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民國,現今煙火依舊!肇慶這座90「高齡」老宅的主人是……

2020-12-14 澎湃新聞

建於民國,現今煙火依舊!肇慶這座90「高齡」老宅的主人是……

2020-12-10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

在端州區小巷五經裡,

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民居建築群,

這些質樸、素雅的老民居大多已無人居住,

但有一座建於1930年的老宅卻是例外。

TA就是 梁榮墀宅

宅子主人梁榮墀曾任高要縣政府秘書,

解放後,這座老宅租給群眾居住,

雖已歷經90年,至今仍煙火依舊。

梁榮墀宅具體位置在哪?

建築有什麼特色?

近百年來又發生了什麼故事?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去「探秘」

宅前有古井至今不枯竭

從閱江路穿過五經裡牌坊,

沿著巷道走三四分鐘,

再往左拐進五經裡一巷,

巷子盡頭便是梁榮墀宅。

這座建於民國時期的老宅,

如今分為了3間獨立房屋,

分別為五經裡一巷13號、15號和17號。

據《廣東省肇慶市不可移動文物名錄》記載,

梁榮墀宅建於1930年,

由梁榮墀、梁榮漢兄弟合建。

宅子坐北朝南,總面闊9.7米,進深17.2米。整個建築樓高兩層,用青磚砌牆。建築首層設有3個門,從兩側門各自進入首層房屋,中門設步梯直通二層。

梁榮墀宅15號裡的木樓梯。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攝

首層兩側的木門

均設有兩扇木製大門,

大門外裝有圓木橫柵式的木趟櫳。

趟櫳外還設有一對古色古香的小木門,

門柱頂有著精美木雕。

梁榮墀宅17號裡的木門和趟櫳。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攝

記者還見到,

這座宅子前的空地上有一口水井。

水井以青磚砌井壁,井欄為花崗巖石,井口處長有苔蘚。據有關部門調查報告顯示,這水井建於清代,歷經漫長時光,至今不見枯竭。

屋主曾接洽日軍受降事宜

據史料記載和文化部門調查資料顯示,

宅子的建造者之一梁榮墀,

原名梁均顯,是肇慶石牌人,

曾參與修訂高要縣誌。

梁榮墀與其弟梁榮漢曾留學日本,

民國時期回國。

1938年,梁榮墀任高要縣一小(後改名中正中學)校長和高要縣立簡易師範學校校長。高要縣立簡易師範學校併入高要師範學校後,梁榮墀任高要縣政府秘書。

日本侵華期間,梁榮墀賦閒於鄉。1945年,高要縣政府又任梁榮墀為代理秘書。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因梁榮墀曾在日本留學,懂日語,於是被第三行政區專員陳文、高要縣長覃元超派與日軍接洽,處理日軍受降事宜。他與後備隊指揮所副指揮莫漢攜交涉接收牒文抵肇慶,翌日日軍全部撤出。

戰火平息,老巷歸於平靜。梁家後人繼續在宅子裡生活。據端州區房屋管理檔案資料顯示,因種種原因,15號、17號房子於1959年被端州區房產管理局接管,而13號民宅仍屬私人房屋。

接管後,

端州區房管部門將房屋出租給群眾居住。

1979年,為改善居住條件,有關部門在17號房屋門前擴建了一個面積約為6平方米的小廚房。1983年,肇慶市第一中學為改善老師住房條件,自籌資金為15號第一任租戶、該校的教導主任蔡松勝,在後進平房增加了一層面積約18平方米的混合結構房屋。

梁榮墀宅17號木門木雕。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攝

可作民國民居研究參考

何永明是15號房屋的租客,是第一任租客蔡松勝的女婿。和妻子結婚後,他於1990年搬到宅子居住。從中間門口進入,步上木梯到達二樓,便是何永明租住的地方。

房子原面積約60平方米,設有3個房間,通風好,採光佳。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屋子的花階磚色彩豔麗,極具民國特色。

梁榮墀宅15號裡的花階磚。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攝

「屋子裡的花階磚、

樓梯木板和扶手、木門門框、

頂橫梁、屋頂瓦面

全都是原裝的,沒有改變過。」

站在自家客廳裡,

何永明給記者介紹起宅子的一磚一木,

六扇木屏風也是原本的屋主人留下的,

現在依然完好。

何永明記得,他剛搬來時房子比較破舊,階磚鬆動,門板脫漆。後來自己加固地磚和木梯,房梁、陽臺地面做了防水、防蟲,還翻新了牆面。他笑著說:「住了30年,一直在修修補補,去年和今年重新翻新加固了屋頂。」

何永明夫婦很喜歡這座房子,在這裡住得很舒服。「這裡旺中帶靜,周圍有市場、學校,不遠處就是閱江樓,生活很方便。」何永明說道。

梁榮墀宅15號裡的木屏風。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攝

70多歲的覃照芳獨自住在17號房屋裡。第一任租戶的兒子是她的表叔。這間房屋只有一層,客廳連著廂房、廚房和天井,總面積約45平方米。

「早年表叔一家在這裡住,因為人多不夠住,於是將廚房改成了房間,還用橫木、木板間了夾層。」覃照芳說,前些年因為客廳的木屏風、間隔用的橫木蛀了白蟻,所以都把它們拆了。

根據鄰屋老一輩的講述,

何永明猜測15號、17號為梁榮墀主要居住地。

記者也留意到,

17號房屋右側靠門牆體,原有一個小拱門,

可直通旁邊15號大屋。

現在已被封堵,並鑲嵌了木製柜子,

用來擺放物品。

據何永明介紹,13號宅子原住著一對夫婦,去年已經搬走。宅子如今沒人居住。記者嘗試尋找曾住在該宅子的住戶,但無果。

根據文化部門的調查資料顯示,13號宅子基本保留了民國時期內部裝修裝飾,包括一些當時的生活用品,如臺椅、時鐘、鏡屏等。這些接近民國時期生活原貌的民居在肇慶比較少見,具有保護和歷史研究價值。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粵華

原標題:《建於民國,現今煙火依舊!肇慶這座90「高齡」老宅的主人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舊時的豪宅,如今咖啡飄香,肇慶這座百年老屋煥發新活力
    歷經時光洗禮,這座宅邸依然矗立在豪居路街頭,四時流轉間,默默訴說著光陰的故事。根據《廣東省肇慶市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端州篇)》記載,蒙友恭堂建於民國時期,為香港商人蒙伯良所建,目前保存完好,為研究端州民國時期民居建築提供了實物例證。
  • 晉江東石一老宅鐫刻弘一法師墨寶 傳屋主與弘一法師交情甚深
    弘一法師墨寶在東石洋宅村有楹聯6對詩牌1對 傳老宅主人與法師交情甚深東南網6月2日訊(晉江經濟報記者 賴自煌 王家煜 文/圖)晉江東石鎮洋宅村有座70年的老宅,宅子主人是旅菲華僑,名叫蔡敦福。融中西建築風格 整座宅院有99個門建於上世紀40年代的蔡敦福宅坐北向南,建築面積1371平方米,為兩進五開間雙層帶埕頭間,埕頭上建六角亭兩座,目前是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相比傳統的閩南古民居,蔡敦福宅建築風格有所不同。
  • 「嶺南古都」肇慶文昌閣二百餘年依舊
    「嶺南古都」肇慶文昌閣二百餘年依舊 2008年08月07日 02: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肇慶八月六日電
  • 這座老宅發現一本「蝴蝶裝」舊書,專家說這是一頁紙一頁金的寶貝
    這座老宅發現一本「蝴蝶裝」舊書,專家說這是一頁紙一頁金的寶貝>有讀者看到這裡,會意存不屑,如果一座老宅裡,發現了黃澄澄的金條,這還差不多算是寶貝,發現了一本舊書,怎麼能說是「一頁紙一頁金」?20年前的一天,福建福清縣有一座老宅,因為年久失修,老宅的主人張先生就請來了一群工匠,準備對這座老宅進行翻修。這座老宅的建成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到當代可以說換了幾十位主人。
  • 肇慶這座「清代客棧」居然藏在這裡!如今是
    在這條大約300米的小路裡,藏著今天府城故事的主角——一座據傳建於清代的客棧讓我們一起來聽聽TA的故事吧~尋找「消失」的客棧走進如今的朝聖路,路兩旁批發商鋪林立。批發商和進貨者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披伏,不絕於耳。
  • 靖城鎮古湖村:民國時期豪宅藏身小村落 房主是民國最後的鄉長!
    亭臺樓榭、青磚碧瓦、圓形拱門、丹桂、翠柏、假山、猴洞、灰雕……當這些景別集聚在一起時,您一定會認為這公園或園林,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這是閩南一處解放初期私宅的景象時,你或許會驚嘆不已。這座豪宅坐落在南靖縣靖城鎮古湖村,它是民國時期南靖武山鄉最後一任鄉長張長流的故居。豪宅分為上下兩層,共有2間廳堂,8個房間,院子裡的假山、猴洞、牆壁上的灰雕等彰顯主人的身份與富足。
  • 從北宋至民國,27座藏書樓見證古縣瑞安千年文化
    它的主人是誰?日前,名為「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在玉海樓展出。市民可以在玉海樓的孫氏故居展室內,一覽從北宋至民國時期瑞安藏書樓的興衰。首次梳理瑞安歷代藏書樓「若海浩瀚——瑞安歷代藏書樓展」是第一次關於瑞安歷史上藏書樓的梳理,完善了瑞安歷史上關於藏書樓的資料。這也是國內較少整體展示本地藏書樓歷史的城市。
  • 上海虹口一動遷老宅被網友考證系民國名園,孫中山到過
    上海武進路453號——457號的一幢老宅最近正在動遷,一些歷史建築愛好者認為,這幢被違章建築遮蔽的房子就是民國時名噪一時的私家花園扆(讀音為「倚」)虹園,1912年,孫中山曾在此演講。澎湃新聞記者實地拍到了該建築上與扆虹園舊照中一致的匾額。
  • 惠東這4座老宅要大變身了,有你家的老宅嗎?
    2019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編制了《惠州市第二批市級歷史建築保護專項規劃(草案)》,這29 處歷史建築分布於惠州市 6 個縣(區) 20 個村或社區內,有11 個居住建築,13 個祠堂,另有公共建築、辦公建築、代表性建築、書院、軍事建築各1 個。
  • 探秘西安古街老巷:單身古稀老人一生孤獨守候百年老宅
    它的主人是一位單身古稀老人,自從1944年出生在這裡,七十多載陪伴著這座老宅一人孤獨守候,老人一輩子沒結過婚,將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這座古宅裡。 老宅主人名叫李振亞,這座宅子是其曾祖父置辦的,已經有120多年的歷史。
  • 江門「水中碉樓」已被淹50多年,主人旅居美國一直無人認領
    彭偉宗 攝身世90多年前建成,50多年前被淹彭偉宗 攝對這座碉樓的歷史,臺山市白沙鎮60多歲的黃偉生有一點印象。彭偉宗 攝修建碉樓的這幾位堂兄弟本來就在美國打工,修建期間曾經陸續回來,但自從這幾棟建築修好以後都沒怎麼回來住,一直是他們的後人住在這裡,真正的主人則一直旅居美國。彭偉宗 攝在陳坑水庫修好以後,碉樓的主人先是遷移到旁邊的村子裡,後來就都陸續出國了。
  • 煙臺這座老宅,跨越了600年的時光
    在牟平區觀水鎮後半城村,有一座六百年的老宅,雖歷經百年風雨,但仍然保存完好,巍然屹立。柱子和橫梁都用上等木料製成,老宅坐北朝南,倚山傍樹,結構以磚木為主,石砌牆基,總面積約300平方米,是半城村年代最久遠的民居,在膠東地區,此類風格的建築應該算作「絕響」。
  • 上海一老宅被網友考證系民國名園 區政府:不拆除
    上海武進路453號-457號的一幢老宅最近正在動遷,一些歷史建築愛好者認為,這幢被違章建築遮蔽的房子就是民國時期名噪一時的私家花園「扆虹園」,1912年,孫中山曾在此發表演講。  8月21日,虹口區政府回應早報記者,扆虹園已在申請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正在等待最後審批,「既然已經申請了我們肯定不會拆除的,建築也一定會保護起來」。
  • 西街口的這座老宅你去過嗎?它還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
    曲江春曲江風度振家聲珂裡春光綿世澤從攀龍裡張宅走出來,我們繞道南街來到大南裡,迎面是一座大門緊閉的老宅,這座大宅的大門是以炮樓的形式設計,大門口上邊有瞭望窗,兩邊有內窄外寬的槍眼,透著濃濃的清末民初時期玉林大宅的建築特色。
  • 花園巷裡藏了多少老宅?民國西花園建築不一般
    楠木雕花罩槅「平園」石額百年廣玉蘭平園大門儀門磚雕琉璃花牆在「老揚州」的印象中,南河下花園巷「私家老宅民國「西花園」保存完好堪稱「一絕」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平園門前,牆壁上一塊「市級文保單位」牌子顯得格外醒目,上面清晰地寫著對平園整體結構布局的介紹,由民國初年鹽商周覲臣所建。記者看到,平園大門為水磨青磚門樓,正對大門有福祠殘跡。
  • 重修西興老街 古鎮煙火依舊
    孫勝強現在住的房子,叫「孫宅」,前後兩進房,門口還矗立著一塊有杭州市人民政府落款的石碑,表示10年前市政府就認定,這幢房子系「杭州市歷史建築」。  這樣有年份、有價值的建築,在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西興老街很常見——幾乎移步之間,就可以觸摸到被歲月打磨過的古蹟。如今,這個「活著」的古鎮,借勢杭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計劃,要修葺了。但問題也來了——房,拆不拆?
  • 長沙這座身居繁華鬧市的民國公館,曾是湖南省第一任省長的府邸!
    在某書上了解到長沙還有這樣一座身居鬧市的民國公館,於是心念念的便想著前去探尋一番。馬益順捌玖在南門口的一個小巷子裡這個巷子很狹窄,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擦肩而過了。這裡是馬益順85號、89號民國公館,寂寥靜謐,但歷史悠久。這座公館,原來的名稱叫長沙畫院東苑,是近代長沙典型的民居公館建築:坐北朝南、磚木混合結構、青磚水泥牆,整體院落感強,特色鮮明。建於民國時期,建國後收歸國有。2005年,公布為長沙市重點保護歷史舊宅。因為僥倖逃過了文夕大火,這三棟公館保存完好。
  • 肇慶這些「老味道」,曾經名揚四海!
    資料記載,倚巖樓1924年開始經營,是民國時期肇慶最負盛名的茶樓,出入其間的既有達官貴人,也有平民百姓。迎客43年後,在1967年停業。 2014年8月 倚巖樓二樓發生火災後被拆除一部分 這導致許多人誤以為
  • 藏在千年古街裡的秘密,臨海女子為了愛情,把民國老宅變成了花園…
    旅行中我一直很喜歡住民宿,吸引我的不僅僅是民宿輕鬆自由的氣氛,還有開民宿的人,民宿小院裡的一草一木一個不經意的小角落,都飽含著民宿主人的審美和深情。推開雲朵姐姐家古樸的木柵欄,推開了一扇通向秘密花園裡的通道,小院子錯落有致的種滿了各種各樣的綠植,正是九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花園裡的果樹看起來十分喜人,石榴樹、柚子樹上都結滿了果實,在時光中靜待冬雷夏雨,春華秋實 ,眼前的一切,有著屬於人間煙火的美好
  • 濱江:重修西興老街 古鎮煙火依舊
    孫勝強現在住的房子,叫「孫宅」,前後兩進房,門口還矗立著一塊有杭州市人民政府落款的石碑,表示10年前市政府就認定,這幢房子系「杭州市歷史建築」。  這樣有年份、有價值的建築,在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西興老街很常見——幾乎移步之間,就可以觸摸到被歲月打磨過的古蹟。如今,這個「活著」的古鎮,借勢杭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計劃,要修葺了。但問題也來了——房,拆不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