,爸爸媽媽的聲音對孩子們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寶貝之於我們的意義。每天能夠聽到爸爸媽媽溫暖的聲音就已足夠將幸福無限放大,也能治癒這一整天的不開心。
  • 親子共讀培養專注力
    我試著讀給他聽,發現他對短小的兒歌和童謠感興趣,並且喜歡欣賞嬰兒畫報上的插圖。那些插圖佔幅比較大,都是構圖簡單又逼真的雞、鴨、兔等可愛的小動物,特別適合1歲多的孩子閱讀。等到達達2歲時,已經能聽懂簡單的童話小故事了。從那以後,我會把陪伴達達讀書當成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來安排。我建議把親子共讀的時間安排在孩子入睡前半個小時。
  • 親子共讀:性別教育繪本 |性教育系列課程
    本期性教育線上課程,我們邀請了性教育老師丹婷,帶領家長朋友們一起共讀性別教育繪本,學習如何通過繪本為孩子提供性別教育。本次課程主要從四個方面和家長朋友做介紹。1、繪本對培養孩子性別意識的意義2、關於性別教育主題繪本的推薦3、體驗閱讀性別教育主題繪本4、親子共讀繪本的教育建議首先和大家分享的是:繪本對培養孩子性別意識的意義。繪本是通過文字和圖畫共同表達故事信息的藝術。繪本是美術語言、文學語言、教育語言的有效結合。
  • 父母課堂:親子共讀,怎麼開始?
    什麼是親子共讀?親子 共讀就是指家長陪同小孩一起閱讀。「共讀」, 表示這項活動不是單方面的,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的。父母不要將之視為學習負擔,不要將自已的想法或期望加諸孩子,而是藉由共同討論與親自示範,來培養孩子閱讀、主動學習的習慣,並滿足孩子的一些想法或期望,從而使親子共讀成為孩子未來學習與發展的「 源頭活水」
  • 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教育觀察與思考]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 親子共讀,隨時都是共讀好時機
    如果是祖孫共讀,為寶寶念繪本還可以活化長輩的大腦,幫助長輩預防失智症,讓祖孫共同受益。對話式共讀,輕鬆看繪本親子共讀不需要任何技巧,只要以聊天的方式描繪情節、說出故事就可以,寶寶若還不懂得回應,就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將對話融入故事情境中完成閱讀,此時,光是爸媽生動的表情與抑揚頓挫的語氣,就足以吸引寶寶投入。
  • 親子共讀變成父母共讀,別讓堆積成山的繪本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暗號」對上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同學隨後又搖搖頭說:「現在都主張親子共讀,我和我愛人翻了好多遍的繪本,爛熟於心,可孩子竟然不愛看,真是頭疼。」他的觀點再次得到大家的認可,同學們都表示,家中繪本堆積如山,可是親子共讀卻變成了父母共讀,孩子根本不愛看,還有人提出質疑:親子共讀還有意義嗎?
  • 親子共讀,你錯過了什麼?關於親子共讀的10條建議
    之前我一直覺得親子閱讀的好處是為了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還有就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帶著滿滿的目的去做這件事。兒子2歲半左右,我開始給兒子讀繪本,今年兒子快7歲了,這期間給兒子買了上百本的繪本,但縱使讀了上百本的繪本,關於親子共讀,我還是有些挫敗感,總覺得沒有什麼收穫?
  • 親子共讀受歡迎: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原標題:親子共讀受歡迎: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捧著心愛繪本、席地而坐的孩子;一字一句、聲情並茂給孩子讀故事的家長;「2+X」一起挑書的一家人……正值暑假,上海書展上隨處可見這樣的「風景」。
  • 親子共讀: 讓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
    面對孩子的成長,並不是每位父母都明白如何讓孩子在成長中培養閱讀興趣,而親子共讀無疑是絕佳的選擇,因為它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家長時間哪去了?「兒童劫」到,禮物作補償「孩子們在攀比誰的禮物貴、高檔,我們知道這樣不好,但還是給他買了,畢竟陪他的時間少,只能以此作為補償。」家長們一面抱怨兒童節變「兒童劫」,一面也對孩子心懷愧疚。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尤其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來說,父母關注的重點越不應該是圖畫書本身,而是整個親子共讀中的「姿勢」。請問,你是採取什麼樣的親子共讀姿勢呢?是把書給孩子,自己僅僅是在旁邊陪著,還是把親子共讀這件事當作一件任務,心急地把故事給孩子講完就走開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父母在進行親子共讀時,精神很疲勞或者很焦慮,很容易將這樣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活動方案
    書香家庭親子共讀活動方案一、指導思想通過開展「書香家庭親子共讀」活動,向學生、家長推薦一批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優秀讀物,傳播科學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使家長和學生在閱讀中開闊視野
  • 親子共讀,讓我們陪伴孩子說出精彩繪本世界
    這是我和媛寶專屬的甜蜜親子閱讀時光。由小朋友自己點認漢字,我帶讀句子的親子閱讀,不但是對媛寶愛和陪伴的一種展現,同時通過我豐富的聲音情感傳遞,讓孩子度過一段快樂的共讀時光。01親子共讀要注重互動親子共讀,不僅僅是聽故事或是說故事這麼簡單,更注重在「互動」這個環節。
  • 親子共讀,「童閱美好」
    近日,「童閱美好不負韶華」親子共讀分享會在淥口區圖書館舉行,現場21組學生家庭參加活動。親子共讀分享會 圖片來源:株洲文明網親子共讀分享會 圖片來源:株洲文明網活動現場,家長們帶著孩子進行共讀分享。小朋友李懿萱和媽媽共同朗讀了一篇《小故事大道理》,活潑開朗的懿萱繪聲繪色,將故事講述得生動形象。彭洋依媽媽分享的書籍是《幸福的鴨子》,在朗讀過程中,她聲情並茂,節奏張弛有度,語調有起有伏,將作品的思想感情極富表現力地渲染出來。現場許多家長表示,參加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既能幫助孩子提高看書的積極性,又能陪伴孩子度過愉快的周末時光。
  • 親子共讀,我們怎麼做
    然而,大多數80後、90後在自己的童年時代並沒有太多與家長共讀的經驗。轉身成為家長的他們,對於應該讓孩子讀什麼書、如何讀書才能促進孩子成長,尚處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之中。1、開始讀讓孩子愛上閱讀「我給孩子買了近萬元的圖畫書,但很多書他都不喜歡,真愁人。」
  • 親子共讀英語方法:從「亞瑟小子」說起
    附在其後的中文要這樣讀「亞瑟小子」中的故事是很多孩子都會實實在在經歷的生活「小事」,英文用詞簡單地道,而且是完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平時的口語練習中經常可以用到。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娃娃的實際情況,或親子共讀,或鼓勵孩子自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