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竹造紙——青年李秋桂返鄉傳承手工抄紙術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5月22日,在隆回縣灘頭鎮桃林村,李秋桂將劈成兩指寬的「白料」扛向作坊。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灘頭鎮楠竹遍野、清泉相繞。青山綠水間流傳著一門古老的技藝——手工抄紙術。曾經,灘頭鎮有2000餘家紙作坊,很多家庭都有從事手工造紙的「抄紙匠」。受現代機械造紙技術的衝擊,現在,傳統紙作坊越來越少,抄紙匠人紛紛轉行,抄紙術瀕臨失傳。

  今年35歲的李秋桂出生於灘頭鎮的一個手工抄紙世家,他的父親李志軍是國家級非遺——灘頭手工抄紙技藝的傳承人。2015年,李秋桂返回家鄉,決心傳承祖祖輩輩留傳下來的手工抄紙技藝。返鄉4年間,李秋桂伐竹造紙,埋頭苦學,砍竹、泡料、踩料、撈紙、榨乾、焙紙……隨著時間的積累,如今,他已熟練掌握了這項古老的技藝。

  李秋桂介紹說,這些手工做出來的紙張經常被當地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灘頭木版年畫和化妝品牌香粉紙用作底紙。煙衝古紙作坊還對紙品進行改良,相繼創新出書畫紙、古籍古畫修復紙、文物包裝保護用紙。李秋桂說,把作坊打造成全國聞名的紙文化研學體驗基地是他和父親今後的目標。

  新華社發(曾勇 攝)

相關焦點

  • 【手工紙】寧化玉扣紙造紙絕技 傳承古老手工造紙技藝
    ,並就玉扣紙製作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進行探討。當天上午,記者跟隨專家組來到治平畲族鄉下坪村茜坑組,探訪了寧化縣僅存的一家玉扣紙手工作坊,目睹了傳承近千年的造紙絕技。寧化治平畲族鄉地處閩贛兩省三縣交界處,距縣城53公裡,全鄉有毛竹15.9萬畝,為三明市最大的毛竹之鄉。下坪村茜坑組離鄉本點15公裡,29戶人家散落於茫茫竹海中。沿途,廢棄的手工造紙棚隨處可見,給寂靜的山村平添了幾分滄桑。當地僅存的一座玉扣紙作坊就坐落在半山腰。
  • 夾江千年手工紙66歲匠人:專注造紙四十年 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用心
    夾江手工造紙產業區位於夾江縣金華村,狀元紙坊坐落在淺溪旁,隱藏在金華村層層青翠的竹林之中。金華村公路旁有疊放的十幾根為一捆的青竹,被捆的竹子旁散落枯黃或青綠色的竹葉。而作為手工紙手藝傳承人、已在夾江縣金華村各個紙坊流動工作四十年的66歲高齡石全富老人,就久居此地。
  • 古法造紙:手工造紙工藝詳解
    古法造紙就是所謂的土法,只是不用機械的手工造紙方法,造紙的原料是麻類,樹皮竹子和稻草等這些自然產物。這些原料是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同時業反應出特定時代的風物民俗。在歷經千年磨礪,手工古法造紙術傳承至今,成為古文明的「活化石」,手工造紙深邃的內涵向社會乃至全世界展現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 探訪中科大手工紙研究所 傳統手工造紙保護迫在眉睫
    【解說】臺灣樣紙、安徽樣紙、廣東樣紙……近日,記者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手工紙研究所,探訪中國傳統手工造紙的現狀。【解說】走進研究所,整間屋子的書柜上擺滿了全國各地的手工紙樣本,辦公桌上則是紙張測試的儀器。
  • 中國科技館「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展覽順利開幕
    從造紙到智造,中國現代造紙工業經歷了怎樣的轉變?從技藝到紙意,紙為當下生活帶來了怎樣的美感和創意?從有紙化到無紙化,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下,未來如果紙張消失,人們的生活會變得怎麼樣?這些問題,您也許能在中國科技館展出的「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中一一尋找到答案。2021年1月1日,新歲伊始,「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如期與觀眾見面。
  • 九代人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圖)
    九代人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圖) 2015-07-15 16:06:25這位61歲的老人家是重慶酉陽縣蒼嶺村古法造紙術為數不多的堅守者,也是當地公認造紙手藝高超的紙匠。  賀姓起祖於江西,後遷至銅鼓鄉紅井,再遷移到現居地蒼嶺村賀家溝。傳承千年的古造紙術,面對工業化衝擊,開始由「技術」變身「藝術」,以賀孝先為代表的造紙藝人通過九代人的傳遞與努力,完整演繹古人造紙場景,力圖延續這古老的技藝。  15日,中新網記者走進了蒼嶺村。
  • 返鄉青年與「慢城」生活
    這種對田園風光和農家美食的嚮往和追求,令諸如農耕、制茶、養蟹、蒸米糕、手工活、木匠活等傳統的鄉村工作種類被升華為一種充滿美學意義和文化格調的行為方式。在支持鄉村更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關照和城市消費文化導向的雙重影響下,返鄉青年對慢城文化自信的不斷成長,開始用一種更積極、更自信的心態認識鄉村的魅力和價值,重新看待農業的生產力和農村的生活方式,並以多元化的方式建構屬於自己的「慢城生活風格」。
  • 終南山腳下傳承千年的古法造紙技藝(組圖)
    終南山腳下傳承千年的古法造紙技藝(組圖)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張偉  2015年06月25日10:31 楮皮紙抄制技藝是傳統手工紙製作技藝之一種。位於終南山腳下的西安市長安區北張村至今仍延續著古老的楮皮造紙技藝。
  • 造紙術是四大發明,而古代怎麼手工造紙?存千年而不朽的藝術珍品
    最初,人們造紙的原料主要是破麻布和構樹皮等。可是,你知道古代的紙,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在甘肅東南部,隴南市西和縣,西漢水邊,群山環抱之地,古老的造紙法在此綿綿不絕。這裡仍然有著延續千年的民間手工造紙,被人們譽為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
  • 兩年寫了20多萬字 他是富陽手工造紙的「活字典」
    素有「造紙之鄉」美譽的富陽,在我國造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時至今日,雖然機械造紙業仍然是當地支柱產業,但手工造紙卻日漸式微,竹鄉藝人大多年事已高,傳統手工造紙技藝瀕臨失傳。為傳承這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瑰寶,當地有位老人在年近八旬時提筆著書,耗時兩年寫出了一部20多萬字的《富陽傳統手工造紙》。這位老人,就是今年79歲的富陽供銷總社退休職工周關祥。
  • 傳統手工造紙的步驟
    現在人們對於紙張的需求量非常之大,傳統的手工造紙已經不能夠滿足日常所需,因此現在的紙張生產幾乎被機械生產完全的代替。即便如此手工造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能夠忘記的,因此今天就讓中國紙業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傳統手工造紙的步驟主要有哪些: 1、浸泡:將準備好的不同原料進行浸泡,浸泡的時間根據原料的不同而異,主要目的是留下植物的纖維而去除雜質,為後面的生產紙漿打下基礎。
  • 傳統手工造紙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手工古法造紙也被稱為「土法」造紙,是指造紙術發明以來代代相傳的一種傳統造紙方法,不使用機械或僅用一個很簡單的機械進行的一種手工造紙方法。 中國傳統手工紙的主要使用大麻、樹皮、竹子和秸稈作為原料。古法造紙有一套完整的工藝,可概括為:浸泡、蒸煮、洗滌、漂白、抄紙、壓榨、烘紙。手工紙種類大約有200種。 傳統手工造紙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紙榨:紙榨的功能主要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那樣「當數滿則上以板壓。俏繩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氣淨盡流幹」,使用木質紙榨結合傳統人工按照槓桿原理所述將溼紙中對於的水分去除。
  • 廈大學子走進將樂西山紙 探尋失落的手工造紙工藝
    龍棲山嫩毛竹是西山手工造紙的上等原料。  作坊的主人劉師傅一家和工人剛吃過午飯。他們和氣地招呼隊員們,帶大夥進入作坊參觀。28道工序 樣樣馬虎不得  作坊裡,光線暗,設備傳統而簡單。  兩位工人師傅正在一個「水池」旁搗鼓一個長方形的絲網。劉師傅介紹說這是抄紙。
  • 手工造紙還能傳多久 訪貴州手工作坊(圖)
    筆者日前探訪了這個小小村落的手工作坊,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手工造紙。     這個規模不大的古法造紙作坊,沒有現代造紙技術、機械和動力,每天有二三十個當地人作業。造紙流程有五個大的作業區,即:樹皮浸泡區、樹皮捶搗區、樹皮蒸煮區、紙張生產區、紙張烘乾區,涉及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由手工操作,設備極其簡單。
  • 市政廳|傳統手工藝的危機與契機:澤雅手工造紙村落考察
    不過,在全球化浪潮下,經過現代科技革新、適合工業化生產的現代造紙技術,席捲整個世界,中國古法造紙幾乎完全退出商品市場與人們的生活,當下依然進行著的傳統手工造紙生產,屈指可數,浙江溫州澤雅南部的造紙村落,便是古老造紙術的一處活化石。       現代工業造紙普遍以木材為原料,破壞森林植被。
  • 夾江手工造紙研學 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丨成渝力量 品牌榜樣
    有「中國書畫紙之鄉」之稱的夾江,憑藉著手工造紙研學,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中國有宣、夾二紙,堪稱二寶。」夾江書畫紙與安徽宣紙穩坐當今十大名紙之位。夾江竹紙製作技藝,這項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下新興的研學旅行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成為了夾江又一張閃亮的名片。據史志記載,夾江手工造紙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康乾時期被欽定為「貢紙」和「文闈捲紙」。
  • 西安市長安區手工造紙作坊探訪(圖)
    曾經為炎黃子孫所驕傲的古代造紙工藝,在這個飛速發展與變革的年代似乎已被人們遺忘,「世界紙根在中國,中國紙根在長安。」近日,記者走進「灃出紙,水漂簾」的北張村———   3月14日,記者偶然得知,在西安市長安區的幾個村落裡,還保留著從一千多年前流傳至今的古代手工造紙工藝。帶著幾分好奇和虔敬,記者踏上了探訪古造紙工藝之旅。
  • 即將失傳的老手藝:古法造紙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雖然如今的造紙技術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那種古法造紙術仍然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走進了湖南隆回縣灘頭鎮的一個古法造紙作坊,實地拍攝了古法造紙的一些過程和場景。
  • 重慶酉陽:白建友土法造紙 傳承文明
    6月26日,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酬鎮溪口村12組,村民白建友正在採用傳統工藝造紙。重慶酉陽縣酉酬鎮溪口村有著幾百年的造紙歷史,鼎盛時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造紙戶達數百戶之多。與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這裡沒有大型造紙廠,主要以家庭式作坊居多。
  • 昔日全村古法造紙 今只剩一家苦苦支撐
    楮皮紙製作技藝是傳統造紙技藝的一種,使用楮樹皮為原料,手工抄制而成。  走在北張村裡,遠望終南層巒如黛,灃河水從西邊靜靜向北流淌。在這樣一個村落中,有一戶堅持了三代100多年的古法造紙人家。古法造紙現狀如何,未來又走向何處,記者探訪古法造紙,了解其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