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塞爾悖論新解:一場經典的狂熱泡沫

2020-12-13 第一財經

上個10年的住房價格飆升具有經典的狂熱泡沫的所有特徵。金融泡沫總在不時地發生,通常沒有什麼預熱過程。泡沫的來源及其發生的市場各不相同,但泡沫的軌跡卻有著非常普遍的特徵。

隨著股票、住房或大宗商品的投機泡沫高潮的臨近,必然出現買方對賣方的大量過剩,導致已經高漲的價格繼續攀升,否則價格水平絕對不會達到那樣高的沸點。實際上,只有在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價格會上漲並對此深信不疑的時候,價格上漲才可能突然停止。在最高價格點上,一旦買家終於得到滿足,競價消失,市場上就只剩下賣家,價格將隨即狂跌。

我最早了解到這種牛市悖論時還是個十多歲的少年,當時的著名喜劇演員喬治·傑塞爾(George Jessel)講了一個故事:一位疑心較重的投資者不太情願地參與股市投資,他先是買入了100隻交易量很少的低信用公司的股票,驚訝地發現價格立刻從10美元漲到11美元。他認為自己已經是位聰明的投資者,於是繼續買入。

最終,他一個人的出價把那隻股票推到了每股30美元的高價,然後決定套現離場。他給經紀人打電話,要求賣出股票,對方猶豫片刻後反問道:「賣給誰呢?」我於是把這個故事稱為「傑塞爾悖論」。

作為傑塞爾悖論的延伸,每位在開始時懷有疑慮的買家都逐漸成為堅定的多方,由空方向多方逐漸轉化的過程推動價格不斷走高,從眾行為也在其中發揮作用。簡單地說,在市場頂端,每個人都被轉化為多方並對此深信不疑,但此時已沒有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新出現的賣家將無法出手。

我不清楚自己隨後多年的觀察能夠給傑塞爾的故事增加多少內容。除了證券化抵押貸款市場外,由於傑塞爾式的風險承擔意願在21世紀前10年中段顯著增加,出現了典型的全球性投機狂熱,長期以來被視為不容違背的債務契約的約束力也有所下降。

到2007年,債務市場的總體收益溢價被壓縮到一個臨界點,幾乎沒有空間容納風險的進一步低估。信用風險的大致測算指標——CCC級垃圾債券與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差距——在2007年春季下降到罕見的低水平。我所認識的所有市場參與者幾乎都意識到了風險增加,但也都清楚風險低估現象已維持了數年時間。

此時的金融機構會擔心,如果過早收縮資產,肯定會損失市場份額,這種損失或許還是不可逆轉的。這種擔憂表現在花旗集團的主席兼執行長查爾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在2007年危機爆發前的著名言論中:「當音樂停下時,有關流動性的各種事務肯定會非常麻煩。不過只要音樂還在繼續,你就必須起來跳舞,舞會還沒有結束。」

金融機構接受了這樣的風險:它們可能難以及時預見危機的爆發,來不及收縮業務,但它們相信這些風險是有限的,因為當危機凸顯時,對於它們五花八門的金融產品的看似無止境的需求只會慢慢減退,使它們有時間把大多數投資組合賣出去而不至於遭受損失,但這是錯誤的。

它們沒有意識到,市場流動性主要取決於投資者的風險厭惡程度,這是驅動金融市場的最具決定意義的動物精神。在金融危機爆發前,投資者對風險厭惡程度的降低導致信用溢價的報價越來越低,並伴隨著巨大的成交量(流動性的指標),從而使人們產生了能把一切產品賣出去的假象。

然而當恐懼引發市場收縮時,由於買家大量回撤,買賣雙方的報價呈現螺旋式下跌,流動性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事實上,在2008年危機的高潮中,許多市場真的完全見不到買盤。

某些泡沫的破滅沒有導致嚴重的經濟衝擊,比如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和1987年春季股市的狂跌,而其他一些則引發了嚴重的緊縮後果。泡沫的危害程度似乎與金融行業的槓桿水平有關,尤其是當債務期限短於其用以投資的資產回報期限的時候。對此,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與肯尼思·羅高夫(Kenneth Rogoff)的研究給出了證明。

即使考慮到「兩房」的過度需求,如果2008年9月以股本金支持的金融資產的比例高得多,那麼資產價格的下跌不一定會引發連鎖式的破產,其危害或許不會比網際網路泡沫大太多。

(摘自《動蕩的世界》第三章,作者艾倫·格林斯潘,中信出版社,內容有刪減,艾經緯 整理)

 

相關焦點

  • 費米悖論可能的解
    這就是費米悖論。現在我們來看看費米悖論可能的解,我們最終會被毀滅,還是有一個光輝的未來等待著我們?星際旅行非常難,儘管有可能,但旅行到其他恆星是極大的挑戰。大量的材料將會被放入軌道,並被裝配。一趟可能長達千年之久的旅行需要有足夠多的倖存人口來阻止,並且行星可能沒有遠觀時所看得那麼宜居。建造能在旅途中存活的宇宙飛船已經十分艱難,且星際入侵恐怕也不可能成功。並且考慮一下時間問題,宇宙非常古老。
  • 「加百列號角」悖論之解
    悖論,是一種認識矛盾,包括了邏輯矛盾、語義矛盾、思想方法的矛盾。早在古希臘時期,數學和哲學家團體埃利亞學派(Eleatic school)的代表人物芝諾(Zeno of Elea,490B.C.~430B.C.)
  • 「芝諾悖論」與「科普悖論」
    我把這一不正常的現象稱之為「科普悖論」。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近代思想史、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中,長期以來流行的「科學主義」開始受到批判,在科學哲學、科學史、科學社會學領域中,至少極端的科學主義已經少有提倡。只有科普界很奇怪,原教旨的科學主義仍然甚囂塵上,很有影響,學術和思想的落伍顯現無疑。我以為,這正是中國科普界「科普悖論」的典型表現。
  • 美股IPO狂熱創2000年來之最,接下來要擔心「IPO泡沫」了嗎
    今年美股IPO市場的狂熱態勢創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以來之最。IPO數據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2月初,美股市場上已有430宗IPO交易,募資規模已超1550億美元,遠超1999年網際網路泡沫後任何一年的全年募資紀錄。
  • 電動車狂潮與自行車泡沫
    之後,橡膠輪胎等新技術的應用迅速提升了自行車的性能,騎行體驗的改善讓這種交通方式突然瘋狂流行起來。需求的暴漲直接帶來了行業的繁榮,大量生產製造商進入了自行車行業,資本也爭先恐後地湧入,自行車狂熱就這樣產生了。
  • 新能源汽車唱響「狂熱2020」
    不過,他仍保留著一份理智,直言特斯拉的「泡沫」已經很大。龔強只是萬千堅定看多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者之一。近期,《國際金融報》記者還採訪了不少業內從業人員、投資者、消費者等,試著從他們口中還原出疫情陰影下新能源汽車的「狂熱2020」。
  • 蛋白質狂熱:富人世界新流行的飲食痴迷(一)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編者按:如果你身邊有健身的朋友,你可能會發現,他們的飲食結構,主要是以高蛋白、低碳水和低脂為主。對於生活條件較好、生活在較發達地區的人士而言,許多人都開始出現了這種蛋白質狂熱的飲食痴迷。
  • 外祖母悖論有解?愛因斯坦曾提出設想,或能破解它的謎團
    然而,科學家們通過更加嚴謹的觀點分析,人類或許永遠都無法穿越時空,更不會製造出類似的機器,因為外祖母悖論的存在,我們需要思考更多有關的問題。據悉,該悖論認為,如果一個人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但是他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理論上也就不會存在他的母親以及他自己,整個穿越時空的過程也就不成立了。
  • 上海新高考改革的三個悖論
    因此,高考新政在學校落地實施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表現出與新高考改革初衷相違背的悖論。作為2017屆畢業生、新高考改革的親歷者,我對此深有體會。也就是說,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反而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為分而選」只能是他們目前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表現出與新高考改革的初衷相違背的悖論。悖論二:減負與增負在我國,給中學生「減負」一直是個歷久彌新的話題。
  • 老子的「道可道」與「羅素悖論」
    先從兩個通俗的悖論故事開始故事一是說有一個島,該島上的人都說謊,而且每一句話都是謊言。那麼假如這個島上的一位居民說:「我是一個撒謊的人。」試問,他說的是謊言嗎?若是,則表明「我是一個撒謊的人」之言應被否定,即他不是一個撒謊的人。這與一開始的假設相矛盾。若他所說的不是謊言,也違反了我們一開始的前提假設。
  • 數學中的悖論
    數學悖論作為悖論的一種,主要發生在數學研究中。按照悖論的廣義定義,所有數學規範中發生的無法解決的認識矛盾,這種認識矛盾可以在新的數學規範中得到解決。           在古希臘時代,克裡特島的哲學家埃庇米尼得斯(約公元前6世紀)發現的「說謊者悖論」可以算作人們最早發現的悖論。公元前4世紀的歐布裡德將其修改為「強化了的說謊者悖論」。
  • 羅素悖論(理髮師悖論)
    羅素悖論Russell’s Paradox設S是由一切不屬於自己的那些集合所組成的「集合「,即S={x|x∉x}S是一個集合嗎?如果S是一個集合,那麼我們問:S屬於它自己嗎?如果S屬於S,則S不符合「不屬於自己「的條件「,於是應該有S不屬於集合S。
  • 斯奈德:宜早不宜遲:1914年各國同時希望戰爭的「時機悖論」
    它還以另一種方式表明,對進攻十分狂熱的潛在戰略假定可能促成了1914年的悖論。05承諾問題 有關承諾問題的解釋指出,1914年的俄國在相對權力變化有利於自己的情況下,無法可信地保證不會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強加一項它們無法忍受的協議。
  • 少女前線悖論模擬玩法攻略悖論模擬開啟時間
    少女前線悖論模擬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新模式玩法,那麼這個全新的模式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玩家要怎麼玩才比較好呢?我們這次就帶來了新模式悖論模擬的玩法攻略,希望下面這篇少女前線悖論模擬玩法攻略能幫到大家。
  • 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讀《全球化的悖論》
    本書探討了什麼樣的全球經濟新秩序才最有意義。全球化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推動全球化的方法,錯的是我們追求的全球化的程度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在讀到《全球化的悖論》的三年前,我讀了一本關於全球貿易的書,叫《貿易打造的世界》,那本書很好地闡釋了人們因為對鴉片、咖啡和糖等產品的渴望而改變了全球格局,形成了一個以產品需求為根底的新世界。
  • 「理髮師問題」,悖論還是謬誤?
    狹義地理解哲學行不通,不僅會產生數不盡的悖論,而且還會導致哲學成為半身不遂的殘廢。就拿理髮師悖論來說吧,那個理髮師說他·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但別人問他是否要給自己理髮,他頓時語塞,難以作答。他感覺到無論他給不給自己理髮,都會自相矛盾。給自己理髮,則他成了給自己理髮的人,但先前他·又說過他只給不給自己理髮的人理髮,但他的行為否定了他先前的莊嚴宣言。
  • 語義悖論解析
    悖論問題是兩千多年來哲學界和邏輯學界致力於解決的大難題。但是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多大進展。筆者試圖對悖論進行具體的語言邏輯分析,並自以為自己的方法已經大大推進了悖論的研究。限於篇幅,下面只作簡要介紹。  廣義地說,悖論即荒謬的、違背常理的言論。
  • 著名的「費米悖論」,它的悖論到底悖論在哪?
    這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句問話,卻演變成著名的「費米悖論」。「費米悖論」,它的悖論在哪呢?1、銀河系中存在外星文明;2、銀河系中不存在外星文明。還有科學家為了解釋「費米悖論」給出了一個公式。1960年,法蘭克·德雷克給出了一個推測銀河系內出現高智文明數量的公式。
  • 「布雷斯悖論」和交通堵塞
    在交通繁忙的市區,建一條新路,分流擁擠的交通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根據布雷斯悖論,結果正好相反:對於出行的個體來說,往交通網絡中增加一條新路線會增加他們所有人的出行時間(如果他們都想通過這條新路抄近道 )。這個理論是由迪特裡希. 布雷斯於1968年提出,雖然不是一個嚴格的「悖論 「,但針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反常識的發現。
  • 西方文論資料:新批評「悖論」說全解(布魯克斯原文分析舉例)
    作家作品簡介:克林斯·布魯克斯(Cleanth Brooks,1906-1994)是美國新批評的代表作家,《精緻的甕》(The Well-Wrought Urn: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Poetry 1947)是布魯克斯最為知名的文學理論著作,也是美國「新批評」理論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