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房拆遷,一定沒有補償與賠償嗎?一文全懂!

2020-08-29 濟南市槐蔭區檢察院

由於歷史、風俗習慣等原因,不辦理房產證或超面積建房在我國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一旦房屋遭遇拆遷,無證房屋在面臨拆遷時是否獲得補償,無證建築是否就是違章建築,無證建築進行拆遷時是否可以獲得補償?無證房能否獲得補償是被拆遷人最關心的問題。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範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不予補償。

由該法律規定可知,無證房是否能夠獲得補償必須要經過相關部門的認定:認定為合法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認定為違法建築的,不給予補償。

什麼是違法建築?

違法建築是指違反法律、法規在城市規劃區內,沒有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建築,或者是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而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建築。違法建築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情形:沒有申請或者申請未獲得批准,沒有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而建成的建築;雖然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未按照批准的範圍、使用性質建成的建築;擅自將臨時建築建設為永久性的建築。

違法建築如何認定?

拆遷過程中,拆遷人多依據《城鄉規劃法》等規定,直接認定無房產證的房屋是違法建築,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違法建築的認定主體、認定程序必須符合法律規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未經產權登記的房屋並非均屬違法建築,也並非所有違法建築都須拆除。徵收範圍內的房屋情況複雜,尤其是城中村或舊城區,存在大量因歷史原因未依法辦理產權登記或依法未辦理審批許可手續的建築,對徵收範圍內的此類建築,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

無證房屋並非違章建築

現在的房產市場中,有很多沒有證的房屋,無證房屋拆遷的時候如果不給予安置補償肯定是不妥當,但是法律對房屋拆遷補償的實施對象是房屋權利人。到底無證房屋在拆遷補償方面法律是如何規定的?房屋拆遷補償多少以及補償方式是怎麼規定的?

1、無證房屋權利歸屬

首先要明晰的就是無證房屋的權利性質。如果房屋已經辦理權證,那麼房屋所有人就由不動產的物權。如果是沒有辦理權證的房屋,房主沒有無權。因為無證房屋沒有進行產權登記,物權未設立,只有等到權證辦理完畢之後權利人才能取得完整的權利。儘管我國法律並無明確規定期待權的相關權能,但就法理而言權利人對無證房屋的期待權應當具有可轉讓性、可繼承性。

2、無證房屋現狀

無證房屋面臨拆遷的現象並不少,而房屋的權證何時能辦妥遙遙無期,如在權證尚未辦畢時,該房屋又面臨拆遷時,就容易滋生糾紛。隨著經濟房價的飛漲,房屋拆遷時,拆遷部門所支付的補償金往往高於房屋的交易價格。因此,無證房產只能享受有限的保護,產權人應該及時辦理房產證明。

將無證建築認定為違章建築是拆遷方慣用的伎倆,通過認定為違章建築進行強拆一方面減少拆遷補償,另一方面也壓縮了時間成本,嚴重地損害了被拆遷人的利益。無證並非違章,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實中,即使屬於違章建築,也應根據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即《行政處罰法》中的「過罰相當」原則給予合理補償。至於如何補償,可以考慮建造的時間、當時的立法狀況、當時執法機關是否存在不作為等因素綜合制定無證房屋的徵收補償方案。農村居民建造住宅,只要經鄉鎮政府審核,並經縣級政府批准後,就算沒有宅基地證,建房證也不能認定為違章建築。

無證房屋就算被認定為違章建築也需要補償。經相關部門調查認定為違法建築的違法部分不予補償。對於合法部分,應當給予等價的補償。本該屬於我們的土地和建築材料我們仍有尋求補償的權利。

3、無證房可以獲得全額補償的情況

歷史存留的房屋。法律上有法不溯及以往原則,這是我國法律制度基本原則之一,也可擴充至行政時效原則。一些建築形成於70年代,或是更早至五六十年代,在當時很少的手續就可建成,如果用現在法律要求分析可以歸為違章建築,這顯然不行,所以,必須結合建築物形成時法律規定確定合法與非法。

農村的房屋和城市中的農建房。最開始農村建房管理較松,對產權這方面也沒有管理到位,因此農村有很多無證房。無證房屋不等於違章建築,只要是依法建造的房屋,即使沒有產權證明,在拆遷的時候依舊可以拿到全額補償。

4、無證房產拆遷補償考慮因素

可以考慮建造的時間、當時的立法狀況、當時執法機關是否存在不作為等因素綜合制定無證房屋的徵收補償方案。

①嚴重違反城鄉規劃及土地管理法或明知已經發布徵收公告或者即將被徵收而惡意搶建的房屋可以不予補償。但無論被徵收人的房屋是否屬於違建,對被徵收人的土地使用權都應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②房屋建造的時候是合法的,但沒有合法產權證明,是由於不可歸咎於其自身的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且如果被拆遷人在上述房屋內已長期生活居住,應當得到合法補償安置。

無證房屋拆遷補償

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及補償方式

無證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每個地方的拆遷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政府部門會根據當地的拆遷管理辦法進行估算、賠償。您可以查看拆遷公告的具體規定,也可向當地土地部門諮詢。如果有異議,可以申請行政裁決。

房屋拆遷補償一般包括兩類:

①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②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分為兩種:

①補償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或者實行貨幣補償與房屋產權調換相結合的形式。

②補償的金額,根據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結構、新舊程度、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綜上,無證房並不是違法建築的代名詞,對無證房一概不給予補償是拆遷人無視被拆人合法權益的做法。無證房屋的所有人一定要對自己的房屋及權利有清楚的認識,在拆遷過程中關注拆遷人的主體資格、拆遷程序等是否有違法之處,以做到有備無患。如果有自己無法判斷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諮詢專業人士,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來源:法治講壇)

相關焦點

  • 拆遷中,無證不是「不補償」的絕對理由,有的無證房必須足額補償
    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無證房在拆遷中遭遇強拆且沒有補償」的事件,其中有的是沒有房產證、有的是沒有宅基地證、有的是證件與登記簿不符合等等,問題不一而足。在徵地拆遷中,尤其是農村地區,一些房屋要是手續不齊全、缺少證件,很容易就會被認定成「違章建築」從而無法獲得合理的補償。那麼,無證房必然就是違建嗎?在拆遷中無法受到和其他「正常建築」同等的對待嗎?
  • 拆遷補償和拆遷賠償的區別,你懂嗎?
    徵地拆遷補償中,不少拆遷戶心裡一直有一個疑問,什麼是「拆遷補償」?什麼是「拆遷賠償」?「補償」和「賠償」又有什麼區別?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在概念,性質、依據的法律法規上都是不一樣的。在現階段的城市建設中,徵收項目多,補償範圍廣,區分清楚二者的概念對於拆遷戶提高補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針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適用補償和賠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而由此帶來的經濟狀況也是不一樣的。
  • 拆遷時無證房不給補償,還被要求限期拆除,怎麼辦?
    在拆遷過程中,有很多拆遷戶的房屋由於建造時間久遠,尤其是農村的老房子,當初建造時沒有辦理相關的合法證件,隨後相關部門又不給補辦,在拆遷時這些無證房很容易被徵收方按照違建的名義限期拆除,而且沒有拆遷補償。面對拆遷方這種以「拆違促拆遷」的手段,無證房的拆遷戶應該如何維權?
  • 沒有產權證,拆遷怎麼賠償?
    2020年廈門大規模拆遷舊改已經來了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拆遷的消息也不絕於耳不過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關於拆遷的問題家裡有拆遷有遇到類似問題的可以看過來哦! 01 再婚的話,另一半可否享受安置補償?購買者屬於一戶一宅政策的購買條件,而且購買手續有留檔屬於合法權益,就因為當時政策和相關管理人員的歷史原因無法辦理,請問如何維權?【專業律師團隊】:這種屬於集體土地上非住宅房屋徵收補償。
  • 農村房屋無房產證問題:是否屬於違建,如何面對拆遷?
    在我國農村,有很多老房子都是手續不全的,也沒有辦理房產證,那一旦遇到拆遷是否就會被定義為「違章建築」 從而不能夠獲得拆遷補償呢?無證建築就一定是違章建築嗎?答案是不一定,無證房屋不一定是違建。在房屋徵收過程中,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沒有建設審批手續和產權證照的房屋,行政機關應當在徵收之前依法予以甄別,作出處理,不能簡單將無證房屋一律認定為違法建築,不予徵收補償;違法拆除因歷史形成的無證房屋造成損失的,也不能簡單以無證房屋即為違法建築為由,不予行政賠償。
  • 房屋拆遷補償款,是按照戶口簿人數進行補償嗎?
    拆遷補償是指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給予的補償。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還可以選擇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相結合的補償方式。那麼,房屋拆遷補償款,是按照戶口簿人數進行補償嗎?
  • 好消息: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標準出爐!你家拆遷能拿到多少賠償款
    國家出臺了各種徵地補償、房屋拆遷標準,為了就是保障居民住房安全。農村拆房賠償是對被拆除房屋的人的一種經濟補償方式,這個也是對被拆除房屋的人的一種彌補方式。那麼2020年農村拆房賠償價格表是多少呢?國家農村拆房補償多少錢一平方米呢?
  • 養殖場拆遷有補償嗎?補多少錢?2019養殖場拆遷補償新標準
    我相信,農民朋友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中,有一個肯定與「拆遷」有關。今天,我們要談談農民朋友關心的養豬場拆遷問題,就是拆遷補償問題。有很多農民朋友諮詢過國家徵用養殖場有沒有補償?補償方式是什麼?補多少錢?一般來說,養殖場被拆主要有兩個原因。
  • 房屋拆遷時,沒有房產證的能獲得賠償嗎?還好提前知道了
    對老建築的一些拆遷重建。如果自己的房子能被規劃上拆遷的行列中,相信很多人還是會很開心的。畢竟可以獲得一筆不少的拆遷款或者是得到安置房。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補助,但是小編這時候也會有疑問,在房屋拆遷時,沒有房產證的政府會給你發放拆遷賠償嗎?還好提前知道了。有很多人都是因為房屋拆遷然後改變了今後兩代人的命運,所以拆遷還是能幫助很多人脫貧的!
  • 在徵地拆遷中,沒有房產證就是違建嗎?律師:誰說無證房就是違建
    在徵地拆遷中,相信有不少被徵收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就是徵收方在得知房子沒有產權證的情況下,還未經調查程序,就直接將被徵收人的房屋認定為違法建築,過幾天後,徵收方就會帶著工作人員對被徵收人的房屋實施強拆行為。那麼像這種無證房真的就是違建嗎?其實我不這麼認為,至於為什麼,我給大家講講張先生的例子。
  • 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和房屋補償是分開的
    今天,徵地拆遷律師將向您解釋有關情況。房屋和宅基地是分開補償的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農村拆遷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賠償的,為什麼一定要肯定說明呢?有太多人諮詢過這個問題,所以鄭重地說明一下,防止還有被拆遷人被拆遷方欺騙的話,因為我們的土地性質是集體土地,所以宅基地補償屬於集體所有,住房補償屬於個人。
  • 怎麼樣的拆遷補償才算是合理的補償?
    隨著國家對城市建設管理力度的加大,拆遷政策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面對這一政策,如何獲得合理的補償是大多數被拆遷公民關注的焦點。那麼,如何規範國家拆遷補償模式,如何選擇和使用何種補償方式來補償呢?房屋拆遷補償沒有具體法律標準
  • 自己的祖宅沒有證,到底還能不能拿到拆遷補償?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祖傳的房子沒有證就一定能得到補償。在現實生活中,情況是複雜多樣的。被徵收人應及時諮詢律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認是否可以爭取合理補償。此時,如果沒有一戶多宅的情況,或者即使是一戶多宅,但只要總宅基地面積不超過控制標準,面臨拆遷時就可以按照正常的補償標準獲得拆遷補償。但是,如果不能滿足這一宅基地申請的要求,那麼就只能繼承宅基地上的房屋,只有在"土地隨房"的原則下才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翻蓋房屋,不能擴張等等。因此,在實踐中,當祖宅被拆除時,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賠償。
  • 拆遷方沒有如期支付拆遷補償的,要承擔違約責任
    協議籤訂後就代表拆遷方履行其中的責任嗎?因為事物總是多變的,誰也不敢打包票一件事物不會變化,實際案件中就經常出現拆遷方違約的情況,雖然已經籤訂協議,但是拆遷戶發現支付補償款的時間已過,自己仍然沒有收到補償款或住不進回遷房,這樣的違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 2020年,在籤訂房屋拆遷賠償協議之前,一定要多了解拆遷知識
    拆遷補償一直是拆遷爭議的焦點,是拆遷雙方更加關注的地方,對於拆遷方來說,如果能降低補償,就意味著降低工程成本的效益,從拆遷戶的角度來看,合理的補償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水平,達到生活的頂峰。此時,協議需要受到約束,所有重點都集中在協議上,因此,如何控制協議顯得尤為重要,在籤署協議時出現的問題可能導致不合理的賠償,甚至沒有賠償。似乎這只是一個籤名,但它也是一項技術性工作,應該注意在協議中應該是什麼,什麼時候籤署,有例行公事,今天我們的拆遷律師根據案件的反饋,給大家一個簡單的總結相關提示,希望能對正在遭受拆遷的朋友有所幫助。
  • 論拆遷補償協議違約責任的重要性
    經過長期而漫長談判協商,終於籤訂相對滿意的拆遷補償協議。然而籤訂以後真的就安枕無憂了嗎?實踐中,很多被拆遷人協議期限已過仍未履行安置,今天說一說拆遷補償協議違約責任的重要性。當我們籤訂拆遷補償協議時,首先看清協議內容是否有漏項,如安置地址,安置期限,過渡安置費交付等,最關鍵的是違約責任是否明確,杜絕籠統或者根本沒有違約責任條款。
  • 在碰上徵收拆遷補償不合理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維權事項
    在碰上徵收拆遷補償不合理時,一定要注意這些維權事項1.應注意訴訟的時效拆遷法律維權是法律保護是通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序來實現的,每個程序都有一個嚴格的時限,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保護權利是每個辯護人的基本要求。
  • 拆遷補償遲遲沒拿到該怎麼辦?法院:立即支付並賠償利息
    相信有不少被徵收人在徵地拆遷中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就是自己早已經籤署了補償協議,但是徵收方遲遲未將補償款打到自己的帳戶裡來。在實踐中,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在我接觸過的當事人裡,這些當事人有的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了問題,有的則苦苦通過信訪途徑繼續解決問題,有的當事人則過上了吃了這一頓沒有下一頓的生活。而今天,我將結合案例,為您講述,徵收方遲遲不給拆遷補款該怎麼辦。
  • 明明補償不合理還要被威脅,被拆遷人可以這麼做
    無論是誰拆遷,因為什麼拆遷,都應該在拆遷前對被拆遷人給予合理的安置補償,保證被拆遷人的長期生計,遵循拆遷前補償的原則,禁止一切違背被拆遷人意願的強迫行為。話雖如此,在實際拆遷中,很多被拆遷人的權益卻不能像所說的那樣得到保障,作為律師經常會收到很多來自被拆遷人的諮詢,都是關於拆遷中的不公平待遇、不合理的安置補償等問題,為什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如此之大,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來自被拆遷人不懂法律,拆遷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 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早已定好的嗎?拆遷戶還有反對的機會嗎?
    這時如果對方再添上自己一把「火」,告訴被拆遷人朋友,現在籤字搬遷能拿到萬元以上甚至達到數萬元的早籤獎勵,許多被拆遷人就這樣淪陷,還沒正式開始談條件就已經迷迷糊糊地在拆遷協議上簽了字。那麼「拆遷進行補償標準問題早已定好,被拆遷人只能通過聽從拆遷方的安排」,這樣的說法是真的嗎?被拆遷人認為拆遷方給出的補償資金數額太少,還有提出一些反對自己意見的機會嗎?