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話本、中國古代最早的白話小說、下

2021-01-07 小暮塑造身型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宋代的話本、中國古代最早的白話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說的是:宋四公和趙正、侯興、王秀在東京城內大顯身手,偷走了視錢如命、為富不仁的張員外家中的珠寶,盜去了錢大王府中的玉帶。當滕大尹命其忠實爪牙馬翰、王遵緝拿盜賊時,他們設計把玉帶栽贓到張員外家,把珠寶栽贓到王遵、馬翰家,結果,使張員外挨打賠財,氣級而死,使王遵、馬翰身負重刑,卒於獄中。他們戲弄了官府,懲治了怪吝的「禁魂,張員外和封建將兇王遵、馬翰,真是大快人心。此外,《簡帖和尚》寫還俗僧人以假簡鑽編取皇甫殿直的妻子,對奸惡的壞人作無情的鞭撻。《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寫為盜養母,救人危難,至於不惜生命的尹宗,對見義勇為的傑士作熱情的煩揚。

話本小說的表達形式也不同於唐人傳奇和變文。說話人在正文之前,要吟誦幾首詩詞或講一個小故事,叫做"入話",藉以穩定已來的聽眾和等候未來的聽眾。這些詩詞和小故事,大都和正文有關,可以互相引發。在話本中,說話人為了渲染場景、描繪人物,也住往穿插一些詩詞和驕文。話本結尾,也在往級上詩句,或總攝內容,或勸誡聽眾。

話本小說的結構,總起來說,常能多面開展,逐層深入,複雜曲折,變幻英測,而引人入勝。象《碾玉觀音》,在直敘中波瀾起伏,激動人心。象《簡帖和尚》,開首突兀,給人以懸想。但都中心明確,線索清楚。話本小說在刻畫人物方面,較唐代傳奇和變文又有新的發展,獲得很大的成功。首先,注意用典型細節來描寫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當然,由於時代的局限,話本小說雖然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兩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就思想內容說,卻攙雜有不少唯心主義的天命觀念和封建迷信思想。靈怪、神仙、妖術的作品,也不乏其例。就藝術表現說,為招來聽眾迎合市民口味,充斥淫穢的描寫,恐怖的描寫,低級趣味的描寫,也是贅疣。所有這些,都是話本小說的糟柏部分。

除話本小說外,還有「講史」。現在公認的宋代「講史」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和《大宋宣和遺事》。《新編五代史平話》,敘述梁、唐、晉、漢、周五朝的歷史。總起來說,成就不高。其中對郭威、劉知遠的發跡的描寫,比較生動,但對黃巢起義進行歪曲。敘寫五代的興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在長期戰亂中所遭受的苦難。《大宋宣和遺事》,主要敘寫北宋政治的興衰,特別是徽、欽二帝被虜的情節。揭露了以宋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的荒淫、腐朽,抨擊了他們屈辱求和、奴顏牌膝的可恥行徑,歌頌了保衛祖國的英雄和忠貞自守的義士。書的體例頗不一致,文白夾雜,結構也比較鬆散。雖以宋人口氣續寫,卻雜有元人的話。因此,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其書或出於元人,抑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皆不可知」。今人多從宋人舊本、元人增益之說。

宋代的話本,無論是短篇「小說」或長篇「講史」,對中國文學發展都有著重大影響。明清以來的短篇白話小說,元明以來的長篇小說,都是繼承宋代話本而成長起來的。《大宋宜和遺事》就是後來《水滸傳》的藍本,《錯斬崔寧》就是後來戲曲《十五貫》的依據。

完。

相關焦點

  • 宋代的話本、中國古代最早的白話小說、上
    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當時宋代的話本:宋代話本的出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它確立了白話小說這一嶄新的文體。它的產生有著社會原因,也有著文學自身演變的原因。就社會原因說:宋代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商業經濟繁榮起來,都市人口不斷增加。
  • 宋代話本小說:開啟後世的白話小說傳統,並為後世小說奠定了基礎
    從文學史的發展上講,唐代傳奇的出現,使中國小說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從此開了一個新的文藝形式。然而歷經五代喪亂之後,到了宋代,大部分的傳奇,在題材上比較守舊,而且缺乏創新,始終無法再與唐朝時期的傳奇作品相媲美,大有日暮之勢。而唐代出現的「志怪」小說,到此時也沒有了唐朝時期的大盛勁頭,變得平實無趣。在唐代開創的這些市民文藝形式漸漸走向頹唐的時候,宋代新的文藝形式開始在無形中誕生崛起。
  • 【1147期】話本小說不是說書的「底本」——淺談白話小說語體的形成
    -22 10:28 □孟昭連  關於古代白話小說興起的原因,學界通行的看法是,宋代說話藝術的繁榮,導致白話小說的興起。推理的邏輯是:早期白話短篇小說又稱「話本」,而「話本」即說話人的「底本」,所以白話小說來源於說話藝術(即古代說書)。此一觀點為魯迅最早提出,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把白話小說稱為「話本」,並將「話本」進一步定義為說話人的「底本」,從而將書面語的白話小說與口傳的說話藝術聯繫起來,其後逐漸成為學界共識。是什麼引起魯迅要到說話藝術中尋找話本小說的源頭呢?
  • 李建軍:中國古代小說的人物塑形與敘事倫理——以宋代小說為考察中心
    《中國古典小說敘事倫理研究》具體到中國古代小說,筆者基本贊同江守義教授對敘事倫理的四分法(意圖倫理、故事倫理、敘述倫理、闡釋倫理)。實際上,敘事作品的核心是人物,敘事倫理的各個層面都與作品中人物設計和形象塑造即人物塑形息息相關,通過人物塑形切入敘事倫理可以綱舉目張,這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尤其如此。
  • 宋代的話本是怎樣產生的?小說話本的藝術表現有何顯著特點?
    單從文學發展而言,話本是繼我國魏晉以來的文言文小說之外,從市民群眾中興起的白話小說(隋唐時雖然已有「說話」技藝,但尚為雛型,留傳下來的話本極少,不如宋代那麼盛行與成熟);它經過當時「書會」(「說話」藝人的組織)中「老郎」(指藝人)及「才人」(參加書會的下層知識分子)的琢磨、編寫和潤色,有一定文學性,別具特色。
  • 什麼是話本?宋代話本的一般情況怎樣?
    什麼是話本?宋代話本的一般情況怎樣?宋代由於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現了一些規模很大的綜合商場,叫做「瓦舍」,其中有專供各種戲曲雜技演出的遊藝場所,叫做「勾欄」。勾欄中有一些說書專場,專門以講說歷史故事、小說、佛教故事等娛樂聽眾的,叫做「說話」。
  • 呂玉華|中國古代「小說」概念的演化
    基於雜傳記和白話通俗小說,產生了文學意義的小說概念。從宋代開始,「小說」既指文獻目錄學意義的雜纂筆記,也指市井伎藝和相關的話本,兩種概念開始並行。文獻目錄學意義的小說概念一直佔據正統,從東漢應用到清末。文學意義的小說概念則從明代嘉靖年間開始,才被頻繁使用,多指白話通俗文學。
  • 寧稼雨 | 中國古代小說教學漫談
    3.關於古代小說內部結構釐定這個問題主要是指中國古代小說的兩條軌跡、兩條線索問題。這是我多年以來在古代小說研究和教學過程當中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個人感覺目前我們學界從學生到部分學者比較忽略的問題。我們談到中國古代小說時一個比較常見的誤區是把古代小說的整體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
  • 2020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之中國古代小說
    小說這個概念從古到今在發生變化。從今天的文學分類來看,它是一種注重人物形象刻畫和故事情節敘述的文學樣式。中國古代小說,一般認為從魏晉南北朝的筆記小說開始,經唐宋傳奇,到宋元話本,最後在明清成為引領中國文學風氣的樣式。   一、魏晉南北朝小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魯迅先生把它分為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類。
  • 中國文學作品,古代話本,小說成就
    大家好,我是小編許亞南,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古代話本小說成就。話本是宋元時代特別發達的一種文學作品,包括講史、說經、小說。話本本是說話人的口頭創作,經過寫定,加以刻印,就成為供人閱讀的通俗小說。它運用的語言不再是典雅的文言而是通俗的白話,它的作者不再是舉子、進士而是說話藝人或書會先生,它的藝術特點、欣賞情趣也同文言小說很不相同。因此,魯迅把宋元話本的出現稱作「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話本小說的成就主要表現為:首先,題材範圍大大擴大了。
  • 中國古代小說觀的文化解讀
    文體本無高低貴賤之分,然而據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記載,錢惟演自稱「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小說低微的文化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實際上,在中國古代,與其說小說是一種文學文體,不如說它是一種文化。
  • 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作者真的是許仲琳嗎?
    我國古代白話小說肇始於宋代民間流行的各種話本寫本,大多是當時在瓦子、勾欄裡說書的藝人們表演的底本,文字淺白、情節相對簡單,不過為後來的長篇小說大作儲備了很多寶貴的素材。例如宋人話本《大宋宣和遺事》公認是《水滸傳》的母本;宋代「說三分」的藝人們則已經構建了大量三國時的故事段子,元代在這些段子基礎上整理出了《三國志平話》,最後在明初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國演義》。
  • 宋代的民間文學,主要是話本和戲曲
    宋代民間文學的興起,是由於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當時城市中的各階層人民,對文娛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適應人民群眾需要的民間文學就有了廣闊的發展餘地。宋代的民間文學,主要是話本和戲曲。話本就是白話小說,是一種新興的民間文學。
  • "中國小說文體發展史"項目專家介紹 | 李軍均:宋代小說思想三題
    同時與宋前小說著述大體以「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史法為價值標準之一相比,宋人小說思想中雖然也有「實錄」觀念,但其實質是「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是「稗官小說家言不必信」【11】的小說家法。中國古代小說的源頭,據《漢書·藝文志》所言【12】,本是民間傳聞,具有一定虛構性,不應繩之以史家實錄標準。
  • 宋代話本對後世通俗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話本是宋代「說話」(說書)人的底本。也稱為「話文」或簡稱「話」。「說話」就是講故事,類似現代的說書。話本可以說是說書人在表演之前準備的「草稿」。隨著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不僅有眾多的官吏和士兵,還聚集著大量的商人和工匠,形成了一個新的市民階層。各種民間伎藝都向城市匯合,以適應新的城市居民的文化需要。
  • 宋代民間講唱文學,話本文化,展現了怎樣的民俗文化風採?
    而到宋代後,勾欄瓦肆的平民百姓將說話的形式改編成了白話文,內容和形式更加為普通百姓喜聞樂見,而話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話本是「說話人」在表演時話所依據的底本,原本只是師父向徒弟傳授「說話」的書面記錄,十分口語化。後來被不斷傳誦,並逐漸改編成了可供閱讀的話本小說。
  • 中國古代有技術、無科學?那說的肯定不是「科教興國」的宋代
    時至今日,就算我們不妄稱科研實力位居世界前幾,也沒人會懷疑中國目前科技強國的地位,因為這實在是「不科學」。然而在20世紀初,西方中心論者帶著種種偏見把「有技術、無科學」這個所謂學界共識的「大帽」扣在了古代中國的身上。甚至這一論調至今都在誤導著諸多國人,「無知、愚昧、不開化」,成了他們對老祖宗的直觀印象。
  • 話本與雜劇:都是民間文學創作,而且在宋代文學地位也非常重要!
    話本與雜劇:都是民間文學創作,而且在宋代文學地位也非常重要!民間文學在宋代文學領域中,地位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城市經濟的日趨發達,城市裡的各階層人民需要有通俗文學。宋代的話本和戲曲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話本就是白話小說。
  • 羅 寧|中國古代的小說概念和小說觀念
    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的羅寧老師作報告,題為《中國古代的小說概念和小說觀念》。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查屏球老師為報告會主持人。   羅老師首先區分了三類小說概念,即現在一般意義上的小說、西方的小說和中國古代的小說。隨後,羅老師對《辭海》1979版和1999年版關於「小說」一詞的定義進行了考察,並比較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差異。
  • 書訊:潘建國《古代小說版本探考》
    ,作者深入調查了海內外數十種稀見的小說文獻,包括一些孤本,借版本考辨探究小說情節的形成過程和演變規律,研究深入且具有說服力,是近年小說版本研究的力作。主要研究領域為古代小說文獻學、明清文學史、古典文獻學等。已出版學術專著有《中國古代小說書目研究》、《古代小說書目簡論》、《古代小說文獻叢考》、《物質技術視閾中的文學景觀——近代出版與小說研究》等。另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