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2020-12-12 大連日報

    主持並整理:楊曉猛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教授

    嘉賓:

    張  煜 大連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  健 唐小腰(大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趙丙文 大連偉岸縱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柴永春 前東軟集團業務運營總監

    胡劍鋒 大連創業工坊董事長

    陳  偉 東北財經大學信息中心副主任

    樊  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堅持科技自主創新面臨的挑戰

    陳偉:推動科技自主創新,要對國際形勢作出判斷,其特徵包括:一是新的國際格局。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未來以美國優先、美國例外為主導的老格局將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格局替代。二是新的現代化模式。西方治理模式唯一性被打破,中國新的現代化模式被承認。三是新的工業革命。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進入電氣時代)革命、第三次信息革命再到第四次新的工業革命,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工業門類齊全+科技創新,有可能成為「領頭雁」。目前,科技「卡脖子」的問題是中美貿易衝突全面升級的特殊時期的產物,未來全球市場化仍將起決定性作用。我國堅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趙丙文:從科技自主創新的系統性看,我國在頂層設計、思想觀念、人才隊伍、技術成果積累等方面都有短板。其中最令人擔心的不是某項技術突破、市場適用、規則匹配,而是科技人才隊伍培養。科研基礎教學領域、基礎運算軟體和基礎類內容輸出面臨挑戰,這對科技人才隊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科研人才梯隊建設不能有「斷層」,必須穩紮穩打,確立中長期發展規劃。

    楊健:科技創新的認知分為科學和技術兩個層面。科技「卡脖子」表現是技術問題,底層邏輯則是科學創新。科學創新主要的系統支撐,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研機構的支撐,創新人才體系的支撐,均面臨挑戰。從底層學術研究看,夯實人才待遇、科研經費、配套服務等基礎條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能力和工作熱情,需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艱苦努力。

    柴永春:技術落地的背後需要深厚的底蘊支撐。以工具軟體為例,基礎軟體開發是給工程師用的工具和平臺。而基礎軟體開發團隊建設,需要有經驗有追求的工程師,更需要科研團隊的長期穩定和集體攻關。但長期性的基礎軟體開發團隊很難維繫,其影響因素有:國內市場需求動力不足;從事基礎軟體開發地位不高;薪酬低於從事管理營銷崗位等。

    胡劍鋒:技術成熟度取決於技術工藝能力,要有長時間積累和沉澱。堅持科技自主創新需要國家力量支撐,需要科技型企業有戰略遠見、有規模體量,更需要有市場激勵。

    張煜:科技自主創新是解決科技「卡脖子」的重要手段。應構建以企業為主體、資本為推手、利潤為驅動,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倡導工匠精神、精益理念、共享模式,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

    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面臨的挑戰

    柴永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不能急功近利,要夯實科技人才隊伍的系統性、穩定性、長期性建設。以華為海思半導體為例,1991年創建至今,默默無聞地研發國產軟體20年成就了今日發展。應積極培育構建良好開放的技術社群生態體系,注重軟體開源學習與交流,更好推進核心軟體、核心環境和核心能力發展。

    趙丙文: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是我們的短板。從產品研發轉化周期看,從人才培養到成果創新再到科技轉化和複製推廣,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短期看,企業投入大、風險大且不賺錢;長期看,社會需有不斷試錯的包容度和創新氛圍,共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楊健: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重點是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實現生產端和供給端的匹配關鍵是供給端。面對科技「卡脖子」的短板,從技術應用領域看,在短期內可集中力量實現突破;但從科學創新領域看,需從中長期規劃出發,夯實人才梯隊建設,實現科學創新突破。

    陳偉:補齊產業鏈短板依靠長期積累,要有一流原材料、一流技術人員、一流管理人員、一流操作人員,同時,工業應用和市場迭代更重要。要用發展眼光培育創新市場環境,重視科技、產業、市場的綜合支撐作用。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樊平:特殊產業目標集聚發展不是單一目標而是複合目標。要有遠見卓識和清晰的問題意識,要有層次感、落地感,要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最終決定結構調整優化的不是技術問題本身,而是激勵機制設計和資源配置方式。

    楊健:面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現象,社會結構由生產型社會逐步過渡到消費型社會。儘管部分領域實現了機器替代人工,但很多領域仍需生產勞動力,用工問題將面臨巨大挑戰。同時,中老年群體對大健康、旅遊等產業發展在品質、服務、效率上要求更高。不斷滿足中老年消費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產業布局需提前準備。

    胡劍鋒:人口老齡化帶來經濟結構、社會保障、基層治理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社會生產力提升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力量。推動科技驅動改變經濟結構,改變就業方式,重構利益分配,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應鼓勵激勵企業、社會組織、政府部門等創新試驗,積極探索創新風險補償機制和風險對衝機制,加快社會保障、養老產業、社會服務等發展。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面臨哪些新機遇新...
    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邁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將面臨哪些新機遇新挑戰?對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又將作出哪些重要部署?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為什麼 必須遵循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原則?
    原標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為什麼 必須遵循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原則?   《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原則,這是適應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階段和環境變化,
  • 「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關鍵詞:「十四五」 工業發展 戰略環境 政策取向【中圖分類號】F42 【文獻標識碼】A「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世貿組織陷入危機等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陡增,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步入深度調整。中國以往依靠低成本優勢融入全球垂直分工體系,實現產業大規模快速擴張的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新聞|「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研判及對策思考...
    新聞「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研判及對策思考——中財MBA卓越講壇第十講成功舉辦11月24日晚,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國際投資研究中心主任、MBA教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 【十九屆五中全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學習貫徹...
    過去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 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是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最根本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能否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
  • 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彭清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什麼樣的姿態邁步新徵程、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新目標,是需要解決好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闡明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第五條「堅持系統觀念」是首次提出,這是我們黨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作出的重大理論概括,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大亮點。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 2020-12-1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紀萍:深入理解和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十四五」時期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目標的必然要求。做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有利於解決一系列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推動我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 朱民:「十四五」期間中國將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鄒松霖)12月8日,在全球化智庫舉辦的「大使圓桌會議」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人口老齡化將是「十四五」期間(2021-2025)中國面臨的三大挑戰。
  • 疫情防控對「十四五」社會治理提出的新挑戰
    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科學判斷,全面總結新冠疫情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在面對不確定性中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作。2019年11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編制專題會議時指出,「十四五」時期,外部環境可能更加複雜,不確定性和挑戰更多。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為什麼必須遵循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
    &nbsp&nbsp&nbsp&nbsp「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未來這五年要如何幹?重點工作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部署?中國之聲特別策劃《跟著總書記展望「十四五」》,10日推出:經濟社會發展為什麼必須遵循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
  • 智庫|「十四五」外向型經濟發展:形勢和任務
    但從國際國內形勢發展態勢來看,我國仍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下行壓力及高質量發展的多重矛盾。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發展時期,我們需要科學研判國際大勢,把握國際經貿規則,釐清發展思路,制定出明確的發展重點和路徑,力爭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 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 推進「十四五」時期 經濟社會...
    ,沉著冷靜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堅決果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總體將如期實現,重大戰略任務和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全面落地見效,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了新的大臺階。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彭清華「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以什麼樣的姿態邁步新徵程、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新目標,是需要解決好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闡明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第五條「堅持系統觀念」是首次提出,這是我們黨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作出的重大理論概括,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大亮點。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而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十四五」規劃編制提出了指引性、框架性建議,並為第二個百年目標的第一個階段提出了更加清晰的發展藍圖。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21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了重點任務,為確保2021年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