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到了,夏日炎炎,大忙時節,萬物生長

2020-12-25 花開的聲音AA

在已知的我國各省年降水量數據中,甘肅是降水量最少的省之一,與之相近的也就是幾個自己的鄰居,寧夏內蒙新疆而已。而且,據科學家準確的數據,可以看出,近五十年來,甘肅省的降水量一直呈下降趨勢。

但是,有一點特殊,河西地區的年降水量卻一直呈緩慢的上升趨勢。尤其是與全省,特別是河東的下降趨勢相比較,這無疑是一個好的趨勢也與人們的直覺感受是一致的。

據說,在張掖市的五個縣中,高臺的年降水量是最少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按理說,高臺地勢低洼,河流湖汊縱橫,應當不缺水。但是專家告訴我們,年降水量是和大氣條件密切相關的,這幾乎與地勢,與河流沒有大關係。河西地區,也就是河西走廊地區,其降水,其實就是看季風帶進來的水氣多少,而且這些季風帶來的水氣還會受風、受地面蒸發等因素的影響,能不能變成雨雪落到地上,幾乎憑的是運氣。

今年就是個典型例子。

一冬無雪,但誰都不認為是天在藏玉,就是不種地的人也覺得一年是個旱年,肯定會影響今年的收成。果不然,開春之後,也沒有落雪更沒有落雨。大家的判斷被證實了,只不過,誰也沒有高興的理由。

後來就是疫情,被管制在家,不久就傳出缺糧的消息,雖然那麼多的專家出來闢謠,但是糧價的上漲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可是,入夏之後,這雨是一場大似一場。立夏那天,雨下了一天一夜,之後就斷斷續續,小滿剛剛過去,大雨又緊接著到來。人們高興了。

種地的人,面對天降喜雨,興奮不言而喻。小滿剛過,一切都在蓬蓬勃勃地生長,這雨就是上天的恩賜,是上天對於萬物的呵護。顧不上避雨,拿上些化肥,趁著這好時節,再給糧食助個力,讓它根更深葉更茂籽粒更飽滿更充實,就是不撒化肥,光是站在田間地頭,看看那細雨中青枝綠葉的糧食蔬菜,也比看電視強。

不種地的人,心也焦渴了許久了。每每望著那被沙塵暴吹得灰濛濛的樹幹枯枯的花,心中也不甚暢快。雨過天晴後,走出戶外,雨後的樹,青翠欲滴;雨後的花,嬌豔欲滴。望著樹葉上花瓣上的水滴,在陽光下折射出的晶瑩剔透,你會感嘆自然的美麗可愛,你會從心中湧出一絲絲的柔情,不敢去觸摸,只是欣賞。就是不出戶外,坐在陽臺上,望著碧藍碧藍的天空,天空中那一朵朵潔白潔白的雲朵,變幻著不同的形狀,慢慢地向著遠方飄飛,你的心也會被帶動,想起雲朵下的故鄉,想起雲朵上的飛翔,想到詩和遠方。

雨量增加,氣溫漸高,這只是逐漸進入芒種季節之後人們的初步感受。

芒種的實質是忙。所以,有人又將芒種稱為「忙種」。忙的第一個內容是夏收。北方要收小麥,南方要收早稻。這是南北方的主要糧食,當然要農民抓緊時間收入糧倉。這時候才能安心。

收割、拉運、打碾,這一系列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快,快割,快捆,快打。所以,即使夏天的日子那麼長,也還是要早起晚睡,用儘量長的勞動時間來完成這項重要而疲累的工作。

等到我們這裡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搞帶狀種植的時候,夏收的工作就變得更加勞累。

玉米和小麥的間隔種植,讓收割越來越成為了純手工的工作,機械化作業這些能有效減少勞動強度的努力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割麥子需要顧及旁邊的玉米黃豆,不能誤傷,捆麥子也一樣,尤其是捆好的麥子在玉米中間,車無法駛入田中,只好由人把捆好的麥子一個個扛出來,這個工作量就大了。路近的也得幾十米,路遠的就需走幾百米,而且這路就是田埂,田埂上還種著一些雜糧作物。扛麥子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這樣就得起得更早。好在這活小孩子也能幹,於是睡眼惺忪的孩子都被大人叫醒,隨著隊伍去扛麥子。

收麥子,不光是割、捆、拉運,都需要地面乾燥,而這時候間作的玉米正是拔節的時候,迫切需要澆水。所以,收麥子就需要加快速度。

等到麥子收完,玉米已經旱得葉子都打蔫了,需要趕緊給玉米澆水。正是拔節的時候,肥料也不能短缺,所以,還要趁澆水給玉米追肥。

收麥子和給玉米追肥常常是交錯進行的,因此,常常是大家約好,一片一片地收割,這一片收割完,趕緊給這一片追肥,然後再去收割下一片。如果誰家不合節拍,沒割或剛割倒的麥子就可能被水淹了,即使沒有淹到,那別人家已澆完水的地一時半會也走不過去,只好等水幹了,再去捆和搬運了。

當然也有心地不好或者和別人家有矛盾的,乘著水方便地也方便的優勢,故意早早收割,然後澆水,給別人造成困難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沒有推廣帶狀種植的技術的時候,收完麥子的大田,還要趕種一些小秋糧,比如蕎麥、糜子、穀子,一般都是兩個月左右可以收穫的。用來補充夏糧不足的。

等到幾乎所有的田地都進行帶狀種植之後,種植小秋糧的傳統也就漸漸消失了。一方面是因為,帶狀種植大大提高了糧食產量,糧食短缺的情況有了緩解。雖然是玉米,適口性較差,但是總歸是糧食,比起沒糧食吃餓肚子來要強得多。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家鄉一直有種稻子的傳統,即使後來大部分的田地因為產量問題而改種了小麥玉米,但是因為在黑河岸邊,那麼多的湖灘沼澤,漸漸被人們開闢成田地。那時沒有保護溼地的說法,沿用的還是「以糧為綱」的政策。芒種前後,水稻也到了抽穗的時候了,田間管理尤其是拔草的工作也十分繁重。

收麥子,種小秋糧,玉米和水稻的田間管理,這些工作都要在不到一月的極短時間內完成,而且正當烈日酷暑。因此,許多地方將這些工作概括為一個詞:「三夏」,即夏收、夏種、夏管。或者是「雙搶」,即搶收、搶種。

而今,除了那些糧食主產區,比如河南、淮北,還有這些詞的遺留,其他地方類似的說法已經逐漸消失了。就像我們這裡,大片的小麥玉米,尤其是帶狀種植的,已經很少見到了。前幾天回了一趟老家,車走了很久,才見到剛剛出齊穗頭的麥田,一大片田地裡五花八門,種什麼的都有,尤其是見到了大片的孜然。我依稀知道了全國各地熱火朝天的燒烤攤與我的家鄉有點什麼聯繫了。

說到芒種的「雙搶」,更和季節有關,這就涉及到「芒種」的另一個含義。芒種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芒種的「種」,一指種子的「種」,一指播種的「種」。芒種的含義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當然不是說,過了芒種,種子就不發芽了,而是說芒種過了,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種子的土壤裡極易因缺水而死去,即使種上,發芽了,長成植株,因為無霜期的緣故,大部分的作物等不到結出果實,就被寒霜凍死了。等於說,芒種之後再播種,後面的辛勞就白費了。

因為季節,才衍生出我國傳統社會中與忙中有關的一系列風俗,一般稱之為「芒種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一候螳螂生,說是螳螂於上一年深秋產卵,到芒種時節,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其實,只是因為螳螂的卵需要較高的溫度來孵化,一般都在20多度到30度,而這個時候一般都在六月份,也就是芒種前後了。而後,還要經過若蟲期、成蟲期,才成為人們說的小螳螂。

二侯鵙始鳴: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伯勞鳥是一種猛禽,種類繁多,性格兇猛,善捕食鼠類、蜥蜴以及小型鳥類等,主要棲息在林木中,所以山區多見。它的繁殖期在4月至7月間,芒種前後也正是它的求偶繁殖期,聽到伯勞鳥鳴也是合乎季節的。

三候反舌無聲:反舌即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一般人認為指的是烏鶇鳥。說它此時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其實,同伯勞鳥一樣,此時正是它的繁殖期,是最繁忙的時候,孵化、哺育幼鳥,忙得不亦樂乎。可能也叫,但絕對沒有求偶期那樣叫個不停。因此,古人也依據陰陽理論認為是反舌感陰氣而停止鳴叫的。甚至,由此又依據天人感應理論進行了道德化的解釋:反舌有聲,佞人在側。至於還有人說,「反舌」指的不是鳥,是蛤蟆。似乎也有點道理,蛤蟆的舌根在口腔前端,舌頭伸向口腔裡面,具有「反舌」的特點,和青蛙一樣。此時求偶期已過,鳴叫也就很少了。

芒種時節,一切都還在蓬蓬勃勃地生長著,中原一帶的夏收已經熱火朝天了,我們這裡,夏收還得半個多月,今年的閏四月,節氣晚,更是如此。

許多的書上都說,已過芒種,花都不開了,其實,大多時候說的多是農作物,說的是田野上。所以,芒種還有個祭祀花神的風俗,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紅樓夢》描寫過這種場面,想來是大戶人家長夏無事時的消遣,如前所述,農人此時正是「三夏」大忙,所以,這個風俗久已不傳了。

其實,才是仲夏時節,園林中,春花已謝,夏花開得正豔呢!那些少見的且不說,說幾個大家熟悉的吧!錦葵是最常見的,我們這裡叫做饅頭花。錦葵有宿根,春天時便向陽而生,葉子像葫蘆葉,也像荷葉。水肥充足時葉子可以散放得極大,芒種時花梃抽出,花朵從花梃下部依次開放。有紅有白,也有紫色和粉色的,大部分是單瓣,也有滿心的。不擇地勢,不需人工管理,就能長得極旺開得極豔。也許是因為長得多處處可見,似乎不受人們待見。

與錦葵同為一科的木槿,此時也開得正旺。木槿的顏色也多種多樣,白色和粉色最常見,花型與錦葵也相似,單瓣的尤其像。只是木槿屬木本,錦葵屬草本,要讓我說,比起嬌貴的木槿來,還是錦葵好養活。《詩經》中木槿有個極好聽的名字叫「舜華」,「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極想把這個名字送個哪個小姑娘,可惜就是沒有機會啊!

與木槿的少見比較起來,大家更熟悉同科的扶桑。花朵紅色漏鬥形,花蕊長長的,許多人家都有盆栽。

農家的院子裡最易種的是鳳仙花,當然,還是我們小的時候。那時鳳仙花還叫指甲草,許多有姑娘的人家種指甲草,就是為了讓姑娘染指甲。摘下紅色的花瓣,放在碗裡,加入明礬搗碎,沒有明礬,食鹽也行。將搗出的花汁塗在指甲上,包好,一夜便好,水洗也不褪色的。當然,由於配比問題,也可能是包裹的原因,有時候,染出的顏色不很紅豔,變成橙色。有人就開玩笑說,睡著了,把手放在被窩裡,所以顏色不鮮豔了。

路邊的女貞樹籬,花開得正旺。女貞花很小,形狀很像沙棗花,雪白的,散發著濃鬱的香味。行道樹叢中,暴馬丁香的香味更加濃鬱,整整一個假期都能聞到。有的路邊種的是玫瑰,可能是改良過的緣故,花期很長,幾乎要開整整一個夏季。公園裡,紫槐的花還在開,空地上矮牽牛燦爛成一地錦繡,池塘裡,睡蓮已經開花,矮矮的,白白的,開在一片鋪在水面上的蓮葉上。

沙棗花還在開,從小滿過後將一直開到芒種過後。沙棗花並不顯眼,雖然在灰綠色的葉片上,那星星點點的黃色也能看得清,但是花型很小,憑藉著集團優勢才能散發出那鋪天蓋地而來香味。尤其是夜晚,原野上濃鬱的花香傳過來也就變得清幽而悠長了,躺在床上,仿佛就像躺在一片帶著香味的雲上,閉上眼,那雲會帶著你飄出市區離開塵囂,一直到飄到那原野之上。

網上見過一種叫做芒種的花,那是南方才有的,尤其在雲貴一帶,花很漂亮,黃色的花蕊很長很多。之所以留下較深的影響,是說它能治癌症抗病毒。在剛剛經歷過冠狀病毒肆虐的當下,尤其是在對抗這種病毒時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這種草藥影響就深了。

說到抗疫,就又想到高考。往年的時候,芒種正是高考開始的時間。這就給芒種增添了一重新的意義。臥薪嘗膽艱苦備嘗的學生要在芒種收穫自己的成果。今年高考推遲,學生們還得辛苦一個月。炎熱的天氣,焦慮的心情,起早睡晚的艱辛,挑燈夜戰的勞累,學生也不易啊!

耳邊傳來一陣歌聲,最近新紅的,叫做《芒種》,聽不清,找來歌詞看一看,古風味的愛情,正是時下最流行的,可是,實在搞不清這個為什麼叫作《芒種》。

芒種,從小滿走來,向夏至走去。中間滿滿的都是夏日的熱情,夏日的繁忙和勞累。但是,這種繁忙和勞累在真正的勞動者看來,是甜美的幸福的,因為這裡面充滿著收穫的喜悅。

你若有閒心,那就趁著夏日,早睡早起,清淡飲食,放鬆精神,多在戶外活動活動,不要惱怒不要憂鬱。宣暢肌體,振奮精神,通洩自如,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靜心、安神、戒躁、息怒,生活是多麼美好啊!

相關焦點

  • 為何「芒種」又叫「忙種」?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指的是
    芒種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古人寥寥幾字,讓我們想見:芒種時分,無論北方豔陽,還是南方梅雨,有芒的麥子在收,有芒的稻子在種。諺語說:「芒種後見面」,不是說咱們芒種之後見一面,而是芒種之後收完了麥子,打完了麥子,我們就可以見到新面,吃到新面了。
  • 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時節要注意什麼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芒種意味著什麼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
  • 芒種時節,既是收穫也是開始,但要注意這4件事
    眾所周知,中國有二十四個節氣,而6月5日,便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芒種」表示仲夏時節正式開始。顧名思義,芒種的意思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是一個反映農作物的節氣,這個時節,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芒」的音同「忙」,芒種就代表秋收作物的播種,以及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忙碌時節。而對於我們來說,在這個季節則應該注意這些事項。注意早晚溫差,避免著涼自從芒種節氣開始,氣候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
  • 耳朵課|芒種時節 邂逅最美的古詩詞
    宋代詩人陸遊曾寫下名作《時雨》,一句「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幾乎成為芒種節氣的代表名句,精準提煉出「時雨」「插秧」這些芒種的氣候特點和農事特徵。&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唐代元稹在《芒種五月節》中也提到「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 芒種的詩句芒種說說句子白居易關於芒種的詩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節氣一般落在公曆6月6日前後,太陽黃經到達75°位置。今年芒種交節時刻為6日7時6分。唐代元稹有《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安鳥 鳥往來聲。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後兩句指的是芒種時節人們對農事的關注。按農曆,芒種屬於五月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需要馬上收割。因此,芒種也可以理解為「忙種」。
  • 《紅樓夢》記載,芒種時節除了收麥,還要「黛玉葬花」祭餞花神?
    芒種時節,為何收麥如救火?芒種時節,太陽不斷的向北回歸線靠近(6月22,到達北回歸線,迎來夏至的節氣),由於夏至到來之後天氣炎熱,而且容易出現強降雨天氣,如果不及時收割,就會因異常天氣變化,讓小麥倒伏/落顆/穗上發芽,讓大片莊稼變成爛穀場。
  • 芒種是什麼意思、讀音是什麼?諧音「忙種」
    今天是芒種節氣。芒種,意指小麥等有芒的農作物開始成熟,農村進入夏收繁忙季節。收割、播種、移栽、苗期管理等,「三夏」大忙一般要持續半個月左右,到下一個節氣夏至為止。所以,芒種取諧音也稱「忙種」。  芒種時節天氣開始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加上雨水增多,暑熱潮溼,身體難免會不舒服。在飲食或烹調菜餚時加點醋,不但可增加風味,且有開胃殺菌功效。
  • 芒種祝福語大全簡短 2020最新芒種朋友圈文案說說問候語
    3、芒種芒種,先收後種,連收帶種,邊收邊種,有收有種。芒種到了,送你一把鐮刀,收穫滿倉的喜悅;送你一粒種子,種下美好的希望!芒種快樂!  4、芒種到,鳥兒爭鳴枝頭鬧,蟬兒振翅開心叫;豔陽照,枝繁葉茂萬事好,幸福滿滿身邊繞;祝福到,願你健康身體好,開心無憂樂逍遙!  5、芒種芒種,忙著播種:種下一份事業,收穫滿滿的成功;種下一份樂觀,收穫燦爛的笑容!
  • 芒種時節,收穫的時分
    芒種這個節點是農曆的第九個節氣,夏天的第三個。預示著仲夏時節便要來臨了。跟隨小暖一起去走進這個節氣探尋吧。芒種又稱「忙著種」芒種從字面上來講便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達到黃經75度的時候,華夏大地各處出現了忙碌的身影。
  • 十首芒種詩詞: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詩詞君奉上十首詩詞,我們一起從古人的詩詞中,窺探古人芒種時節的生活狀態。陸遊這首詩描寫了芒種來臨時,家家戶戶農忙的景象。「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生動反映芒種時節播種穀類、收割麥類的景象。詩人自嘲是一個懶惰的人,整天躺在床上,年紀大了,頭髮也懶得打理,最愛下雨時的這一抹清涼。
  • 芒種是哪個季節 芒種是不是春天的節氣
    芒種是哪個季節芒種是夏天的節氣,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過後就會迎來盛夏時節,天氣開始變得十分炎熱。我國古代將芒種節氣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 芒種至,餞花神,一杯花香輕盈的白牡丹,重溫那春花爭豔的好時節
    芒種一過,四季的時令就悄然從初夏過渡到仲夏。按照慣例,芒種也分為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綠蔭新生,新梢碧綠,螳螂初生於綠葉草叢間。「鵙」是指伯勞鳥。然而,它們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芒種三候,說的皆是陽氣旺盛而陰氣漸生的現象。仲夏日,多雨水,南方進入了潮溼的黃梅時節。充沛的雨熱滋養,萬物生長繁茂,欣欣向榮。
  • 芒種丨仿佛世間萬物,都以種子與大地的方式聯在一起
    世間萬物,仿佛都以種子與大地的方式聯在一起。 這一天,叫芒種。 芒種,夏天的第三個節氣,仲夏來臨的消息。 當種子的內涵從植物發展到萬物,它便成了宇宙的時間和生命,而「相信歲月,相信種子」也便成了詩和哲學。
  • 時雨及芒種,青梅醉英雄
    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從古至今,芒種多與農事相聯繫,明代起,皖南便有「安苗」的祭祀習俗。在浙江一些地區還要在芒種這天舉辦開犁節,以祈禱農事順利、顆粒歸倉。
  • 芒種具體時間 2019芒種吃什麼養生?芒種是什麼季節芒種讀音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6月6日7時6分將迎來「芒種」【讀音是máng zhòng】節氣,標誌仲夏開始。專家提示,此時節天氣日趨炎熱,已進入典型的夏季,公眾要注意防暑降溫。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芒種也稱「忙種」「忙著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3個節氣。顧名思義,芒種就是有芒的大麥、小麥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春爭日,夏爭時」。
  • 讀書會|芒種餞花神,青梅好煮酒
    暖風拂面,萬木爭榮,氣溫一天高過一天,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正式來臨。牽著「小滿」的衣襟,「芒種」已向我們走來。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是農田裡的收割和栽種,是土地最有生命力的時刻。芒種即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一收一種間,已道盡芒種的節氣內涵。芒種的到來,預示著農民要開始忙碌的田間生活,所以「芒種」又稱「忙種」。
  •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芒種時節,生活就在一麥一稻之間
    雖說今年情況有些特殊,仍在閏四月中,但節氣一到,便沒啥可說的,小麥的收割工作仍和往年一樣,如期而至。適才我們經過城郊時,就已經見識到了收割機忙碌的情景。近城地帶溫度偏高,所以每年它的收割期都要早鄉下幾日,今年同樣如此。麥收是搶收。
  • 2017年芒種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芒種節氣意思由來及習俗介紹
    芒種,是一年中最為忙碌的季節之一,一方面要收穫,另一方面要夏播。對中國大部分地區來說,芒種一到,夏熟作物要收穫,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種的莊稼要管理,收、種、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節。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這個時節的養生以晚睡早起為主。
  • 「芒種時節」有什麼習俗,吃什麼最養生?
    一年內有二十四個節氣,而芒種時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時節主要是在六月初前後,這個時期對於農民伯伯而言非常重要,許多地方的芒種時節都有不同的習俗,當然在這段時期也要注意養生。那麼「芒種時節」有什麼習俗,吃什麼最養生?
  • 話說二十四節氣|秧苗嫩綠麥田熟 芒種:趕忙種 不負時……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一首陸遊的小詩,將我們帶入一個「很忙」的節氣——芒種。逢此時節,梔子花開,麥黃梅熟,仲夏伊始。光看字面的意思,我們也知道,這一節氣與農事太有關係了。這也正好是芒種這一節氣最奇妙的兩個寓意:既是收穫成果,也是播種希望。濛濛煙裡一蓑風,齊唱歌聲相田農。今日,芒種。何謂「芒」?「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芒種是割麥種稻的時候,也是耕種最忙的時節,需要及時進行夏收、夏管和夏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