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聽說富民路,是老上海心目中的富人區,那裡住的人大多非富即貴。而建於1931年的古柏小區在當時更是聲名顯赫。
富民路197弄「古柏小區」原名「古拔公寓」,是1931年在上海灘上十分知名的四行儲蓄會,為本銀行職員所造的裡弄公寓。當時能住進去的大多是民國時期的中產階級。
在民國時期,原租界有個很出名的銀行集團,其中有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這四家銀行又共同集資創辦一家銀行,名叫』四行儲蓄會。
大花園的四周圍合著74幢三四層建築,房子基本都是坐北朝南,每幢建築都帶有一個小天井,每棟小樓都有一個半圓形的陽臺,小天井和大半圓形的陽臺是亮點,站在陽臺上,能看到整排整排的房子,視野非常的開闊。我尋思,當時住裡面的人,心裡一定很有優越感。
富民路旁的古柏小區裡,有一棟造型簡潔大氣、線條乾淨利落的老建築—「福民會館」。這是古柏小區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大禮堂」,是現在靜安區的社區活動中心。
大禮堂位於弄內69號,曾經作為銀行家俱樂部,由著名中國建築師莊俊設計,建築整體端莊、簡潔,是帶有裝飾藝術派風格的現代派建築,俱樂部原是一幢4層樓高的建築,後加蓋1層。
一層為輔助用房,由門前臺階可直接進入二層,裡邊是氣派的大廳,西側原有涼廊現封閉。
這個中西合璧的在舊上海風光無限,解放後歷經小學禮堂、服裝廠、服裝展銷廳託兒所等更改後,2011年1月,這個昔日的銀行家俱樂部被修舊如舊後,基本恢復了20世紀30年代老會所的面貌,並以「福民會館」的名稱重新亮相。再次開放後,依然備受居民的喜愛。
開館的第一周,就引進了「魯庵印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式熊老先生的收藏品,供市民免費參觀。
二層以上作為辦公和公寓使用。高式熊為著名書法家、金石篆刻家,生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印泥製作技藝(上海魯庵印泥)代表性傳承人、同濟大學顧問教授。自從大禮堂面向市民開放後,上海評彈團每周都會定期定時來福民會館為社區居民免費表演高水準的評彈藝術。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扯開一下說說評彈在上海市民心目的地位了,大部分上海人,特別是老上海人喜歡聽評彈,於他們而言,評彈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他們一種比較日常的消遣方式。吳儂軟語,說表細膩,唱腔優美的蘇州評彈備受老上海的喜愛。許多來這裡聽評彈的朋友通過這裡聽評彈結成朋友。
現在小區部分房子已經改造成民宿,若對民國時期的建築感興趣的朋友,來上海遊玩的話,可以預定這個小區的民宿,體驗一下這些具有年代感民國時期老房子,體驗一把上海的裡弄生活,小區的周邊環境和房子都很好,交通便利,環境優雅。如果碰上禮堂開放也去近距離聽聽評彈,感受一下糯糯的吳儂軟語。
在這裡預定民宿住下,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第二天起來可以好好地逛一下巨富長這三條馬路,即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這三條馬路非常的有韻味也很有代表性,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遮天的梧桐,馬路兩旁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都承載著老上海的歷史記憶和故事,等著你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