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e眼】在穗臺青:擁抱大灣區 盼「粵」來「粵」好

2020-12-11 海峽之聲網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5日廣州訊(記者 莊楊筱)「各位勇敢的臺灣青年,面對廣大的大陸市場,請你不要客氣,盡力揮灑你的專業與能力,好好擁抱未來美好的願景,勇敢地擼起袖子幹吧!」這是廣州臺灣青年之家會長、廣東臺灣青年就業驛站負責人鄭明嘉4日給臺灣青年們的寄語。是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正式啟動。

 

鄭明嘉活動啟動儀式上發表致辭

 

2007年因為一次交流的機會我來到廣州,我留下來了,也預備紮根廣州,因為我看到他未來的願景。」鄭明嘉說,他見證著廣州從2008年的兩條地鐵線到現在的16條地鐵線,從珠江新城的一片農地到現在的CBD,到現在的東塔、西塔、廣州塔,整座城市的規劃發展是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來的,「所以我愛上了廣州,更愛上整個大灣區。」

 

作為大陸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州吸引著越來越多臺灣青年來穗學習、就業、創業。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廣州新增臺灣青年創業項目120多個,新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實習人員近2600人,71位臺灣專業人士獲得廣州市「人才綠卡」。

 

獲選為國臺辦海峽兩岸就業創業基地以及廣州市港澳臺的示範基地的廣州臺灣青年之家,也成為了兩岸青年重要的交流平臺,「我們協會的核心宗旨就是以臺引臺,以臺助臺。」鄭明嘉表示。

 

在粵創業臺青吳少宏也是廣州青年之家的團隊一員,他覺得粵港澳大灣區能夠給臺灣青年從生活、就業、創業這三個維度帶來更多的機會與發展,「相對於臺灣來說,大陸的機會是更多的。」

 

吳少宏接受採訪 林梅丹/

 

吳少宏在廣州擁有自己的旅遊工作室,也從事著自媒體主播的工作,創業是他未來的持續規劃,而對於在穗發展,他並不缺少信心,「大陸的市場,信息的升級,包括當地的惠臺政策都是對我們的助力。」

 

近年來,廣州逐步形成了「60+15+10」惠臺政策體系,其中2019年制訂《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優勢作用支持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行動計劃》(15條措施),推出「五計劃一平臺」(樂遊、樂學、樂業、樂創、樂居「五樂計劃」,搭建高效便利服務平臺),為港澳臺青年在穗創新創業提供同等待遇。

 

在穗臺籍教師陳楷升對於一系列政策支持所產生的「磁吸效應」有著切身體會,「這幾年來,不管是本科階段還是研究生階段,大陸高校的臺籍學生數量都有增加,同樣的趨勢也發生在臺籍教師入職數量上。」

 

陳楷升接受採訪 林梅丹/

 

陳楷升認為,特別是對臺籍教師吸引力的持續攀升,不僅是因為大陸發展所呈現出的強度和力度,也因大陸對於高教人才的高需求,「各類學校都對師資有一定的招聘力度,教師能夠選擇的崗位、職位非常多,這樣的情況在臺灣並不常見。」

 

鄭明嘉表示,近期大陸正式啟動的「十四五」規劃明確規劃了未來5年的發展,他相信未來會有更大的機遇在大灣區呈現,會有更多的機會讓臺灣青年參與並分享這份紅利。

 

「你們的未來就在大陸,你們的希望就在大陸。」鄭明嘉說,他常常告訴臺灣島內以及在粵、在穗創業就業的青年,大陸有更多的舞臺讓你去發展、去揮灑,「正所謂我們有能力,大陸有市場,這正是現在臺灣青年來到大陸打拼的最好寫照。」

相關焦點

  • 2020「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
    南方網訊 (記者/王凱 蔣模婷)2020年12月19日晚,2020「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廣東賽區)雲頒獎典禮暨優秀作品雲影展在廣州太古倉電影庫舉行。2020「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廣東賽區)雲頒獎典禮暨優秀作品雲影展在太古倉電影庫舉行。(組委會供圖)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理事黃書哲、廣東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代表陳江帆、廣東省青少年大數據及新媒體中心副主任蔡澤峰、南方新聞網副總編輯張純青、南方都市報編委及N視頻CEO王佳等嘉賓出席頒獎典禮。
  • 川渝粵臺創園聚焦融合發展 助力臺灣青年逐夢大陸
    川渝粵臺創園聚焦融合發展 助力臺灣青年逐夢大陸 2020-11-27 16:20:27 11月下旬,在四川舉行的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上,多地臺創園負責人均表示,未來需融合發展,方能更好地助臺灣青年逐夢大陸。圖為交流會現場。 陳治普 攝  此次交流會是疫情以來大陸開展的最大規模臺灣青年就業創業交流活動,將持續至28日。來自四川、重慶、廣東、上海的超百名臺灣青年,在成都、德陽、重慶等城市參訪臺創園,參加項目路演。
  • 350名川渝粵臺青年成都「集合」!這場交流會厲害在哪裡?
    有潛力:吸引多地臺青來參會,「打望」成渝發展機遇來自廣東的參會代表—臺青吳宥璇目的明確。一句話,展現出成都對創業臺青的吸引力。吳宥璇表示,希望把商業模式複製至成渝兩地,創建「成都臺妹」等平臺。「不僅能幫助商品銷售,還能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此次活動邀請到許多來自廣東、上海的臺青,為他們提供了解西部發展的窗口和平臺,幫助支持青年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於創業臺青來說,成渝攜手發展意味著更多的資源。」
  • 2017年暑期臺灣大學生來穗實習圓滿結束
    原標題:青春築夢 緣結天河 ——「兩岸一家親,天河夢工場」2017年暑期臺灣大學生來穗實習圓滿結束  8月26日下午,「兩岸一家親,天河夢工場」2017年暑期臺灣大學生來穗實習結業典禮在暨南大學曾憲梓科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
  • 粵警再推77項服務事項上線「粵省事」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交通事故快速理賠、案件進度隨時查、指尖申請開鎖服務……省公安廳再推77項民生服務上線「粵省事」,公安高頻服務事項實現「指尖辦理」,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12月27日,省公安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出35項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舉措,同時將77項民生服務事項上線「粵省事」。
  •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粵臺)高等教育論壇在暨大舉辦
    南方網訊(記者/唐巧燕 通訊員/李昕冉)5月24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粵臺)高等教育論壇在暨南大學舉辦。  開展論壇系列活動,深化海峽兩岸高等學校交流合作  本屆論壇特別安排了系列活動:(1)粵臺教師教學經驗交流;(2)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臺灣師範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廣東工業大學承辦「2019年(第二屆)海峽兩岸產業核心素養大賽」;(3)組織粵臺學生(及教師)交流參訪活動,主題是
  • 【兩岸e眼】臺商陳鴻傑:我們做得好才能讓臺青踏出「那一步」
    我們做的好,讓他們看到,這樣他們就有勇氣過來。」匯龍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合創始人陳鴻傑說。談及如何讓臺青擁有「勇氣」,陳鴻傑表示,要讓臺青們感覺廣州是可以成為「另一家」的可能,「我們做的好,他過來以後就不是無依無靠,是有人幫助他。」憑著這樣一股勁和熱枕,陳鴻傑著陸的根也越扎越深。
  • 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粵美鄉村考察之旅在清遠啟動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訊 12月4日,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清遠市臺港澳事務局、廣州市穗臺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粵美鄉村考察之旅在清遠市啟動,兩岸約100名青年參加開營儀式。
  • 粵康碼綠色是什麼意思
    湖北來粵:  湖北非武漢地區:持湖北健康碼綠碼的返粵復工人員,其廣東「粵康碼」為綠碼,可直接返粵。  湖北武漢地區:持湖北健康碼綠碼,目前需通過「點對點、一站式」辦法集中精準輸送返粵。從4月8日零時起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後,武漢地區人員也可憑綠碼直接返粵。  返粵後若發現本人「粵康碼」為紅碼,請聯繫居住地居委(村委)三人小組(網格員)登記處理。
  • 廈門敞開胸懷擁抱臺灣青年 越來越多臺青愛上廈門
    (通訊員 陳邵珣 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詹文)一邊是愈加熟悉大陸的臺生不斷留在廈門就業創業;一邊是對岸臺青不斷掀起「西進潮」,來廈揚帆圓夢,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一代跨過海峽,循著父輩祖輩的腳步而來,循著無限美好未來而來。廈門敞開胸懷擁抱一撥撥前來的臺灣青年,從場所、資金、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他們在廈就業創業,讓他們「家在廈門、拼在廈門、樂在廈門」。
  • 粵臺青年嶺南行走進茂名 聯誼互動促進兩岸交流
    茂名市副市長崔劍向粵臺青年詳細介紹了茂名概況與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參訪交流等,加深兩岸青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體驗,增進友誼和同胞親情。  粵臺青年通過開展以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和探尋嶺南文化等交流活動,增強臺灣青年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促進兩岸青年心靈契合,促進粵臺兩地融合發展。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粵臺)高等教育論壇舉辦
    12月11日,由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財人法團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臺灣高等教育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粵臺)高等教育論壇舉辦。論壇在廣東的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臺灣的臺中教育大學兩個會場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魏中林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 廣州成立粵臺職業教育聯盟
    粵臺職業教育聯盟7日在廣州宣告成立,雙方將在學術交流、師資培訓、專業建設、課程設計等項目上開展合作,並將推動引進臺灣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探索在粵合作共建應用科技大學、旅遊觀光大學以及粵臺技職教育園區,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
  • 陳春聲:客家文化是粵臺交流紐帶 鼓勵青年交流
    粵臺兩地的獨特客家情緣對促進兩岸交流與合作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在促進粵臺兩地未來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中,怎樣發揮這種獨有的文化淵源優勢?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在粵臺客家文化方面有著長期研究的中山大學副校長、臺灣研究所所長陳春聲教授。通過他的多年研究以及29次往來粵臺兩地的親身交流,了解更為生動的粵臺客家情誼。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校領導出席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粵臺)高等教育...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校領導出席第十五屆海峽兩岸   12月11日,由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財人法團東莞臺商育苗教育基金會、臺灣高等教育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海峽兩岸(粵臺)高等教育論壇成功舉辦。
  • 粵A11111到粵A99999,你見過幾輛?
    粵A22222,這個車牌小編看到它曾經,掛在三個不同的車上,第一次,是掛在一輛大巴車上,第二次,是在一輛小貨車上,至於第三次,是掛在一輛奔馳s320上,後來不知道怎麼掛在一輛別克上面了。粵A33333,這個車牌,掛在一輛黑色的加長版的凱迪拉克伍德車上,不知道車上坐的是哪位富豪或者是成功人士。
  • 廣州市新時代好少年蘇雋粵:多才多藝展現少年擔當
    蘇雋粵所在的花城少女團曾推出歌曲《我們相信》,致敬抗疫英雄。從小習古琴、唱粵劇、寫書法,蘇雋粵正以新時代少年的進取姿態,賦予傳統優秀文化繼往開來的活力。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是廣州市非遺鹹水歌的傳承基地,蘇雋粵主演的作品《嫲嫲的嫁衣》,憑藉古今融匯的歌舞藝術,獲得廣東鹹水歌(漁歌)歌會大賽舞蹈金獎,用新一代的特色演繹展現了廣州傳統文化的魅力。回顧2019年,那是廣東粵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10周年。
  • 粵講粵開心,粵來粵美好——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
    最後,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錦庭宣布粵講粵開心,粵來粵美好 ——華南師大附小「粵語日"系列活動正式啟動,頓時全場掌聲雷動,一片歡騰! 粵語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語法,還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和聲調,尤其是入聲,用粵語來讀中國古詩詞特別有韻味,。 據估計,目前全球中,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6.6千萬--1.2億。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泛。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應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粵語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 「粵說粵好」粵港澳大灣區配音秀活動啟動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就能演繹出多個精彩的場面  這些,都是聲音的藝術  是聲音帶給我們的震撼  這次,如果換你用粵語來表演呢需上傳至配音秀APP,並添加#粵說粵好#標籤。  2.作品主題。作品應圍繞「粵說粵好」的活動主題展開,內容積極向上,覆蓋全年齡段人群。在內容創作上鼓勵參賽選手創作反映大灣區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作品,借作品為橋梁搭建跨灣區對話,打造彰顯灣區特色的精品力作,為「共建人文灣區」的戰略目標輸入文化動力與合力。同時以作品為載體呈現大灣區跨代間的廣府文化,豐富灣區人文精神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