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莘:我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面臨的挑戰

2020-12-09 騰訊網

我國的英語教育始於十九世紀中。雖然十九世紀初中國沿海城市已經有外國傳教士在講授英語,但是,中國正規的外語教學始於1862年建立的京師同文館,而英語則是同文館設立的第一個專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教育部於1998年下發的《關於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廣大外語教育工作者盡心盡力,不倦地探索專業外語教學的規律,尋求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編寫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專業教材,為我國的外交、經貿、金融、文化、教育、新聞、科技、軍事等部門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外語專業人才,為我國的對外交往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1]

一、我國高校英語教育的現狀

1. 改革開放以來,「外語熱」長盛不衰

伴隨著社會上的「外語熱」,外語教學得到了各級教學機構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校的學生,特別是高校的學生,在外語課上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還有不少學生熱衷於參加社會上的外語證書考試。

然而,「外語熱」也引發了我國媒體上的一些批評,認為學生在外語課上投入的精力過多,甚至有人認為「外語熱」削弱了國學的地位,提出「中國人為什麼要學習外語」?

對於中國人是否應該學習外語的爭論我們其實根本不用理睬,因為這類倒退的提法只是極少數人的一種偏見。相反,我們一定要堅持外語教學的改革,因為在改革開放逐步深入的今天,外語教學的重要性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學生對於外語學習的濃厚興趣恰恰反映了他們對於國際前沿科學技術的渴望,是應該得到鼓勵的一種可貴的積極性。其實,高等學校學生對於外語學習的濃厚興趣,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高校部分學科的教學內容、所用教材陳舊,跟不上科學技術進步的節奏,也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2.「外語熱」的最新表現

外語學習的「低齡化」和「普及化」是當前「外語熱」的兩個最新表現。在一些沿海地帶和經濟發達地區,不僅小學開設了英語課,許多幼兒園也打出了雙語教學的牌子。究竟什麼年齡段開始學習英語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最為有利,是一個需要教育專家和家長們共同來探討的問題,但是,我們誰也無法否認這樣一個現實,即當今社會上的許多人也對外語學習傾注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在安排繼續教育或短期「充電」時,外語總是他們的首選,可能是從當前從事的工作出發的,也可能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便有機會時轉而從事其他工作。外語學習的「普及化」帶動了社會力量辦學,造成了一種全民學外語的假象。

3.高校英語專業的現狀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的教學多年來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始終佔有一種主導地位,起著一種「引領潮流」的作用。

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現狀可以簡要地歸納為:發展很快,但是發展極不平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全國院系調整之後,我國高校僅有9個英語教學點;到1966年初,23所高校設有英語系科;九十年代中,全國高校中有200多所有英語學士學位授予權;到了2005年,學科目錄上英語本科點增至790個;到2006年底,又增至891所高校。這個發展速度可能是其他學科都無法比擬的。

在英語專業教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院校之間學科建設和發展極不平衡。到2005年第十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審議結束之後,全國700多所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中,有一批新設點的院校,更有208所院校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的27所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院校之間在學科建設和發展上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地域上的不平衡、教師隊伍上的不平衡、學校領導關 注的不平衡,最後集中體現在教學質量上的不平衡。

二、高校英語專業教學面臨的挑戰

教育部於1998年下發的《關於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在談到我國外語專業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時,指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所存在的5種「不適應」:思想觀念的不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不適應、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不適應、學生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的不適應和教學管理的不適應。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面臨著多種挑戰,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5種:

1. 對教學理念的挑戰

在英語專業大發展的今天,每個學校的英語專業在學科建設上究竟應該如何定位,又應該如何辦出特色,這是每個學校都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

2. 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挑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提出的英語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許多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但是究竟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為英語複合型人才,而在教學中又應該如何處理英語語言文學方面的課程與複合型專業課程之間的關係,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3. 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挑戰

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出使許多院校開始關 注在課程設置中加入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的內容,但是現在要探討的如何將人文學科的內容有機地融入英語專業的教學之中,特別是使我們的課程、教材和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4. 對教師隊伍的挑戰

英語專業的教學改革、教學計劃的實施、人才的培養,總之,學科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要依靠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來實現,而隨著英語專業學科點的飛速增長,師資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

5. 對教學管理模式的挑戰

學分制是我國高校現階段教學管理的基本模式,但是,如何使我們的教學管理模式適合英語學科的特點,有助於鼓勵英語專業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助於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則是英語專業教學管理人員應該探討解決的問題。

三、英語專業學科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

學科建設的重要性現在已經得到了幾乎所有院校的重視,「211工程」的建設、博士點、碩士點、國家級和省市級重點學科點的評審,也使學校領導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學科這一層次上。英語專業的學科建設包含3個關鍵環節:學科定位、學科特色、梯隊建設;這3個環節其實涵蓋了學校的多項中心工作,也代表了學科、甚至學校的整體水平。

1. 學科定位

學科定位有兩個層次的內容:學校選擇準備重點發展的學科;學科內部選擇的主要研究方向。現在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學校,特別是新設立英語專業的院校,對於英語專業的學科內涵不十分了解,有些學校甚至沒有足夠的重視。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學科目錄將本科層次的英語專業定為「英語」,將研究生層次的專業定為「英語語言文學」。

在2004年開始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試評估,特別是從2006年在全國範圍開始的英語專業評估過程中,我發現相當數量的院校對英語學科內涵的了解存在一定的誤差。其實,這種理解上的誤差並不僅僅體現在這些學校的學科建設規劃上,更主要的是從這些學校的課程設置上,從畢業生所必備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上就可以看出來。

更有少數學校並不關心學科的內涵,甚至根本不知道教育部近年來下發的指導性文件,如1998年頒布的《關於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2000年批准下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和2005年頒布的《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方案》。

我覺得英語(英語語言文學)學科的內涵起碼應該涵蓋「語言」和「文學」兩個方面的內容,而具體的研究方向則應充分體現一個學校的傳統優勢和辦學定位。

2. 學科特色

學科特色是一個學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依據,特別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更要避免「千校一面」這樣一種辦學傾向。

但是,特色並不是隨意說說就行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學校都需要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和積累,才有可能辦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得到學界的認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任何一個學校、一個學科的特色都與學校的傳統優勢相符、與學校的確立的培養方向相符、與學科學術梯隊的現狀相符。

3.梯隊建設

學術梯隊的建設是學科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為所有的學科建設工作,包括日常的教學科研工作都要依靠一支隊伍來完成。

每一個成功的英語專業都有一支比較完整的學術梯隊,其中有學科的領軍人物(院長、系主任)、每個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和一批從事日常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這支隊伍在年齡、學歷、學緣、學科分布等方面都應該與本學科確立的發展建設目標一致,而且能夠滿足本學科持續發展的需求。

最近幾年,許多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科帶頭人的引進。雖然人才的流動給西部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院校帶來了一定的衝擊,但是,應該看到這是人事制度方面的一個進步。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各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原有教師的培養和提高。許多學校採用的「請進來」和「派出去」的辦法已經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部分院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的人才理念更使他們能夠擺脫地域的局限,為他們的學科建設爭取到了更靈活、更及時、更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應該看到,我國高等學校的英語專業目前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學科建設方面的壓力也很大。但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經過我們的努力,一定可以為我們這一專業爭取到更加光輝燦爛的發展前景。

相關焦點

  • 新概念英語何其莘教授,詳解我國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差距
    《新概念英語》的作者何其莘教授:"讀,是五項英語語言基本功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培養,理應放在我們英語教學的首位。"既然"讀"如此重要,那麼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又做得怎麼樣呢?中國大學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又如何呢?以下是何其莘教授,在《英語教育思考:一條龍英語閱讀》一文中的演講:這裡我可以舉一個自己的例子。
  • 1000多位外語教育界專家 商討高校英語教育改革
    全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隆重開幕  10月19-20日,"全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教育部高教司劉貴芹副司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鍾美蓀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堅教授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搜狐教育作為獨家網絡合作媒體,全程報導此次盛會。  開幕式之後,大會進入主旨報告環節。
  • 高校英語專業定位的挑戰與顛覆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頒布思考
    2020年4月底5月初《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這個精心打磨了7個春秋、涉及我國將近1000所本科院校所開設英語專業、和每年為社會提供近
  • 何其莘教授告誡教師 要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
    何其莘教授告誡教師 要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時間:2020-12-07 18:05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何其莘教授告誡教師,要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 何其莘教授在英語教育思考:一條龍英語閱讀的講座中,告誡我國英語教師需要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 基礎弱難一專多才 英語專業學生降身價
    專家在會上指出,不少外語院校的英語專業目前面臨著生源素質下降的問題。  時下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往往更看中功利目的,通常熱衷於選報外語院校的經濟、管理類或法律專業,使原來強勢的英語專業反而成了熱門院校的冷門專業。
  • 英語專業成「最難找工作十大專業」之一
    他是風靡全國的《新概念英語》主編,是英美文學專家,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聘院長,他叫何其莘。在浙江外國語學院文三校區小禮堂,何其莘作了題為「中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歷史回顧和展望」講座。很多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的大學生,那天才知道,中國人正兒八經在學堂裡學英語,已經有150年歷史。
  • 數字人文時代英語專業的機遇與挑戰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理工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彭青龍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風起雲湧,我們無法迴避科技變革對英語教學與科研的影響,只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英語專業發展新格局。
  • 我國期貨公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再次,期貨公司交易能力的提升面臨巨大挑戰。期貨市場的核心是交易,IT系統的完善與否關係到期貨公司的生死存亡。在期貨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業務較為單一,交易系統建設要求不高,但隨著我國期貨業不斷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進入國內期貨市場的投資者對於期貨交易的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客戶個性化要求也越來越多,程序化交易以及高頻交易的規模將越來越大,期貨公司的交易能力也將面臨巨大挑戰,這直接關係到期貨公司在業內的競爭力。外資經紀商在高頻、程序化等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
  • 何其莘教授一條龍英語閱讀巡迴講座順利舉行
    23日,第一場廣州站的活動在中山大學外語學院展開,這場活動同時也是新國標英語分級閱讀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和中心揭牌儀式。何其莘教授做了題為《英語教育思考:一條龍英語閱讀》的學術講座。何教授從他自身的英語學習、英語教學的經歷說起,娓娓道來,把「英語學習一條龍」的理念闡發得精微奧妙,令人獲益匪淺。在講座中,何教授提出了持久閱讀的概念。
  • 英語讓英國面臨新的挑戰
    【快遞】 英語讓英國面臨新的挑戰   英國文化協會日前發布了一份關於「英語全球地位」的最新報告。報告指出,英語在全球的統治地位使英國面臨新挑戰。這份報告是由英國文化協會委託語言研究學者完成的。
  • 關於新時期我國高校英語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思考
    作者:武光軍  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新時期對我國的外語人才的數量、質量和層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英語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且在我國的外語專業人才中,英語專業的人才規模最大。因此,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的成敗事關我國新時期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 中國社會科學網會議報導:數字人文時代英語專業的機遇與挑戰
    本屆研討會主題為「數字人文與英語專業改革創新」和「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餘名學者、師生共同觀看了直播。  同濟大學副校長呂培明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歡迎學界專家同仁蒞臨本次盛會共議理工院校英語專業在新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
  • 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最後五年攻堅,全面深化改革會遇到哪些風險和挑戰?矛盾與阻力凸顯,究竟是誰在阻撓改革進程?本期《求是訪談》特邀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研究室主任田改偉,為我們介紹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在面臨重大挑戰過程中,中西方政治制度所承載的功能、採取的應對措施都不同,這是最根本的區別。其次,中國共產黨跟西方政黨或者是西方執政黨相比,他在面臨重大變革和挑戰的時候,體現出三方面的優勢。    一是共產黨有很強的進取意識。中國共產黨不僅實現自我的解放,還要追求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他是一個很有遠大目標的政黨,他有強烈的通過改革推動社會進步的意願。
  •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
    12月15日,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召開。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教育處副處長高巍巍,社會學教指委主任委員李路路,副主任委員周飛舟、田毅鵬、顧東輝、文軍、成伯清、胡榮、王寧及全體委員與會。
  • 2020-2021學年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高等學校...
    2020-2021學年招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高等學校名單及招生計劃 2020-04-23 09:00:07| 來源:教育部
  • 我國霧霾治理工作仍舊面臨巨大壓力與挑戰
    加快推進霧霾治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迫切任務,是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根據當前的形勢,我國霧霾治理仍舊任重而道遠。   通過大規模問卷調查,浙江工業大學葉瑞克副教授發現,儘管公眾對如何治理霧霾普遍存在著認知不足的問題,但是他們對於霧霾治理的呼聲日漸高漲卻是真真切切的。
  • 我國「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大連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  健 唐小腰(大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趙丙文 大連偉岸縱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柴永春 前東軟集團業務運營總監    胡劍鋒 大連創業工坊董事長    陳  偉 東北財經大學信息中心副主任    樊  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堅持科技自主創新面臨的挑戰
  • 龐國芳:我國農藥殘留檢測標準仍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在發言中介紹了目前我國農藥殘留檢測標準的三大挑戰。   據龐國芳介紹,在我國農藥殘留檢測中面臨著三大挑戰。「第一項挑戰是農藥殘留如何實現電子化,第二是農藥殘留大數據報告如何生成自動化生成,第三是農藥殘留風險目的是風險溯源,需要實現視頻化。」
  • ...適合英語啟蒙嗎?英語教學要結合中國文化?編過《新概念英語》的...
    「我從事大學專業英語教學40餘年,很多人想知道,我國高校的英語課上在大學生身上發現的問題,有什麼可以在基礎教育階段避免?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大多數大學生缺乏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閱讀也缺乏濃厚的興趣。」5月22日,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國標英語分級閱讀》系列讀物首發式上,該書編者、英語教學專家何其莘這樣表示。
  • 新冠疫情之下,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打開APP 新冠疫情之下,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儀表網 發表於 2020-03-21 15:24:17 (文章來源:儀表網)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復工復產有序開展,科學技術中的「硬核力量」無處不在,而承擔著數據採集任務的主要功能部件和信息化基礎產品——傳感器更是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