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話本對後世通俗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2020-12-12 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話本是宋代「說話」(說書)人的底本。也稱為「話文」或簡稱「話」。「說話」就是講故事,類似現代的說書。話本可以說是說書人在表演之前準備的「草稿」。

隨著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不僅有眾多的官吏和士兵,還聚集著大量的商人和工匠,形成了一個新的市民階層。各種民間伎藝都向城市匯合,以適應新的城市居民的文化需要。

北宋東京、南宋臨安等大城市裡,有著數十座稱為「瓦舍」或「瓦子」的綜合性的遊藝場,每座「瓦舍」中,又有若干座「勾欄」(類似後代的戲院),分別上演雜劇、諸宮調和「說話」等各種伎藝。南宋時,「說話」通常分為「小說」、說經、講史和合生四家。

「小說」又稱「銀字兒」,專講短篇故事,題材非常廣泛,舉凡愛情、公案、神怪,以及歷史故事等,幾乎無所不包。講史,專說歷史故事。說經,包括「說參請」、「說諢經」,專講宗教故事。合生,也作「合笙」,滑稽而含玩諷地稱「喬合生」。有人認為可能是兩人演出,一人指物為題,一人應命說詠,據說與起令隨令相似,形式靈活,似乎並無故事情節,近似現代的相聲。此外,還有「說諢話」(說逗笑的話)、「商謎」(猜謎)。由於合生、說諢話和商謎等無話本傳世,其演出形式與作品內容已無從確知。

《京本通俗小說》

話本的作者幾乎都是無名氏,創作後又經不斷補充潤飾,多數經過文人加工。「小說」家所用的話本,都是短篇故事,通常即稱為「小說」,如《新編小說快嘴李翠蓮記》等,見於記載的篇目達一百四十多篇,現存不過二三十篇,散見於《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諸書。長篇的講史話本,一般稱為「平話」(「評話」),如《新編五代史評話》等,傳世的還有《大宋宣和遺事》、《全相評話五種》等。

話本的語言以白話為主,融合部分文言,間亦穿插一些古典詩詞。作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語言生動、潑辣,富於表現力,作品的主角多為手工業者、婦女、市井商人等,為新興的市民階層所喜聞樂見。對後代的通俗文學和戲劇、曲藝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原創,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唐代敦煌通俗文學的藝術特點及對後世的影響
    導語:敦煌通俗文學是指敦煌遺產中流傳下來的通俗文學作品,是唐五代時期通俗文學的一部分,對我們研究敦煌文學具有極其重要的認識價值。清朝時期,我國在敦煌莫高窟發現了一大批書籍,這些書籍對我們研究唐五代時期的社會生活具有極其珍貴的價值。
  • 宋代話本小說:開啟後世的白話小說傳統,並為後世小說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都市平民們對文化娛樂的要求增長,這在客觀上也刺激了各種演唱技藝的發展, 藝術形式慢慢走向成熟,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話本也得到極大的發展,形成了「話本小說」。因為當時說書人為了增強所講故事的趣味性與親近性,都採用了通俗的口語形式,這就使得話本小說在語言、形式和題材的表現上,都比以前的形式更加具有強烈的平民色彩。
  • 宋代民間講唱文學,話本文化,展現了怎樣的民俗文化風採?
    而到宋代後,勾欄瓦肆的平民百姓將說話的形式改編成了白話文,內容和形式更加為普通百姓喜聞樂見,而話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話本是「說話人」在表演時話所依據的底本,原本只是師父向徒弟傳授「說話」的書面記錄,十分口語化。後來被不斷傳誦,並逐漸改編成了可供閱讀的話本小說。
  • 什麼是話本?宋代話本的一般情況怎樣?
    什麼是話本?宋代話本的一般情況怎樣?宋代由於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現了一些規模很大的綜合商場,叫做「瓦舍」,其中有專供各種戲曲雜技演出的遊藝場所,叫做「勾欄」。勾欄中有一些說書專場,專門以講說歷史故事、小說、佛教故事等娛樂聽眾的,叫做「說話」。
  • 話本與雜劇:都是民間文學創作,而且在宋代文學地位也非常重要!
    話本與雜劇:都是民間文學創作,而且在宋代文學地位也非常重要!民間文學在宋代文學領域中,地位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城市經濟的日趨發達,城市裡的各階層人民需要有通俗文學。宋代的話本和戲曲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話本就是白話小說。
  • 宋代話本的語言,具有耀眼的色彩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宋代話本的語言,具有豐富的形象性和耀眼的色彩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一是高度口語化。宋代話本是講述體的文學,語言也必須適應人們口頭表演時的各種動作的需要。而高度口語化則是它第一要素。這一點,宋代話本的成功例證很多。如《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說:那女子接得在手,才上口一呷,便把那個銅盂兒望空打一丟,便叫:「好!好!你卻來暗算我!你道我是兀誰?」那範二郎聽得道:「我且聽那女子說。」那女孩兒道:「我是曹門裡周大郎的女兒,我的小名叫作勝仙小娘子,年一十八歲,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卻來算我!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兒。」
  • 宋代的話本是怎樣產生的?小說話本的藝術表現有何顯著特點?
    單從文學發展而言,話本是繼我國魏晉以來的文言文小說之外,從市民群眾中興起的白話小說(隋唐時雖然已有「說話」技藝,但尚為雛型,留傳下來的話本極少,不如宋代那麼盛行與成熟);它經過當時「書會」(「說話」藝人的組織)中「老郎」(指藝人)及「才人」(參加書會的下層知識分子)的琢磨、編寫和潤色,有一定文學性,別具特色。
  • 宋代的民間文學,主要是話本和戲曲
    宋代民間文學的興起,是由於當時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當時城市中的各階層人民,對文娛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適應人民群眾需要的民間文學就有了廣闊的發展餘地。宋代的民間文學,主要是話本和戲曲。話本就是白話小說,是一種新興的民間文學。
  • 文學史: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說話、說唱藝術至遲在唐代出現,它以聽眾為對象、演述古今故事、市井生活,追求內容世俗化、語言的口語化。 三、「話本」。 (一)定義:以口傳故事為藍本的文字記錄本,及受說話體式影響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後世統稱為「話本」,該稱謂可能唐已經出現。 (二)「話本說徹,且作散場」之類套語。 1.可見「話本」含有故事文本之義。
  • 宋代的話本、中國古代最早的白話小說、上
    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當時宋代的話本:宋代話本的出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它確立了白話小說這一嶄新的文體。它的產生有著社會原因,也有著文學自身演變的原因。就社會原因說:宋代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商業經濟繁榮起來,都市人口不斷增加。
  • 古代文學——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話本」。(一)定義:以口傳故事為藍本的文字記錄本,及受說話體式影響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後世統稱為「話本」,該稱謂可能唐已經出現。(二)「話本說徹,且作散場」之類套語。1.可見「話本」含有故事文本之義。
  • 佛教故事的興起,佛教對文學的促進
    目前《目連救母變文》大意均如此,但存有六種不同的資料,目連救母的故事後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之大是變文中不多見的。變文的發展使其創作內容逐漸擴大到一些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上去,在敦煌發現的非佛教故事的變文就有很多,如《伍子胥變文》、《王昭變文》。我們可看見佛教內容逐漸減少,而關於傳說、歷史之事增多,變文為後世一些通俗文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 宋代話本中的白娘子
    《新白娘子傳奇》是在舊本演繹的基礎下,拓展成了新的視覺、新的觀點,那麼早期的人妖戀話本是什麼樣的呢?宋代話本1、根據史學家考證,最早的<<白蛇傳>>起源於北宋,故事很接近後來的白蛇傳,在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有一許姓老人,從猛禽黑鷹爪下救出一條白蛇,白蛇感恩,嫁給了許姓老人的後代——許仙,夫妻倆成婚後,相敬如賓。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前言唐詩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中的高峰,而李白和杜甫就是這座高峰頂上最閃耀的兩顆明星,各有「詩仙」「詩聖」之稱,並稱「李杜」。也有時稱李白和杜甫為「大李杜」,是因為晚唐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李杜」。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對後世詩歌甚至是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一個民族得以長足的發展和繁衍,與其優秀的文化及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聯繫。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永不斷。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億萬華夏人民生生不息,優秀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中國文學作品,古代話本,小說成就
    大家好,我是小編許亞南,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古代話本小說成就。話本是宋元時代特別發達的一種文學作品,包括講史、說經、小說。話本本是說話人的口頭創作,經過寫定,加以刻印,就成為供人閱讀的通俗小說。和唐代傳奇相比,唐代傳奇是知識分子的文學,而宋元話本則是地地道道的市民文學。它運用的語言不再是典雅的文言而是通俗的白話,它的作者不再是舉子、進士而是說話藝人或書會先生,它的藝術特點、欣賞情趣也同文言小說很不相同。因此,魯迅把宋元話本的出現稱作「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話本小說的成就主要表現為:首先,題材範圍大大擴大了。
  • 馬東瑤:歐陽修的文學教育與宋代文學的發展
    集多重身份於一身,這樣的「文士」對於文學創作的影響是勿庸置疑的。宋代文學之所以異於前代,除了作家在創作上的有意求新之外,作家身份特質的變化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它實際上決定著創作求新的方向和內涵。
  • 上古薦書丨宋元通俗敘事文體演成論稿
    也就是說,當時除了說話伎藝—話本小說的關係框架,還存在著伎藝講史—經筵講史的關係框架、講史話本—經筵講史的關係框架、講史話本—通俗史著的關係框架,這些關係框架的相互參照,讓我們看到了宋元講史話本的生成過程扭結著更多更重要的誘發因素和促動力量,比如講史伎藝之外有更為普遍的歷史宣講類「講史」活動,講史話本之外還有更為繁盛的通俗史著編撰,它們的影響階層更大,影響範圍也更廣,對書面領域的通俗著述的引領作用更為關鍵
  • 淺談宋代「曲子詞」在宋代的發展,帶你捋清古代華夏文學的脈絡!
    詞的體質特性和聲律特點都受到燕樂的深遠影響,它的發展經歷了從先秦歌舞、漢魏百戲、隋唐戲弄到宋雜劇、金院本的漫長過程。因而從真正意義上講,戲曲出現於宋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依賴於宋代蓬勃發展的商品經濟和獨有的商業文化,另一方面,它又非常明顯的收到了"本是同根生"的音樂文學"曲子詞"的影響。
  • 朱姍:論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的「圖書學分類」
    其次,在明清時期的私家書目中,固然有諸如《百川書志》《寶文堂書目》等書目著錄話本、白話小說,為通俗小說「在目錄學中爭得一席之地」,但上述書目對通俗小說的歸屬較為混亂,在通俗小說內部亦未進行細化分類。孫楷第畢生致力於宋元話本的研究,成果頗豐。自1929年起,孫楷第既已著手編纂《小說旁證》;在《孫目》之前,孫楷第已發表《宋朝說話人的家數問題》(1930)、《三言二拍源流考》(1931);在《孫目》出版的同年,孫楷第撰寫了《說話考》(1933)、《詞話考》(1933);此後,孫楷第還撰寫了《讀變文》(1935)、《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的發展》(1951)等一系列關於宋元話本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